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滿元 羅梅
按照一般人的共識,如果把一代人定位20年的話,那么如今健在的人基本可以分為四代,而其中相對年輕的三代人應該是如今談論“我爸爸年輕的時候”的主角。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爸爸,每代人的爸爸都有年輕的時候,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青春。
青春總是需要燃燒的。燃燒就會產(chǎn)生火焰,就會發(fā)光發(fā)熱,就會在歷史的天空中印上自己的星星點點。
50后60后的爸爸大多是30后40后,他們現(xiàn)在基本上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他們的青春主要是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度過的。那個時代,正是他們?yōu)榱私⑿轮袊鴴侇^顱灑熱血的時代,正是他們?yōu)榱私ㄔO新中國繼續(xù)戰(zhàn)斗的時代。
有一部經(jīng)典電影,叫《戰(zhàn)火中的青春》,講述的是女扮男裝的解放軍副排長高山和排長雷振林戰(zhàn)斗情誼的故事。1947年,解放戰(zhàn)爭正處于最艱苦的階段,一次戰(zhàn)役中,一支僅十幾人的游擊隊與敵人正規(guī)軍苦戰(zhàn)一天一夜后,只剩下小隊長高山還在堅持戰(zhàn)斗。我軍大部隊及時趕到,救出高山。女扮男裝的高山堅決要求參軍,團長將她派到青年英雄排擔任副排長。救過高山的排長雷振林見高山年輕且身材矮小,心里有幾分看不起她,但高山仍認真協(xié)助雷振林完成工作任務,博得全排同志肯定。雷振林好勝,戰(zhàn)斗中經(jīng)常涉險冒進,高山直言相勸,但雷振林并不接受。一次戰(zhàn)斗中,雷振林因好勝而中計,情勢危急。高山冒著生命危險,將雷振林救出,自己卻身負重傷。雷振林代表全排戰(zhàn)士探望高山,得知她原來一直女扮男裝,震驚之余,由衷感到欽佩,進而萌生愛情。人民解放軍繼續(xù)向前挺進,雷振林將心愛的指揮刀送給前來送行的高山,革命的情誼把兩人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
有一部火爆電視連續(xù)劇,叫《激情燃燒的歲月》,講述的是一位軍人對妻子獨特的愛與激情的故事。經(jīng)過慘烈漫長的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共內戰(zhàn),解放軍從容入城,接受百姓禮贊。在這人聲鼎沸之中,某團團長石光榮第一次見到了日后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褚琴。出身貧寒且身世凄慘的石光榮在戰(zhàn)場屢立戰(zhàn)功,但個人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他向褚琴展開粗魯蠻橫的追求,并最終強娶了這個出身書香門弟如丁香花一般的美麗女孩。天下初定,小家建立,習慣了戎馬生涯的石光榮一時無法適應和平生活,夫妻之間、父子之間矛盾叢生,悲喜交疊……時間是一個偉大的老師,長期的共同生活讓石光榮和楮琴相互間學會了忍讓和理解,他們在沖突和摩擦中不斷地貼近對方。褚琴清楚地感受到了石光榮的激情依舊在燃燒,而且越發(fā)熾熱。在石光榮生命垂危的時候,褚琴和孩子們才真正認識到他們和他的感情有多么深,在這個英勇的軍人身上蘊藏著多么可貴的品格,他是那樣稱職,在無數(shù)的行動中,使自己的生命與他們的生命融合得如此完美。
正像這兩部影視劇講述的那樣,走過“戰(zhàn)火中的青春”,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雷振林、石光榮們的青春,就是50后60后的爸爸們的青春縮影。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熱血,為新中國的新生奉獻青春,是這一代年輕人的青春主打歌。
大家知道,50后60后的爸爸,都是經(jīng)過戰(zhàn)火洗禮的,其中有些人可能就是雷振林、石光榮和他們的戰(zhàn)友的原型。新中國成立了,他們有的人馬不停蹄,繼續(xù)浴血奮戰(zhàn)在抗美援朝、解放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深山剿匪等戰(zhàn)場上,再灑熱血,再立戰(zhàn)功;他們中更多的人脫下戰(zhàn)袍后,或者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后,“戰(zhàn)火中的青春”故事還在繼續(xù),“激情燃燒的歲月”還在延續(xù)。他們當家做了主人,不管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始終保持著一種戰(zhàn)斗精神,寫下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繼續(xù)戰(zhàn)斗的青春詩篇。
他們成了“霓虹燈下的哨兵”,守護著城市的繁華與安寧;他們穿著軍裝搞外交,讓“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他們用拿槍的手撥動算盤,盤算和實踐著轟轟烈烈的經(jīng)濟社會建設;他們從西方“歸來”,撐起了新中國科技發(fā)展的一片天;他們進軍天山、會師北大荒,在荒無人煙的荒原草地墾地種糧,開發(fā)建設出了美麗富饒的新邊疆;他們奔赴“三線”,開辟了為新生共和國的強大鋪路奠基的新戰(zhàn)場;他們隱姓埋名在戈壁沙漠,為“兩彈一星”的橫空出世數(shù)著星星;他們以“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邁氣概,把“貧油”的帽子甩進了太平洋;他們在新中國的大地上熱火朝天地勞動與奮斗,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改變著“一窮二白”的面貌;他們用真摯的情感,歌唱和演繹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壯志豪情……
50后60后的爸爸,有許多人成了那個時代以及后來人的青春偶像。王進喜、陳永貴、孔繁森、孟泰、馬恒昌、馬萬水、王崇倫、時傳祥、張秉貴、任正非、魯冠球、袁隆平、陳景潤、王選、鐘南山、孫道臨、于洋、王心剛、李仁堂、胡松華……這些隨機選到的名字,一個個都熠熠生輝,一提起來就讓人激情滿懷、心生敬意。
今天,50后60后在談起或想起“我爸爸年輕的時候”,總忘不了他們的爸爸曾經(jīng)最愛自勉也曾經(jīng)最喜歡給他們深切教誨的那段話,那就是蘇聯(lián)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一段人生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是的,這就是50后60后的爸爸們的青春交響曲,這就是那一代青年的青春戰(zhàn)歌!
70后80后的爸爸大多是50后60后,他們現(xiàn)在基本上是新一代的老人或準老人了。他們的青春主要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度過的。那個時代,正是他們?yōu)榱撕葱l(wèi)紅色江山而與各種敵人作斗爭的時代,正是他們?yōu)榱藙?chuàng)造新生活而與傳統(tǒng)決裂的時代。
有一部代表性電影,叫《青松嶺》,講述的是漏網(wǎng)富農(nóng)錢廣運用趕大車的權力試圖引導村民走資本主義道路,老貧農(nóng)飼養(yǎng)員張萬山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與他作堅決的斗 爭,最終取得斗爭勝利的故事。北方某山區(qū),青松嶺生產(chǎn)大隊。清晨,年輕姑娘秀梅和青年大虎偷偷把生產(chǎn)隊的大車趕出來練車,不料馬驚了,多虧飼養(yǎng)員張萬山攔住驚馬,才沒發(fā)生意外。車把式錢廣挑唆大隊長也是秀梅的哥哥周成不讓年輕人學趕車,結果助長了錢廣的威風。新任黨支部書記方紀云來到青松嶺后,發(fā)現(xiàn)周成只抓生產(chǎn),缺乏政治頭腦,就決心把鞭桿子從錢廣手中奪過來,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不久,村里成立了趕車訓練班,請萬山大叔手把手教青年人學趕車。錢廣對此懷恨在心,在轅馬跑得渾身是汗時,故意給馬飲水,結果馬病了,他把責任推到秀梅身上。愛馬如子的萬山大叔精心喂養(yǎng)病馬,終于把馬治好了,馬車又奔跑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片”,雖然后來人們對它的歷史與藝術價值有一些爭議,但其反映的時代現(xiàn)實所具有的代表性,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那首《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的主題歌,至今傳唱不衰。
有一部開創(chuàng)性電影,叫《甜蜜的事業(yè)》,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過程中的故事。蔗農(nóng)唐二叔一心想搞成甘蔗芽片育秧試驗,為國家多生產(chǎn)白糖,可是繁重的家務使他簡直研究不下去。他的愛人唐二嬸一連生了五個女兒,可還一心想生個兒子。管計劃生育的田大媽工作積極熱情,但她幾次去做唐二嬸的工作都沒成功。唐二嬸的大女兒招弟表示為照顧媽媽,可以一輩子不嫁人,這下可急壞了已等她三年的未婚夫田大媽的兒子田五寶。田大伯和五寶的姐姐四秀提出讓五寶到招弟家去落戶,唐二嬸非常高興。五寶要來唐家落戶,唐二嬸同意去做絕育手術。田大媽也舍不得獨生子五寶離家,但最終克服舊思想,決定把五寶送到唐家落戶。在慶祝唐二叔試驗成功的鑼鼓聲中,田大媽把兒子送到了唐家,唐、田兩家皆大歡喜……這是一部典型的計劃生育宣傳片,反映的雖是“天下第一難事”,但影片以喜劇形式表現(xiàn),寓教于樂,既風趣又浪漫,開創(chuàng)了中國電影的一種新風格。特別是那首《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的主題歌,唱得人心花怒放、甜蜜無比。
正像這兩部電影講述的那樣,奔馬“青松嶺”,品味“甜蜜的事業(yè)”,大虎、田五寶們的青春,就是70后80后的爸爸們的青春縮影。讓祖國“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是這一代年輕人的青春主打歌。
大家知道,70后80后的爸爸,大多“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其中很多還是“紅二代”。他們的青春歲月有些特殊。他們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聽得最多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他們的爸爸“戰(zhàn)火中的青春”和“激情燃燒的歲月”故事。他們有一種天然的使命感、責任感,他們要與打下紅色江山的父輩一道,捍衛(wèi)紅色江山,并保證其永不變色;他們以父輩為榜樣,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爭取更大光榮,寫下了新中國繼往開來、繼續(xù)革命的青春故事。
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后最艱難的時候,挺起脊梁,不向大災大難低頭,不向帝國強權讓步,奮戰(zhàn)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最前沿,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他們英勇無畏、不怕犧牲,在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珍寶島保衛(wèi)戰(zhàn)、西沙保衛(wèi)戰(zhàn)、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與威風,捍衛(wèi)了紅色江山;他們打起背包、邁開雙腳,到工廠去,到農(nóng)村去,到軍營去,接受工農(nóng)兵的再教育,感受中國最真實的國情,踐行自己的理想信仰;他們響應“計劃生育”號召,為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口質量、改變人們生育觀念,作出了一代人的獨特貢獻和巨大犧牲;他們在火熱火紅的時代,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新生事物”,給整個社會帶來了無數(shù)的活力誠然,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曾陷入一段狂熱的人生,品嘗了一些困惑與迷茫,并為此付出了青春代價;他們最終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教育的春天”,從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軍營哨所走上高考考場,很多人成了“新三屆”,進而成了中國新時期、新時代的建設中堅……
70后80后的爸爸,有許多人成了那個時代以及后來人的青春偶像。焦裕祿、郭明義、孫玉國、陳紹光、韋學鋒、金訓華、董加耕、趙耘、柴春澤、呂根澤、朱克家、丁惠民、楊利偉、許振超、劉永好、馬云、張藝謀、成龍、李雪健、陳寶國、陳道明、許海峰、李寧……這些隨機選到的名字,一個個都閃閃發(fā)光,一提起來就會讓人激情滿懷、心生敬意。
今天,70后80后在談起或想起“我爸爸年輕的時候”,說得最多的,就是夸贊他們的爸爸是“最勤奮的一代”,如今這“最勤奮的一代”已經(jīng)開始老了;就是感慨他們的爸爸是唯一一代“獨生子女”的父親,如今開始進入老境的他們,為了“獨生子女”的“甜蜜的事業(yè)”,依然在“最勤奮”也最樂意地帶著孫輩。是的,這就是70后80后的爸爸們的青春進行曲,這就是那一代青年的青春贊歌!
90后00后的爸爸大多是70后80后,現(xiàn)在的他們,有的已經(jīng)步入中年,有的還風華正茂,都還處在“年輕的時候”。90后00后的爸爸們的青春時代,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也正是他們創(chuàng)造和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時代。
有一部“接地氣”的電視連續(xù)劇,叫《大江大河》,講述了1978到1992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宋運輝天資聰穎,卻出身不好,一直備受歧視,但是他把握住了恢復高考的機會,大學畢業(yè)后當上了國企的技術人員,一步步晉升,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礎,但也在社會變革中遇到了各種問題和困惑。與宋運輝不同的是他的姐夫雷東寶。他是“根正苗紅”的“大老粗”,在鄉(xiāng)村改革的浪潮中帶領村民一直走在時代前沿,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眼界不夠開闊,面對各種新現(xiàn)象新事物,不斷起伏沉浮。在翻滾向前的時代中,個體戶楊巡手忙腳亂中抓住商機,生意場上幾經(jīng)波折,最終擁有了自己的產(chǎn)業(yè),成了發(fā)家致富的代表人物。如果說宋運輝和雷東寶的經(jīng)歷是國營經(jīng)濟和集體經(jīng)濟的縮影,那么個體戶楊巡無疑就是新經(jīng)濟的典型代表。
有一部“高人氣”的電視連續(xù)劇,叫《奮斗》,講述的是80后成長的故事,既是一部勵志劇,也是一部言情戲。年輕俊朗的陸濤有才華有激情。從建筑學院畢業(yè)后,他一直希望能夠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yè),繼父陸亞迅卻經(jīng)常提醒他要更多地腳踏實地。陸濤的親生父親徐志森攜巨款來到北京發(fā)展房地產(chǎn)業(yè),陸濤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兩條不同的生活道路。和陸濤一同畢業(yè)的還有向南、華子、米萊、夏琳、楊曉蕓等幾個“死黨”。幾個年輕人在畢業(yè)后的幾年時間里,通過事業(yè)了解到人及社會的互動關系,通過愛情體味著夢想與現(xiàn)實、責任和友誼的真諦。他們經(jīng)歷著生活和愛情的波瀾,有時迷茫有時苦痛,但他們努力地奮斗,并將最真摯的笑臉留在了青春的歲月中。
正像這兩部電視連續(xù)劇講述的那樣,在“大江大河”中擊水遨游,在“奮斗”中收獲事業(yè)愛情,宋運輝、陸濤們的青春,就是90后00后的爸爸們的青春縮影。在改革開放中追逐夢想,在改革開放中綻放青春,是這一代年輕人的青春主打歌。
大家知道,90后00后的爸爸,出生在改革開放前夜或改革開放初期。他們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開放的生力軍。他們滿懷豪情地唱著“春天的故事”,意氣風發(fā)地“走進新時代”,寫下了新中國新時期、新時代的青春傳奇。
他們在高考的“獨木橋”上擁擠著前行,不少人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天之驕子”,后來又趕上了大學教育逐漸成為大眾教育的機遇,于是他們把中國人的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們不再把自己拴在家里的那一畝三分地上,哪里有錢賺那里有前程,就往哪里闖就往哪里奔,從而把工人和農(nóng)民的概念混合了,把城市和鄉(xiāng)村的距離拉近了;他們不再靠“計劃”吃飯,而是靠“市場”謀生,在他們眼里,雖然還知道有“鐵飯碗”“泥飯碗”之分,但他們逐漸擺脫了“飯碗”的束縛,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我的人生我做主”的一代;他們懷揣著自己的中國夢,把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唱響了一出又一出充滿青春節(jié)奏的“歡樂頌”;他們緊跟信息時代,擁抱互聯(lián)網(wǎng),成了最早的“互聯(lián)網(wǎng)居民”,不僅直接推動了“新四大發(fā)明”,而且直接推動了新的商業(yè)革命、市場革命,并在其中受益;他們不再迷信“居高臨下”與“正襟危坐”,在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在法規(guī)允許的范疇內,隨心所欲地曬文字曬圖片曬心情,做自己的王子和公主……
90后00后的爸爸,有許多人成了那個時代以至今天依然是年輕人的青春偶像。馬化騰、丁磊、李彥宏、周鴻祎、潘建偉、許晨陽、景海鵬、謝彥波、夏立、喬素凱、姚明、劉國梁、田亮、劉翔、劉和剛、尼格買提……這些隨機選到的名字,一個個都星光閃閃,一提起來就讓人感到他們就在身邊,就像“鄰家男孩”,天然熟悉而親切。
今天,90后00后在談起或想起“我爸爸年輕的時候”,再也沒有陌生感、畏懼感,他們會拍著老爸的肩膀說:“你沒有什么了不起。我會超過你的!”90后00后的爸爸與他們的兒女也似乎不再有“代溝”,他們好像是“一起玩大的”,天生有了一種親切與親密。是的,這就是90后00后的爸爸們的青春圓舞曲,這就是這一代青年人的青春頌歌!
新時代,新青年,新青春。我們不難想象,10年以后,當人們問起10后20后“你爸爸年輕的時候”什么樣時,他們都會滿臉洋溢著青春的微笑,只輕輕地告訴你一個字: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