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杏庵
7. 深宅大院里,往往有荔枝樹。
我的童年在農(nóng)村長大,對于荔枝,沒有太多感覺。記憶還是來自于楊貴妃吃荔枝的一首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一種荔枝,名字就叫妃子笑。這典故就來自于楊貴妃,除了她,我查遍史書,也未見還有哪個妃子如此和荔枝結(jié)下難解之緣?
真正吃到荔枝,還是來到海南之后。第一次見到荔枝,我大為吃驚:原來這就是荔枝,原來荔枝是這樣的。個頭像家鄉(xiāng)的青棗,外表灰褐色,平滑如未琢之玉。小心謹慎地從頂部剝開,立即看到裸體荔枝那嫩白的肉,像剛出鍋的豆腐?像剝了皮的蔥?像初熟少女的皮膚?總之,給人無限的遐想。難怪,古代文人看到荔枝,就生出詩情和興奮來。脫去外層皮之后的荔枝,白白嫩嫩,圓潤,艷麗,冰肌玉膚,玉體橫陳,那種豐腴情態(tài),像霧像雨又像風,讓人有出墻的欲望或者莫名的興奮。這感覺的確很別致。
錢鐘書說過一句很風趣很經(jīng)典的話,大意是說,吃過雞蛋之后又何必見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話雖這么說,大多數(shù)人還是好奇,看過一本好書之后,就忍不住想看看作者長得什么樣,至少我是這樣。吃過荔枝,腦子中就一遍遍地想象:荔枝樹長得什么樣呢?是什么樣的樹能結(jié)出如此性感的果子呢?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痹娙祟櫝堑摹哆h和近》,說的正是這種“心理距離”。
來海南之前,我一直以為荔枝果一定是結(jié)在類似棉花這么大的樹上,真沒想到,這么高大的樹上卻能結(jié)出這么精致的果。我在南方農(nóng)村聽到老人說,過去,誰家生了男丁,一般都要在家附近的地上種上幾棵荔枝樹,荔枝樹和這家的男孩一起成長,男孩長大了,要外出求學了,這個時候荔枝樹也開始結(jié)果了。
荔枝樹,那么茂密,那么壯觀。高大的荔枝樹,遮天蔽日,蓬蓬勃勃,長在這么大的院子里,經(jīng)歷上百年風吹雨打,見證了很多人和事,難怪荔枝樹的身上有如此斑駁的記憶,看到那一樹的滄桑,我就想起了我家里的老人……
在性情這方面,我相信人和樹是相通的。人有靈性,樹也有,否則,為什么有人愿意和一棵樹結(jié)夫妻呢?我相信那個人能聽懂樹的語言,就像樹能懂他一樣,所以,他才不顧一切地和樹結(jié)合,演繹了凄美的“人樹情未了”。
但人和人之間,悲歡并不相通。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當你翻開微信相冊,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淡出了朋友圈。偶爾發(fā)一兩個鏈接,可能也只是刷一下存在感罷了,完全沒有了當初發(fā)朋友圈的激情了?,F(xiàn)在的朋友圈,我是越來越不感興趣了,朋友篩選標準從“是否喜愛郭德綱”改為“是否是曬娃狂魔”。更過分的是,“曬娃黨”都發(fā)展到贊美兒子拉屎啦,這么無聊的事情,誰有閑情去關(guān)注啊。
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未必,這不過是社會媒體的發(fā)明人一廂情愿的美好愿望罷了。你覺得開心的事情,或許在別人眼里是顯擺、作秀;你覺得難過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眼里是矯情,是一顆玻璃心。發(fā)朋友圈越來變成小心翼翼的事了。發(fā)朋友圈,一字一句都要斟酌,累不累呀。事實上,社會工具越年輕,用得越熟,同時也越孤獨,越不合群。有多少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用智商去換取歸屬感?砸錢將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女孩高票推舉到偶像選秀節(jié)目的高位,你認為是“反智主義”,他認為有趣、勵志,這世上還有比運氣更令人向往嗎?你哀嘆社會粗鄙化、低齡化,他覺得社會精致化、娛樂化,你說怎么溝通?
我甚至想,蘇東坡當年千里迢迢,被貶到海南,一定也是驚訝于荔枝樹竟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吧?否則,為什么在深宅大院里,往往有荔枝樹呢?
這幾年,城市化改造蓬勃發(fā)展,在城市里,有人一改過去幾千年來喝茶的生活習慣,開始喝咖啡、吃簡餐了,但更多的人對外來飲食習慣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中國人喝茶的習慣沒有拋棄,外國人喝可樂、咖啡的習慣也可以嘗試,偶爾交換一下口味,并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在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們試圖到茶藝館里喝茶來放松一下自己的情緒。所以,在南方,一直有喝茶的習慣。茶藝館在城市的各個街道興起,真正品茶的人又特別向往純樸自然的感覺,根雕就這樣流行起來。荔枝樹的根雕就格外特別。
把樹根雕成工藝品,這是近年來流行的休閑方式。據(jù)說,在廣西的深山里有野荔枝樹,野生的荔枝果更好吃,酸得夠味。而野荔枝樹的樹根的根雕價格不菲,很多人進深山,專門找這種樹。野荔枝樹的木料可與花梨檀木媲美,如此珍貴,我擔心那些野荔枝樹的命恐怕不久矣。
荔枝樹,樹枝開張,很包容的樣子,樹干呈灰褐色,表現(xiàn)平滑,茂密旺盛,樹雖高大但像海韻一般柔和、美好,讓人產(chǎn)生自然的親和力,很容易聯(lián)想到愛情或者曖昧。尤其是,那荔枝果,剝了皮,晶瑩光潔,春色滿滿,軟語款款,唇紅齒白,冰清玉潔,很容易讓異鄉(xiāng)的男人目眩、興奮、陶醉,也很容易讓異鄉(xiāng)的女人懷春、溫暖、夢幻、飽滿。
“一騎紅塵妃子笑?!蹦菆A圓的荔枝,那艷麗的荔枝,那濕潤的荔枝,那肉感的荔枝,真讓人不忍心下口吃,只想囫圇吞棗般含著,含著,像含住風景、含住云朵、含住海風、含住眷戀一般地含住愛情?!叭锗⒗笾θ兕w,不辭長做嶺南人?!碧K軾的一首荔枝詩,對荔枝極盡贊美。
龍眼樹和荔枝樹一樣高大,蓬勃,壯觀,而且龍眼一般在荔枝之后成熟,所以吃完新鮮的荔枝,接下來就可以吃新鮮的龍眼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面說:“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以龍眼為良。”可見,新鮮的龍眼是植物的精華,是水果中的上品。而清代醫(yī)學家王士雄則說,龍眼是果中神品。我不知道怎么個神法,據(jù)說女兒吃了可以留駐青春,可以養(yǎng)顏,延緩衰老。
龍眼,帶著龍字,所有和龍沾上邊的身份都與眾不同,聽上去就有了皇帝的派頭,就像慈禧說的那樣:“誰要是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世不痛快!”
一個水果的名字帶上“龍”字,就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宮廷水果之類。三亞還有一種水果叫火龍果,也帶“龍”字,價格不菲。據(jù)說吃了能泄火。
古人崇拜龍,只知道龍很強大,卻無法具體描述出它的能量究竟有多大。有種說法,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墒牵诳脊攀飞习l(fā)現(xiàn)的所有動物遺骸化石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龍這種外形的動物?,F(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龍卷風很可能就是龍的原型。在古代的傳說中,龍常常伴隨著風出現(xiàn),伴隨著云出現(xiàn),它出現(xiàn)時就會下雨,龍總是能主導下雨事件。因此,龍這種動物很可能是龍卷風在古人腦子里留下的印記。
在有關(guān)龍的古老傳說中,龍不僅跟雨水有關(guān),也跟火有關(guān),傳說有的龍能吐火,這也可以找到對應(yīng)。因為除了水龍卷,還有一種罕見的火龍卷。也就是當發(fā)生大火的時候,地面熱氣上升發(fā)生對流,也會導致龍卷風,出現(xiàn)火龍卷的時候,火苗形成一個垂直的漩渦,旋風般直插入天空,火龍卷或許就是火龍的原型。
也許,世上本來沒有龍。龍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漫長的歲月里,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多種動物的長處融匯演變并加以神化而成的。它神通廣大,無與倫比。久而久之,龍演化為一種圖騰,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龍眼,龍的眼睛。這名字的來歷,我沒有考證過,不知道怎么回事。它的別名倒是聽說過幾個,諸如桂圓,龍目,蜜脾,荔枝奴等等。
茶藝館里流行吃一種甜湯,名字叫:龍眼煮蛋。其做法極其簡單,就是把曬干的龍眼洗干凈后,放在水里泡片刻,然后放到鍋里,等到水開之后,再將雞蛋打開,放進去,煮幾分鐘即可食用。因為龍眼本身就是甜的,所以無須再加糖。做出來的龍眼煮蛋,清甜可口。
龍眼和荔枝不同,荔枝有點酸,但龍眼沒有,甜,很自然地甜。而且龍眼的果肉白白嫩嫩,像少女的皮膚。直到現(xiàn)在,桂圓,也就是烤干了的桂圓,都是一種高級補品。過年的時候,給老人帶點桂圓,那感覺要比酒好得多吧。
南方的水果,除了龍眼和荔枝,我還喜歡石榴。我是很愛吃北方石榴的。掰開之后,專門吃里面的籽粒,像黃豆那么大,白的像水晶,紅的像瑪瑙。吃起來清涼之后就是酸甜的味道,像極初吻的滋味。酸酸甜甜,朦朦朧朧,欲言又止,欲說還羞,有了第一次就想著第二次、第三次。
我在老家的時候,最愛吃的水果之一就是石榴。除了味道,還與那形狀有關(guān),像蘋果,但又在一頭長出一個大笑的小嘴,看見了心情就舒暢。我曾經(jīng)在石榴樹開花的季節(jié),坐在樹下等石榴果成熟,就像今天的網(wǎng)友爬上墻頭等紅杏一般,什么時候成熟不重要,就是想像那種熟了的味道……
我知道這樣做其實很傻,但人生有時候就想傻一回或者幾回。直到我上中學,在語文課本上讀到“某某拜倒在某某的石榴裙下”,我現(xiàn)在明白,那石榴還真像女人的石榴,無辜開了一條口子。我曾經(jīng)多次拜倒在石榴樹下呵。記得,當時,我曾經(jīng)一個人跑到石榴樹下,默默地對著正在開花的石榴樹說話,我說,我可能等不到你結(jié)果了,我要到南方去了,到海南去了。我會一如既往地喜歡你。
8. 菠蘿蜜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
“碩果何年海外傳,香分龍腦落瓊筵。中原不識此滋味,空看唐人異木篇?!边@是明朝王佐的詩《菠蘿蜜》。
沒錯,從前在北方,不知道菠蘿蜜是什么。后來到南方,才知道,菠蘿蜜的個頭一點也不比冬瓜小。這么重,怎么可能掛在樹上呢?
菠蘿蜜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一般重達5—20公斤,最重超過50公斤,加之果實肥厚柔軟,清甜可口,香味濃郁,故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
到了海南,我才總算看清楚,原來菠蘿蜜樹異常高大、茂密,發(fā)叉的樹枝很多,由于菠蘿蜜果實的重量太大,樹枝不可能承受也無法承受,所以,菠蘿蜜就結(jié)在樹干上。
我曾經(jīng)看到一棵古老的菠蘿蜜樹上,沿著樹干,掛滿了菠蘿蜜,有好幾十個。按照市場的一般價格,一個菠蘿蜜,怎么說也能賣100多塊錢吧,這一樹的菠蘿蜜,能賣多少錢呢?——當我正在算這筆錢該作何用途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被全球化浪潮給改變成一個不理性的經(jīng)濟人了。一棵結(jié)果的菠蘿蜜樹,一年之中收入就達幾千元,而且菠蘿蜜樹種在自家的院子里,枝葉茂盛,遮天蔽日,夏天格外涼爽。
當?shù)厝苏f,菠蘿蜜樹到了老年,樹根上也會結(jié)果實。菠蘿蜜成熟的季節(jié),香氣四溢。果肉里有菠蘿蜜核,棕色,有鵝卵石般大小。這核也是寶貝,可以煮熟了吃,有點像板栗。想起我小時候,在山東老家吃不飽的日子,真的羨慕海南人了,種上一棵菠蘿蜜樹,既有果實吃,又有果核可以當饅頭吃。放到鍋里煮,放上鹽和清水,熟了就有一種天然的香氣。
有時候散步,看到有老人蹲在地上賣菠蘿蜜。買了幾塊果肉,老人便給我一小碗清水,示意我沾水之后再吃。我問是什么水?老人說鹽水。原來又是鹽水,又是樸實的“要想甜先放鹽”的道理。不由想起年輕時在曹縣縣城看到的醬菜廠的細節(jié),那么多大缸,放著各種各樣的咸菜,有醬黃瓜、醬白菜根、大頭菜等等,味道確實不錯,后來知道,那也是放了鹽之后,也放了糖,當然還有醬油、醋等,就像我喜歡吃的糖蒜制法一樣,先放鹽再放糖,既甜又咸,人的味覺被刺激得越來越追求舒適。
冬天,吃不到菠蘿蜜,遺憾。只能選擇等待。
作為一種水果,菠蘿蜜不僅好吃,營養(yǎng)價值也是非常豐富的,就菠蘿蜜藥用價值而言,可治療多種疾病。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菠蘿蜜性甘香……能止渴解煩,醒脾益氣?!辈ぬ}蜜花及果肉可止渴除煩,核仁補中益氣。
菠蘿蜜中提取的菠蘿蛋白質(zhì)與抗菌素及其他藥物并用,能促進藥物對病變組織的滲透和擴散,適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炎癥、水腫等癥,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肺炎、咽喉炎、視網(wǎng)膜炎、乳腺炎、產(chǎn)后乳房充血、產(chǎn)后血栓性靜脈炎、關(guān)節(jié)炎、關(guān)節(jié)周圍炎、蜂窩組織炎、小腿潰瘍等疾病。此外,用菠蘿蜜樹汁直接外涂局部,可治療淋巴管炎、痔瘡等疾病。樹液、葉也可入藥,割取樹皮流出的液汁涂之,或者用菠蘿蜜樹葉,焙燥磨細粉,敷患部,可治療下肢潰瘍、外傷、創(chuàng)傷出血。用菠蘿蜜種子仁炒燥磨粉,每服15克,米湯調(diào)服,一日2—3次,食前服,可治療慢性腸炎。
食用任何東西都必須適度,過量食用菠蘿蜜,應(yīng)當心避免過敏反應(yīng)的發(fā)生,特別是過度食用時。吃菠蘿蜜出現(xiàn)過敏反應(yīng)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潮紅、產(chǎn)生風團、腹部疼痛、嘔吐、腹瀉、脫水,嚴重的可能會發(fā)生過敏性休克。
菠蘿蜜和香蕉,都是甜味,但品性大不同。
在海南之前,香蕉對我來說,是稀罕之物。記得有一年,應(yīng)該是1993年冬天吧,我的孩子想吃香蕉,我當時剛剛在《山東經(jīng)濟報》上發(fā)表了一首小詩,名字我都忘記了,稿費還記得很清楚,收到13元人民幣。當時我的工資是64元吧,13元是一筆可觀的錢了。我?guī)虾⒆?,上街給他買了一盒巧克力。然后,找到一家水果店,要買香蕉。老板娘說,兩毛錢一根。
我自己最終也沒舍得吃。
香蕉,在當年,對于北方人來說,是奢侈之物。我大學畢業(yè)那一年,1986年,被分配到山東-城一中教書。-城,曹操曾經(jīng)在那里駐過兵,安營扎寨,至今-城縣城里還保留著一口井,據(jù)考證說是曹操當年挖掘的。后人將這口井神話了,說水如何如何甘甜,用來釀酒,味道綿長,回味無窮。當然,我知道,那是酒廠對文化資源的巧妙挖掘。
文化的力量真的不小,當時縣里建酒廠,每個縣都有自己的老窖酒。為了打品牌,就拼命在名人身上做文章。當然,最終這些酒廠都和當?shù)孛藜弿S一樣,破產(chǎn)、倒閉,那些投機鉆營,花錢送禮,終于買到城市戶口,并通過勞動局的親戚當上工人的,最終也免不了下崗的命運。
我記得在-城一中教書的時候,有個老鄉(xiāng)在-城當領(lǐng)導,剛好分管工業(yè),所以權(quán)力不算小。他的兒子也在-城一中讀書,我是他的班主任。有時候去他家做客,他愛人接見了我。說起某某學生欺負他兒子的事,很是氣憤,說,下次那個孩子要是再這樣,就讓派出所把他抓起來算了。那口氣,估計是某某酒喝多了,仿佛派出所對她言聽計從,也許她有這個能力,畢竟她丈夫是縣里的領(lǐng)導。我當時不懷疑她的能力,還有一個理由,我在她家的茶幾上看到好幾大串香蕉,金黃金黃,耀得我眼睛直暈,口水四濺。現(xiàn)在想來,如果還能遇見,我還能“嘿嘿嘿”以對生活。
那時候,能將那么多香蕉擺在客廳啼笑皆非地炫耀,能力實在不可小看。
若干年后,我來到海南,發(fā)現(xiàn)香蕉居然是最平常的東西,不由嘲笑自己當年的眼光。就沖著這一點,我覺得離開那個學校,那個縣城,都不覺得后悔。
清代醫(yī)學家趙學敏在他的書《本草綱目拾遺》中,談到香蕉還可以用來代替乳汁,可喂養(yǎng)嬰兒。大意是說,如果產(chǎn)婦的乳汁不夠吃,可以用香蕉喂之。書中還說,用香蕉浸酒,味甚美。
這方法還真沒試過,不知道趙學敏說的是米酒呢還是燒酒?
9.艾草、苦瓜與含羞草。
中國的許多節(jié)日,都有相應(yīng)的花或者草作“代言人”,比如,一提起重陽節(jié),就很自然地想到菊花,賞菊并飲菊花酒,登高。據(jù)說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太有名了,即使不了解陶淵明的人,也知道他愛菊是出了名的。后人仿效他,于是就有了重陽賞菊之俗。
那么,提起中國的端午節(jié),你想起什么草了呢?沒錯,就是艾草。民間有諺語云:清明折柳,端午戴艾。意思是說,到了清明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去摘柳葉,這個季節(jié)正逢春天,柳樹的枝頭剛冒出嫩芽,像含苞欲放的少女的臉,老遠就能聞到春天的氣息。
在我們老家山東,清明節(jié)那天一大早要吃用嫩柳葉和面做成的煎餅。我估計,這習俗是因為柳諧音為“留”,是為了留住對祖先的思念。
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在門框上系艾草,吃粽子,賽龍舟,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跳入汨羅江之后,善良的百姓為了不讓魚或者其他的水下生物傷害屈原的尸體,就想出一個辦法,往河里丟粽子。
那么,門框上系味道濃烈的艾草,而且還要斜掛著,這又是為了什么呢?民間的說法是為了避邪。老百姓說,艾草可以祛邪。民間相信世界上有一種兇猛的東西,叫做蠱(gu),會定期出來害人。什么叫蠱呢?就是把許多毒蟲放在器皿里,讓它們互相吞噬,最后剩下來的那個不死的毒蟲叫蠱。這樣的蠱不僅毒,還很會迷惑人,一不小心就上它的當,所以有個詞叫“蠱惑”,意思是使人心意迷惑。
怎么對付蠱呢?辦法就是用艾草。一物降一物,蠱的天敵就是艾草。看到或者感覺到蠱過來的時候,只需要舞動手里的艾草,蠱便退避三舍。善良、溫順的百姓為了保家人平安,防止蠱來傷害,就在門口掛上艾草,有姜太公在此的味道。在春天這個萬物蠢蠢欲動的季節(jié),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掛艾草,也是用神秘的力量嚇退各路蠱,百蟲都不要來破壞莊稼,希望春天的播種,到了秋天能夠收獲應(yīng)得的果實。
怕冷、痰白、面青、舌苔白,這是寒氣入體的四大表現(xiàn)。寒氣入體怎么辦呢?可以通過穴位貼敷、穴位按摩、艾灸來祛寒、排寒。胃脘部涼的艾灸中脘穴,全身畏寒的可以貼敷神闕、關(guān)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涌泉。另外,蘇葉能疏風祛風,用蘇葉、生姜、紅糖煮水飲用可以預防感冒,祛除風邪、寒邪。受寒后發(fā)燒不明顯的,可用蘆根加生姜熬過后再加點紅糖攪一攪飲用。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有一個風俗很是奇怪,就是“點天燈”。大約是因為我生在農(nóng)村,沒有鬧花燈的條件吧,民間就一直流傳一種由小孩子們參與的“點天燈”游戲。一人拿一小捆芝麻桿之類的材,用火點燃,然后比賽跑步,看誰跑得快,誰先跑到臨近的村莊——???,誰就是贏家。贏家也沒有什么物質(zhì)獎勵,甚至也沒有組織人。但到了那天,村上的同齡人自發(fā)地云集到村口,然后搞一場純民間的娛樂活動。我從小學到初中,年年參加??剂丝h城的高中之后,離開家求學,就再也沒有參加這樣的活動了。后來考上大學、畢業(yè)工作,一直到移居海南,離家鄉(xiāng)越來越遠,倒是懷念起來了。聽說這樣的活動早已成為歷史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有過什么“點天燈”游戲了。
艾草是一種極其常見的野草,一點也不高貴。青青地生長,沒有任何動靜地活著,在河邊,在田梗,葉子像羽毛狀,仿佛可以飛翔的樣子。高高的,清秀挺拔,高的達數(shù)尺。在春天,在山野的春風里,最是在端午節(jié)前后,最青最嫩,綠瑩瑩的,灑滿陽光的樣子,甚是可愛。
說了艾草,再說說苦瓜??喙媳蛔u為菜中君子,因為,當苦瓜和別的菜放在一起炒或者拌的時候,它從不把自己的苦味傳給別的菜。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實我更希望說:“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后者同樣是君子。
苦瓜曬成片,還是一種中藥材。在一般大超市或者中藥店里,都有賣??喙掀脕砼菟?,可以健胃、祛火,利咽,清痰。
每次吃苦瓜,我都想起苦瓜和尚。石濤這位藝術(shù)大師,為什么叫苦瓜和尚這個別號呢?沒有證據(jù)表明他酷愛苦瓜。是他喜歡找苦吃嗎?還是他另有寓意?
石濤的畫,很是欣賞,用語言難以形容它的美。有畫界的朋友說,張大千是模仿過石濤的。起名石濤,石而為濤,骨氣和魄力俱在。但畫家黃賓虹和石濤研究學者鄭拙廬卻不這么看。他們批評石濤沒有骨氣、沒氣節(jié)。證據(jù)是:在南京和揚州,石濤曾經(jīng)兩次迎接圣駕,一個明朝的子民,還是明朝的王孫,既然已經(jīng)隱居,削發(fā)為僧,又何苦出來接駕?還大言不慚地寫詩歌頌新朝,這不是變節(jié)又是什么?
這種說法看上去頗有道理,但是,明朝滅亡時,石濤僅僅3歲!朝代的更替,國家民族的大義,國破家亡,這些宏觀的意識形態(tài),一個3歲的孩子豈能了解!要求一個3歲的孩子必須對新朝充滿仇恨,即使他口頭上答應(yīng)了,也無法恨到骨髓里。他已經(jīng)削發(fā)為僧,不問世事,寄情山水,只不過接了兩次駕,寫了幾首詩,并沒有做清朝的官,我覺得作為明朝遺民,他已經(jīng)表明了不合作的態(tài)度,可以了。還能要求他怎么樣?以身殉國么?
其實,石濤的多個別號,像什么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瞎尊者等等,已經(jīng)表現(xiàn)他對清朝的態(tài)度:非暴力不合作。我想,這別號決非隨意叫的,一定有講究,有寓意。
藝術(shù)界有人猜測苦瓜和尚的寓意,苦瓜,外表是青色的,但內(nèi)瓤是紅的。應(yīng)該是說:身在清(朝),心卻屬于朱明。
這么一解讀,一個苦瓜也就有了不同的意思,不單是一種可口的青菜。
接下來說說含羞草。含羞草,在我的老家山東,那是相當珍貴的觀賞植物,有錢、有閑的人買來一盆含羞草,放在自家的陽臺上供觀賞,無聊的時候,用手觸摸一下含羞草的葉子,葉子馬上害羞地閉上眼睛,讓人頓生憐惜之情。不由想起一首歌: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其實,玫瑰何嘗羞答答?自從玫瑰被用來表達愛情、成為愛情的代碼之后,玫瑰已經(jīng)差不多成為最走紅的花,但含羞草不同,她從來沒有紅過,也從未奢望過走紅。見過含羞草開出的粉紅色的小花嗎?我見過。不夠鮮艷,更說不上奪目,就像一個害羞的女孩臉紅時的一剎那,有一種少女的美麗和羞澀。
含羞草,《辭?!飞蠈@種植物是這樣解釋的:含羞草,亦稱“喝呼草” “知羞草”。豆科。草本,有毛和刺。二回羽狀復葉,富感應(yīng)性,觸動時小葉折合,葉柄下垂。夏秋開花,花淡紅色,頭狀花序。莢果成熟后分節(jié)脫落。原產(chǎn)熱帶美洲;中國各地栽培,供觀賞。全草入藥,功能寧心安神、清熱解毒,主治失眠、小兒疳積、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癥。
1995年,我放棄山東的教職,移居海南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話果然不虛。記得在中學課本上學到楊朔描寫北方白楊樹的散文,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大意):那高高的白楊樹,你不覺得像北方的農(nóng)民嗎?那偉岸的身軀,你不覺得像民族的精神嗎?
當時,沒覺得什么,長大后重讀這樣的散文,感覺有套路話的嫌疑。但在海南居住近30年,重讀這樣的句子,不但沒有厭煩,相反還覺得很親切,也許因為我在海南再也看不到那高高的白楊樹了。吃面條、饅頭長大的人,身板都有點像挺拔的白楊樹,就連說話都像,聲調(diào)是直的,不拐彎。
10. 想念地瓜葉做的窩窩頭了。
記得我小時候,最愛看小人書,看到早當家的窮孩子不得不挖野菜充饑,就痛心不已。有一次,生產(chǎn)隊組織社員一起到大隊吃憶苦思甜飯。我當時也就五六歲吧,小屁孩一個,跟在大人后頭就去了。大隊書記布置,要社員們開一個憶苦思甜大會,吃一頓憶苦思甜飯,讓小孩子知道舊社會有多苦。母親早已和其他社員一起下地去挖野菜了。我記得,跟著父親來到憶苦思甜大會的時候,各家都陸續(xù)扶老攜幼自帶碗筷一起來吃憶苦思甜飯了。
隊長拿著大喇叭對大家喊:我們現(xiàn)在日子過好了,不能忘了過去的苦日子。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煮了兩大鍋野菜飯,大家排好隊,一人一碗吃下去,這叫憶苦思甜飯。
不知道那是什么野菜,只知道很苦。那味道確實難以下咽。菜里沒有油鹽,有一股草腥味?;貋淼穆飞?,我印象沒有吐,但我看到有人吐得一塌糊涂。父母教育我,原話記不得了,大意是說:他們小時候連豬食都吃不上,讓我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吃野菜是舊社會的事,新社會新生活,憶苦思甜時才吃。
吃過憶苦思甜飯,回到家,吃地瓜葉做的窩窩頭(因是冬天,沒有青地瓜葉,只好用曬干的葉子泡水后切碎,摻面而成),雖然不好吃,但不至于難以下咽。
這么多年過去,我卻總是懷念那個味道的窩窩頭,真的想吃,可沒有人會做了。
想不到,現(xiàn)在的野菜反而成了最貴的菜了。物以稀為貴,可以理解。野菜之野,不光是因為她無涉農(nóng)藥、化肥、殺蟲劑,吃起來健康、環(huán)保,還因為她熱愛陽光,在廣闊天地里接受風吹日曬,她的家就在溝旁、山坡上、草叢中,沒有人關(guān)注她們的成長,沒有人了解她們的心事,就像山里長大的野孩子,身體倍兒棒。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田園夢、山居夢。但那指的是城里人。我在魯西南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長大,伴隨成長的主要食物就是地瓜和大白菜。地瓜很好種,秧苗埋在地里就能活。我小時候,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都會挖一口深井似的窖,我們管它叫“紅薯(地瓜)窖”,將一年收成的地瓜儲藏在深深的地窖里,以免被寒流凍壞。
我下過地窖,在最冷的冬天,那里卻是溫暖如春,當然我顯然比地瓜嬌貴——至少我自己這么認為,所以,我如果呆在溫暖的地窖里,就可能因為沒有對流的空氣而窒息死,我必須出來,回到攝氏零下十幾度的地面上瑟瑟發(fā)抖。
在整個漫長的冬季,僅僅依靠地瓜顯然還不夠,肉是一種奢望,至少青菜是必須吃的吧,所以同樣需要儲藏的還有大白菜。幾千年應(yīng)付自然,農(nóng)民有各種讓自己活下來的本領(lǐng)。大白菜,不像地瓜那么嬌貴,用不著放地窖里,隨便挖一個大坑,將大白菜放進去,上面埋上黃土,就可以了。想吃的時候,扒開土,拿出幾個,然后再埋上土。我家的飯菜極其單調(diào),頓頓大白菜,餐餐地瓜面做的窩窩頭,再加上面條、或者玉米粥、地瓜粥,當時吃得我無比反胃,一到吃飯時間,我就恐懼。永遠的面條、粥,永遠的窩窩頭,永遠的大白菜湯,看到一點油腥,就可以興奮莫名。但是,鄉(xiāng)村畢竟是鄉(xiāng)村,沒有錢買好吃的,大自然常常會施舍給我們吃。比如說,我們幾個孩子,會到地里“偷”西瓜,到村里的五保戶家“偷”大棗,到村里的蘋果園里“偷”蘋果,還可以爬上榆樹“偷”吃榆樹葉,爬上桑樹“偷”吃桑樹結(jié)出的鮮艷的果子。
我們從來不缺水果。對于吃大白菜,那時候已經(jīng)厭煩了。
記得韓愈有詩曰:“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碧圃驮辏ü?06年)后,韓愈因避謗毀,求為分司東都,移官洛陽,又因“日與宦者為敵”,降職河南(洛陽)縣令;其間,孟郊、盧仝(tóng)等人居于洛陽,與韓愈聯(lián)合形成“韓孟詩派”。
有一年冬天,大雪飄飄,孟郊、盧仝來訪,韓愈把儲藏的白菜細細切絲慢燉,加湯慢燉,滿滿一碗好像燴銀絲,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筍。眾人品菘嘗筍,煮酒論詩,韓愈贊白菜賽過牛肚,冬筍勝過嫩馬蹄的味道,眾人也有詩唱和,成了一段千秋佳話。
因為偶爾進城,看到城里人能吃白面饅頭,我們自己種的小麥部分上交了,然后啃地瓜窩窩,產(chǎn)生不平衡心理,因而生出煩惱來,夢想有朝一日改變生活環(huán)境,自己也能變成城里人。
但這幾年,我真的很懷念兒時的面條、糊涂(玉米粥)、窩窩頭了。真的懷念??上?,吃不到了。
記得,有一年春天,父母下地干活了,我第一次做飯。做什么呢?就到自家自留地里摘回大把的地瓜葉,做了一鍋地瓜葉粥。當時,我感覺很有成就感。記得,我在粥里面放了很多花椒。喝下去,不大一會兒,就感覺脾胃發(fā)熱、胃氣上沖。
《詩經(jīng)》里多次提到花椒,贊美它“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有椒其馨,胡考之寧”“貽我握椒”?!敖妨闹畬崳苡笔鞘裁匆馑寄??就是說,在房間里多放花椒。花椒的形狀不是“多籽”么?以此來祈福女眷生育能力茁壯,多子多福,子孫茂盛。古人把花椒摻在黏土里涂在墻上,這樣可以讓房間里充滿芬芳,還可以使房間溫度升高以避寒。史書有記載說:漢代美人趙飛燕被納入后宮后一直沒有身孕,御醫(yī)診斷后認為是風寒入里,宮冷不孕,用今天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宮寒”。御醫(yī)建議建一個“椒房”,要她住在“椒房”里,一是因為花椒能散發(fā)香味,二是用花椒涂墻壁,可以提高室溫使其氣正。
不過,《詩經(jīng)》里并沒有把花椒當作烹調(diào)作料或者香料的例證,當時,花椒只是作為一種植物而存在。
我們在家炒一盤青椒土豆絲,端上桌的時候,一股芳香醇麻氣味撲鼻而來。你從花椒樹上摘下一粒紅紅的花椒品嘗,馬上就有一股麻麻的味道彌散開來,直沖喉嚨。
花椒作為調(diào)味料,是逐漸被認識的,和胡椒或其他香料一樣,有藥理作用,本來,花椒重要的功能就是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說:“一婦年七十余,病瀉五年,百藥不效,予以感應(yīng)丸五十丸投之,大便二日不行,再以平胃散加椒紅、茴香、棗肉為丸與服,遂瘳。每因怒食舉發(fā),服之即止。此除濕消食,溫脾補腎之驗也。又《上清訣》云,凡人吃飯傷飽,覺氣上沖,心胸痞悶者,以水吞生椒一二十顆即散,取其能通三焦,引正氣,下惡氣,消宿食也?!?/p>
記得小時候,肚子里有蛔蟲,村里醫(yī)生就讓吃“寶塔糖”。在李時珍那個時代,不用“寶塔糖”,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寶塔糖”。那古人用什么驅(qū)蛔蟲呢?張仲景治蛔厥,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里面都提到一個名方——烏梅丸。烏梅丸里面用大量的烏梅和蜀椒,就是用酸味和辣味,蟲子藏不住。從而把蟲子引誘出來,“誘而殺之”。因為蛔蟲喜歡甜味,它受不了酸味和辣味。古代就是用這個花椒治蛔厥。李時珍說:“凡人嘔吐,服藥不納者,必有蛔在膈間,蛔聞藥則動,動則藥出而蛔不出,但于嘔吐藥中加炒川椒十粒,蓋蛔見椒則頭伏也。觀此,則張仲景治蛔厥,烏梅丸中用蜀椒,亦此義也?!睋?jù)說現(xiàn)在的小孩子生蛔蟲的很少,原因是他們平時吃的“藥”太多了,蟲子藏不住,其中食品里的“毒”,對此“功不可沒”。估計這是玩笑話吧。
那個年代,家家都窮,在吃上也都沒有什么攀比,但盡管如此,地瓜葉一般是不吃的,尤其不會拿來炒菜吃。沒人把地瓜葉當盤菜。想不到現(xiàn)在成了受歡迎的菜了。
還有蕨菜,也值得一提。蕨菜是最常見的野菜。古詩里面最常見,諸如“言采其蕨”,可見在古代文明程度最高的中原一帶,采蕨是很常見的事,女人一邊采蕨,一邊等待心上人,那是再平常不過的情景。
據(jù)說,蕨菜是最古老的野菜,在恐龍時代就有了。所以,蕨菜是山菜之王,是野菜家族中的族長,德高望重。蕨菜個頭很高,可達人身的一半。嫩莖呈卷曲狀。蕨菜還有一個名字叫如意菜,我想大約是因為她的莖長得像玉如意,因而得名的吧。
如意菜,多吉利的名字。難怪這種菜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見到了。人們一見到吉利的東西,就想占有,比如發(fā)菜,只因諧音“發(fā)財”而大受歡迎,發(fā)菜因而身價百倍,以致這種菜越來越少見了。
蕨菜炒著吃,有淡淡的苦味。用來制作“下酒菜”,那味道好極了。做湯同樣出味道,有山野之氣,令人心曠神怡。
蕨菜大多生長在灌木叢生的陰坡和潮濕的谷地里,在過去是非常常見的野菜。只是這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加速,這種菜也越來越少了。古詩里面寫到的采蕨菜,并不是把整根蕨菜拔出來,而是將它新長出的嫩莖,最好吃的不是蕨葉,而是那一柄小小的綠如意。
童年的記憶里,還有馬齒莧。
馬齒莧在我們老家太多了,田埂上,草叢里,水洼邊,到處都有,那時候,我們很少有人家吃。母親在我上學的時候,就經(jīng)常逼我早早去地里拔草,回來喂養(yǎng)家禽。那時候,我們村幾乎家家養(yǎng)羊、牛、雞、鵝、豬,農(nóng)村的感覺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很好玩的。馬齒莧,我們管它叫螞蜂菜,也不知道什么理由。一般地說,人不吃,但可以喂豬。
當時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所以也沒有養(yǎng)生“專家”出來嚇人,諸如“親們注意了,這個東西千萬不能喝!”“不是嚇唬你,七點以后不要再吃它了!”“3個動作,多活3年。”我們農(nóng)村人也沒那么嬌貴,地里的很多野果子,連名字都不知道,見別人吃,也跟著吃了。后來到城市生活,發(fā)現(xiàn)馬齒莧竟然成了名菜,感覺不可思議。
現(xiàn)在想起來是不是很可笑?我們小時候用來喂豬的馬齒莧,現(xiàn)在卻成了有錢人飯桌上的名菜。真不知道人是越來越幸福了呢?還是越活越苦惱了?誰知道呢?
馬齒莧的葉,看上去有點像馬齒,也許因為這個緣故,才叫馬齒莧的吧。馬齒莧的葉子很特別,像嬰兒的小手,胖嘟嘟的。我在三亞的一家本地菜飯店里吃過,做法是蒸熟了之后,涼拌。嗯,味道很山野,有種說不出的清香。
比起那些野菜來,枸杞,是個好東西,現(xiàn)在成了一種補品。那紅紅的枸杞果,可以用來泡茶,也可以用來泡酒。在寧夏,有一種酒,就叫枸杞酒,味道不錯,據(jù)說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枸杞,本來就是野生的,自生自滅,沒有人關(guān)注它。后來因為“有用”而走紅,也就有人琢磨大規(guī)模地種植了。有一次,我在菜市場和超市里看到,有枸杞菜出售。我恍然大悟,原來枸杞葉也是可以吃的,枸杞的莖也是可以吃的。用枸杞葉做蛋湯,新鮮爽口。
冬天到了,怎么不說甘蔗呢?
甘蔗不是稀罕之物,在我老家也有。小時候讀《青紗帳和甘蔗林》的課文時,我就好奇,青紗帳是什么東西呢?我至今也沒弄明白。甘蔗林我是去看過的,淺淺的綠色,在陽光下隨風舞蹈,很容易生出某種欲望。
不由想起張藝謀拍的成名電影《紅高粱》,據(jù)說為了拍這部電影,張藝謀專門在山東高密種了大片的紅高粱。就在那片高粱地里,張藝謀讓“我爺爺”和“我奶奶”進行一次暢快淋漓的野合,生出“我爹爹”。我上初中的時候,是在??谥行膶W校,學校在一片荒涼的草地上建成,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距離我家前劉村應(yīng)該有5公里路吧,可能還不止。那時候單車還像今天的賓利轎車一樣稀罕,很少有學生能買得起單車。不管刮風還是下雨,大家都是相約一起,走路上學。冬天,最受罪,天寒地凍,我現(xiàn)在都記不起來當時的情景了,怎么受的那份罪。差不多忘記了。和我一同上學的幾個伙伴,這些年也斷了聯(lián)系。
還記得,冬天,看著一排排的大雁整齊地從頭頂飛過,偶爾還有天鵝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飛來又飛去。麻雀特別多,晚上,只要你愿意,可以隨時到屋檐下或者樹叉上、地瓜秧里抓到幾個。還有鴿子,太多了,在自家的屋檐下安家,想抓很容易,當時很少有人打擾它們,那年代雖然沒有肉吃,也沒聽說誰去吃麻雀肉、鴿子肉。老屋里,燕子飛來飛去,就在大廳的房梁上安家,從來沒有人打擾它們的生活,就當它們不存在一般。那時候的鳥真多啊,布谷鳥、斑鳩、鵪鶉等等,太多了。地里的動物也多,野兔、松鼠、水鴨、黃鼠狼、刺猬、狐貍等等。那時候,吃肉,那是過年才會有的好事。但是,在我們那里,沒聽說過誰家敢吃鳥的肉,除了豬肉、雞肉,也沒有誰家會吃其他的動物的肉,就連鵝肉都沒有人吃。
夏天或者秋天,那是我們快樂的時光,一路上,幾個同學邊跑步邊說笑,不知天高地厚地去上學??粗愤叺募t高粱,我莫名地興奮,那么紅,那么高,那么誘人,難怪莫言能聯(lián)想到欲望、想到高粱地里的野合呢。
還有玉米,谷子。成熟的季節(jié),金黃金黃,到處都是田野的香氣。我記得曾經(jīng)去過誰家的甘蔗地,甘蔗長得比我還高,那時候也沒覺得有什么值得書寫的事情。來到海南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南方甘蔗和北方的甘蔗是不相同的,很不相同。北方的甘蔗要粗一些,而且節(jié)短,顏色青皮的居多,但來到海南,發(fā)現(xiàn)這里的甘蔗,細,節(jié)長,皮色多屬深紫。吃法也不同。我看過海南人在冬天把甘蔗拿來燒烤,然后攤主將烤好的甘蔗,用專用的甘蔗刨刀,唰唰幾下,皮削得干干凈凈,再剁成幾節(jié),用白色的塑料袋一裹,交到客人的手上。食客一般都是靚女,手里拿著兩個塑料袋,一個裝甘蔗,一個專門用來裝嚼剩的甘蔗渣,邊走邊嚼,津津有味,在冬天里怎么看都是一道風景。
想起東晉畫家顧愷之,別人吃甘蔗只是為了味道,而他吃甘蔗卻悟出了書畫之道——漸入佳境。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一般人吃甘蔗都是先吃根部最甜的地方,最后再吃梢部。顧愷之不一樣,他反其道而行之,倒啖甘蔗,也就是說,從梢部往根部吃,越吃越甜,成為佳話?!稌x書·顧愷之傳》記載:“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漸入佳境,后來成了一個成語,就是從倒啖甘蔗這兒來的。
吃甘蔗吃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白描畫家。
11. 沉香:“得神者昌,失神者亡?!?/p>
最近在看一本書——《懷特書信集》,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瑣碎的生活、平凡的泛著新鮮泥土氣息的人生也可以很溫暖??蓯鄣膽烟赜?985年10月逝世。就在1984年2月10日,懷特寫信向他的傳記作者埃爾吉表示感謝時,這樣說:“我唯一遺憾的是,自己的一生并沒有那么激動人心,并未充滿情色暴力。這也是我的命?!?/p>
那么,懷特到底是何許人?思郁在一篇推介文章中介紹說:遙想1929年,懷特在《紐約客》已經(jīng)嶄露頭角,冬天的時候他提前收獲了春天的愛情——與同為《紐約客》編輯的凱瑟琳結(jié)婚。當時的凱瑟琳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懷特的家庭并不贊同他們的婚事。于是懷特把兩人的婚禮悄悄地定在了一個鄉(xiāng)村的小教堂,儀式干凈,簡單,全程只有一條凱瑟琳的小狗黛茜陪同。我們在書中見識到了懷特對這場婚禮獨特的記憶:“婚禮相當不錯,沒有人拋灑東西,倒有一場狗打架?!睕]有絲毫的遺憾,只有簡簡單單的滿足,正如這本書的名字所言,這是他一生最美的決定。
懷特擁有一個農(nóng)場,他養(yǎng)了雞、鵝、牛、羊、花栗鼠,還有很多蜘蛛,“在谷倉附近的樹林里,還有紅松鼠、烏鴉、畫眉鳥、貓頭鷹、豪豬、美洲旱獺、狐貍、兔子、小鹿。在牧場的池塘里有青蛙、蝌蚪、真螈。有時候,會有巨大的藍蒼鷺到池邊來抓青蛙。在海岸邊還有磯鷂、鷗鳥、珩科鳥以及翠鳥等,低潮時,泥地里有蛤蜊。有7頭海豹生活在附近的巖石和海水里,我劃船時,它們會游到我船邊來。家燕就在谷倉上筑巢,我車庫下面還有一只臭鼬呢?!?[1]
讀著這些細膩熨帖,還泛著新鮮泥土氣息,仿佛秋日清晨露珠一樣通透的文字,才能真真切切明白生活的美好。
原來,平淡的人生、瑣碎的生活也可以如此有滋有味,也可以如此美好。
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想起上學時背爛的那句名言: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但如果你坐在沉香樹下讀閑書,你就無法發(fā)現(xiàn)沉香樹本身的木性之美,因為號稱“藥中黃金”的沉香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當然,這種歲月靜好,需要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天下太平。兵荒馬亂的年代,吃飯尚且成問題,生活的美好,就屬于奢望了。
冷兵器時代,沒有槍炮,打仗拼的是體力。一個“琴棋書畫詩酒茶”的雅士,和一個吃烤羊腿騎馬射箭的打架,輸贏的結(jié)局都不用想。
冷兵器時代,游牧民族和農(nóng)耕民族打仗,不用開打,僅僅在氣勢上,長城那一邊的黨項、契丹、女真、蒙古這些草原帝國上游牧民族的強悍,已勝了一籌。農(nóng)耕民族只習慣于“汗滴禾下土”的安逸,天生缺乏攻擊性。
曹雪芹和曾國藩就是農(nóng)耕文化下產(chǎn)生的兩個代表人物。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我完善的理學情懷。他有五字箴言“誠、敬、謹、靜、恒”,并且主張慎獨。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二是韜光養(yǎng)晦,大功不居?!盎ㄩ_七分上得岸” “日正則仄,月盈則虧”“花未全開月未全圓”,這是他的人生體悟。至于曹雪芹,你相信嗎?他竟然不喜歡李商隱,文人真是復雜。潘向黎在《林黛玉為何不喜歡李商隱》一文中談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說曹雪芹是借黛玉之口,說出了自己的詩學標準。譬如黛玉對香菱說:“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作‘不以詞害意’?!倍钌屉[的詩風,是“濃得化不開”的,“自然無法得雪芹的青眼了”。又說:“細細推想,林黛玉恰恰應(yīng)該是喜歡李商隱的。再往深處想一層,發(fā)現(xiàn)這里暴露了曹雪芹作為小說家的一個失誤……他筆下的‘這一個’林黛玉有輕微的違和?!?/p>
《系辭上》中有這么一段話:《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以后,《老子》描繪了“道”創(chuàng)生萬物的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即:“道”孕育混沌未分之氣,混沌之氣內(nèi)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運動形成天地,陰陽二氣相合生出的和氣產(chǎn)生萬物。再后來,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莊子,領(lǐng)悟到天地精神會萌生創(chuàng)世造物的非凡之人,首提“造物者”一詞(《天下》)。其中談到了始創(chuàng)世造物者伏羲的出生,他說伏羲與女皇(女媧)結(jié)為夫婦生了四子(四神)。他們遵循陰陽參化法則開辟天地,混沌宇宙從此兩分。這個特點就是“家庭創(chuàng)世”。我們的老祖宗在與天地的互動中認識了大自然,創(chuàng)立了“二十四節(jié)氣”,最初指導農(nóng)耕生產(chǎn),后來,也啟發(fā)了中醫(yī)學。
我國古代哲學就講究天人相應(yīng),這也是《內(nèi)經(jīng)》的觀點。無論養(yǎng)生,還是治病,都要與時節(jié)相應(yīng)。農(nóng)耕民族有很多講究,比如朋友圈溫馨提醒長壽的好習慣,多喝開水啦、經(jīng)常運動啦、少食多餐啦、少鹽少糖啦、排便順暢啦、保證睡眠啦、多吃果蔬啦、消除壓力啦、交友聊天啦、良好心態(tài)啦等等。比如養(yǎng)生茶飲滋養(yǎng)身心。“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泵磕旯珰v10月23日左右便會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的霜降節(jié)氣。霜降節(jié)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xiàn)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意味著冬天就要來臨了。霜降時節(jié),養(yǎng)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的說法。俗語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節(jié)后,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集天地之精氣的露珠,冷寒而將欲凝結(jié),放出微微的寒光。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囂歸于寧靜,烈日的火熱歸于蕭瑟,露寒而冷,繁華不再。進入冬季,養(yǎng)生有4藏:第1藏,防寒保暖。第2藏,飲食藏熱量。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冬季是飲食補養(yǎng)的最好季節(jié),中醫(yī)有“秋冬養(yǎng)陰”的說法,在飲食上的體現(xiàn)為飲食不宜生冷、燥熱,而應(yīng)以有滋陰潛陽功效的高熱量膳食為宜。第3藏,運動攝氧。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欢鞈幸粦?,多喝藥一碗。”第4藏,養(yǎng)精蓄銳。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容易抑郁寡歡。這時候要保持精神安靜自如,含而不露,就像個人隱私“秘而不宣”一樣。比如秋冬季謹防皮膚疾病,像乏脂性濕疹、魚鱗病等。葉落知秋。入秋以后,隨著季節(jié)氣溫的變化,人的肌膚也在發(fā)生著不同的變化。因為秋冬季節(jié)空氣干燥,溫度下降,皮膚表面水分減少,油脂分泌也少,加之人體毛細血管受冷刺激開始收縮,使皮膚的供氧量減少,皮膚營養(yǎng)變差。因“燥”而來的邪氣就會深入肺陰,對五臟造成傷害。另外,驟變的早寒也會傷及人體的陽氣,造成陰陽失調(diào),免疫力降低,易出現(xiàn)反復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這些季節(jié)性的因素使得皮膚在秋冬季節(jié)顯現(xiàn)干燥、脆弱的季節(jié)特點,皮膚的抗病能力下降。如果不了解自身皮膚的變化,加以適當?shù)谋Wo和護理,就很容易患上皮膚病。
過去是農(nóng)耕時代,農(nóng)耕民族在漫長的冬季,總能找到裊裊余香的閑情,以滋養(yǎng)身心,比方說,一個人喝茶也能品悟出“禪茶一味”的真諦。用橘紅3—6克、綠茶5克,泡出橘紅茶,以達到潤肺消炎、理氣止咳的功效。用大蒜、生姜、蔥白各適量,煮出三辣飲,以達到溫中祛寒的功效。用丹參、黃芪各6克,枸杞、女貞子各3克,煮出丹參黃芪茶,以達到補氣的功效。用玫瑰花6克、研碎的砂仁6顆、研碎的胡椒6粒,悶制出玫瑰砂椒茶,以達到行氣健胃止痛的功效,治療慢性胃炎、胸悶等癥狀。用百合4朵、杭白菊5朵、蜂蜜適量,悶制出百合菊花茶,以達到滋陰補肺、補氣益中、清心安神,有助于睡眠。
馬克思說,劫掠的前提是要有可以劫掠的東西。當農(nóng)耕民族吃飽飯,點燃沉香喝茶,然后去收獲成熟的莊稼時,恰是游牧民族草原枯萎之日,漫漫嚴冬,人和牲畜都要吃飯,慢慢寒冬如何熬過?沒有相對完善的貿(mào)易,北方的游牧民族生出劫掠之心,于是兇猛地揮鞭,一路向南,向南。真的佩服兩宋王朝,面對這么強大的草原民族,竟然存活了320年。
有人說宋朝文人擁有一顆純真的心,但這顆純真的心,怎么抵御游牧民族的劫掠呢?
同樣是著名漫畫家,中國著名漫畫家方成老先生,享年100歲。而日本經(jīng)典漫畫《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享年僅僅53歲。櫻桃子有句名言:“是自己太天真了,還是世界太過無情……”用櫻桃小丸子的話來說:“可能就是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還擁有一顆純真的心,卻不足以再用來抵御這個繁雜的世界了吧?!?/p>
有人說,兩宋的文人喜歡“意淫”,那又如何?熏著沉香,能“意淫”出這么美好的詩詞,也是真的厲害。不能不對沉香樹刮目相看了。
沉香樹在《中國植物紅皮書》上被列為瀕危樹種,是首批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沉香樹,原本不過是“木材”,因為沉香珍貴的醫(yī)用價值被市場炒熱,成了收藏家眼中的“藥中黃金”。
沉香并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遭遇毀壞后為保護自己自然“結(jié)”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zhì)成分的固態(tài)凝聚物。
沉香最早始見于梁代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公元502—566年),被列為“上品”。在宋代,好沉香是“一兩沉一兩金”,被喻為“香中之王”。到明代,就已變?yōu)榱恕耙淮绯烈淮缃稹薄?/p>
我們看三國,關(guān)公大意失荊州,之后被孫權(quán)的將士俘殺。孫權(quán)害怕劉備來報仇,就設(shè)計將關(guān)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是聰明人,知道孫權(quán)這是嫁禍于他。但曹操敬關(guān)羽忠義,命人以王侯之禮,將沉香木雕刻為關(guān)羽的身軀,與首級一同埋葬洛陽城南。
沉香,裊裊娜娜,延綿不斷;芳香溢遠,心有靈犀。沉香這味藥,益精、補氣、養(yǎng)神。如果說“氣”是萬物的本質(zhì),那么“精”則是氣的精華凝聚。醫(yī)家認為沉香有益精壯陽的功效,而在養(yǎng)生中,“精”是指生命的精華、本元,是生命的起源。
沉香為純陽之物,聞其香可以助內(nèi)在陽氣上升。
《素問·移精變氣論》也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中醫(yī)藥典中說:“沉香,味辛,氣微溫,陽也,無毒。入命門。補相火,抑陰助陽,養(yǎng)諸氣,通天徹地,治吐瀉,引龍雷之火下藏腎宮,安嘔逆之氣,上通于心臟,乃心腎交接之妙品。又溫而不熱,可常用以益陽者也。”
沉香是一種珍貴藥材,就是治療龍雷之火通天徹地的良藥,能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對過敏性咳嗽有治療幫助。什么叫“龍雷之火”呢?龍主水,雷主火。清代名醫(yī)喻嘉言在《醫(yī)門法律》中這樣說:“陰邪旺一分,則龍雷火高一分,譬如盛夏之日,陰霾四布則龍雷奔騰,離照當空則群陰消散?!?/p>
清末鄭欽安在《醫(yī)理真?zhèn)鳌返摹翱藏越狻币黄校每藏缘囊魂栐⒂诙幹衼碚f明龍雷之火的實質(zhì)。水漲則龍飛,人體陰盛一分則浮陽外擾一分。
沉香現(xiàn)在已是“一片萬錢”。最名貴的奇楠香,價錢早已超過了黃金,據(jù)說一克三萬塊錢。
寧靜的沉香已搖身一變?yōu)椤隘偪竦哪绢^”。沉香林中,你可以看到:工人在樹上掛著一個個吊袋,一頭是硬塑料袋,一頭是扎進樹身的一根細細的軟管。他們在給香樹“打吊針”,只要一針,不到兩年,全身生香,包括樹梢和樹根都有。采沉香依靠自然結(jié)香速度很慢,所以往往靠外力使其結(jié)香,傷害越深,結(jié)香越快。于是,用刀砍、在樹干上鉆洞、開香口,讓傷口分泌樹脂,生成沉香。但如果整棵沉香樹都結(jié)了香的話,它就會死掉。所以干脆有人砍掉樹干,采香?!坝锰煜聦?,當拔眼中釘!”沉香樹不會這么想,各長各的,犯不著去消滅異己。
沉香樹生病了,結(jié)出香。這就好像“冬蟲夏草”,那是蟲病了,而成了非蟲非草的“怪物”。冬蟲夏草,夏為草,冬為蟲。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所謂“夏為草,冬為蟲”,并不是它自身的自然變態(tài)行為,而是蟲被菌感染,也就是病了,最后病菌感染了整個蟲體。到了第二年夏天,菌又要繁殖了,就在蟲的頭部生出了子座。因為蟲病,有了偏性,中醫(yī)就利用它的偏性,以偏糾偏,調(diào)理人的身體。沉香,也是沉香樹生病之后的“偏性”。
沉香樹在開始結(jié)香后,會經(jīng)歷漫長的生長期,一般需要幾年至十幾年,但一塊優(yōu)質(zhì)的沉香需要生長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
和沉香樹相比,樗樹簡直太沒有用了。
樗樹,俗稱臭椿,我們老家人叫椿樹。在木匠眼中,樗木材劣,沒啥實際用途。文人自謙,說自己是“樗材”,就是無用唄。有的人給自己起個號,叫“樗廬”之類,自謙為“無可用”。 “樗”字,按照字的外觀構(gòu)成看來,那是下點雨也吃虧的樹木。
在《逍遙游》中,莊子有一段關(guān)于樗樹的話,說:“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惠施的原話里有這么一句,他對莊子說:我有一棵臭椿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莊子說:現(xiàn)在你有一棵大樹,擔憂它沒啥用,那你為什么不把它種在虛無之鄉(xiāng)、廣闊的原野,在它旁邊散步,躺在它的下面逍遙。這臭椿樹不會遭斧砍,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傷害它。它沒啥用,怎么會有什么困苦呢?
惠施說:“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蔽铱矗闱f子的學說,就像樗樹,“大而無用。”
12. 人閑桂花落:一場事先張揚的花事。
金秋時節(jié),鄭州人喜歡跟著花香,相約來到人民公園,因為這里有不少桂花樹。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這是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詠桂》詩。“八樹拂丹霄,四時青不凋。秋風何處起,先裊最長條?!边@是唐代詩人雍裕之《山中桂》中描寫的桂樹。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里黃?!边@個季節(jié),在小區(qū)里牽著狗散步,信步悠游,徜徉黃昏月下,微風徐徐吹來,不經(jīng)意間,就有一陣清新馥郁芳香,那么樸素那么空靈,連綿起伏,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駐足回望。我知道,那是桂花兀自飄出的香氣。桂花之香,醇醇的,歷久彌香,清可絕塵,濃能致遠。
想當年,白居易在《憶江南》中說“山寺月中尋桂子”,一定是迷戀了那種超然物外的馨恬氣息了。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詠桂》詩。他說,桂花就是天上月宮移植而來的仙花。
唐代詩人王維在《鳥鳴澗》中這樣寫道: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第一句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人間桂花落”。另一個則是:“人閑桂花落”。 “間”和“閑”這一字之差,區(qū)別可大了。這里,我姑且不去考證究竟是“間”還是“閑”,只按通常的版本“閑”而非“間”來解讀一下這首詩。
翟永明在《獻給無數(shù)的少數(shù)人》中這樣寫道:“詩歌將習慣于這樣的位置:在某些人那里它什么也不意味,而在另外的人那里,卻充滿了意義?;蛘哒f,在大眾無動于衷的地方,詩歌仍會得到某些人的厚愛?!?/p>
這首詩中的月光驚鳥,對我來說,就充滿了意義。小鳥唧唧啾啾的鳴叫聲,那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更加烘托了一個靜謐氣氛,反襯了大自然的永恒的寧靜,比如春澗。動,傳達出來的意味,卻是永恒的靜,本體的靜?;钪鸵惺苊恳粋€美好的瞬間。用一顆干凈閑適的心,面對喧囂的世界。
桂花,木樨科木樨屬,又名“巖桂”“木樨”,俗稱桂花樹。
不是說“八月桂花遍地開”嗎?怎么王維的詩中說,春天“桂花落”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介紹,桂花的主要品種有金桂、月桂、丹桂,同時特別指出還有“四季花者,逐月花者”?!掇o?!芬步榻B說,桂花分為“四季桂”和“月月桂”。也就是說,有一種四季桂可以“一年內(nèi)數(shù)次開花”,月月桂就屬于這個品種群,屬于“逐月花者”。
《心經(jīng)》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狈鸾陶J為色空不二?!霸姺稹蓖蹙S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所描寫的清幽,那是春山皆空,只見桂花簌落。王維深諳佛理,觀色悟空,以動顯靜,心境澄明,色相俱泯、萬法皆空。如此動靜圓融,讀之令人身世兩忘、萬念俱寂。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蓖蹙S說:“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保ā杜c胡居士皆病寄此詩》)意思是,不管是執(zhí)著于空,還是執(zhí)著于色,都是漫無著落,不能到達涅槃彼岸,都不是色空圓融的禪境,只有將兩者圓融起來才是透徹的禪悟。什么叫色空圓融的境界?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yè)》),正如他在《山居秋暝》中所寫的那樣:“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鄙請A融,動靜圓融,生死圓融,色歸于空,動歸于靜,生歸于死。
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于視寫作為“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這個有點大了。個中有詩意,欲辯已忘言。寫文章是“職務(wù)工作”,我就不喜自我營銷,也不混圈子,“對世界保有好奇心”。我覺得“靜”才是“好”。
你看王維在《辛夷塢》中所寫:“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被ㄩ_花謝,一任自然。山里的辛夷花,該開放時開放,該凋零時凋零,一切那么從容,閑庭信步,慵懶而散淡。人看不看無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無喜無憂。
“人閑桂花落”,人不閑桂花就不落了嗎?“人閑”和“桂花落”之間怎么會有因果關(guān)系呢?這是以靜通幽,棄象取神。人忙是不會靜的,不靜,你就聆聽不到桂花落的聲音。不靜,你就聽不到秋葉飄落的聲音。人的心需要很靜,很靜,才能聆聽大自然的清籟之聲。
朱光潛說:“厚積落葉聽雨聲?!痹鹤永锫淞艘粚雍窈竦穆淙~,寂靜的夜,小雨打在落葉上,沙沙作響,聲音輕撫著大腦,心就像被雨水洗過一樣,清澈明凈。風一吹,落葉被卷起,那聲音使夜顯得格外寧靜。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边@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名叫《鷓鴣天》的詠桂詞。她說,桂花才是花中之冠。
桂花的香,細密濃釅,藏不住。嗯,那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花事,霸氣地宣告它們的存在,卻又幽幽地彌漫在空氣里,如影隨形。
看古書,古人用“拙荊”來代指妻子。當時不明白,這“拙荊”的“荊”究竟是哪種灌木呢?現(xiàn)在我突發(fā)奇想,這“拙荊”的“荊”如果是桂數(shù)的“荊”,而且是開花時節(jié)的“荊”, 那么,用這種“荊”來做婦女的發(fā)釵,那這個妻子身上一定散發(fā)著迷人的幽香。
說起來,“妻”這個詞最早見于《易·系辭》:“人于其官,不見其妻?!薄捌蕖边@個稱呼在古代也是有等級的。據(jù)《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币簿褪钦f,平民百姓的“老婆”才稱為“妻”。在漢代以后,通常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可稱為夫人。我們老家人至今還叫丈夫為“外頭人”,叫老婆為“屋內(nèi)人”,簡稱內(nèi)人?!百v內(nèi)”,那是讀書人對妻子的謙稱。太太,是民國時的流行稱呼。娘子,在宋代之前,那是指未婚女子,稱已婚婦女為“娘子”,那是元代才有的稱呼。愛人,那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流行起來的稱呼。至于“廣平兄”這個稱呼,那是魯迅先生和出身名門世家的許廣平一段佳話。1925年,身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師的魯迅,收到國文系學生許廣平來信。魯迅回信稱其“廣平兄”。許廣平疑惑不解,就在回信中問:“先生之意何居?弟子真是無從知道。不曰‘同學’,不曰‘弟’而曰‘兄’,莫非也就是游戲么?”其實,這并非游戲之語?!靶帧痹趥鹘y(tǒng)禮儀中和“同學”“弟”一樣,是老師對學生輩的普通稱呼。
大家知道,歷史上有個“和圣”柳下惠,坐懷不亂。他一生和柳樹密切相關(guān),所以叫柳下惠。讀者朋友應(yīng)該了解柳下惠經(jīng)歷的那次著名的人性考驗。就是這次考驗,成就了他正人君子的美名。這個典故記載在《荀子·大略》中,原文是:“柳下惠與后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贝笠饩褪钦f,大冬天,柳下惠見一美麗女子穿得單薄,擔心她凍死,于是,柳下惠解開外衣,將女子攬在懷里,同坐一夜,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信不信由你,這就是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當然,柳下惠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這回不是冬天了,而是炎熱的夏季。七月流火,暑氣炎炎,又下雨了。柳下惠到一個破廟避雨,偶遇一活色生香的裸女,艷若桃花,他馬上用雙手蓋住雙眼,拂衣而去,跑到破廟外面的古槐樹下,口中念著:我就是不看,不看,任由暴雨澆淋。這個口口相傳的版本,被寫成:“柳下惠坐槐不亂。”
柳蔭下,槐蔭下,柳下惠正閉目養(yǎng)神,心情歸于平靜。我想,柳下惠坐在柳樹下也好,槐樹下也好,都堅守了高潔的君子品行,坐懷不亂。如果他坐在盛開著桂花的桂花樹下,俗話說:“八月桂花遍地開,九月桂花香千里?!惫鸹ビ舴曳?,香氣飄逸,沁人心脾,令人陶醉,鶯爭暖樹,蜂飛鳥鳴。馥郁桂香風習習,晴雨溪流水潺潺,這種情況下,通體透“香”的柳下惠雖然也不一定“亂”,但那迷人的幽香,至少增加了坐懷不亂的難度,你說是吧。
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詩中寫道:“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詩人說,桂花零落時花瓣上還帶著露珠。這些桂花應(yīng)該是廣寒宮里的嫦娥仙子撒到人間的吧?
詩人詠贊桂花,說它“獨占三秋壓眾芳”。一棵棵桂花樹如藝術(shù)學校里羞澀少女的飄逸秀發(fā),一任微風攪動她們身上誘人的淡淡香氣。遠遠望去,桂花樹葉浩浩蕩蕩、蓊蓊郁郁,枝椏間那米粒一樣的淡黃色小花瓣,香恬淡雅,像《紅樓夢》集結(jié)詩社的芳華,用朱淑真的詞來說,那就是:“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p>
不是說“八月桂花遍地開”么?哦,我忘了,這里是四季不分明的海南。這個季節(jié),桂花花期比較短,也就十天左右,最怕疾風冷雨。看天氣預報,甘肅已下雪,北方的桂花早已眾芳搖落了。
我走到桂花樹下,登高輕搖枝輕,花朵就紛紛落下。桂花可食?!巴鼌s了/還有再憶起的時候?!卑傩盏娜粘?,大多都與“吃”有關(guān)。記得小時候,母親會用桂花和面粉一起,放在油鍋里煎,做成“桂花餅”。香韻渺渺,輕輕咂摸,味道悄悄地沁出來,清香甜甜地溢在唇齒間,那是童年的愜意滋味。如今,人們早已沒了這種心情。老祖宗的規(guī)矩來自于勞作生活,有著樸素的養(yǎng)生認知。印象頗深的還有:立春,“天下雷行而育萬物”。立春這一天,家里常常會吃春餅,習俗上稱之為“咬春”。用開水和面,搟成薄薄的小圓餅,餅中裹上豆干絲、豆芽菜、韭菜等,一口咬下,春意在舌尖復蘇,原來生命如此豐盈。
中醫(yī)認為,桂花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說文解字》里說,桂是“百藥之長”?!侗静菥V目》里說:桂能“治百病,養(yǎng)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p>
天冷了,風一吹,有的人常常會感到胃部不適,甚至出現(xiàn)冷痛的感覺,這個時候喝點桂花茶,就感覺比較舒服。與其到超市賣干桂花,不如自己動手做桂花茶。做法是:將七到十朵干桂花加入適量的紅茶、紅糖后,以熱水沖泡。桂花茶有溫補陽氣的功效。桂花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jīng),煎湯、泡茶或浸酒內(nèi)服,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對食欲不振、痰飲咳喘、痔瘡、痢疾、經(jīng)閉腹痛有一定療效。桂花還可以釀酒,桂花酒有“飲之壽千歲”的功效。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彼^美好生活,也即消費至上的生活,是有很多后遺癥的,其中之一便是個人幸??鞓肺幢赜斜U?。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闭f得有點絕對了,但詩歌這種藝術(shù)能夠讓人酣暢淋漓,在心中蕩起漣漪,掀起波瀾,并審視內(nèi)心的修為,這一點真實不虛。腹有詩書氣自華,對酒當歌,曲水流觴,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獨特的審美。
人作為肉身的存在,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每一步跨過去,都不會再來。想一想近些年來的生活,置身于嘈擾時代,埋頭于繁雜俗務(wù),仿佛活成了手機屏幕的一道反光,日子在恍惚中倏忽而過。嗯,浮生暫點休止符,還是,慢慢地,讀詩吧,也許,你會從花草樹木里的禪意美學里,讀出歲月靜好。
人間確有真情。愿詩心不滅,情懷依然。
參考文獻
[1] [美]懷特.懷特書信集[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