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壽炎
“王詩齡的課表”最近再次成為網(wǎng)絡熱門話題,在知名主持人李湘女兒王詩齡的課程表上,從周一到周日,鋼琴、大提琴、油畫、書法、瑜伽甚至織毛衣,各種學習安排擠滿了她的課余時間。對此輿論不吝贊譽:“王詩齡課表曝光,你是985都輸她” ,“看吧,比你聰明、條件比你好的人,還比你拼命十倍!”
(1月2日? 光明網(wǎng))
假如這張課程表不屬于王詩齡,而屬于一位普通人家的孩子,輿論未必如此友善。長期以來,在圍繞學生負擔展開的討論中,焦慮的家長一直是輿論的眾矢之的——父母無視孩子本該擁有的快樂和健康,肆意向孩子轉移自己內(nèi)心的“教育焦慮”。
? 同樣一張滿滿當當?shù)恼n程表,在普通家庭父母那里可能備受質(zhì)疑,到了名人李湘和王岳倫那里卻獲得贊譽。兩種看似截然相反的輿論意見,其實都屬于同一套話語體系——成功學的話語體系。
? 孩子適合怎樣的教育,父母給孩子選擇怎樣的教育,很難簡單套用一個標準。但是對于成功的定義,卻對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家庭中都有探討的必要。在這種討論中,哪怕貴為社會名流,也不擁有天然的豁免權。王詩齡課余時間被各種輔導班占滿,這是否就是“未來成功人士”的定義呢?其他的家長和孩子是否就應該“見賢思齊”呢?未必。
? 在成功學的這一套話語體系里面,最大的要害并不在于“鼓勵勤奮還是縱容懶惰”,而是否認、抹煞人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消弭人的主體性,套用簡單、量化的指標對人進行物化和對象化。這是一種注重外在忽視內(nèi)在的評判角度。擁有多少財富、獲得何種社會地位、贏得何種聲望,是成功學里面最主要的指標。以此觀之,“王詩齡的課表”被津津樂道之外,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她的內(nèi)心是否快樂,心智是否健全,這樣的學習安排是否符合她的潛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