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聽課是大學日語專業(yè)的必修課。初級視聽課的授課對象是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處于不斷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過程中。本文筆者簡要概述了初級日語視聽課的教學現狀,建設性地提出了四種授課方法,并分析了關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的問題。期望能夠對今后的初級日語視聽課的課堂教學及學生培養(yǎng)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級日語視聽課;課堂教學;授課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初級日語視聽課的教學現狀
根據尹學者的實證調查,國內大學的日語視聽課大多采用“ボトムアップ型”的授課模式,即“教師先放一遍錄音,接著講解其中的生單詞或用法,然后再放一遍錄音,之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并讓學生用日語復述錄音的內容,在弄清楚詞句意思的基礎上理解全部內容?!保ㄗ?)
這種授課模式不是在教學生如何去聽,而是在考察學生的聽力水平——是否能聽懂詞或句的意思,是否能回答出問題,是否能用日語復述聽到的內容……如果說聽力考試的目的是考核學生理解的“結果”,那么聽力課程理應是對學生理解的“過程”有所幫助。也就是說,視聽課的課堂教學絕對不能等同于考試,不應該用于考察學生的能力,而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二.初級日語視聽課的授課方法
1. 明確聽的“目的”,有選擇地聽
人的注意力的保持時間是有限的、相對短暫的,所以要提高聽力效率,就一定要在有限的、相對短暫的時間里,盡可能多的獲取有用的信息,這就要求聽力訓練必須是有針對性的、目標明確的練習。
課堂上,如果只是盲目地、泛泛地聽,學生根本就不知道要聽什么,更不清楚該怎樣去聽,那又怎么能夠保證聽力練習的效果?相反,如果聽之前,教師跟學生講明“要聽什么”“該如何去聽”,即明確聽的“目的”,那么學生帶著“任務”,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就比較容易進入聽的狀態(tài),并能按照既定的“目的”去完成“任務”。
2. 把握“關鍵詞”,合理地推測分析
對于內容較復雜,出現學生沒學過的單詞或用法的題目,如果教師要求學生一字不落地全部聽懂,真的是“強人所難”了。那怎樣才能在沒有完全聽懂意思的情況下完成題目呢?方法就是——找出“關鍵詞”,通過“關鍵詞”推測分析出答案。這樣要比逐詞逐句地翻譯出全部意思后再確定答案的方法方便快捷得多。
3. 結合背景知識及常識,預測出結果
《聞くことを教える》一書中指出“要把聽到的內容與自身的背景知識及經驗相對照”“一邊聽一邊想象,一邊預測”。(注2)具體地說,教師在視聽課上除了教學生知識點、聽力方法之外還需要把相關的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那樣更有利于學生對所聽的內容的理解及題目的完成,甚至有的問題根據背景知識或常識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教程》第6課練習二(82~83頁),畫了一個穿和服的女孩,以和服為主題有一段會話,要求聽完會話回答問題。問題④“足袋はどんな色ですか。(日式短布襪是什么顏色的?)”如果教師事先介紹了和服的相關知識,學生就會知道“足袋”的顏色一般是白色的,那么這道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其實,教師采用此種授課方法既豐富了授課內容,推動了課堂教學,又增強了學生對于“聽”的信心。
4. 增加“視”的比例,進行模仿練習
“視聽課”顧名思義,除了“聽”,還有“視”。以往的視聽課,也許是受教學條件所限,教師更多地側重“聽”的訓練,而忽略了“視”的作用?,F在的視聽課大多安排在語音教室,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條件相比較以前大為改進。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放映視頻資料,可以讓學生更直觀,更立體,更生動地學習日語,促進理解,加深印象??梢哉f,增加“視”的比例,既輔助了“聽”的訓練,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初級日語視聽課的課堂教學兼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
在“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模仿視頻當中的場景、人物、對話等等。讓學生把他們看到的和聽到的結合在一起再自己表達出來,實現“看 + 聽 = 說”即“理解→表述”的過程。這是對學生把基礎能力轉化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當然,教師選擇的視頻內容要符合初級階段教學的要求,但并不一定只局限于教材,也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諸多方面的內容。這種“邊聽邊看再模仿”的練習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寓教于樂”。
三.關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美國的杜威在設計教學法中強調讓教師在學生有計劃的活動中進行教學。教學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主要起引導的作用。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把通過基礎學習形成的能力稱之為基礎能力;把能夠實際應用基礎學習學到的知識,發(fā)揮基礎能力的能力稱之為應用能力。(注3)教師在使用初級階段的教材培養(yǎng)學生基礎能力的同時,也有責任啟發(fā)學生的應用能力。
具體地說,在培養(yǎng)學生基礎能力方面,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
⑴ 精選教材,把握教材的體系,并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⑵ 整合每課內容,突出重點,注意中日用法上的比較。
⑶ 了解學生現有的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
在啟發(fā)學生應用能力方面,可以分為“模仿練習”和“實景練習”兩種應用練習的模式?!澳7戮毩暋本褪亲寣W生仿照教材或者通過觀看視頻,“跟著學,照著練”的練習模式。“實景練習”就是選取生活中實際發(fā)生的場景,比如:在醫(yī)院看病、在餐廳吃飯、在商場購物。
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自編自導自演”的練習模式。經過這樣的應用練習,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均能夠得到有效地鍛煉和提高。
注釋:
①尹松『中國の大學における日本語の聴解指導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 2005年 上海譯文出版社 p.47
②國際交流基金日本語教授法シリーズ第5巻『聞くことを教える』 2008年 ひつじ書房p.5
③國際交流基金日本語教授法シリーズ第5巻『聞くことを教える』 2008年 ひつじ書房p.7
參考文獻:
[1]木村宗男(1978)『日本語の基礎能力と応用能力』(「講座日本語教育第14分冊」)早稲田大學語學教育研究所
[2]尹松(2005)『中國の大學における日本語の聴解指導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 上海譯文出版社
[3]橫山紀子(2006)『非母語話者日本語教師の再教育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過程重視の聴解指導を通して』 お茶の水女子大學未公刊博士論文國際交流基金(2008)日本語教授法シリーズ第5巻『聞くことを教える』 ひつじ書房
[4]王寶珍(2009)《論日語模擬導游課教學活動》 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李楊(1982.9-),女,漢族,遼寧沈陽人,大連外國語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碩士,講師,從事日語語言,日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