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摘要:群眾文化是“人民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在群眾中逐漸得到了傳播、普及,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群眾文化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社會主義特色的模式,群眾文化牽系著五十六個民族群眾的心,構建了多民族和諧共榮的橋梁,同時群眾文化還筑起了推動社會主義文明發(fā)展的空間,推波助瀾的促進了社會主義發(fā)展進步,相關部門應重視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爭取體現、挖掘出群眾文化的價值。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一、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娛樂和溝通功能
群眾文化之所以在群眾當中盛行,很快的在群眾當中傳播開來,是因為群眾文化本身具有較強的娛樂性,且雅俗共賞、老少皆宜,人們均可以融入群眾文化的氛圍中,并以群眾的、民族的眼光去鑒賞和評價其娛樂價值。當前社會,貧富差距雖然在逐漸縮小,但人們的壓力卻倍增,我國部分居民已經走上了小康之路,在脫貧攻堅的政策落實下,由于生活水平走上了新的臺階,人們的競爭力反而更大,更具拼搏精神與進取意識,當代的青年一輩更不甘落于人后,因此群眾文化就成為了人們精神放松的溫床,對于老一輩來說,他們更是對群眾文化中蘊含的傳統(tǒng)元素感到熟悉、依賴,他們的生活相對比較枯燥,新興的娛樂文化與他們的喜好格格不入,在時代的代溝下,老一輩更依賴于群眾文化調劑生活,這就使得無論是青年還是老年,都對群眾文化有著不可言說的感情,在群眾文化的氛圍中,我國的老少群眾可以加強交流、親密互動。而從廣義上來看,我國的五十六個民族各有各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他們都可以結合自身的民族文化,走進群眾文化的文娛活動中來,互相融合,彼此毫無障礙的交流,在這樣和諧的溝通下,使得我國的群眾關系更為和諧。
(二)儀式和團結協(xié)作功能
群眾文化式儀式我國古來有之,歷史上群眾集合起來求雨、求福,雖然屬于封建活動,但他們的儀式感滿滿,毫不松懈每一個細節(jié)之處,在儀式上群眾團結一心,為著共同的愿景而誠心禱告,到了現代,雖然人們的封建迷信意識逐漸減弱,但儀式仍舊存在,當代儀式更重視精神追求,如在開業(yè)的時候舞獅,雖然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也可以通過氣球來代替,這些儀式經過一代代的發(fā)展與轉變,具有當代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也符合當代環(huán)保、科學的群眾文化互動要求。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儀式能夠讓民族群眾聚集一堂,在某一個特定的節(jié)日里,共同展開民族群眾文化交流,使得民族更加團結,民族意識更為強烈,當我國的民族群眾文化逐漸的水乳交融,小到一個城鎮(zhèn),大到一個省會,均能夠團結起來,為著某個群眾文化主題而同心同德,集體活動。雖然一些群眾文化還具有某種封建表現,但現代人們已經逐漸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摒棄了封建意識,留下了儀式流程,抱著心中美好的祝福,在文化交流中追求內心的安穩(wěn),自然而然的建立了群眾向心力。
(三)標志和代表功能
群眾文化可以是一個民族的標志,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是我國前年歷史發(fā)展的標志,也是當代群眾素質與能力提升的標志,在群眾文化的影響下,一個城市構建了對外的良好形象,讓人提及這個城市的名字,就聯想到他們的群眾文化,是城市新時期建設絕佳的宣傳點,群眾文化同時也代表著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在西方文化逐漸的滲透到我國境內,成為青少年追逐對象的同時,群眾文化也帶著我國優(yōu)良的歷史傳統(tǒng)、獨特的文化表現力,時常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逐漸的走進了西方文化世界,被西方多個國家效仿,群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步,只有人們的物質得以保障,群眾文化才能夠在人們的精神追求下更快速的發(fā)展,群眾文化還標志著我國科技的進步,群眾文化在多地區(qū)同步進行,在多地區(qū)宣傳和相互影響,這是得到了我國互聯網時代,科技力量的支撐,群眾文化代表了民族共榮、民族團結、民族進步。
(四)遺產保護功能
歷史遺產輾轉千年遺留于世,讓世界為之震驚,為之贊嘆,遺產的保護不僅是國家領導、相關部門的責任,也是群眾的責任,這些遺產是屬于群眾的,屬于民族的,屬于國家的,群眾應聚集起來,為保護我國的歷史遺產而做出努力,目前我國的非遺失傳問題已經被廣泛關注,由于非遺保護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群眾沒有及時的提供幫助、支持,一些非遺帶著它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已經逐漸的銷聲匿跡,群眾文化在構建中,應將非遺容納其中,在相關部門的帶領下,共同保護非遺,阻止非遺的流失,群眾文化可以帶動群眾的力量,代代保護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群眾人人成為非遺保護的奠基人。
二、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一)文化影響力的提升
文化是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發(fā)展的中流砥柱,企業(yè)需要企業(yè)文化、城市需要城市文化、國家更需要國家文化,群眾文化能夠互相影響,以一帶多使得參與人逐漸增加,在老少的參與交流下,群眾文化的種類、形式也愈加豐富,創(chuàng)辦群眾文化,可以使得多民族文化互相影響,實現了傳統(tǒng)文化對現代人的影響,民族文化對全國的影響,如群眾自發(fā)的廣場舞、秧歌舞,不僅在我國相互影響,還影響了國外,人們可以乘興而來乘興而歸,廣場文化中吹拉彈唱、老少活動皆可自由開展,沒有限定卻能夠愉悅身心。另外還有晨起的武術文化、戲劇文化,不同時節(jié)的藝術文化、美食文化等,使得人們茶余飯后,能夠展開健康的交流,提升人們的生活品味。
(二)促進文化產業(yè)建設
文化產業(yè)在群眾文化的基礎上得到了建設,群眾文化使得群眾的文化品味、文化鑒賞能力與文化消費意愿增加,文化產業(yè)帶動了新聞服務、藝術文化服務、網絡文化服務得到了發(fā)展,同時我國的新聞、藝術、網絡彼此之間又能夠相互依托,在短時間內擴大了產業(yè)規(guī)模,同時旅游業(yè)、制造業(yè)也受到影響,文化行業(yè)界限逐漸開始模糊,形成彼此融合的模式,我國的文化資源在文化產業(yè)的牽引下,也逐漸的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使得文化產業(yè)的變革速度加快,一些低劣的文化生產則被淘汰,同步的帶動了我國文化基礎設備、設施的完善。
(三)推進我國對外文化宣傳
全球文化已經呈現出各自滲透、各自融合的態(tài)勢,我國的文化也在群眾的支持下,逐漸的走進了西方視野,群眾文化可以成為我國的文化特色而輸出,舉個例子,曾有外國人向往的評價:“中國人都太幸福了,他們晚飯后都會在廣場上跳舞,他們的幸福指數很高。”雖然對此不能一味的偏聽偏信,只聽好聽的聲音,但從某種層面將,群眾文化已經將我國的文化風貌、人民群眾的良好精神面貌傳播到全區(qū)的各個地區(qū)與國家,在國家的彼此交流時,也可以利用群眾文化來表達友好,使得我國的群眾形象大大的提升。
結語
我國的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國的經濟發(fā)展與時俱進,我國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追求也邁上了新臺階,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人們更追求內心的寧靜、喜悅,大部分群眾精神追求遠超過物質追求,在新興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化均融合到群眾文化當中,成為了城市文明、國民素質強化的基本點,在多元文化的當今社會,我國應加大對群眾文化的宣傳力度,弘揚民族精神,讓群眾文化在群眾當中得到傳承、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 蘇長楓.社會學視閾下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探討[N].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8(04).
[2]? 王秋霞.山東省東明縣陸圈鎮(zhèn)政府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研究[N].山西青年報,2019.
[3]? 李珍娟.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25(13):35.
[4]? 金輝.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2:148+150.
[5]? 顏玉凡,葉南客.文化治理視域下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邏輯[J].開放時代,2018,02:158-173.
(作者單位:江西省泰和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