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雙
摘 要: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攻擊是觀察學習的結果。由于兒童模仿性強,是非辨別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圍的人或是影視鏡頭里人物的攻擊行為。有資料表明,經(jīng)常看暴力影視的兒童,容易出現(xiàn)攻擊行為。如果兒童經(jīng)??幢┝τ耙暺⑽浯蚱?,玩電子游戲,會使孩子的攻擊性心理得到加強。
關鍵詞:模仿性;辨別能力差;攻擊行為
引言:
攻擊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中比較關鍵和普遍的行為,它與親社會相反,不管是破壞玩具還是打架斗毆都是攻擊性行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xiàn)“侵犯”別人的現(xiàn)象。例如幼兒打架,對別的幼兒的身體進行推、咬、吐口水等傷害行為。對于攻擊性行為的探索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幼兒能夠更好地發(fā)展,避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給幼兒的性格造成影響。
一、攻擊性行為的含義和產生原因
幼兒攻擊性行為是一種反社會的形式,是故意傷害別人而且不被所允許的行為,是不受他人歡迎,但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行為。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一般主要原因在于性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成長等多方面,需要從各個角度來分析因素和來源。
攻擊性行為的含義和表現(xiàn)
攻擊行為一般表現(xiàn)在對他人打、罵、推、吐口水等。攻擊性行為是以社會評判為主要基礎,要考慮幼兒動機還要考慮幼兒的目的,更要考慮發(fā)生攻擊的原因、背景以及產生影響的環(huán)境。傷害意圖、社會評價和傷害行為是攻擊性行為的三個主要因素。
二、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分析
主要來說,每一個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攻擊行為,攻擊性行為是每個幼兒發(fā)展中的一種不良傾向,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矛盾。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有很多,通過了解、觀察、分析,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天性
攻擊性從生物學上來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同的幼兒表現(xiàn)出不同的攻擊行為。在社會教育中,我們就需要轉移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幼兒對攻擊行為的理解,正確認識這種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和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例如有的幼兒遇見其他的小朋友很喜歡對別的小朋友進行人身攻擊或者搶他人的玩具,就是由于他左右兩個半球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造成的,導致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導致毫無目的地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二)溺愛
如今社會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每個父母都把自己的女子當作掌上明珠,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中心,對孩子造成過分溺愛,不管遇見什么事情都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以致養(yǎng)成孩子霸道的性格。例如,當孩子摔倒時,家長就會趕快跑過去抱起孩子,心疼地說:“有沒有摔疼啊,都怪地把我們的寶貝兒摔疼了,媽媽打它?!边@樣孩子就會認為是地面?zhèn)α怂屗械教弁?,是地面的錯,而不能認識到是自己摔倒導致的疼痛。很多家長的溺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幼兒園的中心,讓孩子無法意識到自己與別的小朋友是一樣的,而缺乏尊重和平等意識。
(三)模仿
幼兒的主要模仿對象除了家長和老師外,還有很多的動畫片中的人物,一些打斗的電視很容易讓幼兒產生打斗的欲望,有的孩子就開始無意識地模仿動畫片上的打斗情節(jié),忽略了攻擊的目的性。在幼兒園里還有一種現(xiàn)象,有的幼兒打人沒有得到老師的留意,別的孩子也會模仿,開始打斗,在這中間,孩子受外界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三、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引導方法
(一)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水平與移情能力
1.社會認知水平與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有密切的關系。學齡前兒童攻擊行為的控制能力主要依賴其社會認知水平。所以,提高兒童的社會認知水平有助于避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2.有研究表明,幼兒的移情能力與其攻擊行為是負相關的關系。如果讓攻擊性能感受到被攻擊的痛苦,就能有效地減少攻擊性行為。例如,每當幼兒攻擊他人的時候,讓他想想每次摔疼的時候的感覺,并告訴他這種行為是大家不喜歡的,不被接受的,同時也要告訴他們怎樣做才是受歡迎的,這樣就能讓他體會到他人的痛苦,減少攻擊性行為。
(二)轉變家庭教育方式,努力發(fā)現(xiàn)幼兒身上的發(fā)光點,給兒童心靈上的慰藉。
1.家庭教育中重要的是家長要改變教育觀念,對兒童不能過分溺愛,要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同情心和自立意識。
2.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yōu)秀,有的時候甚至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相比較,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也會導致攻擊行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能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其感到關心,這是教育具有攻擊性行為兒童的最有效的辦法。
結束語:
我們從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觀察問題到最后的記錄分析,從幼兒個案入手,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特征和表現(xiàn),并且結合理論分析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從生物學因素、家庭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幼兒個人因素分析問題的具體發(fā)源。并且也提出了大眾傳媒這一特殊因素對幼兒的影響,在傳媒日益發(fā)達的今天,我們要加強對少兒不宜接觸的元素的管控,盡量讓孩子遠離打斗、暴力題材的影視作品或者動畫作品。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特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導方法,讓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了解他人和集體,促進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為今后孩子的發(fā)展做準備,避免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必要的彎路和潛在危險。
參考文獻:
[1]張明紅:《學前兒童社會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翟理紅:《學前兒童游戲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孟捷:《幼兒教育導讀》[J].?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10.
[4]馬以念:《兒童與健康幼兒教師參考書》[M].?兒童與健康雜志社.?2010.
[5]吳白:《幼兒教學研究》[M].?南北橋雜志社.?2010.
[6]姚梅林:《幼兒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魯杰:《幫父母讀懂幼兒心》[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
[8]黃銳:《幼兒行為分析與教育對策》[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