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焱
生活是習作的土壤,靈感的源頭?;凇吧罱?jīng)歷”的習作教學,應注重先經(jīng)歷體驗,再寫作表達,寫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反映真實的見聞和感受,從而使生活經(jīng)歷成為學生習作的不竭源頭,為習作教學注入生活的“活水”,彰顯生命的活力。
一、觀察生活,讓習作素材豐盈
習作一直是學生學習中的“老大難”問題。在日常的習作中,學生常常會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觀察生活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對于習作,觀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觀察生活,參加親近大自然的活動,可以獲得最豐富、最真切的習作素材,激發(fā)最自然、最真實的情感表達。
那怎樣才能讓學生從司空見慣的生活經(jīng)歷中感悟出一點心動的東西來呢?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放大鏡的眼睛,一顆顯微鏡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耐心引導,多多提醒,慢慢培養(yǎng)起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
比如寫一種動物,如果學生養(yǎng)過寵物,平時又留意觀察,就不至于言之無物。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對動物的了解大多是從電視、書本中得來,與生活實際相對脫節(jié)。為了讓學生能夠獲得觀察機會,獲取真實鮮活的一手素材,教師可以分幾個層次展開:(1)全班一起養(yǎng)“萌寵”。比如養(yǎng)一只小烏龜,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小烏龜?shù)耐庑翁攸c、生活習性,并及時讓學生記錄觀察所得,最終由觀察日記連綴成一篇完整習作。(2)微視頻展播——“我家的……”。鼓勵學生親自養(yǎng)一回小動物,堅持觀察,反復觀察,然后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特點拍成微視頻,向全班同學介紹展示。學生觀看時不僅要聽清“小解說員”的講解,更要仔細觀察小動物的獨特之處。(3)我和萌寵的小插曲。小主人講解與動物之間的點滴故事,增添真實的生活情趣。
全班一起養(yǎng)“萌寵”,便于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堅持觀察、及時記錄、日積月累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建立習作框架?!拔⒁曨l”展示小動物的獨特之處,增加了生活色彩,拓寬了習作視野,讓學生對小動物有了全新的認知,順利推進習作。我和萌寵的小插曲,通過講解小主人與小動物之間的情趣故事,凸顯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情感主題。
當然,學生日常的生活多姿多彩,其中蘊含的寫作素材也極為豐富。在具體引導時,教師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首先,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生活,堅持寫觀察日記。從日常生活入手,于細微處著眼,從而使學生的眼睛和大腦迅速敏銳起來,及時把生活中的點滴感受裝進自己的“習作素材庫”,逐步養(yǎng)成隨時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其次,注重開辟第二課堂活動陣地。組織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如種植花草、飼養(yǎng)蟲魚、課本劇創(chuàng)編等,也可以走出校園,春游秋游、實地參觀、參與公益活動等。在活動中,記錄見聞和感受,交流所思和所得,這樣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鮮活的習作素材,更是一串串真實的生活印記。最后,引導學生嘗試參與各類社會調(diào)查。此類素材一般以“調(diào)查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不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而是引導學生以更廣闊的視野深入生活,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diào)查、分析,凸顯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個性思考,關(guān)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追求真實與實用。
二、體驗生活,讓習作情感真實
情感表達是學生習作的重要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情感探索時,要觀照學生情感基礎(chǔ)和審美取向,貼近生活實際。小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教師不妨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些靈動的創(chuàng)作機會??磮D寫話、觀察展示、童話續(xù)寫、詩歌大會、故事創(chuàng)編等,讓學生在多種習作中凝聚情感,展示個性,這是生活化習作訓練的重要追求。教師利用生活畫面展開習作引導,自然能夠點燃學生習作熱情,增強其習作自信心,讓習作的情感表達更真實、更飽滿、更鮮活。
學生接觸到的習作內(nèi)容大多與生活經(jīng)歷有多重聯(lián)系,在具體引導時,教師要從學生生活經(jīng)歷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如要求學生寫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把事情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為讓學生能夠找到切入點,教師先組織學生展開信息交互活動:仔細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經(jīng)歷中,有哪些事讓你記憶猶新呢?在小組中講述給大家聽。學生打開豐富多彩的記憶閘門,開始思考。小組交流開始,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認真聽取學生的講述,適當點撥。當學生交流結(jié)束后,教師給出具體引導:這些鮮活的生活記憶都是非??少F的寫作素材,因為親身經(jīng)歷過,自然有更深的情感體驗。在習作時,要將事件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交代清楚,再現(xiàn)真實的場景,表達真實的情感。學生根據(jù)教師引導,結(jié)合生活經(jīng)歷進行習作,真實的情感便自然流露:因為滿足愿望而開心,因為遇到不平而氣憤,因為受到委屈而傷心,因為獲得成功而激動……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生活經(jīng)歷,進行素材交流,給更多學生帶來啟迪,順利搜索到值得一寫的事件,而且能夠呈現(xiàn)鮮明的情感元素,促使學生的習作更具生活的氣息,情感的表達也更加飽滿、真實。
三、實踐生活,讓習作立意獨特
立意是選材的前提,在生活化習作主旨確定時,教師需要給出更多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操作途徑。小學生習作立意意識大多比較淡薄,在習作點題時也顯得比較生硬和牽強,很多學生只會簡單地照應性點題,難以凸顯個人的獨特感受,提升習作的內(nèi)涵品格。教師在引導學生確立習作主題時,不妨結(jié)合生活認知基礎(chǔ),通過生活實踐展開體驗和思考,讓生活實踐與習作內(nèi)涵有機融合,形成鮮活的習作主旨。
一次,我?guī)ьI(lǐng)學生去學校保健室測視力,無意中聽到學生駐足議論墻上的爬山虎。時值初冬,綠葉凋零,只剩下滿墻深褐色的枯莖。我意識到,這是非常寶貴的生活畫面,要及時捕捉這稍縱即逝的習作靈感。于是,我分步引導學生建構(gòu)習作框架,提煉習作主題。
(1)仔細找一找:帶領(lǐng)學生一起尋找爬山虎的“腳”,并仔細觀察這些“腳”是怎樣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2)動腦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爬山虎究竟能爬多高,引導得出“樓有多高,爬山虎就能爬多高”“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結(jié)論。
(3)用心想一想:爬山虎為什么能爬這么高?暢談自己獨特的思考。
(4)立志比一比:看看爬山虎,再想想自己,你每天、每年又向上“爬”了多少米。
最后,學生落筆成文,一氣呵成。有學生這樣寫道:“從爬山虎的種子扎根泥土的那一刻起,它的心中就萌生了一個信念,那就是向上,向上,再向上……因此,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大雪紛飛,它都朝著心中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向上,向上,再向上!”還有學生這樣寫道:“此時,一陣微風拂來,我睜開眼,再次抬頭,仰望這滿墻的小腳丫,忽然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顆小小的吸盤,朝著心中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向上,向上,再向上!”讀著學生的習作,我不禁為他們獨特的感悟喝彩、鼓掌。我想此時,在每個學生的心中,一定都播下了一顆向上的種子。本次習作的立意也顯得獨特而深刻。
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是學生習作根植的土壤,只有扎根生活,才能遠離胡編亂造,才能摒除虛假浮夸,學生才能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才能寫出真實的、獨特的體驗,表達出美好的、高尚的情感。當然,由于小學生生活認知基礎(chǔ)還比較單薄,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從學生生活認知的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的習作學習任務(wù),讓學生在生活經(jīng)歷中習作,在體驗感知中形成能力,在認知內(nèi)化中成長思想,從而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習作熱情,讓學生的習作從生活的土壤里,從平凡的微塵里,開出一朵朵花來。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華莊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