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利
【知人論世】
鄭板橋(1693-1765年),原名鄭燮(xiè),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滴跣悴牛赫昱e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因為官清明、心系百姓著稱于世。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古詩中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詩歌通過藝術(shù)手段所描繪的個性化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說,有一類詩歌,是通過描寫人物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詩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二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在古代詩歌中,下面的五種“人物形象”比較典型:一是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二是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三是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 四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寫《登幽州臺歌》的陳子昂;五是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如寫《示兒》的陸游。
抒情主人公形象實際上就是詩人自己的形象。詩歌是詩人主觀情感的產(chǎn)物,必然帶有詩人的痕跡。詩人往往通過自己的所見所為、所思所想來表達自己的愛憎、人生追求和人生價值。如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人通過描繪的山村清幽明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自己閑適超脫的隱者形象;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通過詩人描述的由官場回歸田園的生活及樂趣,讓我們窺見了詩人蔑視官場、清高傲世的隱者形象。
所以,一些寫景的詩,景物的背后會隱藏著一個鮮明的詩人形象。
[經(jīng) 典 再 現(xiàn)]
瓜洲夜泊
鄭燮①
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
慘淡秋燈魚舍遠,朦朧夜話客船偎。
風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
吳楚咽喉橫鐵甕②,數(shù)聲清角五更哀。
【注】①鄭燮,見“知人論世”。②鐵甕,指鐵甕城,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與瓜洲隔江相對)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
[經(jīng) 典 深 讀]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
首聯(lián)“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這兩句寫詩人夜泊江上看到了一些景物:眼前船邊如雪的葦花,隔斷了遠處的樓臺;江上彌漫的霧氣,隱藏了本來就近在咫尺的金山。詩歌開頭描寫這秋天縹緲朦朧的夜景,暗含了詩人心中化解不開的郁結(jié)和愁思。
頷聯(lián)“慘淡秋燈魚舍遠,朦朧夜話客船偎”,這兩句繼續(xù)寫景,所寫情景一遠一近:遠處有點點漁火,漁村寥落;相鄰的船上傳來陣陣私語,模模糊糊聽不清,也許鄰船之人也是羈旅之人吧。詩人用“慘淡”來形容“漁火”,用“朦朧”來形容夜話,這表明詩人的愁緒并沒有因景物的變化而改變,反而卻不斷加深。
頸聯(lián)“風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這兩句仍然寫景,但所描寫的景物更有動感:江風吹拂,江濤洶涌,北斗星運轉(zhuǎn),遠處雞鳴之聲隱約傳來,長夜將盡,天近拂曉。這兩句詩表明詩人徹夜未眠,由此詩人的形象開始突現(xiàn)出來——徹夜未眠,憂思愁苦。
尾聯(lián)“吳楚咽喉橫鐵甕,數(shù)聲清角五更哀”,這兩句仍然寫景,但帶有更多的主觀感受:五更時分,長江對岸傳來幾聲凄厲的號角聲,詩人想起那里是京口這個吳楚咽喉要地,油然而生蒼涼之感。
【技法指導】
這首詩歌的特別之處在于,詩歌句句寫景,但又句句含情,我們能從詩歌所寫景物的背后,體會詩人的動作行為、情緒狀態(tài)和情感傾向。
首先,我們聯(lián)系景物進行分析,并對景物所勾畫的畫面進行概括:霧起江面、慘淡秋燈、荒雞啼鳴、北斗星回、五更清角,等等;同時,也要結(jié)合注釋,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和詩人的整體的創(chuàng)作特色來綜合思考。
最后,我們從這首詩的景物背后,看到了一個長夜難眠、愁思難解的詩人形象。他關(guān)心國事,心系民生,身在客船,敏感的心靈卻關(guān)注周圍的一切:葦花如雪、秋燈慘淡、北斗星回他看在眼里;鄰船夜話、荒雞唱曉、清角哀鳴他聽在耳中。他心事浩茫,愁思百轉(zhuǎn),以致徹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