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芳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教學不斷發(fā)展,各科教學要求也逐漸提高。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隨著語文學科教學要求提高,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要求也逐漸提高。語文閱讀與寫作存在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要明確讀寫結合的原則,做到以讀促寫,促進學生語文讀寫能力同步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
引言: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讀輕寫、讀寫割裂現(xiàn)象顯著。教師在展開語文教學中,花費大量時間在進行課文的閱讀講解上,忽視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寫作能力差,一到寫作課就頭疼。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每次考試后才對作文開始講解,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循序漸進的進行培養(yǎng)。閱讀是一種對別人生活的體會,是一種知識的吸收;寫作是一種對自己生活的抒發(fā),是一種知識的應用。學生寫作的完成,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寫作技巧,還需要學生具備深厚的基礎知識。閱讀是知識積累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有效的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為寫作奠定知識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讀寫教學中,明確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相互關系,做到讀寫同步教學,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本文就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實踐進行討論。
一 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較低,對寫作存在一種畏懼感。教師若是直接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寫作練習,龐大的寫作任務會使學生對寫作產生抗拒心理,造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逐漸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因此,教師從閱讀教學進行考慮,結合閱讀文本,進行寫作訓練,可以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提高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例如,教師講解閱讀文章《觸摸春天》,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叫安靜的盲女孩,心地善良。在觸摸春天的過程中,意外的捕捉到一只花蝴蝶。文章中對于看不見的安靜,她的內心如春天般豐富多彩。當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結合文本你內容,讓學生以“我眼中的春天”為題寫一篇小文章。通過對《觸摸春天》的學習,學生在腦海中已經對“春”有了一種構思,這時候學生具有很強的表達欲望,能夠有效的完成寫作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深入了解,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發(fā)展。
二 利用閱讀文本促進學生寫作材料積累
小學語文教材上的閱讀文章都是教育者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征進行篩選的,對于該階段學生具有顯著的教育意義。小寫階段,學生的知識存儲量不足,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存在問題,如,寫作素材不足導致內容空洞,缺乏可讀性。語文課本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是值得學生進行素材積累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閱讀文章上積累寫作素材,并在寫作過程中有效應用。例如,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憫農》時,可以引導學生對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M行背誦,在進行“節(jié)約”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中可以有效利用。學生在利用閱讀文本進行素材積累的過程中,除了對名句進行背誦,還可以對閱讀文章的故事內涵進行積累。例如,課文《將相和》主要講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對藺相如心懷不滿,于是處處刁難,藺相如處于大局的角度考慮,也不和廉頗計較,在廉頗知道了真相的時候,就背負荊條去找藺相如請罪,藺相如也原諒了他,二人和好如初。故事中,藺相如寬容大度,識大體,具有全局觀念,而廉頗雖然之前犯了一些錯誤,但是他能夠知錯就改,也是值得學習的。其中有很多素材值得學生進行挖掘,如,知錯能改、寬容大度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在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學生對閱讀文章更加深入的學習,也是讀寫結合的一種手段。
三 引進課外素材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發(fā)展
小學生閱歷較低,知識積累少,在進行閱讀與寫作訓練時常常存在理解能力弱、寫作空洞現(xiàn)象。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時,應該采取必要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存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課堂教學中教材內容是有限的,但課外卻具有無限的素材。一是聯(lián)系生活進行素材積累。知識來源于實踐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獲取大量的實踐素材。生活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小學教育階段,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藝術節(jié)、文化節(jié)、攝影節(jié)、植樹節(jié)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知識學習。如,通過植樹節(jié)學生可以了解到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意義;通過攝影節(jié)學生可以有效的去進行世界探索,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踐是知識的來源,也是知識的歸處。小學教育中組織實踐活動的展開,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對于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展開課外閱讀積累素材。書籍是中國文化的承載體,多讀書、多看書是豐富學生知識文化、提高學生文化品質的重要方式。同時,多讀書、多看書也是促進學生了解世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含量的重要手段。小學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為學生進行寫作奠定基礎。例如,學生可以課外通過閱讀名著《水滸傳》去豐富自己的素材,如,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智取生辰綱等故事中都具有深厚的教育意義,值得學生在寫作中進行引進學習。
四 總結語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也存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將兩者進行結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步發(fā)展。一是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同時還促進學生對閱讀文章更深入的理解,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發(fā)展。二是利用閱讀文本促進學生寫作材料積累。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教育意義,是值得學生進行深入學習與借鑒的。三是引進課外素材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發(fā)展。俗話說,語文的學習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教師展開課外實踐活動、課外閱讀活動都是豐富學生素材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高源.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實踐[J]. 教學與管理, 2014(17):39-40.
[2]佚名. 小學語文讀寫如何結合同步提高教學實踐[C]// 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