王春雷
“巴菲特因為自己的眼界和固執(zhí)錯失了科技股的盛宴,這次還會因為自己的眼界和固執(zhí)錯失比特幣!”某區(qū)塊鏈論壇上,一位嘉賓如是說。
巴菲特承認了錯失科技股的遺憾,但一如既往地“固執(zhí)”:“比特幣是泡沫,一錢不值!”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意思是,上等聰明的人,學(xué)習(xí)“道”以后,會努力去實踐。中等聰明的人,學(xué)習(xí)“道”以后,似乎是學(xué)到了,不愿意去實踐。普通人是抱著嘲笑的態(tài)度學(xué)“道”,他們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的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根本就不相信。在這位嘉賓眼中,巴菲特對比特幣的態(tài)度也是“下士聞道,大笑之”,而對新鮮事物趨之若鶩的自己則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老子接著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币馑际牵兄腔鄣娜丝傉J為自己是愚昧的。真理看起來都是相反的樣子,不被人認識和理解并不奇怪。上面的嘉賓和巴菲特彼此聽不進對方的話,都認為自己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而對方則是“下士聞道,大笑之”。讓老子來當(dāng)裁判,老子也會慨嘆“言者不如知者默”,遺憾被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只能無奈解釋一句:“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但‘勤而行之卻未必是‘上士聞道……”
有人會說,為何對方不能換位思考,彼此傾聽呢?或許一些矛盾就能溝通了?;坏募钨e和巴菲特如此,同處一個企業(yè)里的領(lǐng)導(dǎo)和員工不也可以如此嗎?難!不是做不到。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lǐng)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guān),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guān),兩軍異道會師于潼關(guān)。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于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多年以后,魏延仍然對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耿耿于懷,諸葛亮也對子午谷奇謀不屑一顧。誰是誰非,后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魏延和諸葛亮誰在“下士聞道大笑之”也成了千古謎團。
你常常企圖同時聽幾個人的交談嗎?你喜歡別人只給你提供事實,讓你自己做出解釋嗎?你有時假裝自己在認真聽別人說話嗎?你常常在別人說話之前就知道他要說什么嗎?很多人對大多數(shù)問題都是肯定的回答。其實,每一個肯定的回答都為你的傾聽能力敲響了警鐘。“上帝給我們一個閉著的嘴巴和一雙24小時開著的耳朵,是要我們多聽少說?!眱A聽是最有效的溝通,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一定都明白,有一種涵養(yǎng)叫傾聽。但很多人不是合格的傾聽者,一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傾聽能力不及格,二是他們自以為是,不知道自己才是“下士聞道大笑之”之人。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崩_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diào),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fā)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五音與五色、五味、馳騁畋獵、難得之貨一起構(gòu)成了物欲橫流的世界,使人的認知離道越來越遠?!段淖印ぞ攀亍愤@樣解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故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以言精神不可使外淫也。故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音亂耳,使耳不聰?!?/p>
在這個“五音亂耳,使耳不聰”的世界里,做一個傾聽高手,就要讓自己的心先靜下來。
高估自己的傾聽能力、聽話只聽三句半、常常在別人說話之前就以為自己知道對方想說什么,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有這樣的通病,歸根結(jié)底都是五音亂耳,找不到那顆清靜之心了。
崇禎二年,袁崇煥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卻被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加之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明朝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抗清英雄。比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崇禎不算十分昏庸,但他沒有給袁崇煥一個申辯的機會。無疑在崇禎心中,自己已經(jīng)了解了事實真相,已經(jīng)“兼聽則明”了。崇禎也一定相信在袁崇煥說話之前自己就知道他想說什么,無非死不認賬、百般抵賴而已,自己又何必傾聽、何必給袁崇煥說話的機會呢?崇禎早已五音亂耳、心上長草了。
崇禎貴為天子,一直以為“皇上圣明”不足為奇,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職場小人物也“五音亂耳,使耳不聰”。某辦公室主任想安裝一部無繩電話,于是打通了前些天上門推銷的推銷員的電話。辦公室主任已經(jīng)決定讓推銷員過來一趟,甚至產(chǎn)品質(zhì)量、價格都不是問題,但還是想象征性問一句“和普通電話相比通話質(zhì)量怎么樣”。電話接通了,未等甲方開口,推銷員如連珠炮一樣介紹起優(yōu)惠政策,對方根本插不上話。推銷員自認為做了一次完美的推銷后禮貌地說:“我下午把產(chǎn)品給您帶過去好嗎?”辦公室主任則禮貌回敬:“不用,不需要了,謝謝!”
而有了一顆清靜之心,卻能“說到別人愿意聽,聽到別人愿意說”。有一天,戴爾·卡耐基去紐約參加一場重要的晚宴,在這場晚宴上,他碰到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學(xué)家。戴爾·卡耐基從始至終都沒有與植物學(xué)家說上幾句話,只是全神貫注地聽著。然而等到晚宴結(jié)束以后,這位植物學(xué)家卻向主人極力稱贊戴爾·卡耐基,說他是這場晚宴中“能鼓舞人”的一個人,更是一個“有趣的談話高手”。其實卡耐基沒怎么說話,只是讓自己細心聆聽,卻博得了這位植物學(xué)家的好感。
擁有一顆清靜心、遠離五音亂耳,能讓人靜下心來聽,你的傾聽能力可以及格了,但這只是“能聽”,還不是傾聽高手,離“會聽”還有很大的距離。
被中國禪宗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的摩訶迦葉是頂尖的傾聽高手?!洞箬筇焱鯁柗饹Q疑經(jīng)》中記載著禪宗最古老的公案: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tài)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dāng)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別傳一宗,現(xiàn)在傳給摩訶迦葉?!比缓蟀哑剿厮玫慕鹂|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zhèn)鳌钡牡涔省?/p>
佛法只能感悟和領(lǐng)會,不需要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一笑,正是因為他顯現(xiàn)出法喜。佛祖拈花,迦葉微笑。最好的言說是不說,就是老子說的“大音希聲”,只有摩訶迦葉這樣頂尖的傾聽高手才聽得懂。
大音希聲,就是企業(yè)文化的不可言說,說出來就只能是方便說法。大音希聲,如何去聽?就是要聽出弦外之間,光有知識還不夠,更需要悟性。就像愛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這百分之一的靈感遠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p>
《六祖壇經(jīng)》中有這樣的記載:無盡藏尼對六祖惠能說:“我研讀《涅槃經(jīng)》多年,仍有許多不解之處,希望能得到指教?!被菽軐λf:“我不識字,請你把經(jīng)讀給我聽,這樣我或許可以幫你解決一些問題?!睙o盡藏尼笑道:“你連字都不識,怎談得上解釋經(jīng)典呢?”惠能對她說:“真理是與文字無關(guān)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須透過手指,不是這樣嗎?”于是無盡藏尼就把經(jīng)讀給了惠能聽,惠能一句一句地給她解釋,沒有一點不合經(jīng)文的原義。文字所記載的佛法經(jīng)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之所在。
大音希聲,所有語言都是指月的手指,背后的真意才是明月之所在。
開篇嘉賓的話只是指月的手指,盡管他認為“巴菲特因為自己的眼界和固執(zhí)錯失了科技股的盛宴,這次還會因為自己的眼界和固執(zhí)錯失比特幣”,他其實還是以巴菲特為偶像的。明月之所在則是,對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心,巴菲特的對錯顯得沒那么重要。
“比特幣是泡沫,一錢不值!”這不過是巴菲特指月的手指。明月之所在則是,巴菲特只做自己熟悉的事,寧可錯過也不想有過錯,至于比特幣是不是泡沫也沒那么重要。
諸葛亮和魏延如果學(xué)會傾聽,一定會對對方佩服得五體投地:奇襲子午谷,好創(chuàng)意!魏延是個好干部。諸葛一生惟謹慎,把好創(chuàng)意放下,是個好領(lǐng)導(dǎo)。
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異曲同工的還有一個古老的哲學(xué)問題:森林中有一棵樹倒下了,那不會有人聽到,那么能說它發(fā)出聲音了嗎?
好好說話,一說一天地;學(xué)會傾聽,一聽一菩提。
附:傾聽能力的自我測試:
對以下每個問題回答是或否,請根據(jù)你在最近的會議或聚會上的表現(xiàn)真實填寫。
1.我常常企圖同時聽幾個人的交談。
2.我喜歡別人只給我提供事實,讓我自己做出解釋。
3.我有時假裝自己在認真聽別人說話。
4.我認為自己是非語言溝通方面的好手。
5.我常常在別人說話之前就知道他要說什么。
6.如果不感興趣和某人交談,我常常通過注意力不集中的方式結(jié)束談話。
7.我常常用點頭、皺眉等方式讓說話人了解我對他所說內(nèi)容的感覺。
8.常常別人剛說完,我就緊接著談自己的看法。
9.別人說話的同時,我也在評價他的內(nèi)容。
10.別人說話的同時,我常常思考接下來我要說的內(nèi)容。
11.說話人的談話風(fēng)格常常影響到我對內(nèi)容的傾聽。
12.為了弄清對方所說的內(nèi)容,我常常采取方式,而不是進行猜測。
13.為了理解對方的觀點,我總會很下功夫。
14.我深沉聽到自己希望聽到的內(nèi)容,而不是別人表達的內(nèi)容。
15.當(dāng)我和別人意見不一致時,大多數(shù)人認為我理解了他的觀點和想法。
答案如下:1.否;2.否;3.否;4.是;5.否;6.否;7.否;8.否;9.否;10.否;11.否;12.是;13.是;14.否;15.是。
如果你答對13個以上,那么你有良好的傾聽習(xí)慣;如果你答對11-12個,表明你還有很大程度可以提高;如果至多答對10個,那么你是一個很差勁的傾聽者,在此項技巧上就要多下功夫了。
(摘自:Stephen P.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xué)》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