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自我認識:感恩教育提升的基點

2019-09-10 09:16李燦美
高教學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感恩教育

李燦美

摘 ?要:當今社會,感恩離人們越來越遠,學校感恩教育也感到“力不從心”,很大程度是因為人們對自我認識的缺失。自我認識是感恩教育價值實現(xiàn)的基礎及重要途徑,面對現(xiàn)代社會對物欲的放縱,引導個體從自我認識出發(fā),讓感恩根源于靈魂深處,為感恩教育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關鍵詞:自我認識;感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2-0188-03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gratitude is getting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people, and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lso feels "powerless" in school, largely because people lack self-awareness. Self-awareness is the basis and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for it can help students face the indulgence of material desire in modern society, guiding individuals to start from self-knowledge, let gratitude root from the depth of the soul, and open up a new world for thanksgiving education.

Keywords: self-awareness; gratitude; education

感恩蘊含著巨大的正能量,它可以建構(gòu)社會、心理、以及精神上的資源。正如西方的一句傳世名言,“感恩不僅是最偉大的美德,也是所有美德的起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蘊含豐富的感恩資源,“忠、孝、節(jié)、義”的內(nèi)在核心都是感恩。然而,面對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在經(jīng)濟發(fā)展獨領風騷的時代,精神生活卻未隨之提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感恩”冷卻在了人們心中。對父母撫育恩情的漠視,對親情、人情的忽略甚至丟失,對社會責任感的減退,讓人與人之間變得陌生。在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社會里行走,心靈卻時刻充斥著空虛和無力感。因此,在感恩意識缺少與淡薄的時代,研究感恩與感恩教育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因為這事關每個人的幸福。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現(xiàn)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重感恩的,如《詩經(jīng)》里“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①《三國志·吳書·駱統(tǒng)傳》里:“鄉(xiāng)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問其燥濕,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其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②《戰(zhàn)國策》里:“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③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恩思想。但當今,突飛猛進的現(xiàn)代工業(yè)技術讓經(jīng)濟發(fā)展“信心滿滿”,人更多地被“物”所役,講實效、問好處,套上了實用主義的金箍,正如魯迅所說:“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什么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什么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④加之社會的寬容,為個人主義者對物質(zhì)的心儀增加了更為堅實的社會基礎,現(xiàn)代人的貪欲一點也不遜色于前人,以財富來衡量人的價值,功利主義價值觀成為一種“時代精神”。在充滿物欲的社會里,通過對物質(zhì)財富的擁有使得人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物質(zhì)財富的控制力量使得個人看不到感恩的美好,傳統(tǒng)的感恩意識變成了虛偽的裝腔作勢,與社會格格不入,可怕的是這種狀態(tài)即將成為人類生活的常態(tài)。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習慣于把學校教育視為社會道德的中流砥柱,當社會頹風四起,人們還在仰望著學校教育,期待它能力挽狂瀾,成為‘衛(wèi)道士’”,⑤把期待的目光投給了教育,設想教育是功利主義“車輪”剎車片,能拉住不斷蔓延的道德危機。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功利高揚的時代下也不負重望,勇敢地接下感恩教育的重棒,很多學校都不遺余力地開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動,并一度成為德育工作的重心。豐富多樣的感恩教育活動設計,不斷擴充的教育內(nèi)容,學校對感恩教育同樣有著宏偉的抱負。然而,學校感恩教育圖景真的如預測一樣可實現(xiàn)嗎?通過標準化的操作、量化的管理手段,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學校感恩教育假設的前題是學生是可以被塑造的客體,預設這個客體如一張白紙,可任由學?!翱槍憽薄5?,可塑造的客體在任由學校“書寫”同時,也會任由社會“復寫”,恰恰是這種不斷的“復寫”,讓人性變得復雜,也讓個體感恩教育的可實現(xiàn)性變得不穩(wěn)定,換句話說感恩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感恩”的教育有其有限性,甚至針對個體還有不可能性。

與感恩教育相關聯(lián),感恩教育遇到另一個現(xiàn)狀是學生們太過繁忙,現(xiàn)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手機的更新?lián)Q代,網(wǎng)絡無所不在,微博、微信、微電影填滿了學生的每個時間空隙,個體被精彩的信息世界“圍剿”,人生總被外在事情牽著走,機械化生活,失去了從容自如,也失去思考的主動和能力。沒有心靈的感應與對話,感恩教育對于學生來講其實是外在的,效果細弱游絲,最多也就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有違真實人生的感恩實貌,忽視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教育的永恒的使命,也辜負積極心理學對感恩充滿著的期待,使得我們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感恩教育活動正確而又脆弱,似乎是漂浮于半空中而沒有根。

二、反思感恩的價值

二戰(zhàn)以后,心理學研究的重心在心理疾病治療與控制等心理問題上,心理學傾向病理學科,但并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甚至根本無法解決人們的實際心理問題,心理學研究重心背離了心理學存在的本意。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出現(xiàn),恢復了心理學本來的面目,個體的正向情緒開始受到重視,在正向情緒中具備高品味的感恩理所當然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把感恩心視為重要的公民美德。美國著名學者赫舍爾在其著作《人是誰》中提到:“由我們在母腹中成胚始,就開始蒙受各種恩情,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被創(chuàng)造的而不是自創(chuàng)的,我們被造存在就是蒙了恩?!雹抟虼?,我們要常思索回贈,同時,感恩這種通過認知思考之后的以德報德情緒反應,在對他人表達善意的同時,也讓自己有更明顯的快樂體驗,對個體來講是以善意回報善舉,對社會來講,實際上是避免社會基本秩序瓦解的社群生活之道,由此看來,感恩“利人”也“利已”。亞里士多德說,人是社會的動物,人不可能孤立地活著,實際上,作為具體的、生活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的人發(fā)生各種各樣的關系,恰恰“恩情是連結(jié)人與人之間的一個良好的紐帶,更是連結(jié)大到國與國、地區(qū)與地區(qū)、小到家庭與家庭、人與人,進而支撐起一個社會?!雹?/p>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感恩所表現(xiàn)出同理的情緒,在道德生活的基本規(guī)則中具有獨特的位置,讓人們體驗到人與人間互愛之美,可藉由個體了解生活當中他人為自己的付出而做出回應,愿意釋放自己的善意。社會群體中的個體之間相互感恩行為可以讓彼此間良性地互動下去,讓我們清楚地看到感恩與友情、德行、幸福等詞語彼此緊密相連,是促進社會穩(wěn)定的一種重要的情緒資源,維系著社會系統(tǒng)的平衡與健康發(fā)展。換言之,感恩用它看不見的雙手治療著在物質(zhì)生活富足時,功利主義色彩帶來的品格大病,避免反社會行為的道德動機,讓社會充滿善意,甚至可以“……把家、國、天下與人的心靈修養(yǎng)完整地結(jié)合起來,充滿人性的純潔與美好,”⑧讓社會得以穩(wěn)定、持續(xù)的進步,并不斷推向更高度的文明發(fā)展。

從個體的角度看,感恩是一種典型的具有正向價值的情緒,這種正向情緒在個人成長與發(fā)展中可以建立許多個人資源。譬如:感恩可改善人的知覺模式,能夠喚醒思想中的美善因子,帶有道德意涵,讓人產(chǎn)生積極的主觀體驗,如樂觀、愉悅、滿足;感恩還可以激發(fā)個體的優(yōu)勢與潛力,如積極的人際關系、關愛的能力,滿足人的精神需要,讓個體感到幸福。在這個基礎上,不需要任何外部條件,“以感恩的心領受一切,道德的力量和勇氣便隨之而來?!雹嵬瑫r,個體有意識地感覺自己的幸運,會促使個體表現(xiàn)主動因應的認識及行動趨向,引發(fā)向上盤旋與循環(huán)累積的回饋歷程,通過給予和接受益處等同理心,引發(fā)互惠性行為,促使受惠者記得互惠責任,學會欣賞與感激并通過自己的感恩經(jīng)驗來推斷他人的善良意圖,促進個體感覺到被愛、被尊重。其次,感恩還能增進個體在在危機時的因應方式,提升對逆境的適應能力。在個體遭遇問題時,引發(fā)有效的因應行為,放下沮喪與憤怒,從而減少壓力的負面效果,重拾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由此可見,感恩帶給個體的雖不是直接利益,卻是終身受益的長期耐用的心理資本。

三、自我認識為導向的感恩教育

盡管感恩是所有德性中最美的,但在一個推崇物欲的時代,在物質(zhì)主義的世界觀里,學校的感恩教育猶如逆潮流而動,實際上,這種與學生們的個體感受并無太多關系,僅依靠“慣性”開展的專門活動或者課程作用微乎其微。單單傳授“知”與“善”、“美”沒有建立友誼的感恩教育無法扎根學生的心靈,一顆幼苗連根都沒扎入,怎么發(fā)芽及茁壯成長呢。尤其是通過“教育”這個外力強行裝入個體“心靈”的,感恩教育在變成了“教授感受”與“被感受”的過程時,個體還不得不“照單全收”,或者說“勉為其難”被動的執(zhí)行,這與我們的感恩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馳的。顯而易見,在當今環(huán)境下,感恩也不是現(xiàn)行的學校教育所能單獨建構(gòu)的,想“賣”個好價錢實屬不易。但是教育的責任重大,不能以此為借口放棄,甚至需要迎難而上。

眾所周知,感恩是一種知覺狀態(tài),“真正的感恩應該是基于對方地位平等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感激,是一本性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出自于某種目的的迸發(fā)?!? 受惠者首先要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恩惠,感受到別人為自己的付出,才會以行動來回報。因此,感恩首先要個體自身的認可,那么感恩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個體認識自己所受的恩惠。維柯早在1699年引用阿波羅神廟上的銘文“認識你自己” 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幾百年以后的今天,在人們沉醉于物欲之海時,它還猶如一座燈塔,指引人們遠航的方向。因為“對任何人來說,自知都是最強有力的激勵”, 感恩教育是讓人成“感恩的人”的工作,人應該是感恩教育的首要出發(fā)點,培養(yǎng)“會感恩的人”應是感恩教育的本真功能,如今“這一本真功能,已經(jīng)喪失殆盡,是到了該重新?lián)炱饋淼臅r候了。換句話說,學校教育不能將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只引到認識物質(zhì)世界上,還要引到認識人自身上。要幫助年輕一代不停地追思人是什么、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等等問題”。

在童話故事中最后的結(jié)局大部分是“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此可見,幸福是心靈,不是物質(zhì),幸??鞓返娜兆邮侨藗円恢币詠淼钠谂闻c渴望。人除了物質(zhì)需求以外,還有精神需求,古人所說“高山仰之,景行行之,雖不能之,心向往之”,就是表明了人們一種精神渴望。當人打開“心靈”之窗時,內(nèi)心的世界與現(xiàn)實的社會會在腦海中“周旋”,“我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才是值得的?”、“我能為別人做點什么?”等等引發(fā)每個人深思,這是一種美妙意境,說明心靈深處還保留一份凈土,感恩教育恰恰要抓好機會,才能把個體從物欲“網(wǎng)”中拉出來,將“善”植根于個體內(nèi)在的心靈。從感恩的生成來看,感恩是建立在對“自己”認識的基礎上的,認識到自己受到別人的好處,感受到對方的善意。不思不想是無法感恩的,只有將感恩置于自己的內(nèi)心,自覺地去思考,感恩教育才能獲得實效性。如果按著“應該怎樣做”為中心,感恩教育的訓練環(huán)節(jié)做得再精細,也只是形式上的熱鬧,為了教育而教育,似乎是漂浮于半空中而沒有根。正如西該有句話說得好,“你可以帶馬到河邊,但你無法強迫馬去喝水”。早在20世紀10年代,蒙臺梭利就警告說,如果我們繼續(xù)忽視內(nèi)在自我的需求,嚴重的后果將降臨于人類。與此同時,她預測,當學生們在家庭和學校的內(nèi)心生活被恰當引導時,他們將會有無限的潛力被挖掘出來。

我們將目光再拉回到現(xiàn)實的感恩教育,去審視當今天的感恩教育是在關注個人的精神成長還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時,會發(fā)展更多是出于社會的需要,社會需要什么,教育馬上做出回應,這種“失魂落魄”的教育不能說毫無“貢獻”,但豐足于社會而貧瘠于心靈的教育,充滿了“勝利的災難”。蒂利希(Tillicn,p.)曾指出:“沒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沒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 ?這個觀點完全適用于今天的感恩教育,個體沒有對自我的充分認識,感恩教育效果只能是“海市蜃樓”般的想象,終會落空。

注釋:

①叢書編委會.詩經(jīng)[M].長春:吉林出版社,2010:339.

②辭源(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1149.

③羅國杰.中國傳統(tǒng)道德名言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617.

④魯迅.集外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3.

⑤魯潔.道德教育的當代論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55.

⑥[美]赫舍爾.人是誰[M].隗仁蓮,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98.

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6.

⑧陳秀蘭.感恩的缺失與感恩教育的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7.

⑨圣經(jīng)·羅馬書[M].北京:中國宗教出版社,1997:19.

⑩戴智明,戴利民.關于新時期加強對青少年實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6(3):75.

[意]維柯.論人文教育[M].王楠,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3.

[意]維柯.論人文教育[M].王楠,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33.

高德勝.找回失落的人性——論環(huán)境教育的轉(zhuǎn)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

[美]蒂利希.20世紀西方宗教哲學文選(上卷)[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827.

參考文獻:

[1]叢書編委會.詩經(jīng)[M].長春:吉林出版社,2010.

[2]辭源(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3]羅國杰.中國傳統(tǒng)道德名言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4]魯迅.集外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5]魯潔.道德教育的當代論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美]赫舍爾.人是誰[M].隗仁蓮,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陳秀蘭.感恩的缺失與感恩教育的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7.

[9]圣經(jīng)·羅馬書[M].北京:中國宗教出版社,1997.

[10]戴智明,戴利民.關于新時期加強對青少年實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6(3).

[11][意]維柯.論人文教育[M].王楠,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

[12]高德勝.找回失落的人性——論環(huán)境教育的轉(zhuǎn)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13][美]蒂利希.20世紀西方宗教哲學文選(上卷)[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

[14]王東輝.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0(27).

[15]毛啟剛.大學生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4).

猜你喜歡
感恩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寬容 守信 感恩
親緣感恩教育研究淺析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盡孝而親不待
大學生感恩、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教育漫畫
把愛的種子撒播到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