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輝
[摘要] 在目前臨床上由于腫瘤患者的數量不斷的增加,針對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也明顯的增加。各種治療方式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都具有自身的優(yōu)點及應用范圍。其中放射治療作為多種類型腫瘤的治療方式之一,在目前的臨床上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在腫瘤放射治療過程中的體位擺位技術的質量好壞對患者的放療治療效果也存在著明顯的影響。如何有效的改善提高腫瘤放射治療時的擺位治療,提高患者的放射治療效果,是目前的臨床研究重點問題。該文對腫瘤放射治療過程中相關擺位質量控制情況進行總結分析。
[關鍵詞] 腫瘤;放射治療;擺位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a)-0111-02
放射治療作為目前腫瘤治療的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案,其主要的治療機制就是通過精準給予腫瘤靶區(qū)足夠的放射劑量,并且在放射治療過程中最大程度降低放射線對腫瘤周圍健康組織細胞的損害,提高腫瘤局部增生生長的控制率,減少放射治療過程中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在腫瘤的放射治療過程中,放射治療體位的準確性與重復性是將最大放射劑量準確放射給腫瘤局部的重要保障[1-2]。因此,放射技術人員作為腫瘤放射治療技術的主要執(zhí)行者,放射治療擺位技術的質量控制好壞,不僅關系著放射治療的效果,而且還關系著放射治療所致毒副反應的程度以及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3]。因此,有效提高放射技術人員的工作責任心與擺位技術,對于放射治療過程中相關問題不斷地積極總結并加以改進,以有效地提高放射治療效果。
1? 放射治療的常規(guī)準備工作
由于放射治療的特殊性以及儀器使用過程中的細節(jié)要求較高,因此在每日放射治療前需要加強每日放射治療儀器的檢修與調試。常規(guī)的使用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①開機后檢查機器設備狀態(tài)參數是否在正常范圍內,常規(guī)的檢測指標以及儀器參數主要包括儀器使用過程中的水溫、水位、水壓、絕緣氣體壓力等指標是否正常。②每天進行MLC自檢,檢查葉片運行情況。③每天常規(guī)檢查時需要注意相關的放射劑量設定以及劑量檢測儀的準確性,保證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④檢查擺位激光燈的準確性,激光燈的良好運行以及精確性是保證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準確定位的關鍵以及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⑤注意保證治療室內的環(huán)境清潔、安全,周圍環(huán)境的安全也是患者安全治療的主要保證之一[4-5]。
2? 加強放射治療過程中擺位技術質量的控制
2.1? 體位固定技術
目前臨床上針對腫瘤患者的放射治療主要應用的治療方式以強調適形放射治療為主要的方式,其主要的治療機理是指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加強放射治療過程中射線劑量分布與腫瘤靶區(qū)相符的程度。越高的放射治療區(qū)域與腫瘤形狀適應,可以更好地提高放射治療的臨床效果。而且更為準確的適形放射治療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降低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有效實現腫瘤部位局部高劑量照射治療,更好地保護周圍健康組織細胞。為了更好地保證適形放射治療的臨床效果,在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如何保證擺位正確性以及提高擺位質量是保證患者靶區(qū)位置放射治療精度的主要影響。在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可以發(fā)現,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體位固定的越好,放射治療過程中腫瘤靶區(qū)移動越小,放射治療的效果更好[6-7]。因此,為了提高患者的擺位質量以及提高擺位的準確性,在患者放射治療前的擺位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科學的擺位技術要求。即: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前必須保證身體平正、居中、筆直,身體平臥時的正中矢狀面垂直于放射床,冠狀面平行于放射床。而且無論患者腫瘤部位在哪兒,體位擺放必須嚴格按照科學的擺位要求執(zhí)行,才能保證患者在以后的放射治療過程中取得更為滿意的效果。
2.2? 體位固定技術的驗證方式
為了保證患者放射治療的準確性,每次治療前必須進行體位固定后的驗證。主要通過兩次拍片后確定腫塊位置,然后驗證放射治療設定的靶區(qū)與腫塊位置是否符合,必須保證每次的誤差小于5 mm。對于多次接受放射治療后的患者需注意其因體重變化以及腫塊體積變化導致的體位擺位影響,告知主管醫(yī)師后需進行重新定位設定準確的靶區(qū),以此保證放射治療過程中的體位擺位準確性[8]。
3? 不同部位腫瘤放射治療的擺位技術要求
3.1? 消化系統(tǒng)與泌尿系統(tǒng)腫瘤的擺位方法
由于消化道與泌尿系腫瘤,多為空腔臟器腫瘤,其中腫瘤的位置與臟器的充盈狀態(tài)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每次放射治療前需要求患者與首次放射治療前保持一致的飲食與排尿、排便習慣,盡量降低因臟器排空導致的放射治療靶區(qū)移位。部分膀胱腫瘤患者還需要注意每次放射治療前的膀胱充盈情況[9]。
3.2? 胸腹部腫瘤的擺位方法
胸腹部腫瘤除體表的腫瘤外,其余部位的腫瘤在放射治療過程中隨著患者的呼吸運動可出現腫瘤的不同程度的移位情況。主要是胸腹式呼吸導致的腫塊的上下移動。因此,為了有效地保證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過程中體位的準確性,需要指導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保持一致的呼吸幅度,避免深呼吸運動。由于進食后胃腔膨大,需要保證患者進食后4 h左右進行擺位,以排除胃排空對體位的影響。對于部分呼吸幅度不能自控的患者需要注意其呼吸運動中每次的上下運動幅度,進行標注后適當地調整放射治療照射區(qū)域[10-11]。
3.3? 頭頸部腫瘤的擺位技術
頭頸部腫瘤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頭部的少許移位可導致放射治療靶區(qū)的明顯移動。因此,頭頸部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前需加強頭頸部的固定,保證患者頭平躺后冠狀位、失狀位的位置相對保持不變。而且需要注意患者平躺后上頜與頭部的后仰程度,避免仰頭、低頭等對患者腫瘤區(qū)域的影響。同時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避免因頭頸部活動導致的放射治療靶區(qū)的移位[12]。
4? 總結
目前,隨著腫瘤放療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提高,放射治療在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治療時代。因此,臨床醫(yī)師以及患者對放射治療的準確性以及有效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保證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體位擺位的準確性也逐漸受到重視。在放射治療中良好的擺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腫瘤靶區(qū)照射劑量,提高腫瘤放射治療的臨床效果,而其可以更好地降低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在該文研究過程中,通過分析不同區(qū)域腫瘤的擺位要求以及不同部位放射治療腫瘤的擺位方法。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可以在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時取得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只有嚴格執(zhí)行體位擺位質量控制,才能獲得更好的放射治療效果與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馬明輝,仇穎林.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擺位誤差分析及質量控制的臨床體會[J].智慧健康,2019(2):127-128.
[2]? 尹沖.腫瘤放射治療擺位技術質量控制的探討[J].名醫(yī),2018(11):13-14.
[3]? 賈新朝,趙義輝.胸部腫瘤放射治療不同體位固定技術擺位誤差臨床效果[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8,27(11):1224-1226.
[4]? 方芳.不同體位固定技術在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21):102-103.
[5]? 黃琳,童遠,賴彪生,等.體位固定技術對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擺位誤差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18,31(18):91-92.
[6]? 鄒欽鳳,聶曉歷,黃麗娜,等.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對腹部腫瘤放射治療精度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28):4015-4016.
[7]? 王也,焦建鋒,李珠明,等.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擺位誤差分析與質量控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39):128,138.
[8]? 梁謹,蔣玉潔,黃嵩峰,等.體部腫瘤放療的體位固定技術研究現況[J].右江醫(yī)學,2018,46(2):244-246.
[9]? 王京.電子射野影像系統(tǒng)(EPID)在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擺位誤差分析及質量控制[J].科技視界,2015(17):277.
[10]? 張淑慧,楊敬賢.腫瘤放射治療擺位技術質量控制的探討[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3,30(6):4507-4509,4514.
[11]? 張淑慧,楊敬賢,賈飛,等.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擺位誤差分析與質量控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3,30(2):3988-3991.
[12]? 于長華,韓濟華,朱振亞,等.電子射野影像系統(tǒng)(EPID)在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擺位誤差分析及質量控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9,26(3):1154-1155,1183.
(收稿日期: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