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虎
摘? ?要:在解析幾何教學中,引入直角坐標系后,學生就可以精確地刻畫點的運動,點在運動中的不變性恰好是運動所具有的性質,這些不變性也可以稱之為解析幾何中的潛在性質。坐標法就是研究解析幾何問題的本源方法,也是挖掘解析幾何中“變”中的“不變”利器。解析幾何中的這些潛在的不變性也體現(xiàn)了事物“偶然”中孕育的“必然”,“特殊與一般”的哲學思想。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解析幾何;坐標法;不變性;定值;定點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32-0027-03
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數(shù)的方法研究幾何問題,這種研究幾何的方法稱為坐標法也叫解析法。具體地講,把幾何對象放置到直角坐標系中,然后確定曲線的方程,這樣幾何對象就可以完全用數(shù)和代數(shù)術語來表達,幾何運算也就轉化為代數(shù)運算。
解析幾何的產(chǎn)生是出于對數(shù)學方法的追求,學者可從數(shù)學的發(fā)展歷程以及Descartes和Fermat創(chuàng)立解析幾何的心路歷程來發(fā)現(xiàn)這一點。比如Descartes研究數(shù)學的目的,是想尋找一種能在一切領域里建立真理的方法,他認為歐氏幾何中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方法,幾乎每一種證明都是新的且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而代數(shù)的方法雖然受制于許多公式和法則有些機械,但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一般性。代數(shù)與幾何應互相取長補短,他提出了一個計劃,“任何問題——數(shù)學問題——代數(shù)問題——方程求解”。其探索如何用代數(shù)的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過程,創(chuàng)立了解析幾何。Fermat在數(shù)論和代數(shù)方面成就卓著,他明確地使用了坐標的概念,他提出只要在最后的方程里出現(xiàn)兩個未知量,就會得到一個軌跡。教師了解這些的目的,是為了在教學解析幾何時把握住解析幾何的精髓,解決問題時更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思辨性,而不是做了許多問題卻不知所云。
舉例,若問AB=2,AC=BC,三角形面積的最大值是多少?(答案是2)
【分析】題目本身說明了“變”中蘊含著“不變”。單從代數(shù)方法上思考,可將面積表示成關于某一邊長的函數(shù),然后求函數(shù)的最大值,不過有一定的運算量;若用解析法的思想去思考,三角形面積之所以有最大值,原因是三角形的形狀在變化,也即頂點C在變化,那么點C的軌跡是怎樣的呢?以線段AB所在直線為x軸,其中垂線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求得動點C的軌跡方程,獲知點C的軌跡是一個圓,然后數(shù)形結合,問題便迎刃而解。
學會用代數(shù)的方法(解析法)解決幾何問題的方法,這是解析幾何的本質所在,學習者應該樹立這樣的意識。筆者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解析幾何問題中有的題目也可以單從幾何的角度分析求解,因為解析幾何問題首先是個幾何問題,故可以從所涉及的幾何圖形的性質去做分析,比如圓的直徑所對圓周角是直角。但不要引導學生總是用幾何方法去思考解析幾何,因為學生的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就對解析幾何有了一定的“偏見”,就背離了解析幾何的本質。
引入直角坐標系后,學生就可以精確地刻畫點的運動,點在運動中的不變性恰好是運動所具有的性質。所以解析幾何中定點、定值以及最值問題就成了解析幾何考試的重點問題。換句話說,解析幾何在高考中的經(jīng)典問題多數(shù)是圍繞這些問題去考查的。這些不變性也可以稱之為解析幾何中的“潛在性質”。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探索這些“潛在性質”,這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解析幾何,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
以橢圓為例,看一下如何用代數(shù)術語描述橢圓的一些性質。
回顧橢圓的定義: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1,F(xiàn)2的距離之和(記作2a)等于定長(2a>F1F2)的點的軌跡叫做橢圓。這種定義方法是通過數(shù)進行度量描述橢圓。
以焦點在x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1導出主要思路分析:
由定義可得
PF1PF2=2a
+=2a
a2-cx=a? ==e(這是橢圓第二定義:平面內到定點(c,0)的距離與到定直線x=之比是常數(shù)的點的軌跡是橢圓)
(a2-c2)x2+a2y2=a2(a2-c2)令a2-c2=b2
+=1(a>b>0)
=1-=? ·=-
=1-=? ·=-
(斜率之積是常數(shù))
從以上的運算流程來看,通過理解每一個代數(shù)等式所表達的幾何意義時,可以發(fā)現(xiàn)橢圓中的某些不變性。聯(lián)想圓的定義和圓的性質,比如圓的直徑所對圓周角是直角。當把圓視為橢圓的特殊情形時,那么在橢圓中,長軸或短軸所對的“圓周角”顯然不是直角,也不是定值。但通過坐標法可以發(fā)現(xiàn),橢圓上的點與長軸(或短軸)兩端點的連線的斜率的乘積是定值,這就是幾何性質可用代數(shù)表達。
a)橢圓+=1(a>b>0)上的點P與橢圓長軸兩端點A1(a,0)、A2(-a,0)連線的斜率之積是定值,定值為-(=e2-1)即kPA1·kPA2(若a=b時,值為-1)(證明略)。
若將上述性質的條件弱化,結論依然成立。
b)橢圓+=1(a>b>0)上的點P是異于橢圓上M,N的兩點,且M,N關于原點對稱,則有kPM·kPN=-,我們再去聯(lián)想圓中的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平分弦的直徑也垂直于弦)。在橢圓中,利用坐標法相應地有這樣的不變性。
c)設AB是橢圓+=1(a>b>0)的不平行于對稱軸的弦,M為AB的中點,則kOM·kAB=-.(在圓中為OM⊥AB,kOM·kAB=-1)。
證明:設A(x1,y1),B(x2,y2),M(x0,y0)則有
+=1,+=1
作差得:+=0
+=0
kAB==-=-=-
kOM·kAB=-.
對于雙曲線是否具由類似的性質呢?
若橢圓改為雙曲線,相應的性質是kOM·kAB=-(焦點在x軸上)。
一般地,設是圓錐曲線E:mx2+ny2=1的弦,且P(x0,y0)是弦的中點,則kAB·kOP=-.
舉個例子說明如何用以上這些潛在性質思考解決問題。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M、N分別是橢圓+=1的頂點,過坐標原點的直線交橢圓于P、A兩點,其中P在第一象限,過P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C,連接AC,并延長交橢圓于點B,設直線PA的斜率為k.
求證:對任意k>0,PA⊥PB
【分析】∵kBA·kPB=-=-易證kPA=2kAB,
∴kPA·kPB=-1故證得PA⊥PB
若取AB中點Q,kPB=kOQ可用性質b)證得.
d)已知橢圓+=1(a>b>0)A,B是橢圓上的兩動點,M為橢圓上的任意一點,滿足=λ+μ且λ2+μ2=1,則kOM·kAB=-.
證明:設M(x0,y0),A(x1,y1),B(x2,y2)又=λ+μ,則x0=λx1+μx2,y0=λy1+μy2又點M在橢圓上,
則+=+=1
整理得到λ2(+)+μ2(+)+
2λμ()=1
又點A(x1,y1),B(x2,y2)在橢圓上,所以+=1,+=1,則+=0
∴=-故kOA·kOB=-.
e)過橢圓(a>0,b>0)上任一點A(x0,y0)任意作兩條傾斜角互補的直線交橢圓于B,C兩點,則直線BC有定向且kBC=(常數(shù)).
設AB:y-y0=k(x-x0)即y=kx+y0-kx0
y=kx+y0-kx0+=1(a2k2+b2)x2+2a2k(y0-kx0)x
+a2(y0-kx0)-b2=0
x0+xB=xB
B,同理C,
∴=.
坐標法就是研究解析幾何問題的本源方法,也是挖掘解析幾何中“變”中的“不變”利器。解析幾何中的這些潛在的不變性也體現(xiàn)了“特殊與一般”的哲學思想。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多發(fā)現(xiàn)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向或思路,找出簡捷、合理的解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