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岳梅
【教學要求】
1.領會本次習作的要求,知道本次習作采用調(diào)查訪問或直接拜訪的形式,走進社會,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名人。
2.能根據(jù)習作要求,寫出一篇介紹家鄉(xiāng)名人事跡的習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征文燃熱情
最近幾天,同學們都在為一個好消息奔走相告:咱們育才小學東區(qū)校要為同學們出書啦?。ㄕn件出示學校征稿啟事)
二、指導審題——明確注意點
1.這次征稿的主題是什么?(家鄉(xiāng)的名人)
2.為了提高稿件的質(zhì)量,學校還給了同學們貼心的寫作提示。大家讀一讀,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知道哪些揚州名人?
3.指名交流,師相機點評,并請學生板書自己說的名人名字。
4.小結:
(1)同學們了解的名人真不少,咱們要寫的“名人”分為以下兩大方面:一是在咱們揚州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也就是“歷史名人”“社會名流”,如北宋詩人秦觀,民族英雄史可法,一代文宗阮元,書畫家鄭板橋,散文大師朱自清(課件出示)……二是咱們揚州各行各業(yè)有一定影響的小“名人”,如揚州好交警徐兆華,模范軍嫂陳巧云,揚州電視臺評話演員馬偉,咱們學校的特級教師(課件出示)……
(2)如何搜集資料?可采用調(diào)查訪問、直接拜訪或上網(wǎng)查找的形式。
三、指導習作——課內(nèi)得方法
揚州是一座古代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優(yōu)美城市。作為揚州的小市民,更應該去了解揚州的名人,宣傳揚州的名人。如何才能把你介紹的名人寫得生動形象,讓組稿的老師一見鐘情呢?今天周老師要送大家好作文“八字決”——美目、鳳頭、豬肚、豹尾(課件出示),能說說意思嗎?
1.探討活動一:如何練就“美目”?
(1)過渡:教材中的課文是我們學習語言的典范。本學期我們就學過幾篇寫人的課文,可以從課文中總結方法,運用到我們的習作中,以求“得法于課內(nèi),遷移到課外”。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本學期學過的有關寫人的課文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課題:《錢學森》《詹天佑》《鞋匠的兒子》《輪椅上的霍金》《最后的姿勢》《小草與大樹》《船長》……)
(2)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標題就是那熠熠生輝的美麗眼睛。大家看看:這些“眼睛”美在哪兒呢?你能舉一個例子說一說嗎?
(3)小結:標題要凝練,體現(xiàn)文章內(nèi)容,突出文章主題,可以巧用比喻,可以引用人物語言……
2.探討活動二:如何充實“豬肚”?
(1)“豬肚”,是說文章的主體部分要像“豬肚”一樣有血有肉,飽滿、充實,形象生動。我們來看看第六單元的課文是如何充實“豬肚”的,這幾篇課文的“豬肚”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又各有什么不同的寫法。
(2)交流一:《詹天佑》要表達的中心是什么?圍繞中心,作者選擇了哪些材料來表達?哪些細節(jié)特別生動?
(引導學生交流,結合回答,相機課件出示文章的脈絡以及生動的細節(jié)。)
師:(小結) “名人”身上的閃光點很多,故事也很多。那么,怎樣表達閃光點呢?就要選取最讓你感動的、最吸引你的事情,來凸顯名人特點。這就是確定要表達的中心,再緊扣中心選擇典型材料寫具體,寫生動。(板書:緊扣中心、選材典型、細節(jié)生動)
(3)交流二:大家再看看其他幾篇寫人的文章是如何“緊扣中心、選材典型、細節(jié)生動”的(指板書),除此以外,你還從這些寫人的文章中學到了哪些妙招?
在《鞋匠的兒子》中,林肯的演講是連續(xù)的一段話,課文卻分三次來寫,中間分別穿插了參議員由嘲笑轉為贊嘆的變化,這是為什么?(板書:對比烘托)回顧《最后的姿勢》中的“環(huán)境烘托”,《船長》中的“場景描寫”。
(4)小結:寫名人的“豬肚”要圍繞中心選擇具體生動的事例來體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或奮斗歷程。
3.探討活動三:“鳳頭”和“豹尾”如何提煉?
(1)豬肚充實了,“鳳頭”和“豹尾”該如何提煉呢?
(2)對比出示《鞋匠的兒子》《錢學森》分別是如何開頭和結尾的?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鞋匠的兒子》開頭寫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揭示矛盾,為下文演講做鋪墊)出示結尾的另一種版本,加了“批評、訕笑、誹謗的石頭,有時是通向瀟灑、自信、自由的臺階”,讓學生說說書上的結尾為什么更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將感受放在具體的事例描寫中,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這樣更耐人尋味。)
《錢學森》開頭的倒敘有什么作用?結尾又讓你學到了什么?
《詹天佑》的結尾有什么好處?(點明修路意義)又是如何表達懷念的?這樣的結尾讓你學到了什么?
(3)師:(小結)溫習了這幾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老師把它們放在一起,大家再讀一讀,比較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寫名人既要有具體事例的介紹(板書:具體介紹),也要有人物的主要成就的概括介紹(板書:概括介紹)。概括介紹人物的主要成就一般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但注意不要重復介紹。
四、范文引路——解讀下水文
1.談人物確定。
這次征文,周老師也很感興趣,可是,咱揚州有那么多的名人,我寫誰呢?巴金說,他之所以寫作,不是他有才華,而是他有感情。鄭板橋是我的興化老鄉(xiāng),盡管與他時空兩隔,依然有著一種特別的親近感,我想我就寫鄭板橋板吧!
2.談資料搜索和主題確定。
為了深度了解鄭板橋,周老師特地去了板橋紀念館,還在網(wǎng)上搜了鄭板橋的資料??墒?,這么多的資料,從哪個角度來寫呢?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仁愛求真”,周老師從鄭板橋憐貧惜弱的故事里也找到了“仁愛”的內(nèi)涵。在被深深感動的同時,我確定了文章的主題,寫下了這樣一個題目:《一枝一葉總關情》。
3.談文章結構和選材。
讀下水文,交流文章的中心、選材、優(yōu)點與不足。請大家邊聽邊思考:
(1)這篇文章表達了什么中心思想?
(2)選擇了哪些素材來突出文章的中心?
(3)除了與中心相關的具體事例,還概括介紹了什么?
(4)結尾又是如何點題的?字里行間如何表達對鄭板橋的敬仰之情的?
(5)你認為哪一部分寫得好?哪些部分還需要修改?說說你的理由。
五、練習寫作——遷移中創(chuàng)新
1.同學們,雖然今天探討了這么多的寫作方法,現(xiàn)在你對自己將要寫作的征文有了哪些思考?定下了什么主題,準備組織哪些材料來表現(xiàn)呢?請啟動你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你學到過的方法。還可以與寫相同題材的同學一起交流與探討,列下提綱,再動筆成文。
2.學生分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這篇習作后,大家再認真修改,我會把大家的習作收集起來,投給我們學校編輯社和《揚州時報》報社,凝聚我們成長的記憶,展示我們的風采!
【設計意圖】
一、以“學”定教
六年級學生在面對豐富的寫作素材時會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去緊扣中心,選用典型材料和用具體生動的事例來體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或奮斗歷程。因此,本課教學重點以課文和下水文為范例,讓學生在交流中感悟到以上寫作方法,把名人形象寫生動,寫豐滿。
二、以“情”激情
本堂課以學校的“征稿要求”貫串教學始終,讓學生從編輯選稿的角度去提煉自己習作的“美目、鳳頭、豬肚和豹尾”,激發(fā)學生用心去選擇材料,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名人的敬仰和愛戴之情。教者在交流下水文時現(xiàn)身說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用“教材”教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介紹名人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關注作者的寫作方法,充分把握和發(fā)掘文本獨特的語文價值,找到同一類課文寫作方法的相似與不同之處,讓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相互促進,以達到“得法于課內(nèi),遷移中創(chuàng)新”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育才小學東區(qū)校)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