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應用及意義進行闡述,希望通過形體語言的應用,更好的提升戲劇表演效果,實現信息和情感的有效傳遞。
關鍵詞:戲劇表演教學;形體語言;表演效果;
形體語言是利用身體部位的表達實現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將其應用在戲劇表演中,能夠有效提升表演效果,完善表演人員的能力水平,實現情感交流目的。
1戲劇表演教學中的形體語言
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由于形體語言的表現形式較為復雜,需要通過長時間的鍛煉來加強表達效果,達到最終的理想目標。這無疑增大了戲劇表演教學的難度。形體語言是通過人們的肢體動作進行語言表達的,所以按照不同的肢體部位,可將其表現形式劃分為以下四種:一是面部與頸部構成的形體語言表現;二是腰腹背構成的形體語言表現;三是手指、手腕和手臂構成的形體語言;四是腳、膝蓋和胯部構成的形體語言表現。不同的肢體語言表現所闡述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2戲劇表現教學中形體語言的特點
2.1交際性
交際性是戲劇表演的基本特征,形體語言的交際性是通過上部肢體結構的變化來實現信息傳達,表現更多不同的情緒變化。形體語言交際性一方面體現在人們的面部形態(tài)上,通過眼、口、鼻的應用能夠直接實現交流和信息傳達目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面部表情,傳達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緒變化。另一方面上部的肢體結構可以通過不同動作的表述來進行語言和情感的傳遞,從而與觀看者實行心靈的交流。
2.2可塑性
戲劇表演中的形體語言塑造需要結合劇情合理設定,不同的劇情發(fā)展,任務形象的不同,相應的形體語言也會存在差異性。所以在戲劇表演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形體語言表述能力,就需要通過合理的劇情設定以及實踐演練來實現。學員根據劇情需要揣摩不同的人物角色,選擇不同的形體語言表現方式,增強戲劇表演的真實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員自身能力的提升,全面掌握表演技巧。
2.3直觀性
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體現較為直觀,觀眾只需通過觀看戲劇演員的表演,即可完成相關信息的收集和理解,明確戲劇表演的核心內容。而戲劇演員只需在了解完劇本內容后,通過不同的表情、肢體動作將對劇本的理解表述出來,既能起到很好的表達效果,又能實現情感上的傳遞,達到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
3戲劇表演教學中形體語言的作用
3.1人物性格的塑造
在戲劇表演教學中,由于故事情節(jié)的不同,所需的人物形象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學生需要對不同的人物性格進行揣摩,這樣才能在表演過程中,將人物特征直觀表現出來,增強戲劇效果,營造良好的舞臺氛圍。另外,在戲劇表演中,學生除要在外貌上與劇中人物相貼合,也需要在言行舉止上,與人物實行無縫銜接,以增強表演的真實性,將觀眾帶入到既定的情境中來。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則需要學生提高自身的形體語言表現能力,增強人物刻畫的真實性。
基于此,在戲劇表演教的形體語言教學中,教師需要先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性格的內化。性格內化主要是實現學生與人物的高度融合,讓學生認為自己就是劇中的人物,進而從言談舉止上逐漸靠近人物,并成為劇中人物,以此來賦予人物鮮活性。另外,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重形體語言的應用,填補表演中存在的空白項,加強情感渲染,做到與觀看者之間的共鳴。例如,著名的啞劇大師卓別林,他的表演全程沒有任何一句話,完全是依靠形體語言的表現進行信息的傳遞,從而實現與觀眾的情感交流。
3.2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
戲劇表演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藝術,同時也是舞臺藝術的一種。學生在學習戲劇表演的技巧和知識外,還需要通過真實的演練來達到知識與技能的有效銜接,并在教師或者觀眾的點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同時在戲劇表演中,學生需要在有限空間內深入刻畫人物形象,將人物的整個思維和內心活動直觀的表述出來,這就要求學生注重形體語言表現能力的增強,完善戲劇表演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一個女人的一生》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對劇本中服飾、語言進行研究和領悟,還需要對不同階段內女人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特征予以剖析。如青年時期較為活潑好動;中年時期較為穩(wěn)重內斂;老年時期則較為虛弱蹣跚,同時要求學生通過不同的行為語言將不同階段女人的變化予以展示,便于觀眾更加深入的對戲劇劇情予以了解,渲染良好的舞臺氛圍,有效帶動觀眾情緒上的變化,做到情感上的交流。
3.3烘托戲劇的情感氛圍
在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應用主要是想渲染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通過無聲的肢體表演,來突顯戲劇的表現效果,引起人們的共鳴。且戲劇表演中,很多場景都是無聲的,如果加入聲音,反倒會產生突兀之感,影響整體表現力。所以加強形體語言表現能力是尤為重要的。例如,在學習戲劇《竇娥冤》時,在演繹竇娥看到自己父親這一場景時,通過無聲形體表述更能夠做到情感上的真實傳達,如顫抖的雙手、滿含熱淚等,足以詮釋人物的激動和悲痛之情,升華整體藝術表現效果。
3.4豐富戲劇內涵
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能夠強化情感表達效果,加強人物性格塑造,同時結合時代背景,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有效提升戲劇表演水平。例如,在戲劇《武松打虎》的學習中,可通過打虎的這一動作來表現武松這一人物的勇武之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先教學生一些基本的武打動作,讓學生結合劇情需要以及自己的理解,在肢體動作上完成進一步的處理和優(yōu)化,在突顯人物特征的同時,提升舞臺表演的美感,強化戲劇表演的整體效果。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討論的形式來對武打的動作予以調整,進而豐富形體語言內容,提高表演質量。
4結語
總之,在現代戲劇表演中,應充分運用形體語言來強化戲劇表演的效果,并通過不斷的實踐演練,來增強演員的形體語言表現能力,從而加強舞臺感染力,提高戲劇表演的整體質量,并最終推動戲劇表演核心內涵的進一步升華。
參考文獻:
[1]朱通.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運用探究[J].戲劇之家,2017(6)
[2]孟丹.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