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明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就學生寫作能力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寫不好作文,甚至有好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筆者長期從事小學語文以下教學工作,現(xiàn)就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幾點措施和大家進行交流,旨在共同提高。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就學生寫作能力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寫不好作文,甚至有好多學生害怕寫作文。寫作是語文學習“讀、寫、聽、說”四大板塊中非常重要的一塊,每次測試都占有三分之一的分值,寫作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班級整體語文成績。如何指導學生寫作,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積累,夯實基礎。
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把好的詞語、句子寫下來,以備后用。最好能分類摘抄,如描寫人物、描寫季節(jié)、描寫花草都有各自的版面;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也要分類摘抄。當然,摘抄不能僅限于教材,要通過課外閱讀及網(wǎng)絡廣泛收集整理,尤其注重課外閱讀,拓寬視野。摘抄本要不離手,方便隨時翻閱。
二、引導學生看圖片寫話。
看圖片寫話主要是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磮D寫話關鍵是看,一、二年級的學生觀察能力不強,觀察圖畫是沒有目的,總是東看看,西看看,抓不住重點,沒有順序。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全面看圖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具體地講,首先引導學生統(tǒng)觀全圖,看看圖上主要畫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對圖畫進行整體認知。其次是仔細觀察,逐一弄清畫面內(nèi)容,同時展開合理的、豐富的想象。然后讓學生不自己所看到的圖畫內(nèi)容講出來,講地時候套用‘四要素’法——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在干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看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可急于求成。剛開始時,要求不能太高,說一兩句話就可以了,前提是必須說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在干什么。最后,把自己說地話在寫出來,即把口頭語變成書面語,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強調(diào)寫作格式,標點符號的合理運用,不寫錯別字等。引導小學生寫話訓練,符合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認知規(guī)律。
三、堅持寫日記,積累寫作素材。
積累素材,由易到難,寫日記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一篇日記就是一篇小作文,但是要真正寫好一篇日記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學寫日記時往往會把日記寫成“記流水賬”,即把一天經(jīng)歷的事都記下來,沒有重點,也沒有主題,從而陷入“記流水賬”的尷尬局面。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讓學生及時擺脫這種尷尬局面。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和習慣,讓學生覺得寫日記時一件開心的事。同時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身邊的事物,并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還能開動腦筋展開積極思考,進而分析事物,得出自己的見解。其次要告訴學生,寫日記時要進行選擇。一篇日記一般只記一件事,不能記錄的太多,也就是說抓住一個重點,圍繞一個中心寫就可以了。這個中心可以是一件事、一處風景或者一次長輩、老師的囑托或告誡。這樣,學生在寫好日記的同時寫作能力必然大大得以提升。
四、‘套’用范文,變他為己。
選入教材的文章都很精美,在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時,不能光注重識字、朗讀及課文感知等環(huán)節(jié),更要注重文章表達方式分析。范文中描寫手法的學習一定不可缺,作者是如何寫人物的,如何寫景物的,如何寫小動物的,應重點引導學生進行細心體會,以便在習作時運用。還有,范文中描寫人物的詞語,描寫小動物的詞語,描寫小昆蟲的詞語以及描寫小草鮮花的詞語也要積累下來,習作時可以直接拿過來用。經(jīng)典的比喻句也要熟記于心,如“山石像正要起跳的青蛙”,“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當自己的習作需要描寫‘山石’或‘楓葉’時也可以直接拿來用。再者,學生習作時完全可以‘套’用優(yōu)秀范文的結(jié)構(gòu)。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這篇文章就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課文先總說小興安嶺的樹木繁多,就像綠色的海洋,接著分春、夏、秋、冬四季呈現(xiàn)小興安嶺的不同美,最后總括小興安嶺就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如果讓學生寫一篇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習作,就可以套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格式,先總體介紹家鄉(xiāng)的美麗,接著分季節(jié)分說,注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家鄉(xiāng)的建筑物及田野,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實地觀察春天田野里有什么樣的油菜花,什么樣的麥苗,小草野花又是什么樣的?小蜜蜂、小蝴蝶在干什么?風是寒冷的還是清爽的?細細品味風中還夾雜著什么味道?引導學生抓住最能體現(xiàn)季節(jié)特點的景物去描寫,最后總結(jié)概括。課文中能說小鳥在盡情的唱歌,我們?yōu)槭裁床荒苷f蝴蝶在快樂地舞蹈呢?要活學活用,稍微變變說法,不就成自己的成果了嗎?
五、變講故事為寫故事。
在實踐中,筆者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個別學生看起來也很聰明,反應靈敏,能說會道,對某件事說起來頭頭是道,也能提出自己的見解,但就是不會寫作文。其實,對于這樣的學生讓其寫出優(yōu)秀的習作一點也不難,只要引導其把講地話寫出來即可。也就是說先讓其講故事,然后再把所講的故事整理寫出來,做好有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轉(zhuǎn)變。注意講故事時緊扣‘四要素’,以事件為重點,最后還要點明這件對我的啟示或者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總結(jié)性的話語。
學生的寫作過程是觀察、記憶、想象、整合等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教師應引導學生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踐,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后運用所學知識來描寫所見所聞,進而表達自己的情感,加深自己對自然的感知。同時,教師要不拘一格,善于利用各種手段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引導學生開展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