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敏
猜讀是指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jù)已知的內(nèi)容去推測未知的一種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借助猜讀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讀思結合中開發(fā)學生的智慧,啟發(fā)想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閱讀。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借助猜讀來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呢?
一、借助插圖,猜讀課文內(nèi)容
選入教材中的文章具有文質(zhì)優(yōu)美、插圖生動有趣等特點,它們不僅給學生的閱讀帶來美感,還使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充滿了猜測,尤其是一些連環(huán)畫中的插圖,更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憑借,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憑借插圖引導學生猜讀課文內(nèi)容,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如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文中編排了好幾幅插圖,其中第一幅插圖對應的是課文的第1、第2自然段。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借助第一幅插圖進行猜讀:請仔細觀察圖畫,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它怎么了?它會怎樣想呢?小壁虎想去問誰借尾巴呢?在學生讀課文之前,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進行猜讀,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里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首先能夠吸引他們的就是課文旁邊的插圖。因此,教師就可以從插圖入手,鼓勵學生猜讀,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進而達到提升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借助插圖,猜讀生字新詞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機械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換一種識字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興趣倍增。針對教材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從生字詞與插圖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鼓勵學生猜讀,則會達到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如在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上冊《小蝸牛》一課的課后習題中有這樣的要求:在圖畫的幫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點的是什么字嗎?(蝸牛 發(fā)芽 草莓 蘑菇)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借助圖畫先說說自己認識哪個生字,是怎樣猜出來的。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結合插圖,有學生說:“我猜‘蝸’這個字是wō,因為‘?!治艺J識,圖畫中是蝸牛,我猜這個字就是‘蝸’。”在教學“草莓”這個詞的時候,有學生說:“我看到草莓的圖畫一下子就猜到了這個字的讀音是什么?!薄@樣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識字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在識字教學中,根據(jù)生字的特點,鼓勵學生猜讀,當學生猜讀正確得到教師的肯定以后,他們會由衷地感受到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識字的興趣會更高。教師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鼓勵學生猜讀,學生會真正感受到識字的快樂。
三、借助插圖,猜讀文本留白
文本留白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教學時教師如能就文本留白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猜讀,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如在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下冊《咕咚》一文中,第3幅插圖主要畫的是野牛攔住大伙的場面,在文中是以一句話“野牛攔住大伙問,大伙都說沒看見”一句話帶過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插圖,讓學生猜一猜野牛先問誰,再問誰,它們分別是怎樣回答的。想一想,再寫下來。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這樣的支架:野牛先問 ? ? ?“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嗎? ? ? ?說“沒看見”,然后野牛再問 ? ? 、 ? ? 、 ? ? ?、 ? ? ?,最后問 ? ? ?。這樣結合插圖對故事補白,不僅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學生還在猜讀中學得更積極了。在《咕咚》這篇童話中,野牛攔住大伙問,問的肯定不是一個兩個,在這個地方讓學生結合插圖猜讀,既有趣,又好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猜讀在教學中的應用范疇很廣,教師可以借助猜讀來讓學生猜課文內(nèi)容,猜字詞,猜文本中沒有出現(xiàn)的語言等,這樣教學,邊讀邊猜,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濃,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藝術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