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的關鍵還在于備課。教師吃透了《教師教學用書》,學習了名師的教學實錄,還從網(wǎng)上下載了不少精典的教學設計,不是用心良苦了嗎?問題就出在這里,《教師教學用書》也好,名師課堂實錄也好,經(jīng)典的教學設計也好,哪怕學得再像,仿得再真,那也只是他人的見解,并不一定就適合自己學生的學情。
所以,借鑒,永遠只能是借鑒。沒有深入地與文本對話,沒有把握好文本的教學價值所在,沒有把握好課標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要求,沒有根據(jù)學生實際,僅憑“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是盲目地模仿,無助于提升自己,更無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要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還得親自深入地扎根備課。
一、備出自己的見解
教師解讀文本,實際上就是對文本深入認識與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不同于他人的看法或見解?;蛟S就是這份看法或見解,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引導我們快速把握文本,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恫荽杓分饕w現(xiàn)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備課時,我認為,諸葛亮很“神”,表現(xiàn)在“算”,決定以“算”作為突破口來組織教學。課堂上,我問學生:“諸葛亮會算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簡單的問題,帶給學生的卻是深入的探討,他們發(fā)現(xiàn)了諸葛亮特別會算。算準了周瑜陰險狡詐,會設計陷害他;算準了魯肅的忠厚老實,會向他借船;算準了三天后必有大霧;算準了曹操多疑而最終不會輕易出兵,只會射箭;也算準了用多少條船、多少草把子就能借到十萬支箭;還算準了用多長時間……緊扣一個“算”,諸葛亮顧全大局、足智多謀的形象躍然紙上。
二、備出自己的困惑
一首小小的詩,一則短短的故事,或是幾句簡潔的話語,往往是文之眼、龍之目,突破了它,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吨袷芬辉?,借以寫竹石的特點,繼而表現(xiàn)詩人不怕磨難、不怕打擊的精神。怎樣才能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呢?這是教學中的困惑,同樣也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所以,在備課時,我采取了以下的方式來加以突破。
“千磨萬擊還堅勁”,設想一下,竹石可能經(jīng)受了哪些磨難呢?學生可能會說動物們來踐踏它,可能會說頑皮的孩子來搖晃它……當預設了種種情況之后,我加以引導:當動物們來踐踏它時——(學生讀“千磨萬擊還堅勁”),當頑皮的孩子來搖晃它時——(學生讀“千磨萬擊還堅勁”),當干旱來折磨它時——(學生讀“千磨萬擊還堅勁”)……這種種預設,次次情境朗讀,并非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和感受。困惑解決了,實際上也就突破了難點。
三、備出自己的個性
不同的讀者,解讀文本所產(chǎn)生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正因為有了不同,才有了百花齊放。但是,文本所呈現(xiàn)的價值觀,所要求的教學目標是不變的。基于此,備課就要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兑灰沟墓ぷ鳌分袨榱税盐湛偫淼纳顑€樸,除了花生米的數(shù)量比較少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宮殿”這個詞入手來深入把握。
想象宮殿是什么樣子。猜猜這樣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曾經(jīng)可能是誰住的地方。(清朝攝政王載灃):猜猜這樣高大的宮殿,里面應該有哪些陳設。(奇珍異寶、奇花異草、黃金美玉、名人字畫、紅木桌椅、山水盆景、古玩器皿等)
曾經(jīng)是那么昂貴的陳設,曾經(jīng)是那樣位高權重的攝政王居住的地方,但是,當這座高大的宮殿成為我們新中國第一任總理的辦公室以后——(學生接著讀“室內(nèi)陳設極其簡單……”)
先想后猜,再對比,引導學生在文本中痛痛快快地走了一個來回,從而解決了問題,也讓學生產(chǎn)生了深刻的體會。
當然,備課并非易事,既要備出見解、困惑、個性,還要備出自己的智慧、風格,等等,備課要深、要廣,拼的是文化底蘊。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寶安區(qū)西鄉(xiāng)街道流塘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