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志明
一、那么重要的學習為什么那么讓人煩?
身為教師,近些年常聽到家長的抱怨是:“我在家一提學習,孩子就嫌我煩?!睂W生的抱怨是:“我媽媽一開口就談學習,真是煩死了!” “作業(yè)和考試那么多,什么時候能不學習就好了。”看來,“學習”這一話題很容易導致親子沖突。
真能不學習嗎?其實,我們今天的所有人都是會學習的祖先的后代,因為那些不會學習的已經(jīng)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進程中消失了??梢哉f,學習是人類的本能。
如今,“學習”一詞更是被全社會高度重視:終身學習、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家庭、學習共同體、學習強國等概念高頻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梢哉f,“學習”這件事相當重要,它關系到個人發(fā)展、家庭幸福、國家富強……
這么重要的學習,按理說怎么談都不過分,可為何那么讓學生“煩”呢?問題可能出在“學習”的含義被大大地窄化了。
首先是內容的窄化:教科書上的、考試(尤其是高考)要考的變成了“正宗的”學習內容;其他如小說、電影等被視為課外“讀”物,甚至被當作精神“毒”物。當然,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開闊眼界的重要性,會給孩子安排假期旅游、夏令營等活動。
還有一種不易被察覺的窄化是學習方式的窄化,即學習方式漸漸變得單一:聽課、閱讀、做練習、紙筆測試、訂正錯題成為流行的、主導的學習方式,無論在學校還是家里,無論學期中還是假期中。
這些學習方式的確有它的合理性——有助于高效地輸入信息,并通過檢驗與強化來進一步落實信息輸入的準確性。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有助于記住知識、寫出標準答案、考出好分數(shù)。
不過,凡事都得有個度,過猶不及。上述學習方式用過頭了,要出好成績也難。一是因為興趣沒了。長期采用單一的學習方式,會令人感到乏味,不利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會阻礙他們充滿激情地將“學習”這件事做好。二是因為腦子養(yǎng)懶了。在“聽課—做練習—紙筆測試”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框架通常被限制得很死板,學習任務過于細碎。在完成這些缺乏彈性的學習任務過程中,學生漸漸形成了“你布置,我完成”“你講,我聽”的“指哪打哪”式的學習習慣,思維漸漸懶惰與僵化。
二、如何理性地對待學習?
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學習時游刃有余,能當個“學霸”;尤其是新學段開始的時候,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采取的做法往往過于簡單粗暴。
他們的眼光只盯在學習內容上,簡單地認為孩子只要在暑假提前學習了這些內容,開學后便不至于落后,甚至可能領先。于是,采取的做法往往就是在暑假把孩子送進銜接班提前學。而銜接班的學習方式基本上都是班級授課式——聽老師講、做練習、考試等等。這些與學校課堂的學習方式接近。實際情況可能還更單一——銜接班會省略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自然科學學科非常強調的實驗,既沒有演示實驗,更別提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了。另外,銜接班的課程安排往往強度高、進度快——一個月時間,可能一個學期的課都上完了。但這僅僅是教師“上完了”,并不等同于學生“學完了”,更不等同于學生“學好了”。
學習有其自身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國家課程規(guī)定的時間節(jié)奏有其合理性。過快、過密地進行信息輸入,往往違背學生的認知特點,容易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導致學生自以為是(自認為都學會了,從而學習積極性降低)。
未來社會十分復雜,充滿不確定性??汲龊梅謹?shù)只是基本要求,我們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實踐能力強,善交流、會合作、有創(chuàng)新等。這些未來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哪里來呢?還必須通過學習。不僅學習知識,還得學習如何學習。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在《自由學習》一書說:“只有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適應、如何改變,才能了解到?jīng)]有任何知識是確定的,只有獲取知識的能力可以為我們帶來安全感。具備了這種能力的人才是受過教育的人?!比祟惖膶W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也可以通過接受教育加以提升。
三、理性地幫助學習的有效方法——讓學習方式多樣化
學校是專業(yè)幫助學生學習和學會學習的地方。正如我們不可能在岸上學會游泳一樣,我們不可能在沒有充分體驗的情況下學會如何學習。因此,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就是學校專業(yè)性的工作。
項目式學習就是一種不同于平常課堂學習的學習方式。它通過組成學習團隊,共同完成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來促進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
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基本邏輯。良好的思維習慣、團隊合作精神、對新環(huán)境的認同感等都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學習品質。
基于此,我校為2019級新生設計了“科學盒子”項目式學習活動,希望他們的高中生活從“玩”科學開始。
“科學盒子”是一款探究性學具集成包,基于精心研發(fā)的科學課題,打造學生專屬的便攜式微型實驗室。每套“科學盒子”都有配套的線上課程和特制學具。
學生隨錄取通知書領到“科學盒子”時,即被分配到一個由4名學生組成的課題組。暑假里,學生進入搭建完善的在線學習平臺,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習課題相關的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完成課題探究。新學期開始后,我們會對學生的課題研究成果(科學海報、答辯PPT、論文、實驗照片等)進行評選,對每個課題優(yōu)選一組學生進行成果匯報,參加現(xiàn)場答辯。
“科學盒子”安排在暑假,因為這是個長作業(yè),前后持續(xù)近一個月。與開學后常見的短作業(yè)不同,“科學盒子”還有一些附加功能:首先,需要學生自己做計劃、做安排。其次,需要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觀察,收集材料,提出問題,提煉結論。很多學生并不只是解決了問題,而是進一步提出了問題。最后,帶給學生成就感。學生自己去調研、去設計,經(jīng)歷了失敗,也體驗了成功,遇到了麻煩,也解決了問題,從中收獲自信,并希望朝這個方向繼續(xù)努力。
目前,“科學盒子”涉及10個課題:不同環(huán)境下空氣微生物的差異性探究,小液流法探究植物水勢的影響因素,DNA提取方法及PCR技術初探,百里香對動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不同制作工藝對泡騰片性能的影響探究,常見飲用水水質檢測及硬水軟化探究,風輪設計對風力發(fā)電機發(fā)電性能的影響探究,液壓傳動機的制作及其性能影響因素探究,橋梁選型與造型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探究,住宅間距對室內有效日照時間的影響探究。這些課題都超出了高一新生的知識儲備,也不直接指向高考。學生做下來,也許還有不少粗糙、稚嫩之處。但是,結果遠沒有過程重要,我們期盼的是學生通過這樣一個學習過程,提升學習品質。
“植物水勢”“PCR技術”“化感作用”“風輪設計”“液壓傳動”這些名詞聽上去就“不明覺厲”,怎么弄明白呢?看書、網(wǎng)絡搜索、看視頻、請教老師、同學討論等,各種手段都得試一下。課題是要小組合作的,伙伴在哪里?都是新生,彼此不認識,得想辦法接上頭啊。課題進展要匯報,還得圖文并茂,那“美篇”(一款圖文編輯工具)怎么用?排版怎么弄?怎么才能插入視頻?怎么才能添上字幕?到處都是難事,到處都是對自身知識儲備和能力的挑戰(zhàn)。這么復雜的事,我校2019級的700多名學生卻興致勃勃地做下來了!他們不僅僅學到了知識,還收獲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解決困難的途徑、合作交流的愉悅,最重要的是收獲了自信:不會的事情沒有什么可怕的,我可以把它變成會的!
這就是項目式學習的魅力。
寒暑假,學生的自主時間較多,正是進行項目式學習的良好時機,它可以為開學后的各科學習做好思維與方法上的準備。而這也是學校專業(yè)化設計的成果。學校的這些“設計”,都是在以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幫助學生體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獨家策劃0【主持人語】讀和寫作為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兩端,是相輔相成的。落實“讀寫一體化”有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近兩年,劉美琳高中英語名師工作室基于江蘇省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讀寫一體化:‘文體學’視角下高中英語學習新方式研究”,從不同層面和角度開展了“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深度探究。其中,有基于不同課型的“讀寫一體化”嘗試,如高三二輪復習教學、教材文本的“解”“構”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也有基于新課標理念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及主題語境下的“讀寫一體化”實踐探索。本期推介部分成果。
——劉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