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宜
風聲低吟,吹過我耳邊。滿樹的桂花鍍上了鵝黃的新裝,像是滿天的繁星,落在了樹上。
那滿樹的清香,不用尋,我就知道它來自門前那棵樹,恍惚間,思緒又飄向了過去。
緣起
搬進新家,樓下院子里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可愛。于是,在我的再三請求下,媽媽終于同意讓我到樓下去玩。
我欣喜地跑下樓,走馬觀花,突然聞到一股清香。它有著奇特的魔力,驅(qū)使著我走向它的源頭。那時我第一次明白語文老師口中的“陶醉”是什么意思。酒不醉人人自醉,大抵就是這樣。這酒便是桂花。走近才發(fā)現(xiàn)這樹并非遠遠看上去那么單調(diào)。葉與葉的縫隙間開著許多淡黃的花,像是在流光中開著一場盛大而靜謐的舞會。
“好美呀!”與我同樣驚嘆的還有另一個人,她個子高挑,看著與我年齡相仿。我們在異口同聲地感嘆后,陷入了一段沉默。我們好奇地望著對方,然后又一同默契地笑了。
女孩之間的友誼就是這樣,有了一點共同的語言就可以無限擴大,從桂花樹開始,我們談天說地。直至夕陽為桂花點上了朱砂。我們才依依不舍的分別。
緣逝
與她接觸了幾天后,我們便在桂花樹下效仿起“桃園三結(jié)義”,雖然沒有桃花,但這滿樹紛紛揚揚的桂花已把我們的故事寫進年輪。
那時的我們年少懵懂,認為天藍得似湖水,云白得如絲絨,那棵滿樹清香的桂花樹,會永遠見證我們的友誼。
然而三年過去,我們步入初中,學業(yè)日漸繁重,我們再也沒有時間每天跑到桂花樹下談天說地、數(shù)著星星撲流螢,也再也沒有留意過桂花的芳香。我的童年悄無聲息地走過,也帶走了桂花樹和那一地的落花。
只是偶爾望見門前那棵樹,心中閃過一絲思念,但很快抹平痕跡,在心中,我已向桂花樹說了再見。
緣續(xù)
中考過后的那個國慶假期里,我一個人在院子里散步,嗅到一絲久違的芳香。
我鬼使神差地來到桂花樹下,又見一樹繁花,不張揚,卻又盡力地開放。正如唐朝詩人皮日休所寫:“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我又想起林清玄的《溫一壺月光下酒》,我的思緒完全被牽引,非常喜歡它所蘊含的意境,此時,心中竟有文中“溫一壺月光下酒”的莫名沖動。
我聽見桂花低聲耳語,將年輪里刻下的故事輕吟慢誦,耳畔又響起了稚嫩的童音:“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友,拉鉤上吊……”不知何時,一滴淚從臉龐滑落。
“真美呀!”
我驚異地扭過頭,不想這聲音竟是她,“送你的生日禮物?!痹鹿庀?,一處桂花靜靜盛開。
那天我們像過去一樣談天說地。國慶又逢中秋,好一個月圓時節(jié)。
如今我們依舊忙著學業(yè)。但每每回家路過桂花樹旁,我知道,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與她的故事,有以桂花醞釀、月光溫燙、天地為壇、路人皆飲的酒。我們約定在高考過后再次相聚,共溫一壺酒,共賞一片月,共折一枝花。
因而,不論身處何方,我總能想起門前那棵樹。
[特約點評]
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佳作,文章以桂花樹為線索,“我”和女孩也因樹結(jié)緣,作者以“緣起”“緣逝”“緣續(xù)”三個小標題串聯(lián)起整篇文章,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整飭。文章表現(xiàn)了日常生活的美好,朋友之間真摯的情誼。文章語言優(yōu)美,感情細膩,猶如一卷素描,富有詩意,給人清新淡雅之感。文章有一種淡淡的哀愁,但哀而不傷,基調(diào)健康,筆調(diào)明朗。整篇文章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給人以美的享受。
——張明勝 (湖北省作文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