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鏡
在文學(xué)的世界里,有太多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描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是一份想念,“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是一種情結(jié)。
故鄉(xiāng)是什么?它是你年少時天天想離開,然而年老時日日盼歸去的地方。貧瘠落后的鄉(xiāng)村給予我們的永遠是饑腸轆轆后對食物極度渴望而不得的怨,是生活潦倒窘迫急欲擺脫而不能的恨。背叛炊煙、逃離鄉(xiāng)村成為走出大山的不竭動力。然而當我們豐衣足食、夢想成真后,對故鄉(xiāng)的眷念卻在我們的胃里發(fā)酵,心里翻騰。我們終于明白:逃離故鄉(xiāng)抑或是回歸家園,從來都不矛盾。它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然走過的路途,是我們長大后必然詮釋的經(jīng)歷。
故鄉(xiāng),從來不是羈絆與束縛。它是游子心中永遠的原點,它是家和溫暖的隱喻。因為地域的故鄉(xiāng)安放我們的身體,精神的故鄉(xiāng)安放我們的靈魂。
篇目 1
背叛炊煙
胡宗波
“背叛”炊煙,需要勇氣。
生活在鄂西南山區(qū)的人,似乎從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運圈養(yǎng)在了重重大山的懷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煙相依為命。
或許是命運的馴化,溫順的山區(qū)人顧家,更戀家。每天,村人執(zhí)拗地在炊煙上掛滿家的味道,倔強地把炊煙定格成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煙被雕琢成了人們心靈的歸宿,剪不斷,理還亂。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走出炊煙畫出的半徑。
在我眼里,炊煙就是宣布吃飯的口令。
在那個饑腸轆轆的年代,對于還是個孩子的我來說,食物散發(fā)出的誘惑,無疑令我無法抗拒。至于下頓將著落在哪兒,我大抵是不會去理會的。我心里只有炊煙。發(fā)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煙同時升起,哪一道炊煙是自家的,我也能一眼分辨出。
那時,炊煙不僅滋潤了我的腸胃,也滋潤了我的夢。
可我從來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報給炊煙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營養(yǎng)不夠豐富,恨它花樣太過單一,更恨它有時還填不飽我的肚子。
與我對炊煙的矛盾態(tài)度相比,父母從來懷著一顆虔誠之心。炊煙生病了,父母精心呵護著,助它早日康復(fù);炊煙失落了,父母安慰開導(dǎo)著,幫它盡快振作。炊煙有靈性。虔誠的心,換來了炊煙的信任。它配合著父母,苦苦支撐著搖搖欲墜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誠的背后,其實也蜷縮著一顆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領(lǐng)著我在日子里摸爬滾打的同時,矢志不渝送我去讀書。他們已領(lǐng)教了日子的苦。他們不想將這種苦留成“財產(chǎn)”,等我去繼承。為了孩子長遠計,父母替我謀劃著對炊煙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氣的;勇氣,則需要成本。為了抵抗不斷膨脹的生活,攙扶起勇氣,父母幾乎把腰彎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憊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揀著能對抗生活的元素。其間,父母還要頂住村人隨手扔來的冷嘲熱諷。那大都是些認為讀書沒用的村人。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遠。若干年后,我徹底“背叛”了炊煙,走出了鄉(xiāng)村。
在異鄉(xiāng),任我踮腳眺望,卻看不到一絲炊煙。內(nèi)心的空虛惆悵如同滾著的雪球。
在炊煙的浸泡里長大的人,炊煙就是他的根。一個人,一生里烙印著三條根,那是從國別、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異中沉淀出來的?!氨撑选绷舜稛煟蛿財嗔说赜蚝图彝ミ@兩條根,我這一生,注定將處于失根后的無根狀態(tài)。這時,在記憶里存活的新鮮炊煙,仿佛一封封家書,用眼眸蓋上思念的郵戳,不時呼喚著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會回故鄉(xiāng),只為親手摸摸升騰的炊煙。摸著它,我才能暫時找回丟失已久的鄉(xiāng)音,才能短暫回收久違了的內(nèi)心踏實。
這些年,每次回去,家鄉(xiāng)都有變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開花。在欣慰的同時,我卻覺得與故鄉(xiāng)又生疏隔膜了幾分?,F(xiàn)代化的炊具,不斷打壓著炊煙氤氳的范圍。我希冀的炊煙,越發(fā)地單薄瘦削。
我知道,終有一天,故鄉(xiāng)會被膀闊腰圓趾高氣揚的現(xiàn)代化日子改寫。
我也知道,總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煙。
我更知道,一縷縷炊煙,終會在我記憶的窖藏中醞釀成一種鄉(xiāng)愁,繼而在我的記憶里,站成一道道風景,更站成一位位親人。
背叛,總是要付出代價。沒有了炊煙,也就失去了故鄉(xiāng),再也沒有遠道而來的消息,能把一種叫幸福的感覺催生。
失去了炊煙,我們注定還有別的希望。
(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9月24日24版,文章有刪改)
1. 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
A. 開頭引出炊煙,總領(lǐng)全文,交代特定的地點,與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并且引出下文對炊煙的背叛。
B. 全文包含了多處對比,例如:村人對父母為我設(shè)計的人生道路冷嘲熱諷和父母的冷靜堅決形成了對比。
C. 背叛炊煙是痛苦掙扎的結(jié)果,作者以悠遠復(fù)雜的筆觸全篇敘寫了自己逃離故鄉(xiāng)的全過程。
D. 作者將“記憶里存活的新鮮炊煙”比作家書,將思念化作郵戳,生動形象而又新穎別致地寫出家鄉(xiāng)對我的羈絆,我對故鄉(xiāng)的難忘之情。
2. 結(jié)合文本,賞析畫線句子“我知道,終有一天,故鄉(xiāng)會被膀闊腰圓趾高氣揚的現(xiàn)代化日子改寫”。
3. 作者在文中寫到為了實現(xiàn)父母的期望,我背叛了炊煙,結(jié)尾又說,沒有了炊煙也就失去了故鄉(xiāng),結(jié)合全文,說說這樣寫是否矛盾?為什么?
篇目 2
父親的家園
楊尚清
①童年的父親,家園是一個叫作壕溝的山村,跟所有黃土高原的山村一樣,溝壑縱橫,如同老農(nóng)額上深深的皺紋。半大小子,光著腳丫子,爬山上山頂,與牛羊為伴。夏夜,與滿天繁星共眠,冬夜,與兄弟姊妹擠在土炕上??巢瘛?、抓糞、鋤草……只有饑餓與寒冷,沒有別的值得言說。老繭磨得多了,針刺著也不覺疼痛。
②為了填飽肚子,少年的父親離開了他的第一個家園,行乞討要,四方為家。沒有文化,只有力氣,背石頭、打窯洞……輾轉(zhuǎn)多地,后來落腳在一個叫作安條的林場,方圓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頭,能吃上大白饅頭。日復(fù)一日,與林木為伴,父親成長為一個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鄰村的漂亮姑娘蓮,在林場安了家。蓮,便是我的母親。這時候的父親,家園,是有了母親的小日子。他總是有著使不完的勁兒。一棵棵大樹,在父親的大鋸下,魔力般地輕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進城,父親總穿著一身干凈而結(jié)實的的確良中山裝,每次回來,父親總給我和姐姐帶回一堆讓別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來,父親帶回了電視機,再后來,父親駕回了四輪拖拉機。那個年代,鄉(xiāng)下的醫(yī)療條件極差,不知道多少個風雪雷雨的日子,父親駕著拖拉機,母親抱著多病的我,四處求醫(yī)。
③那一年,林場來了省城林業(yè)大學(xué)的實習生,在父親的心中種下了一粒種子,讓他在后來的日子里,無論多么艱難,都無比堅定。那一年,姐姐剛好七歲,上學(xué)了,跟著比她都大的孩子們,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學(xué),那所小學(xué)的條件也很差。第二年,父親決然地帶著全家進了城,離開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場。
④從那以后,父親的家園,是一個夢。沒有戶口,我和姐姐卻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學(xué)。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親看著我寫的作業(yè),臉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寫的字像蛤蟆爬過的蹤”。就是一臉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話語,讓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認真學(xué)習,勤奮練字”的念頭。在文化的世界里,父親是個門外漢,他依然只有力氣,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曾會寫。拉沙、拉土、拉磚,工地的臟活、苦活、累活,他從不言說,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滲透進我們的血液一般,從不言說,卻化作一股堅韌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實現(xiàn)兩代人的夢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學(xué),畢業(yè)后,都成了“公家人”,父親一直引以為傲。
⑤在不經(jīng)意間,歲月的輪回改變了很多。父親瘦弱的身形,疲憊的意志,像一根繃得太緊太久的彈簧,行將斷裂。這個時候,父親的家園是酒精麻醉后的迷鄉(xiāng)。是啊,他從來不懂得讓自己停下來,歇一歇。沒有圈子,不打麻將,不認得撲克牌,甚至連玩笑也沒怎么開過?;蛟S,是因為沒有了目標,太過于執(zhí)著的人,不知何去何從。勸說、哀求、哭喊,都無濟于事,這讓我堅信:能拯救自己靈魂的人唯有自己!
⑥而今,父親的家園,是他童年的那個山村——壕溝。不知道經(jīng)歷了怎樣的內(nèi)心煎熬與思想斗爭,有一天,他決定回去。然而,日月輪回,如河流一般,帶去了他身軀的健碩、眼光的靈動,他只是養(yǎng)著幾十只小羊羔,種著一片菜園,出山的時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藥,忙碌、充實、開心……
⑦閑不下的父親,離不開的家園,那里,有他的老兄弟們,也有他童年的記憶,歡喜或是悲傷,好過城里冰冷的磚墻和無情的水泥地。
⑧歲月悠悠,如歌如詩!時而高亢動人,時而悲涼凄楚,時而溫潤綿長。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覓得一片屬于自己的樂園。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2018年第4期)
1. 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文章第一段中“溝壑縱橫,如同老農(nóng)額上深深的皺紋”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從地理形貌上寫出了父親故鄉(xiāng)的荒涼。
B. 文章第二段寫父親在林場的經(jīng)歷,刻畫了父親勤勞能干、積極上進、對子女十分疼愛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鮮活。
C. 父親有一段時間酗酒,這是因為多年的勞累讓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緩解內(nèi)心的壓力。
D. 文章第七段承接上文,點明父親回到童年的那個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們和童年的記憶,充滿人情味。
2.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能拯救自己靈魂的人唯有自己”這句話的含意。
3. “父親的家園”都包括哪些?為什么把這些稱為“父親的家園”?請結(jié)合全文做簡要的分析。
參考答案
《背叛炊煙》
1. C? (全文既有對故鄉(xiāng)炊煙的逃離,又有對故鄉(xiāng)炊煙的思念和牽掛)
2. 擬人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故鄉(xiāng)傳統(tǒng)農(nóng)耕生活必然會逝去,最終被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富裕、先進、現(xiàn)代化的生活取代。這句話蘊含作者對這種變化既欣慰、期望,又充滿傷感、留戀的矛盾復(fù)雜情感。
3. 不矛盾,炊煙原本是故鄉(xiāng)特有的景致,但故鄉(xiāng)生活的艱辛、貧窮使得作者產(chǎn)生了逃離貧窮的家鄉(xiāng)、以知識改變命運、追求富足的生活的念頭,并付諸行動。而故鄉(xiāng)的炊煙又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是游子心中永遠的原點,是家和溫暖的隱喻,沒有炊煙也就沒有了家、根和溫暖。這樣寫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鄉(xiāng)深沉的愛。
《父親的家園》
1. C(“這是因為多年的勞累讓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釋放方式,只能靠酒精緩解內(nèi)心的壓力”說法錯誤,父親酗酒是因為他閑下來后,沒有了努力的方向,內(nèi)心空虛。)
2. ①尋找生活目標、回歸心靈故鄉(xiāng),只有自己能實現(xiàn)。兒女成人,父親圓夢,生活沒有了目標,整天沉迷于酒精,大家的勸說、哀求、哭喊都不管用,后來父親擺脫迷茫,回到故鄉(xiāng)的山村,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也找回了歡樂。②這句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每個人都應(yīng)該尋找自己的心靈故鄉(xiāng)和精神家園,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才能讓我們擺脫空虛。
3. ①童年時,壕溝的山村,這里是父親成長的故鄉(xiāng),原始又貧瘠,讓童年的父親飽受磨難變得堅韌。②青年時,安條的林場,父親在青年時有了工作和美好的家庭,產(chǎn)生了供孩子讀書的夢想。③中年時,進城以后,父親的家園是一個夢,父親在中年時靠自己的努力圓了讓孩子上大學(xué)的夢。④老年時,父親的家園還是他童年的山村壕溝。這里有父親的老兄弟和童年記憶,他在這里忙碌而充實壕溝成為他晚年的精神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