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麗
摘 要: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落實,我國的教育也進行了全面的改革。而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目的,也進行了明確,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主,從而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最大限度的提高。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可以說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組成部分,所以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教導,這樣不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進行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初中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及效率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圍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進行提高的相關(guān)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初中;語文素養(yǎng);提供策略
引言:
語文素養(yǎng),顧名思義,指的是語文的知識及思想領(lǐng)域的程度及態(tài)度。語文素養(yǎng)涵蓋很多,培養(yǎng)語文能力、熱愛國家語言以及培養(yǎng)思維能力等都是語文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形式。在我國相關(guān)標準中,其明確規(guī)定語文是我國的一種交際工具,語文對我國的文化及發(fā)展都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落實,也要求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大力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并與時俱進,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從而找到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
一、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朗讀教學的好處
通過朗讀,可以有效實現(xiàn)無聲文字向有聲語言的轉(zhuǎn)變。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不但可以使學生的口語及聽力得到鍛煉,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入了解。而且學生在進行文章朗讀的同時,也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學生便可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而對于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及佳句,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也可以找到閱讀的樂趣。再者,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也可以有效對學生的情感及表達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要想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情感,真正感悟作者的思想,那么通過朗讀作品便可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從而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遣詞造句的理解。所以,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朗讀教學法,通過朗讀教學,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都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提高。
(二)方法
教師對于學生而言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也作為學生的榜樣存在。所以,要想使朗讀教學的質(zhì)量及效率提高,教師可以通過親自范讀來加強學生對朗讀的理解。以八年級課文《白楊禮贊》的教學為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富有感情地對課文進行范讀,通過這種形式,學生的思想及感情也會得到渲染,從而被其中的語言及文字所吸引。一旦學生對其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他們便會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進行朗讀和閱讀,這對于學生朗讀能力以及閱讀水平的提高也是極為有利的[1]。
二、通過品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品析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落實,其也明確了在進行教學之中要加強學生對語言的運用及積累。通過語文閱讀,學生可以借助文章從而獲得大量的語文知識,而通過對文章重要詞語進行反復推敲,也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其所代表的含義,從而可以對文章的思想及意義進行深入體味。因此,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對文章的品析,同時也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這樣不但可以升華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將他們的閱讀及鑒賞能力進行大幅度提高。
(二)方法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想使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式學習課文,那么教師便可通過創(chuàng)設(shè)話題來實現(xiàn)。以八年級語文《喂,出來》為例,這篇課文情節(jié)豐富、曲折,結(jié)尾也極富哲理,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故事情節(jié)、結(jié)尾以及點評創(chuàng)設(shè)話題,由學生進行品析。比如課文中會存在很多成語,不容置疑、聞風而來等等,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這些成語進行品析,從而理解其所表達的含義,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其次,在學生閱讀完該課文之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從而實現(xiàn)對課文結(jié)尾的延續(xù),這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文故事之中。此外,在閱讀課文期間,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描寫人物的情節(jié)進行朗讀和揣摩,這樣學生便可走進文中,對于人物的表現(xiàn)以及社會的行為進行更深入的感受。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創(chuàng)設(shè)完話題之后便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在學生充分了解課文含義之后,便可針對提出的這些話題進行討論和研究。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之中,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會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而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
三、通過對知識進行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目前,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都沒有注意對詞語、錦句的積累,所以在寫作文時他們也只能對他們掌握的為數(shù)不多的詞語及知識進行運用,這也使得他們寫出來的作文極為空洞、形式化。為了將這一現(xiàn)狀進行解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及詞語的積累,同時還可以為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以便他們可以對詞語及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這對于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也是極為重要的。以《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為例,在進行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改寫“門庭若市”這一故事,由此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改寫能力,同時對于“門庭若市”這一成語學生也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一詞進行多義的辨析,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將學生對文言文詞匯的積累量進行拓寬。與此同時,在該文言文之中存在很多“三”字,在教學期間教師也可以以該字為例,讓學生對其進行品析,從而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對于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也可以進行最大限度的提升,這對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是極為關(guān)鍵的。
參考文獻:
[1]宮蕾.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讀與寫,2018,15(10):92.
[2]閆春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文理導航(上旬),2016,(2):1-1.F00F67A3-ED31-407B-B6A9-542694F6F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