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繼紅
語文學科應重視語言教學,這就意味著教學重點要放在對教材語言的揣摩上,也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引導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深入鑒賞與品析,即引導學生進行品讀。品讀,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和句,指導學生進行深度揣摩,從而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刻的體悟。這些詞語和段落是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是文章的神韻所在,抓住這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詞語或段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握更豐富的內(nèi)涵,領悟更美的底蘊,發(fā)現(xiàn)更新的學習天地,就能讓學生更好地品讀,從而真正走向深度閱讀。
鑒賞性閱讀與寫作教學相結合,通過閱讀賞析來解構寫作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充分進行讀寫互動,促進讀寫銜接。從小學中段開始習作訓練,教師講得筋疲力盡,而學生的寫作能力卻提升甚微,為什么?一方面,中年級學生從簡單的寫句子到寫文章,跨度偏大,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語言積累相對少,導致無話可說;另一方面,盡管閱讀和習作都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但兩者銜接不暢,教材中的習作訓練與閱讀指導關聯(lián)不緊密,導致學生習作指導缺乏針對性。為此,教師可以以閱讀賞析為媒介,探究習作密碼,為學生習作教學提供有力指導。
一、拓展閱讀選文范圍,激活寫作思維
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往往結合課文進行精講賞析,雖然選文文質(zhì)兼美,但類型偏少,不宜突顯寫作特色。中年級習作訓練多以寫人、寫事、寫物等記敘文為主,也有涉及學生想法、看法、意見的習作訓練。但該段選文綜合性不夠,較難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為此,教師可以拓展閱讀選文視野,引入其他一些教材的典型范文,讓學生在寫作課堂上進行賞析,挖掘?qū)懽魉夭?。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白鵝》《蟋蟀的住宅》《傾斜的傘》《喜愛音樂的白鯨》等范文,都可以納入到寫作課堂進行范例解析,了解寫人、寫事、寫物的章法。同時,在對不同范文進行解構時,我們還要梳理文本段落結構,指導學生學習和借鑒謀篇布局的方法。如《小鎮(zhèn)的早晨》一文的寫作特點是每一個段落都有一個中心句;《索溪峪的“野”》一文的顯著特色是對景物的描寫;《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的特點是綜合點、面來書寫場面。對范文進行解析,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增進對習作訓練的指導。還有,各類范文在寫作特色上的獨特性,也為我們解構賞析提供了素材。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以學習對比手法;閱讀《白楊》,可以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這些寫作技巧的梳理,都能夠讓學生從閱讀中內(nèi)化寫作方法。另外,在學習優(yōu)秀范文時,還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和思維力。如閱讀《冬陽·童年·駱駝隊》時,從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學習《鄉(xiāng)下人家》,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情感。借助于選文閱讀,可為寫作指導夯實基礎。
二、挖掘文本情感內(nèi)涵,突出寫作指導
閱讀各類范文,鑒賞文本內(nèi)容,離不開教師的合理指導。對于一篇文本,在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整體感知,把握文本的結構,挖掘文本的情感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在剖析范文時,要立足學生閱讀實際,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展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認識文本。整體感知文本,有助于增強學生寫作的大局觀。通過整體閱讀,感知文本,領會文本的內(nèi)容,了解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從而聯(lián)系自己的習作訓練,來把握習作的整體結構,通過語言組織來突出習作的主旨,根據(jù)寫作布局來甄選不同的寫作素材。如在賞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時,我先引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了解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在閱讀全文后梳理該文的寫作重點是什么。有學生從“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這句話入手,點明了該文的寫作主旨。接著,我讓學生對全文進行分層,看看作者講了哪些事,與“爬山虎”有何關系。通過分析,學生明白了作者寫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回憶過去的事”,另一部分是講述“作家是怎樣做的”。由此,讓學生了解葉圣陶為“我”修改習作,到葉老家做客,感受葉老的和藹可親的品質(zhì),并從“以文識人”“長談識人”的順序,來描寫“爬山虎”。最初的“爬山虎”是“綠蔥蔥”的,陽光照射下閃耀出綠光;后來的“爬山虎”,變得沉郁,像一片湖水;最后,“爬山虎”留在作者的心中,“總是那么綠著”,從中來表達作者的情感變化。通過對該文的賞析與品鑒,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如何從整體上把握寫作順序,并指導學生在謀篇布局時要抓住關鍵點,要提前進行審題、選材,才能組織好寫作結構,提升文章的寫作水平。
三、專題式范文賞析與閱讀,促進習作有型
對于寫作教學,語言的把握與組織,往往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寫作教學中,將文章的主題看作“靈魂”,將文章的結構看作“骨骼”,將寫作的材料看作“血肉”,優(yōu)秀的文章要突出靈魂,要有豐滿的骨骼和血肉。為此,教師通過專題式范文賞析與閱讀,從中來挖掘?qū)懽魉枰摹办`魂”“骨骼”“血肉”,促進學生的習作更有型、更動人。在賞析《竊讀記》一文時,我引導學生先從體會作者的竊讀心理入手,開展專題式閱讀探究。通過對全文的閱讀,從中畫出表達作者內(nèi)心獨白的字句,如“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么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里?左邊第三排,不錯……’”“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這些刻畫心理的內(nèi)容,將讀書的快樂與擔憂進行對比,突顯作者“竊讀”的心情:“我”很快樂,也很懼怕,就是這種竊讀的滋味。同樣,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梳理時,我讓學生查找關于作者的動作描寫。如“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柜旁,以求暫時的休息”,這些細膩的動作刻畫,表現(xiàn)了作者對讀書的渴求。同時,在表達作者的閱讀情感時,作者寫道:“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庇纱?,通過對范文賞析進行專題化閱讀,引導學生從不同范文中學習和借鑒不同的寫作手法,梳理不同范文的特色,鼓勵學生去感知、感悟文本,增長寫作體驗和方法。
四、強調(diào)知識遷移,促進讀寫深度融合
在中年級學生的習作教學中,讀寫結合可以順應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要充分發(fā)掘閱讀知識,全面歸納點撥,突破學生寫作難點,促進讀寫深度融合。在閱讀《校園交響樂》后,我鼓勵學生進行仿寫訓練,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中年級學生更富想象力,天馬行空,教師只要去“喚醒”,學生的想象翅膀就會恣意蓬勃。先讀文本,感受“鳥島”的生機勃勃;再看“蜂巢”,認識井然而忙碌的畫面;觀察“花瓣”,體驗溫馨的場景,再從“汲取”“尋覓”等動詞運用中感受作者的寫作情感。由此,我?guī)ьI學生回憶他們的生活體驗,開發(fā)想象力,去捕捉和聯(lián)想,為仿寫插上想象的翅膀。
另外,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啟蒙的關鍵階段,對于一些事物還不能很正確地判斷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指導的作用,為學生指明道路,如怎樣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題材和內(nèi)容,怎樣積累大量的素材,為學生以后的寫作夯實基礎。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很容易獲取閱讀材料,知識也能輕而易舉地得到。但是,教師不能一味地放任學生進行自我閱讀,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闹笇В瑸閷W生選擇好的、有利于他們成長的內(nèi)容。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質(zhì)量好的優(yōu)秀作品,并由課內(nèi)向課外進行延伸,介紹與教材內(nèi)容有關的課外書,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安徒生童話》中的其他童話故事,指導學生閱讀,將課內(nèi)與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積累更加豐富,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語文教學與學生的認知能力、情商等方面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改進和創(chuàng)新,才能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得到有效整合,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習作教學需要積累素材,通過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范文賞析中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引導學生從語言、動作、神情、特點等方面,展開結構布局,實現(xiàn)由“讀”到“寫”、由“仿”到“創(chuàng)”的轉(zhuǎn)換。
(作者單位:貴州銅仁市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