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樹林 田薇
2018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秉h和國家對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寄予了厚望。2016年,為盤活教師資源、實現(xiàn)教師隊伍建設科學化,山西省將和順縣確立為推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省級試點縣之一。兩年來,和順縣先行先試,在摸索中前行,成效明顯。隨著“縣管校聘”的全面實施,和順縣對改革成果的鞏固和深入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為此,本刊記者特別采訪了和順縣教科局局長白愛江。
改革,勢在必行
記者:2016年,和順縣被省政府定為推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省級試點縣之一。被確定之初,和順縣教師隊伍現(xiàn)狀如何?改革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白愛江:改革之前,和順縣各學校的教師編崗是由編辦和人社部門核編定崗到校的。教育局只能在既定編制計劃內對教師進行管理,而無權調整學校編制規(guī)模的大小。比如和順一中有190個編制,那么不管出現(xiàn)什么情況,教育局和學校必須保證這190個編制的滿額,原則上不能出現(xiàn)空編和超編現(xiàn)象。但是,學校生源和教師隊伍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尤其是二孩政策推行以來,教師經常出現(xiàn)扎堆請假備孕的情況,對學校正常教學的開展影響很大。再者,每年全縣都會有40名左右的教師退休,他們往往集中在城鎮(zhèn)的優(yōu)質學校,加上教師隊伍補充的相對滯后,會造成階段性師資斷檔,而以年輕教師為主的農村學校則會出現(xiàn)師資過剩。這就出現(xiàn)了全國清查時發(fā)現(xiàn)的那種情況:一個學校有3名學生3名教師。這極大地浪費了教師資源。此外,學校各類中高級教師的名額根據(jù)學??偩幹频谋壤枪潭ǖ?。即使通過層層審批,教師實現(xiàn)校際流動,但往往會因為編制未及時跟進或轉入學校的職稱滿額而不能參與職稱評定。這是對教師積極性和個人成長的極大羈絆。
所以,放管服改革其實是很有必要的?!翱h管校聘”的實質就是讓權力回歸到教科局,讓“教育人”管“教育人的事”。它的最大亮點就是編辦和人社部門只把握全縣教師編制和崗位的總數(shù),而各學校教師隊伍的動態(tài)管理由教科局來實現(xiàn)。比如,全縣教育系統(tǒng)總編制為1606人,教科局根據(jù)每學年各學校的招生、教學、教師臨退休情況核定其當年教師編制,進而保證全縣教師總編制不變,并鼓勵學校與教師雙向選擇、合理流動。在和順縣,教師從“學校人”變成了“系統(tǒng)人”。
記者:作為改革試點,和順縣的優(yōu)勢有哪些?
白愛江:作為改革試點,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兄弟部門的全力配合,這讓我們的改革少了很多阻力。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和順縣的教育能享受很多政策傾斜。全省36個貧困縣每年共有19個清華、北大指標,這36個縣的學生按成績排名,依次錄取。2015年和2017年,和順縣分別有10名和7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對照全縣14萬的人口規(guī)模,我們可以說和順縣的教育正在崛起。
教師的認同和理解很重要
記者:改革過程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白愛江:最核心的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翱h管校聘”的最終落腳點是打破校際壁壘,實現(xiàn)教師雙向流動,從而暢通教師職業(yè)成長路徑。同時,校長職級制改革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機遇。在流動的過程中,優(yōu)秀教師可以去競聘更好的學校和崗位,甚至晉升中層乃至副校長。這對實現(xiàn)他們的個人理想大有裨益。而以前存在職業(yè)倦怠的教師則必須重整旗鼓認真教學,不然會有丟掉“鐵飯碗”的可能。改革以后,學校氛圍都發(fā)生了變化,校長、教師都很有精氣神。
記者:改革推進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白愛江: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思想觀念的轉變,思想固化是很可怕的。改革就是這樣,總會觸碰到部分人的利益,關鍵在于轉變思想觀念。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后,嘗到改革甜頭的廣大教師越來越理解擁護改革?,F(xiàn)在,我們對教師的評價標準徹底變了,鼓勵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酬,讓付出真正受到尊重。
壓力即動力
記者:雙向流動具體是怎樣實施的?對于落聘的情況,有什么分流機制嗎?
白愛江:教科局人事股設置了教師服務管理中心,每學年開學前十天,學校和教師分別上報師資需求和個人調整意愿。人事股總體把控,保證學校和教師雙向選擇、擇優(yōu)聘用。針對學校缺額和教師落聘的情況,人事股會根據(jù)教師年齡、專業(yè)特點提供一定的選擇建議,促成進一步雙向選擇。有的教師可能業(yè)務能力稍有欠缺,出現(xiàn)沒有學校聘用的情況。教師服務管理中心會組織這部分教師帶薪培訓,督促其提升能力。如果在下一輪的雙向選擇中仍未順利聘用,這部分教師就面臨被解聘和失業(yè)的風險。但是,雙向流動的目的不是解聘教師,而是讓教師消除“鐵飯碗”的思想,勤于教學、樂于教學。
記者:“縣管校聘”是如何架構對教師的評價和激勵機制的?
白愛江:教科局在改革推進中力求簡化學校管理層級,明確所有人的第一身份是教師,以“二八定律”實行全員管理,每位教師的精力80%做教學,20%搞管理。我們凸顯班主任在學校運行中的核心地位,把班主任的績效評價系數(shù)定為1,副校長是1.1,中層領導是0.5~ 0.9。各學??梢愿鶕?jù)實際工作量在教科局設定的績效體系內自行確定。這樣不僅統(tǒng)一了評價標準,還解決了教師長期以來不愿當班主任的問題。
改革是需要付出的,全縣注入500萬經費用于校長職級制改革,這個數(shù)字是我們根據(jù)全縣學校班級的總量測算的。根據(jù)對學校和校長的考核,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己巳绻莾?yōu)秀,每個班分10000元獎金,良好是8000元,普通的是6000元。教科局考核學校,學校再考核教師。班主任有班主任的考核辦法,任課教師有任課教師的考核辦法,是兩個體系,不一定是班主任拿得多,任課教師就拿得多。
以問題為課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記者:我們了解到,和順的“縣管校聘”改革不是獨立的,而是一整套綜合改革,那么其他的配套改革是出于怎樣的考慮來實行的呢?
白愛江:這些改革實際上是針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是以問題為課題。邊解決問題邊改革,教育就會越做越好。我們的改革之所以得到同行的認可,贏得大家的支持,是因為我們有這個需求,更順應了政府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的大形勢。
體制機制的改革除了“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改革外,還有集團化辦學、內涵發(fā)展、課程改革,以及作為全省試點之一的晉中市中考改革等。
針對鄉(xiāng)鎮(zhèn)距離遠、薄弱校問題不一的情況,教科局副局長任集團長,統(tǒng)籌管理弱校、強校、農村校。通過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進行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師資共享、資金幫扶,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實現(xiàn)城鄉(xiāng)一體化和教育的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思源學校是協(xié)同育人改革的試點校之一,他們組織家長課堂,邀請家長走進學校參與管理,在家長教育上有一定的探索。作為課程改革示范校,東關小學建立校本課程體系,全方位發(fā)掘學生潛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內涵發(fā)展、教研改革、中考改革等方面,所有工作都是圍繞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提升教師素質、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展開的。
讓教師成為最受尊重的職業(yè)
記者:“縣管校聘”改革的同時,校長職級制改革也在同步推進,為什么說這項改革擴大了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白愛江:“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是姊妹篇,是齊頭并進的。校長職級制改革實際上是學校的去行政化,還權力于學校,賦予校長“組閣權”。學校從副校長、中層管理者、年級主任到教師,由上一級提名,任命下一級人員。教科局只負責審核和備案。這樣的人員配備機制,從一開始就保證了校長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去行政化后,學校和教師都沒有級別高低之分,人人都是教師、人人參與管理、人人進行考核,只有在教學方面取得進步才能受到社會和同行的尊重。
做該做的事,做想做的事
記者:您覺得把權力還給學校之后,學校管理上有什么新氣象?
白愛江:這項改革實際是給校長們松了綁,讓他們有了精氣神,做該做的事,做想做的事。我認為最有效的一點是,校長們開始以“教育家”的心態(tài)去謀事情。興才小學的校長劉慧軍很有思想,他想實行日托制,因為那兒的學生大都來自進城務工和小商販家庭,正好興才小學有住宿的條件,并積極探索實踐“日托制彈性放學”,破解“家庭輔導缺位”的熱點難題。對此,教科局全力支持。辦教育,就是要為學生和家長服務。
做教育是做一件大善事
記者:改革推進以來,和順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對此,社會和家長有什么反響?
白愛江:和順教育逐步進入良性發(fā)展階段,教育人的精神面貌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約10年前,和順縣高中生流失比例嚴重?,F(xiàn)在不同了,大量生源出現(xiàn)“回流”,這就是老百姓對和順教育最直接的認可。做教育壓力很大,因為它牽動著萬千學子求學的路徑。做教育又是在做一件大善事,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是老百姓最大的訴求。老百姓最期盼的事,不就是身邊有好的教育嘛!
記者:您對和順縣教育下一步的發(fā)展有何想法?
白愛江:目前,國家培養(yǎng)出的人才理論水平高,但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相對欠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科局打算在農村建一所勞動教育示范校,然后選若干試點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將勞動教育逐漸在全縣鋪開。現(xiàn)在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包辦太多,造成孩子一味索取的不良習慣。把家庭勞動、社會勞動和實踐基地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去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對學生將來為社會做出貢獻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