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云
一
1903年春季,吳趼人接到李伯元的通知,說邀約上海的寫作人開個座談會,主要是他為新接手的《繡像小說》約稿。
這一天,吳趼人起得比較早。簡單地吃了早餐以后,他步行去商務印書館總部的開會地點。從自己住的虹口區(qū)到福建北路不算太遠。一路走著,明媚的春光,讓他的心情好起來。
在福建北路和塘沽路交叉處,1902年新建的商務印書館的三層洋樓矗立著,它外觀灰色,西洋風格,非常氣派。
走到二樓開會的地方,但見屋子里坐著一二十個人,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
上午9時,李伯元主持開會。他說道:“近幾年來,戊戌變法和庚子事變,中國的政治格局總是悲劇連連,令人肝腸寸斷。這些年,我為謀生,所寫文字遵循的是,雖無調攝精力之方,卻有遣悶排愁之助,只是想為人提供消閑解悶。雖自詡是下筆看似玩世實是借此醒世,卻仍覺作用太薄,格局太小?,F(xiàn)如今,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更加現(xiàn)代、新穎的藝術形式,在慢慢浸潤中開啟民智?!?/p>
李伯元說到這里,喉管似堵了什么,猛地咳了幾聲。他喝了口水,接著又說:“逃亡日本的維新派中堅梁啟超發(fā)起了‘小說界革命’,并開辦了《新小說》。幾期下來,影響頗廣。小說形式,尤其它通俗易懂,白話通順的形式,易于為普通民眾接受,它照樣可以匡正時弊,揭出真相,促進革新。今次承蒙商務印書館美意,讓我主持創(chuàng)辦《繡像小說》。我們在國內也實在是應該有一本質量上乘的小說刊物。今天請來各位滬上寫作高手,一是希望大家提建議;二是向各位約稿。辦雜志,無米下鍋,便成空話。”
說著,李伯元從案子上拿起兩幀已設計好的刊物封面讓大家看。一幀封面用單線白描手法,蘸絳紅色顏料畫的牡丹,那盛放的朵瓣占著頁面右下端大部分,貴氣端凝;另一幀畫的則是一只展著翅屏的孔雀,孔雀的翅屏上閃爍著綠色和金色的光亮,十分絢麗奪目,雀腳的細莖下端由一條絲綢飄帶兩邊旁逸。
這兩個封面設計都有著濃郁的中國風格東方意境,給人很強烈的沖擊力。
李伯元說:“這是《繡像小說》找人設計的封面,大家意下如何?”
眾人紛紛道好。李伯元說:“若無異議,今后刊物會間隔著用這兩個封面,不再去做另外的奇巧花色?!独C像小說》就是推崇它的雅與美、深與義,要做一本我們理想中的小說。它每篇文章都專門找人繪有插圖。形式固然重要,尤其關鍵的是內容。也因此更要仰仗各位大家鼎力相助。你們要把刊物當成自己的,期待各位將最好的作品奉獻出來,源源不斷予以支持。沒有各位攜扶,無法辦刊。這里,我向大家深深鞠上一躬?!闭f著,李伯元俯身躬禮。
坐一旁的吳趼人見到仰頭站直的李伯元一步踉蹌,險些跌倒。他似乎感覺吃力,臉色蒼白,嘴唇有些發(fā)烏。寫作中人,有同病相憐的傷感。長期的寫作,蘸著墨汁,用毛筆寫東西很吃心力。心累氣傷比什么都厲害。長期寫作,李伯元已耗散元氣,傷著脾腎肺腑,表征出來就是氣短胸悶久咳不愈。
吳趼人知道商務印書館的來歷。1897年2月,夏瑞芳、鮑咸恩、鮑咸昌與高鳳池這四位在教會所辦的清心書院讀工科,學習英文印刷。四個人利用專長,決定辦一個印書館。他們集資3750元,商務印書館開辦起來。一開始是單純搞印刷,后來搞出版。1902年,張元濟進館,他與夏瑞芳宗旨一致,“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商務印書館遂從印刷企業(yè)發(fā)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文化出版企業(yè),館址也從當初的江西路德昌里搬到新址。后來知識分子辦報辦學,西學東漸,與商務印書館的推動很有關系。
眼下,應時風而辦《繡像小說》,又是一嶄新創(chuàng)舉。李伯元很興奮??蓞酋氯嗣靼走@個拼命做事的人,放棄不下寫作,又要全力投身辦刊之中,從約稿、組織插圖,到編校、印刷、發(fā)行,還有廣告、接洽、迎來送往等,他又要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停旋轉的戰(zhàn)車上了。他情知李伯元身體有恙,長年咳嗽,除了風寒,還有脾肺皆陰虛所致。人忙起來,身體硬撐著,能行嗎?
這邊廂吳趼人正想著心事,卻見李伯元緊著清了清嗓子,他臉上漸漸泛起亢奮的紅暈,他又對眾人說道:“剛才只顧著談及辦刊的事情;現(xiàn)在,需要將諸位做個介紹。本為同道,于今故雨新知,以文會友,豈不快哉!”
是時,上海寫作界的名流都紛紛登場了。隨后,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金松岑、曾樸的《孽?;ā?,劉鶚的《老殘游記》,以及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等,開譴責小說的先河,創(chuàng)造出晚清文藝創(chuàng)作蔚為壯觀的局面。多事之秋,風聲正緊,黃葉飄零,這不是一個祈禱和謝恩的年代,藝術家和改良派都成了異己分子和離經(jīng)叛道者。他們不是要反朝廷,而是朝廷做的事讓人太憋氣。長夜漫漫,呼喊中,驚碎了俱寂和星斗。
二
吳趼人已將自己的小說給了《繡像小說》,也給了梁啟超在日本辦的《新小說》。正是梁啟超為這本刊物首期寫的發(fā)刊詞,讓自己明白了小說該如何涉及現(xiàn)實生活的要旨。自己重要的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以及《痛史》的部分章節(jié),正是刊登在《新小說》這本影響廣泛的雜志上。他開始使用 “我佛山人”的筆名,頻頻出現(xiàn)在各種刊物上。
這似乎是小說的時代。當梁啟超發(fā)起“小說界革命”以后,一向叨陪末座的小說獨步天下,成為人們閱讀的追捧對象,成為新的文體寵兒,從邊緣而躋身中心視線。
吳趼人選擇做職業(yè)小說家,他原以為這個工作可以自適自由;但沒想到漫長的歲月,他如架在爐子上烤炙,灼痛難忍。
寫作需要孤獨,可在房間里憋悶久了,又是靜極思動。可跑出去了,又會稀釋和消散某種語境。返回家來再尋覓那嵐煙般的虛緲幻想之境,又得花費很久時間。
1903年冬,吳趼人曾從上海到日本走了一趟。他為新開辦的廣智書局公干,為拜訪《新小說》的主編梁啟超,實則更想散散心。走動一下,緩沖過于疲憊的大腦,為的是能更好書寫。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返回了。一個寫作的人,在外部世界的流連中,會發(fā)現(xiàn)身子輕松了,腦子卻在遺忘寫作這檔事。人都是愿意避難就易、避重就輕的??扇绻荒軐懽?,自己有什么價值。更迫切的問題是:該何以為生?
他心里一陣慌亂,趕緊啟程返回。望著波濤洶涌的海面,他知道自己唯有寫作,其他別的工作,比如那沉浮的仕途終于是他不適應的。
不久前,他曾經(jīng)有機會入仕。那是1902年,政府為了向民間招攬人才,搞了個經(jīng)濟特科。有仕途之人推薦,可以免科舉,就可以進政府供職。吳趼人曾被推薦上去,但他放棄了,李伯元也放棄了這個入仕機會。仕途,固然可以讓自己有薪水俸祿拿著,謀生不那么辛苦;可他干不了在衙門當差的事體。他原本瞧不上眼兒,予以抨擊鞭撻,卻讓自己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如此違忤良心的,斷斷不可做。從個性上說,自己不適應官場政治,不懂斡旋酬酢,不懂人情世故,早晚是被罷黜的角色。罷了,罷了,仍然痛快笑罵為文,也是酣暢淋漓。
秋天的時候,吳趼人病了。一天早晨他起床時感覺頭暈目眩,幾乎跌倒。先是寒冷,像刺骨的冰窖擁著他,那尖刺如割的難受,讓他渾身打戰(zhàn)。一口痰堵在喉管,他憋得幾乎窒息。他的哮喘病嚴重了,這大半年他透支太過,身體開始報復他了。后來,他聞聲則驚,夜夜難以入眠。
寫作的人最怕生病。情急之下,吳趼人去找了一個熟悉的中醫(yī)為他看病。號脈診斷以后,中醫(yī)告訴他,這病還是耗了太多元氣導致神經(jīng)衰弱。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毛病又和五臟六腑失和相關,要調整的是身體全部,而不是單一部位和器官。中醫(yī)讓他服用中藥天王補心丹。心氣上來了,人才不頭疼可入眠。但中藥不會立竿見影,至少一兩年以后方可見效。這期間他要配合按摩穴位,敲打關節(jié),疏通周身,并且要暫緩寫作,安心靜養(yǎng);否則,難以康復。
看完病,吳趼人沒去中藥鋪抓藥。一路上他在想,這怎么可能啊。我的那些構思,那些文債都壓在頭上,我沒有那么多時間慢悠悠治病。必須得盡快找到治療的方法。
他旋即往西醫(yī)陳伯箎診所走去。此時,西醫(yī)剛剛進入中國,那神奇的白色藥片、針劑、輸液,都顯得很先進很時髦,并且它看起來是藥到病除的。
陳大夫聽完吳趼人的病況陳述,給他開了藥,囑他一天三次服用。
果然,兩周以后,吳趼人感覺好多了。他覺得西藥療效真是太神奇了。他完全無法想到,他的病是心力元氣耗散所致,必須調肺腑、抬正氣、固本源才能慢慢治療。他是急躁脾氣,欲求快速。他不去想西藥是治標不治本。吃藥打針,是將病根壓在深處,痼疾并未清除,反而越壓越多;積累的毒素越多,人的免疫力就越是下降。吃西藥可管一時,可三年五年之后呢?一旦藥力失效,身體會全線崩潰。
吳趼人吃了半個月西藥以后感覺身體又恢復勃勃生機了。
此刻,他想暫時離開書桌、離開一段寫作了。他的眼鏡片又在加厚,眼前總是蒙著花花搭搭的翳影,他的眼睛在迷蒙中望著那疾筆中寫禿了的毛筆,望著曾經(jīng)滿了干、干了又滿的硯盒。一陣傷感,讓他鼻子發(fā)酸。
三
1904年臘月二十九,上海寒流來了。不久,雪花飄飄灑灑下起來。
吳趼人踏著積雪走著,身上落滿一層白花花的雪霰??煲^年,又逢著下雪,路上行人很少。
小年夜的這天,吳趼人到僻處的一家小茶館找到李伯元。李伯元正在這里躲債。
李伯元接手《繡像小說》,原以為這是歸商務印書館麾下主辦,自己總算有了支撐和靠山。誰知,東家除了承包雜志首期的創(chuàng)刊費用,后邊的都要李伯元自負盈虧。李伯元把辦文學刊物的事情想得太樂觀了。他原以為小說閱讀已成新的時髦,刊物辦起來以后將會有偌大的讀者群;有了銷路,自然會有廣告跟上來。如此,稿酬、印刷等費用可以解決不說,盈余終也是會有的。李伯元花了很大精力在這本刊物上,《繡像小說》辦得是典雅俊則、秀麗傲人,在中國文學刊物史上,這是可供效尤之佳制。這本雜志所發(fā)稿件篩選嚴格,每篇文字還附有結合內容專門找人所繪的單線白描插圖。他要約文字稿,又要約美術稿,每期都疲于奔命。但他卻是錯誤估計了形勢。原本辦文學刊物,那是叫好不賺錢。他除了忙碌,就是為一應經(jīng)費傷腦筋。年關將近,拖欠著作者的稿費、排版印刷費。他怕人家追債,只有躲在開茶館的一個朋友這里。別人不知其行蹤,但吳趼人知道。
吳趼人帶了些醬肘子肉、花生米和燒酒,兩個人一起喝酒,也算過節(jié)。
吳趼人看著李伯元更加消瘦的身子,一陣感傷。他們這些靠寫作為生的人,怎么這么難。但他仍是強顏歡笑著說:“伯元,年年難過年年過。我們喝酒,且把不愉快的事情先統(tǒng)統(tǒng)放下?!?/p>
李伯元喝了一口酒,猛地幾聲咳嗽,然后道:“趼人,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相逢相識,并且為永遠知己?!?/p>
說完這話,他將頭低了下來,緩了一會兒又說:“你在《繡像小說》刊發(fā)文字,給我以莫大支持。沒有作者,就辦不成刊物??墒侵两裎胰郧分愕母宄?,伯元無能,只得先犧牲自家兄弟的利益了。待我再做籌計,日后一定悉數(shù)奉還?!?/p>
吳趼人說:“伯元兄,我們不談這個話題好不好?你我皆知個中甘苦,此事放下,我們喝酒聊天,辭舊歲迎新春?!?/p>
李伯元與吳趼人碰杯:“借兄吉言,冀望來年風調雨順,刊物大賣!”
雪花飄飄灑灑,窗臺上落滿一層白絮。
兩人望著外邊,不約而同背誦起唐代白居易的詩: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誦畢,吳趼人說:“喝酒,找對了人,是借此澆心頭之塊壘。多少的郁悶,在這里都可得釋放?!?/p>
李伯元說:“兄有酒量,弟之不及。卻在酒的儀式中,感知更多溫暖快意人生。我常??鄲溃怨云?,幸得兄長慰藉。我們選擇寫作,何嘗不是也在尋找一種釋放?”
吳趼人喝干了杯中酒道:“正是。我們心憂天下,便會憂那江河日下,沉疴遍地之狀,憂那不公不正之事。我們不是什么都看不慣,什么都要譴責批判,實在是那不仁義、不合理之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李伯元突然站起來,吟誦起他曾寫過的一首詩:
世界昏昏成黑暗,
未知何日放光明,
書生一掬傷時淚,
誓灑大千救眾生。
誦完,他接著又說:“趼人趼人,你心我心,赤誠相見,明可鑒人?!?/p>
吳趼人道:“兄長《官場現(xiàn)形記》是上才人之佳作,而我所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是中才人之所為。你揭示官場弊端,實為匡世之熱忱。聽說慈禧太后看了此書,責令按名調查犯事官吏,也有因此而獲咎者。”
李伯元說:“慈禧太后是怕貪官太多自己的政權難以維持,但不會從根本制度上去做改變。兄長說到這部拙著,實在汗顏。我在構思前期,覺胸中有無限蘊藉,可以借此抒發(fā),不吐不快??梢坏﹦庸P,才發(fā)現(xiàn)無法神情畢肖去描摹世情人心。我是尚欠功力,也閱歷不廣,心中愧怍。倘若我有十年時間再做撰述,就可以避免這個弊端了。”
李伯元一口氣說完這些話,又是一陣咳嗽。
吳趼人說:“你吃口菜壓壓痰喘?!?/p>
他們倆真是同病相憐啊,都是肺部有病。長期的寫作和編輯工作,損傷了健康,他們是在用命搏文字。
正說著話,門外有人敲門。
李伯元對吳趼人說:“我還約了劉鶚兄過來,我們一起相敘。他也不是外人?!?/p>
吳趼人與劉鶚也對脾氣。劉鶚身上那灑脫豪爽之氣,讓吳趼人很欣賞、很入迷。
劉鶚也帶了些酒菜,三人推杯問盞,氣氛更是歡快了些。
劉鶚站起來說:“我雖虛長幾歲,但要敬二位兄臺。這杯酒先敬伯元兄。是你不吝提攜,在貴刊發(fā)表拙作《老殘游記》。我初涉文壇,能得此照拂與獎掖,能得伯樂知遇之恩,我是感激不盡?!?/p>
說完,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劉鶚寫出《老殘游記》前十四回以后,就將稿子拿給李伯元。李看后,大加贊賞,夸他雖然不是職業(yè)作家,可能因為不靠文為生,寫來文辭結構更加從容裕如。他以老殘這個游走江湖的郎中為人物線索,一路所見所聞、所敘所論,揭露時弊,展示黑幕,力透紙背。李伯元贊他對晚清社會的矛盾有深度發(fā)現(xiàn)。他不僅鞭撻貪官作孽,也直斥某些打著清官旗號的人也在誤國誤民。比如清官全力治黃,卻又不是內行,治水患卻又葬送無數(shù)人的性命;再比如曹州知府玉賢,看似不徇私情的清廉之人,卻對被告之人,不管你是否有冤情,一律懲處。上任不到一年,衙門外邊十二個站籠,站死二千多人。唯有深諳官場實況者,才能揭出如此真相。
有李伯元這樣的高人如此肯定,劉鶚一方面感激,另一方面更加有了信心。
接著他又倒上另一杯敬吳趼人:“趼人兄同樣是我器重之人。當年你寫出《吳趼人哭57則》,那是句句入理,又字字錐心。我至今記得其中一句:‘對閉塞之人講開化語,便是舌敝唇黃,不足以開其一竅。吳趼人哭?!氯诵炙?,是為家國天下之衰敗所哭。我寫《老殘游記》,自序中便有言,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凡寫作者,莫不以憂憤泣泗而引發(fā)。當年,《莊子》為蒙叟所哭,《史記》為太史公所哭,《離騷》為屈原所哭。棋局已殘,唯哭而已。我特敬兄之為文至勤至勉,為人風骨凜凜?!?/p>
說完,他又一口喝干。
吳趼人趕忙斟上一杯道:“鐵云兄學識淵博,能力軼群;且亦俠亦儒,令我等望塵莫及啊!”
說完,他也仰脖喝下。
雪仍然下著,映照著屋子里的一切瑩瑩發(fā)光。三個男人因酒而面色紅潤,神情也格外興奮。他們頗為投緣,因同道相求而成性靈之交。他們不曾想到自己的寫作創(chuàng)造了晚清小說史上的一次輝煌,也同時深刻地影響了歷史。
他們的確以譴責和批判為寫作主旨。他們并不想國家不興而文字興,也不是后來有些偏頗者評論他們大都是些失意文人,在困窮之中借罵人找到糊口的辦法。
他們不爭辯。歷來不都是這樣:社會急劇變動,文學承受榮辱。而家國俱敗,文人和美人成了被人訾議的代罪者。
他們不爭辯??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天色將晚,三人散了,并相約著再找機會相聚。劉鶚說他會長住上海,并籌劃辦一個織布廠。業(yè)余時間,他將把《老殘游記》的后續(xù)部分完成。
吳趼人出得門來,但見飛雪已落滿樹枝和瓦脊。白雪皚皚,潔凈如銀。路燈已亮了,他踩著吱吱嚓嚓的積雪走著。他心想,雖然都是南方,可江南上海會在冬天下雪,而家鄉(xiāng)嶺南廣州,卻從未見過雪飄。想到廣東,他心里一陣溫暖。過完春節(jié)天不太冷了,他要將母親從老家接過來。她一直惦記著即將臨盆的兒媳。
路上,不時有鞭炮聲響。新年即將到來。
四
過完正月十五,吳趼人收到一封發(fā)自漢口的友人來信,信中說美國商人出資創(chuàng)辦的英文報社《楚報》,正擬辦一張中文版報紙,鑒于吳趼人在業(yè)界的影響力和多年的辦報經(jīng)驗,想聘請他為中文版報紙的總撰述和編輯一職。
收到這封來信,吳趼人踟躕猶豫。
去年秋冬因病一直在吃陳大夫開的西藥。初時療效顯著,人感覺精神了不少??煞帟r間長了,就有了耐藥性,仍是頭暈腦漲。若是跑到外邊,活動多一些,氣血通暢了,會改變胸腑憋滯的狀況,感覺會好些;坐在房間,欲展開書寫,又不行。一個寫作之人無法坐下來寫作了,這可真是要命。
這樣的身體,讓吳趼人也想到外邊做些上手的事情。況且《楚報》開出的薪水足可維持一家生計,他頗為心動了。
真想到外邊走一走。悶在房間里久了,人像發(fā)霉一樣。早上起床那刻,人恍惚得很,不知目標在哪兒,前途何方?心里如霧嵐般迷惘和惆悵。這種情緒不能當飯吃,必須改變才是。
但他又猶豫不定,畢竟妻子臨盆在即,此時提出,豈不會傷了她的心。
這天早飯過后,他搶著洗碗,并試探性地說:“還得要為即將出世的小家伙掙些奶粉錢哪!”
妻子是個明白人,幾天里看他心事重重,已知他話中有話,于是便道:“夫君有何想法,不妨說出?!?/p>
于是他便將《楚報》欲聘一事告知。她馬上言道:“此等好事豈可錯過?你放心,我會照拂好自己?!?/p>
吳趼人沉吟片刻道:“我這么打算,先去漢口,以示入聘誠意。在準備辦報的前期,我瞅合適機會去嶺南將母親接至滬上。她老人家身子硬朗,又期待孫男悌女出世,她可以幫你的忙?!?/p>
“這樣最好,反正我還有一個多月才分娩,時間上也來得及?!?/p>
吳趼人這下有些寬慰。
說心里話,他感覺自己寧愿承擔大責任,卻無力擔負小責任。在屋子里呆著,除非進入寫作意境,心被文字占著;否則,只呆在家里,面對柴米油鹽的瑣事,他真受不了。他心底里有種逃跑感。當然,妥善解決了問題,他大可安心了。
吳趼人先到漢口,一切都比較順利。將報紙的前期工作安排好了以后,他坐輪船到廣東接母親。
走到佛山田心里大樹堂自家的祖屋,敲門那刻他心生無盡感慨。幼時3歲隨父母從北京回到老家,在這里度過了少年、青年的歲月。門前的老槐樹長得蓋冠峨峨,槐花飄著沁人的清香。正是這茂密的樹籠廓著,祖屋便有“大樹堂”的來歷。十七歲那年離穗去滬,現(xiàn)已游歷在外二十余年矣,個中酸甜苦辣,何以言表。
見過母親,敘著濃濃的離情。
這一次返鄉(xiāng),吳趼人想在佛山市區(qū)好好轉轉。
早飯過后,他一路散步,想先到曾祖父吳榮光以前購置的老屋土府看看。
一路往西走著,路程不算太近,正好可以欣賞沿途風光。
嶺南的春天,花和樹更好看了。溫煦的風,吹得人沉沉如醉。路邊有很多商鋪,商家卸下門板準備開門做生意了。再往前,但見一座輝煌而又沉穩(wěn)的建筑,這是祖廟,北宋時已建,不久前經(jīng)過整飭,陽光下,它金黃色的瓦脊和翹尖,閃閃發(fā)光。它精美的磚雕、石雕、木雕讓人心生驚異。吳趼人知道,歷史上佛山又稱禪城,相傳唐貞觀二年人們在塔坡崗發(fā)現(xiàn)異光四射,遂挖出三尊銅佛,又見清泉涌出,從此稱為佛山,佛山的寺院廟宇也多起來。
又拐彎,走了不多遠,就走到蓮花巷。這里有一座房舍,是曾祖父在清道光年間建筑的。
吳趼人看到這座土府,它坐北朝南格局,硬山頂。它的墻十分堅固。聽家人說,這墻用紅泥混合蜆灰、糯米和紅糖夯成,堅固得很。土府外墻灰白,淋漓著墨汁樣斑駁,透出歲月的滄桑。門前有紅砂巖的石階,兩邊長著細草。
吳趼人心想,若說為官,父親、叔父等人不大靈光,祖父差強人意;唯曾祖父是亦仕亦儒,他曾經(jīng)做過貴州布政使,后又做湖南巡撫兼湖廣總督,為官清廉且有政績。后來還是遭人陷害。但終了還算順遂。曾祖父酷愛金石之學及收藏,書法也堪稱大家。自己家族,自唐中葉從河南固始縣南遷,先到福建莆田;宋靖康年間遷至廣東。客家人到嶺南,只有靠科舉才能改變命運。吳家自曾祖父起則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到了自己這里,游民一個,功名不就,連個正當職業(yè)也沒落實;為了生存至今要苦苦掙扎,明天不知在哪里。哎。
可自己卻是不可能重回佛山了。佛山這個地方有一定的文化歷史,它在廣東省內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中也占有鰲頭地位。但這里已不是自己的舞臺。回來能干什么?做個小商小販,買賣些陶瓷銅器,或批發(fā)些魚蝦海貨?好像不大可能??婆e在1905年這一年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這等于斷了許多汲汲于功名而由此入仕者的出路。大家都要討生活,而眼下的自己,有心到漢口辦好報紙,也不失一種營生。
離開,是為了更深地眷念與懷想。是的,我是佛山人,“我佛山人”,是從此以后不改的筆名。接下來,他將邀幾個同道在上海為廣東子弟開辦一所小學,校名想好了,就叫“廣志小學”。他想要為家鄉(xiāng)做些實事。
溜達到下午,吳趼人才回到家。
將母親接回上海,安排妥當后他又要回漢口。臨別時他對妻子說:“孩子生下來,是兒是女都叫錚錚。我一生拼搏,唯錚錚硬骨才能支撐下來?!?/p>
吳趼人很珍惜到手的這一份工作。眼下,文人大都生計無著,自己有個熟悉的工作,應該努力干好。
卻是計劃沒有變化快。這年七月,曾經(jīng)在歧視的背景下簽署的美華工條約期滿。但美國政府非但不予廢除,反而說要繼續(xù)保留原約。這一決定,立刻激起中國國內民眾和輿論界的強大義憤。我們過去實力太差,西方列強總想欺侮;如今,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在多年的喚醒中已被激發(fā)。吳趼人毅然決定辭去由美國人做后臺的《楚報》之職。
回到上海,他多次參加反對美國華工條約的運動。他組織活動,并在大型集會上發(fā)表多次演講。他無可抑制地想要表達中國人的愛國情懷。要知道,譴責是真正的愛。愛,才會希望這個國家好。只有居心叵測的人,才會助長各種歪風邪氣,使這個國家衰敗、腐爛。
在行動的日子,繁忙的社會活動,讓吳趼人感覺到一種情緒的釋放。多年來,沒有獲取功名,只在社會邊緣之外,讓他兼濟天下的抱負從未得到過施展和釋放;而今,他在演講中、在眾人的共鳴與喝彩中,找到了一種久違的舒放感、成就感。外部世界的行動過程,讓吳趼人感覺身體也好了許多。
吳趼人翻出箱莢中存放著的、已經(jīng)寫了大部分的一篇小說《新石頭記》,開始修改潤色。
這是他向文學前輩曹雪芹致敬的作品。二百多年前的曹雪芹雖出身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卻是厭惡科考、性情淡泊。后來他家道中落,直落得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境地。如此環(huán)境下,他創(chuàng)作了《石頭記》,又稱《紅樓夢》。那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勞動。1762年曹雪芹幼子夭折,他過度悲傷不止,于次年去世。
吳趼人發(fā)覺,世間人多有相同遭際。懷著敬慕大師的心情,他欲以讓寶玉再重活一遍?!缎率^記》里,寶玉出場。吳趼人讓他來到晚清社會,親歷庚子事變之后的現(xiàn)實生活。寶玉來到了一個“文明境界”。這是科學技術發(fā)達、人文程度頗高的社會。而一切,皆因政治清明。
這基本上是借文學人物在表達吳趼人自己的政治主張了。
1905年是奇特的一年,這是中國富有生機而又是黑暗的年份。許多舊的規(guī)章制度在改動。朝野上下,無論立憲派還是革命派都主張中國必須實行政治改革。而爭論的焦點又集中在該選擇怎樣的政體形式。
吳趼人一邊寫著這部小說,腦海里又會浮現(xiàn)出自己那些廣東籍同鄉(xiāng)的身影。這些人,在探討中國未來之時,都擔負起不可或缺的歷史角色。年長于他的康有為,從發(fā)動“公車上書”的激進派成了如今的?;逝?。與他同齡的孫中山在海外發(fā)動華僑捐款,欲以暗殺、暴動的手法推翻大清王朝。年長自己二十多歲的鄭觀應,原為上海買辦,卻不承想他寫出《盛世危言》一書,其中對政體的構想,讓自己深為欽佩。
吳趼人心說:近代中國的絕妙角色,都叫嶺南人給占全了。嶺南廣東,自古以來海天一色,眼望世界。它有寬遠目光和深廣抱負者,當是自然。而自己選擇賣文為生,糊口之外,又想有穿透真相的能力。
在吳趼人的寫作中,他描述晚清浮世繪,各類人物,都在他筆下活動。他懷熱忱之心,痛陳社會積弊,力數(shù)鴉片之害、賭博之害、迷信之害、歧視女性之害,官商勾結導致權貴經(jīng)濟之害等。而官場與民間,改良派與革命家、知識分子與冒險者,他都想展示其人生命運的底牌。在急遽奔涌的構思中,文字甚至是來不及細細推敲的,寫得也有些淺白粗糙。他曾狠狠地咬牙道:“一俟我不為謀生所累,定要斟酌精粹,寫出心中妙文,展現(xiàn)理想世界?!?/p>
這不,他在《新石頭記》里,已展現(xiàn)出一個“文明境界”。這是他在追求文學的思想性,探究建國方略,在立憲、專制、共和幾種體制中,他認為中國應選擇“開明專制”,這類似立憲。他不大喜歡革命,對革命黨人和暴力烏托邦都有不屑甚至是攻擊。他認為主革命、主破壞就是反動,主教育、主改良就是進步。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反對愚昧。國家要搞好,其先決條件是要重視教育,其教育之首又為“德育”?!伴_明專制”是吳趼人為建立文明富強中國的一個設想,是他思想智慧的結晶。
此篇完稿以后,他投給了上海的《南方報》加以連載。他將創(chuàng)作的作品仍然投給《新小說》。他沒有再往《繡像小說》投稿。李伯元仍在辦著這本刊物,業(yè)內評價依舊很高。只是李伯元維持得太艱辛了。因資金匱缺,吳趼人在上邊發(fā)表的很多作品未能拿到稿酬。友情固然重要,可如今女兒出世,母親又來到上海,家里的開銷增大,他也急等用錢哪。但他任何時候都不怪罪李伯元。他們之間是無條件的兄弟情誼,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會理解支持,并且肝膽相照。
想到李伯元,又聽說他病了。自己這一段忙得是焦頭爛額,正好完成了這部小說,心也閑了下來,要去看看他了。
五
吳趼人見到病榻上的李伯元時,不禁驚呆了。
以前那個儒雅俊秀的模樣不見了。只見他瘦得皮包骨頭,眼窩深陷,不足四十歲,卻已是鬢發(fā)如霜。
他上前一把握住李伯元的手說:“伯元兄,你怎么病成這樣?”
李伯元掙扎著披衣起身。
已是冬季,屋子里沒有取暖的爐子,只有一個燒飯用的小灶,火光微弱。屋子里寒冷如冰窖。
李伯元的被褥也是單薄,吳趼人眼睛濕了。寫作已耗盡了李伯元的精力,又加上辦報的種種壓力,如此一個孜孜不倦之人,卻落得貧病交加的境地。李伯元被壓垮了。
李伯元硬撐著坐起來,吳趼人為他掖著被角。
李伯元一只手抓著吳趼人緊緊不放,另一只手拿帕子掩著口鼻。他得了肺病。舊時代,肺病是要命的病,類似于現(xiàn)在的癌癥,是不治之癥。
吳趼人輕輕拍著他。待平靜片刻,李伯元說:“此次病重,我情知不好,元氣已散,內里如掏空一般。估計自己恐怕是沒幾個月了。彌留之際,心里話唯講給你聽。一是我正在《繡像小說》上連載的《活地獄》已寫完三十九回,但尚未結局。估計我是寫不動了。煩請兄長將后邊部分幫我續(xù)上,以求有頭有尾的連貫性,這也了卻我一樁心事。”
吳趼人忙說:“伯元兄,你一定會好起來。吃五谷雜糧之人,哪能沒個病痛,不說泄氣話。你這樣好的人,上蒼會保你平安?!?/p>
李伯元說:“俗話說:好人沒好報,賴人活百年。我等之人,功名不舉,公干不為,活生生把自己逼到寫作這勞什子絕路。我們是自作自受,別無他怨。但你要答應我的請求?!?/p>
吳趼人說:“那是自然,兄讓我續(xù)寫大著,當是我的榮幸,趼人絕不推辭。只是想從中學習,不關別事。我勉力為之,只恐會減損兄之文采光澤?!?/p>
李伯元說:“你有此話,我當可瞑目。想你我多年矻矻以求,筆耕勞作,實指望一可寬撫家庭,二可匡時正弊。卻不承想上蒼薄待,非要安排如此命運,將我蹉跎折磨。看來我得放棄了。”
吳趼人已讀過李伯元所寫的章回體小說《活地獄》的發(fā)表部分。這仍是批判風格的作品,描寫晚清官吏差役、大小等級官員橫行霸道、勒索敲詐的惡劣風氣。其慘景,令人觸目驚心。
吳趼人望著李伯元蒼白的臉說:“兄之上才之人,文思敏捷,下筆如神相助,實乃創(chuàng)作界翹楚。孟子有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兄之大任尚未完成,不可言放棄?!?/p>
李伯元擺擺手,喘了口氣又說道:“我心頭還有一事實乃啟齒。多年來我欠你稿費,你不但不催,還時時掏錢周濟于我??磥?,我此生已無力量償還。我是于心有愧,卻已有心無力,無可奈何了?!?/p>
吳趼人從衣襟內里掏出一摞紙,對李伯元說:“我們同道以求,已是生死契闊。與你相識相遇,唯談緣分和情誼。一向感謝伯元兄對我的抬愛提攜,否則,趼人的拙作何以問世?這是金錢買不來的榮譽與名望。今當兄面,我且將你往日寫給我的欠款借款,撕了燒掉,從此兩訖,從此你我之間不再有‘欠債’二字?!?/p>
說完,吳趼人一張張撕了手中紙片,然后放到爐子上焚燒。
李伯元哽咽說道:“趼人兄,你我十年辦報辦刊,為文筆耕,日夜不輟,如今卻落得凄涼如此,貧困如此。這是為什么?”
吳趼人道:“我們若是學不會官場鉆營,留給自己的活路就不多。中國人本來可以選擇的職業(yè)就是太少。農(nóng)民種地,累死累活,也難以維持溫飽;做工的人,打個臨時零工,也是吃了上頓愁下頓。我們想選擇職業(yè)寫作這條路,憑一支禿筆、一摞稿紙聊補無米之炊,可這條路又是這么荊棘叢生,難以向前?!?/p>
李伯元說:“我與兄長情投意合,人生摯友。結交一場,此乃一生不曾白活。卻是兄長多年嘔心瀝血之作,到我這里都成白費功夫的結果,伯元慚愧??!”
吳趼人又說:“兄之為人,令趼人為之楷模。你風骨凜凜,文采斐然,又有浩蕩胸襟。我跟隨其后從不懷疑,且頗多受益。我們寫作,得吳敬梓《儒林外史》之精髓,痛恨盜國之賊,誤國之蠹,其情也忱。我們上無愧于天,下不怍于地,何來慚愧?”
李伯元又說:“伯元膝下尚無子嗣,倒也不擔心別的。我之身后,母親妻子可回常州老家,陋室薄田,聊可維持。只求兄也多多保重啊!”
吳趼人見他總說沮喪的話,又勸慰了一番。兩人只覺言短意長。怕李伯元太累,吳趼人告辭。臨走,又從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錢,讓他買些營養(yǎng)品吃。
看完李伯元,吳趼人在沉重的心情中過完這年春節(jié)。1906年的春天在淅淅瀝瀝的梅雨中到來。萬物發(fā)陳,吳趼人盼著老友能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早日康復。
卻是不曾料想,陰歷三月,傳來李伯元不幸病逝的消息。一代文學大家、編輯家李伯元因肺病去世,享年三十九歲。
吳趼人趕去,與眾人一同料理后事。李伯元可謂一貧如洗。友人們湊了些銀子,將喪事辦了。家中親友護送其靈柩回老家常州祖塋下葬。李伯元的母親與妻子也隨著回到故里。
辦完李伯元的喪事,吳趼人神情總是恍惚。他坐在屋子里有幾天不吃不喝,家人不敢喊他。他的心里,有一種兔死狐悲的牽扯之痛,有物傷其類的愁哀。不足四十歲的李伯元死了,所有的寫作者,難道注定是悲劇的人生?痛悼如鈍刀子一樣割噬著自己的心。他陷入世界遼闊與個人渺小,宿命力量與生命掙扎的反復糾纏與追問中。我活著,世界在;我死了,世界虛無,也死了。
恍惚中,歐陽巨源敲門,他催稿來了。李伯元去世前,已委托歐陽巨源接手《繡像小說》的工作。這個年輕人早慧聰穎,1899年,他十六歲那年就給李伯元辦的《游戲報》投稿。而后協(xié)助辦報辦刊。他又名蘧園,已寫有《負曝閑談》著作。只可惜他在次年也死了,方年二十四歲。
吳趼人這才想起為李伯元續(xù)寫《活地獄》第四十回之事。
歐陽巨源走后,吳趼人讓自己盡量擺脫低抑的情緒,開始考慮續(xù)寫的文字。他先前已看過《活地獄》的大致篇回,眼下仍然要瀏覽一下,以保持人物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邏輯。
他仿佛又一次進入密不透風的地獄,那是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和事件。全是負面的東西,沉渣、雜草、瓦礫、淤泥全都涌著,漫過脖頸。試想,每天在這樣的情境,在這種活地獄中,人不可能得到任何憩養(yǎng)。譴責與批判的寫作,實在是拿刀子向內里揮舞,向自己砍去。
吳趼人續(xù)完第四十回,就再也寫不下去了。
他交稿時對歐陽巨源說:“希望你續(xù)寫后邊的部分,你對自己老師的構思也了解和熟悉。”
歐陽巨源寫了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以后,因病身亡?!痘畹鬲z》仿佛一個咒語。細細想來,令人發(fā)顫。辦了72期,在晚清最有影響、成就也是最大的《繡像小說》半月刊,在李伯元去世以后,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它宣布休刊,黯然退場了。
吳趼人現(xiàn)在要為李伯元寫篇傳記了。
交往十年,一幕幕往事浮現(xiàn)眼前。他們相攜相助、生死之交,全無文人相輕之惡習。
交往十年,最知夜深人靜、淡月孤燈下的寫作之苦。而伯元構思之敏、寫作之快,其俯仰不凡之才,實乃少見,令趼人佩服不已,也令讀者喜愛不已。
交往十年,伯元辦報看似嬉笑怒罵,實則首持公論、力任開化;針砭積弊、為國之危難而立鑒,其倔強內在精神,已傳布遐邇。
交往十年,伯元懷匡救理想、恥趨炎附勢,不隨世運為轉移,不窺禍福而遷志,其氣象已深深影響給趼人。
他掂筆書寫,淚眼婆娑。這篇傳記誄文,記錄了李伯元和吳趼人這第一代職業(yè)小說家的抱負和理想、貢獻與價值,也記錄了他們的困難與絕境。
令吳趼人不能明白的是,其實李伯元比自己更懂知機知變的道理,也很有經(jīng)營頭腦,卻為何落得個貧病而死的凄慘結局?這是一直困擾他的一個疑問。
《李伯元傳》于1906年11月發(fā)表在《月月小說》第三號。
吳趼人此時也加入到《月月小說》的隊伍中。
《月月小說》這本雜志由安徽休寧人汪惟父創(chuàng)辦。這是繼《繡像小說》和《新小說》??院蟮囊槐局匾铮偌由稀缎≌f林》,這四本雜志是晚清著名的四大刊物。吳趼人從此刊第四號起做主編,他仍遵循開化下愚,醒民耳目的宗旨。
逝者已去?;钪娜?,仍在流水般的日子里度過。
六
1908年春天,吳趼人在半喘半咳中開始了他《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的構思和寫作。春天的花粉總讓他過敏,喉嚨不適,他硬撐著。心力疲憊時,他會喝幾口小酒,提提陽氣。
吳趼人將自己17歲從家鄉(xiāng)佛山到上海謀生的20年,寫進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此書發(fā)表過后,近十年中他又耳聞目睹了太多匪夷所思之事。他得將積郁寫出來。
他總是不快樂,從寫作中也難以找到文本的歡悅。他雖說是圍繞自己經(jīng)歷中的事與人寫,卻是整個天空總是黑烏烏的,時間黯晦,心落塵土。停下筆的那一刻他會發(fā)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從來沒有觀賞過春天葳蕤的樹木與草坪,秋天飄忽的黃葉、有趣的岸邊和舟楫,也很少甚至沒有欣賞過音樂和舞蹈。自己還算一個文人,可興趣狹窄而乏味。這幾十年的日子,留給自己的只有責任,對社會、對他者的揭穿與鞭撻,對副能量事物的觀察與譴責,然后落筆。也常常會去迎合市民獵奇的口味,尋找刺激,無非是為他們平淡無奇的生活增些調料而已。自己的生命感悟與個人舒放,自己的審美享受與思想自由全都忽略不計了。
寫作者都很少快樂,這是實情。但對于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吳趼人來說,他的不快樂是因為文學難以托載自己的個人感受。他得掐滅心頭泛起的種種漣漪。對外部世界的揭露與鞭撻,同時將自己砍刈得傷漬不斷,很難修復。修復個人的寫作尚未成為中國小說家的認知。吳趼人尚不清楚與他同時代的西方同行,已經(jīng)有了將自我認識、自由精神當成寫作宗旨。他們也苦,肉身同樣在頹損和殘破中,但他們可以抒發(fā)個人情愫,由此得以宣泄。這樣,至少是一個寫作者可能收獲的最大恩惠吧。
1908年,當吳趼人仍在全力對付黑惡現(xiàn)象這頭怪獸時,年已三十三歲的里爾克,正蹀躞于秋光澄澈的原野。他吟誦著:“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落葉紛飛。”這一年,里爾克遠離巴黎,他正在一座古堡構思一生重要的詩章《杜伊諾哀歌》。語言正在茂盛,身體尚未頹損。靈魂深處涌動的句子,是祈禱與哀歌,回蕩在遼闊的蒼穹。
這一年,二十五歲的卡夫卡無法違逆父親的命令,他不得不供職于一家工傷事故保險公司。白天上班,下班以后他要先睡上幾個小時,然后熬夜寫作。這是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前夕,可他不想了解政治事件,唯對尼采、柏格森哲學感興趣。變形與荒誕構成他小說的特征,也是他這個孤獨、絕望個人的心靈隱喻。此時,肺病已潛伏在他體內,1924年6月3日他死去,終年四十一歲。
這一年,二十六歲的英國奇女子伍爾夫在布盧姆斯伯里的討論會結束后,馬上趴在書桌上寫她盛滿心事與體會的日記。劍橋的友人相聚,哲學家羅素、詩人艾略特、小說家喬伊斯,以及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都來了。智慧交鋒,形上蔚然。她感覺生活的表面正被撕開,記憶的雙重物相在閃回。澄明與灰暗、溫暖與寒冷、創(chuàng)造與毀滅,讓她在沉思中累得氣喘吁吁。不生病時,她描述。第一部小說《遠航》已經(jīng)完成。
里爾克、卡夫卡、伍爾夫,都有著自我認識、獨立思考的靈魂。他們追問生命的神秘。生命在二律背反的循環(huán)中跳蕩,如同里爾克所說:“你要像一個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個康復者似的自信?!?/p>
那時,吳趼人還沒有進入到以精神為主旨的現(xiàn)代性寫作中。他還不能抽絲剝繭一樣,將個人的直覺、情緒抒發(fā)出來,將思想的沉思和對世界的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出來。他的寫作,不是自由倫理而是責任倫理?,F(xiàn)代派的寫作,奠定了自由理念認知的個性基礎。這個流派,和它所包含的意義,要留待今后很長時間,才會被中國作家所接受。
他甚至和他的文學前輩,他所致敬的曹雪芹的寫作都不同。他們都是描摹現(xiàn)實的高手,但是曹雪芹寫作的《紅樓夢》,畢竟有十年的打磨,他沉浸在家族往事中,尋找譜系的命運密碼。那衣香鬢影、花間石階、亭臺樓榭、詞章歌闋,無不充滿創(chuàng)造的快感和美學的慰藉。
而吳趼人面對的,是讓人氣絕的現(xiàn)實。他在憤懣中呼喊,帶著火藥和彈匣。在彌漫的硝煙中,他被熏暈和灼傷。
1908年是個讓人感到撲朔迷離的一年。八月,冷不丁地,皇廷發(fā)了一個《憲法大綱》,規(guī)定皇權神圣不可動搖、皇族永遠世襲。
紫禁城充滿詭異。
其實,這一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娘倆兒一直生病。外人不知,但皇廷已對自己的未來前途憂心忡忡。八月的雨水濺打在碧綠色屋檐下,驚得人魂飛魄散。
這一年,孫中山和黃興組織的一場起義又失敗了。他們隱匿于榛叢之中,尋伺再次行動。
皇廷的倒退,引發(fā)了知識分子的極度失望,他們開始轉向革命。
在疾風驟雨的日子,吳趼人仍在寫作。雨停歇的那刻,他的《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寫完最后一筆。
伸展了一下腰身,吳趼人想讓自己放松一下。何不去找劉鶚喝個小酒?
劉鶚已經(jīng)把家搬到上海了。自從李伯元去世以后,吳趼人閑暇時會與劉鶚一起喝酒聊天。都是同道中人,況且劉鶚為人也很豪爽,各路朋友都能交。劉鶚人脈廣,人也活絡,他與李鴻章的兒子李經(jīng)方、李經(jīng)邁關系都很不錯。他精力旺盛,妻妾不少,家里開銷頗大,也就總想找到錢路。劉鶚一直在找做生意的門道。吳趼人是一介書生,甘于淡泊,和他不同。但人交往時只要能找到大致的興趣和價值觀就可以了,不必求全。
走到劉鶚家,方知劉鶚犯事已被抓捕數(shù)日。
吳趼人心里怦怦亂跳。一個無背景的人,想要折騰,難逃厄運。
劉鶚是個不守繩墨不拘形跡之人。在《老殘游記》里對老殘的描寫,算是作者自況。他生性暢快,交友廣泛,與朝廷官員也不陌生。他想辦實業(yè),卻因承辦盧漢鐵路一事,早在1896年就得罪了直隸總督王文韶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劉鶚以為自己可以另有靠山,他過于相信關鍵時刻會有人替他說話。這怎么可能呢?1908年,全國收回路礦運動形勢吃緊,劉鶚和外國人做生意的事被人揭發(fā),庚子年間他向八國聯(lián)軍購太倉儲粟、設平糶局以賑饑民的事也一并被人翻出。早已遭人嫉恨的劉鶚被抓,后來流放新疆。第二年,即1909年8月,在烏魯木齊的一座破廟里,他中風而死,享年五十二歲。
1908年的奇怪之事還沒有結束。這年11月,霜籠皇宮。
11月4日,光緒皇帝逝于瀛臺涵元殿,享年三十八歲。
次日,即11月5日,慈禧太后逝于中南海儀鸞殿。詭異之風吹在赭紅墻面與黃綠交映的琉璃瓦脊之上,烏鴉呱呱叫著,驅趕不散。
是年12月2日,三歲的溥儀即位,立宣統(tǒng)年號。
人們對未來沒有太大信心,各種勢力在暗中準備著變局的鋪墊。
可日子仍然繼續(xù)著。
七
吳趼人依舊忙著,日子在寫作、辦學校、辦刊物中被填得滿滿當當。
他終于積攢了一筆買房子的錢。他和妻子已經(jīng)看中了虹口一帶的一套房子,錢湊齊以后決定買下。這里聚集了很多廣東人,同鄉(xiāng)之間交往起來比較方便。
吳趼人心想,人最困難的事是買房子。房子一旦買好,一家人有了棲身之所,別的花銷就沒那么多了。今后,自己應該好好磨砥一下文筆,寫得更細膩、更講究些,題材也可以更深入些。
1910年10月21日,他從乍浦路多壽里搬入海寧路鴻安里新居,并請友人來此,慶賀喬遷之喜。白天他十分高興,與朋友碰杯言歡,喝了不少酒。
晚宴結束,他突然感覺氣喘。他以為是累的,便躺下來休歇。又一陣急咳,喘不過氣來,妻子趕緊過來。大家都以為他平時有哮喘,舊疾發(fā)作,休歇一會兒便好。
吳趼人躺在床上。他只有出氣無有吸氣,窒息中頭腦斑斕幻覺一片。他似乎看到日晷已經(jīng)偏斜,陰影正遮蓋住天幕;他似乎看到秋田的原野、飽滿的果實撲簌簌跌落滿地;他似乎看到,甘醇的濃酒已封存地窖;風已不吹,盛極如畫的春天已瞬間凋零成冰柱的寒冬。他一陣激動,這些細膩而唯美的景物,他要在今后寫入文章之中。
吳趼人會不會去想,自己這短促的一生是否值得這么去過?
總是將一切外部事物帶來的心理與視覺刺激,看成是對自我的蔑視和輕侮,一點兒小事漸漸也積累成赫然觸目的魔障,心存防范和敵意。凡是令自己不爽不快的事情,哪怕微芥如塵,也能引發(fā)反感,或發(fā)作成咆哮的濤聲。因此,敘事的過程,便引申摹狀成磨難的實情和黑色末日的報告。
作為寫作者,那么敏感,心靈捕捉和接納著那瑣屑的、紛繁的世間萬象;一支毫筆,恰如鋒利的鑿子,讓那倏忽即逝的印象和現(xiàn)象鐫刻成型。
他躺在床上,不知是否會想起自己寫作的起興。在起興與想象中,朝廷的沒落,官吏的貪腐,騙子的伎倆,成為事件、情節(jié)與細節(jié),地獄之火和天堂之光,都在灼燒自己。
是時候,該退場了,退回那青磚門樓的老家,回望嶺南玫瑰云的明艷晚霞。他似乎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寫作計劃了。
他想要回到深深的暗夜,來一場徹底的休眠,不想再焦慮地等待什么靈感了。
吳趼人又一陣劇喘,然后魂離體魄,享年44歲。
他的靈柩沒有送到老家廣東花縣祖塋安葬。他被葬于上海郊外廣肇山莊的義地。墓碑上的名字被人刻錯了一個字,將“趼”字刻成了“研”字。蒿蒿荒草掩埋了鉛灰色墓碑與黃土墳冢,如今這一切也跡影全無。
看了吳趼人相關的資料以后,心里涌出五味雜陳的感受。
吳趼人,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被列為中國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文科生學習中國文學史時的必讀書目。
吳趼人當初在報紙分期連載這部小說時用的是“我佛山人”的筆名。當初閱讀,我以為這是一個佛教信仰者的名字;實際上是作家在朗朗大聲地宣布:我,是廣東佛山人。
吳趼人的個性似乎不像廣東人。廣東人一般是對政治化的事務不涉及。他們務實、平質、內斂,去做經(jīng)驗和常識范圍內的事情。而吳趼人這個廣東人,卻是激烈、憤懣、批判,心內燃著熊熊火焰。他關心社會上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并且以文為生。作為中國近代第一代職業(yè)小說家,他僅僅存活的四十四歲生命,他的晝與夜,讓人唏噓。這個總是在郁悶和憤懣情緒中尋找寫作素材的人,他吃力地寫著,為生計,也為吐出胸臆間的憋悶。他咳嗽、哮喘,艱于呼吸。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第一代職業(yè)小說家的日常生存狀態(tài)。
這個晝伏夜行的人,他總是午夜時分靈醒機敏如豹子,穿梭在濃密叢林覓取語句;當?shù)谝豢|朝霞照進窗欞時,他沉沉安睡于十月的金秋里,在稻穗與鮮花、墨香與紙卷的緊緊簇擁中。
責編: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