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新年臨近,幼兒園老師一條微信讓王女士犯了難。原來,老師請孩子們每人準備一份新年禮物,聯歡會上抽簽互換。老師特別提示“禮輕情意重”。王女士想讓孩子畫張賀卡。幾天后,老師又發(fā)出一條微信,微信中有班級禮物交換角的圖片,那些禮物包裝精美,一看就知道不便宜。王女士趕緊改變計劃,匆匆到商場買了百元左右的樂高恐龍。
(2018年12月29日? 《北京日報》)
@武岡市實驗中學劉傳斌 幼兒園組織幼兒開展禮物互換活動,讓孩子學會溝通,享受被同伴認可的自信,非常有意義。但王女士卻擔心孩子的賀卡太寒酸,拿不出手,而去購買“貴重”禮物,這就讓互換禮物本身變了味,無形中給孩子產生一種不良的影響??梢哉f,互換禮物由“重情”異化為“重價”,其根源不在孩子,而在家長。折射的是家長功利的攀比心理,是家長把成人化的思維強加給了孩子。
? @河南讀者張全林 互換禮物是一個引進來的教育方式,并不適合我國國情,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并不奇怪。真正的分享精神、交往溝通能力都是在實際生活中領悟出來的,不可能在幼兒園里“擺拍”出來。這樣的活動除了給家長找麻煩之外,由于禮物的輕重不能統(tǒng)一,小朋友對禮物的喜好各不相同,很難達到皆大歡喜的效果。真正的友愛從來不是以物質利益為基礎的,靠換禮物不但不能增加孩子之間的友情、得到相互認可,反倒平添生分。
? @衡陽市石鼓區(qū)角山中學劉和平 要體現“禮輕情意重”的主旨,不讓“貴重禮物”入場,筆者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送的小小禮物設個“套”。如明確要求孩子動手制作小禮物,比如手畫賀卡、制作小玩具、設計一張生活照等等;或者明確要求孩子購買的禮物不能超過五元、十元,讓家長選擇禮物時有約束。有了這樣的“套”,家長就不會將心思花在禮物的價錢上,而是花在禮物的心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