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疏影
提到文化,人們都往高大上的事物上想。而我總是想起家鄉(xiāng)過年的風俗。
又到了舊歷臘月,周圍的人陸續(xù)提起一些過年的事來。是的,又要過年了,只是自從進了城,感覺這年味兒似乎越來越淡了。要說過年啊,還是小時候在鄉(xiāng)下過得更有味道,更有氛圍……
為了把年過得像個樣子,從臘月初八開始,大人們就著手準備了。這一天,家里的女人都會做一壇子臘八豆豉。過年時,抓一兩把豆豉,用臘肉一炒,撒上蔥花蒜末,那滋味哦,嘖嘖嘖!
到了臘月中旬,各家各戶陸續(xù)開始殺年豬,輪到哪家,都像過喜事一樣。誰家喂的豬體大膘肥,殺豬時請的幫手多,誰家就倍兒有面子。等到大伙七手八腳地把年豬從圈里拖出來,抬上案板,男主人就連忙端上血盆,里面放著一包香煙和一張打上紅紙箍的紙幣,目的是從殺豬佬那里得個好口奉。殺豬佬接過血盆,把煙和錢揣進兜里,然后就將閃著寒光的白刀子往豬脖子里一捅,然后拔出紅刀子端詳一番,伴著豬的號叫,故作神秘地跟主人解說起放血刀上的天機來,大抵是來年運勢之類的話。
大伙兒把豬掀到大腰盆里,用開水燙過,用刨子刮了毛,豬頓時變得又白又凈的。講完天機的殺豬佬又開始忙活了,他先在豬的脊背上從頭至尾劃上一刀,看看是不是通脊膘,然后把豬頭割下來,往積雪上或冷水盆里一扣,接著就讓大伙兒把豬用鉤子掛在木梯上,準備開膛破肚了。等去了內(nèi)臟,把肉按肥瘦割成一塊一塊的,拿鹽腌一兩天,然后掛到炕笆子上,用松樹枝燒火熏干,過年的幾道硬菜和來年的油葷就全靠它了。
殺豬時,小孩子是幫不上什么忙的。給豬放血時,12歲以下的小孩子是不準看的,說是看了膽子小,還不會讀書。所以,經(jīng)常是等給豬開膛破肚的時候,小孩子們才圍過來,求殺豬佬快點把胰體割下來,用早就準備好的菜葉子一包,放到火心里燒熟,蘸上佐料吃,那滋味哦,嘖嘖嘖!
過小年前后,女人們會根據(jù)經(jīng)驗生上一籠豆芽。生豆芽也是個技術(shù)活兒,長得太短了沒嚼勁,太長了就嚼不爛了。從小年到大年三十,豆芽剛好能長到一寸左右,吃起來既鮮嫩,又脆生。臘月的二十七、八、九是最忙碌的,過年的幾道硬菜、打雜的吃食都要基本準備到位。這三天里,誰家要不打一兩個豆腐,熬上一桌麻糖,煮上一大鍋肉,那就太不像過大年了。
打豆腐比較簡單。男人們用石磨將黃豆磨成豆?jié){,女人們負責濾除豆渣,上鍋煮熟,舀到盆里,撒上石膏粉,攪勻,靜置一會兒,豆?jié){就變成了水豆腐(也就是豆腐腦)。小娃子們的主要任務(wù)有兩項,一是負責找一塊光溜的石板,用錘子或斧頭腦將石膏塊研成粉末,越細越好,二是幫忙拿柴加火。等到水豆腐做成了,他們就會被允許舀上一碗喝。新鮮的水豆腐細嫩柔滑,膏子水有股子淡淡的甜味兒,若是家里備有白糖,撒上一勺,就錦上添花了,那滋味兒哦,嘖嘖嘖!
酸菜煮水豆腐,本就是一絕。等水豆腐稍稍冷了,用紗布一包,架起來,用石頭一壓,過個夜,就成豆腐塊兒了,可煎,可炸,可涼拌,可做豆腐乳,想怎么吃就怎么弄。用石磨子磨漿,用柴火煮熟的豆腐帶著石頭的清涼、柴草的熏香,那種味道在我進城后就久違了。
相比打豆腐,熬麻糖可煩瑣多了:將苞谷磨成粗面,浸泡,用兩大口鍋煮成糊狀,自然冷卻到合適的溫度,拌上麥芽漿,攪勻,等待充分反應(yīng),過濾,然后就是不停地用大火將水分蒸掉,于是,往灶里加柴就是小娃子的事兒啦。隨著湯水顏色加深,水汽中糖的味道越來越濃,聞得人直流口水。等到湯水變成了棕黑色的糖稀,大人們就會盛上一小碗犒勞犒勞幫忙打下手的小娃子們。這糖稀啊,散發(fā)出苞谷的清香、麥芽的香甜,還有股子焦糖的煳味兒,香而不釅,甜而不膩,那滋味哦,嘖嘖嘖!
等糖稀變成咖啡色,能鼓起碗大的氣泡,就該起鍋了。剛起鍋的麻糖倒在鋪好苞谷炒面的簸箕里,等冷到可以用手揉捏時,就該把它盤到事先準備好的柱子上去反復(fù)拔扯,反復(fù)的次數(shù)越多,麻糖的顏色就越白凈。直到冷得拔不動了,就取下來盤在簸箕里,等完全冷卻了,用塑料袋裝起來,要吃的時候就敲一截。變硬的麻糖扯是扯不斷的,得敲,而且要使脆勁兒。
起鍋時,會剩一些麻糖在鍋里,把炒黃豆、花生米,核桃仁等倒進去,拌勻,等冷得差不多了,就用搟面杖搟成筷子厚的片片,用菜刀切成菱形,自制的餅干就做成了,我們稱它糖果子。百分之百糧食熬成的麻糖和做出的糖果子,沒有添加任何香精和任何其他輔料,吃起來嘎嘣脆,滿口香,那滋味兒哦,嘖嘖嘖!
過大年,肉當然是不能少的。小時候村里家家都窮,平時能把肚子塞飽就已經(jīng)不錯了,一年下來,若不是碰上誰家婚喪嫁娶、祝壽過煙火、滿月抓周送祝米之事,要去趕人情,難得吃上幾頓肉。過年就不一樣了,就算家里再窮也會煮上一大鍋肉。這過年煮肉可是有講究的,一是肉類有寓意,豬頭和豬坐子是必須要煮的,這叫“有頭有尾”;肥的、瘦的、骨頭、腸肝肚肺都得煮點兒,這叫“樣樣都有”??傊?,都要跟“有”掛上鉤,圖個吉利。講究還表現(xiàn)在技術(shù)上,凡是帶皮的豬肉,首先得用火燒,把毫毛連同毛根都燒掉,然后把燒焦層刮掉,用水一洗,那豬皮就變成了金黃色,一看就恨不得直接去啃上一口。洗好的豬肉放進大鍋里煮,帶皮的都放在底層,皮貼著鍋底,這樣就不至于肥肉煮爛了,肉皮還沒熟透。等擺放好了,就倒入水,撒上適量的鹽,蓋上鍋蓋,剩下的事——架火,就是咱們小娃子的事了。為了把肉快點煮熟,小娃子總是把火燒得旺旺的,過不了多久,鍋里就咕咚咕咚地響起來了,蒸汽沿著鍋蓋邊兒往外竄,散發(fā)著肉香,讓人口水直流。饞嘴的娃兒們常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揭開鍋蓋,撕一條瘦肉放在嘴里細嚼慢咽。那用糧食和青草喂的豬肉質(zhì)細嫩爽口,煮時只放了鹽的豬肉咸中帶著甜,那滋味兒哦,嘖嘖嘖!
準備過年的事情更多的靠女人們操持,除了備辦各種吃食,還要給小娃子們縫一套像樣的新衣服,做一雙新鞋。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年難得縫上一套新衣服,姊妹多的,當?shù)苊玫拇蠖嘀荒堋皳炫f”。記得那時有一種料子,叫“的確良”,名字取得直白而自信,但那布料太嬌氣,特怕火,見火就是個大窟窿。還有那新鞋,全用布料做成,穿著倒是特舒服,就是沾不得水。再調(diào)皮的小娃子穿上新衣服和新鞋,都變得聽話了,不玩火,不整水。像我這種腳不停手不住的小調(diào)皮就甘愿“撿舊”了,無奈上頭就兩個姐姐,所以我小時候經(jīng)常穿花衣服,姑且說是男扮女裝罷。
女人們在忙碌著,男人們也不會閑著。常言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燈?!边^年沒有點好柴架大火也是不像樣子的。這準備柴的事兒自然是男人們?nèi)プ?,他們會趁著天晴,到山上砍回足夠的柴,要清一色的花栗木,鋸成一尺來長,劈開,小娃子則幫忙整整齊齊地碼在灶屋外墻邊,或是壘在道場角落里。除了弄柴,還要挖回幾個大樹竇子,說是“過年燒大竇子,來年喂個大豬子”。誰家男人是否能干,是否居家,就顯現(xiàn)在這柴垛子上了。
最讓人興奮的就是年三十兒啦。一大早起來,把對聯(lián)貼了,一家人就開始準備年夜飯。自給自足的年代,沒有什么山珍海味兒,十家八家的菜譜大都差不多,幾個主打菜不外乎臘蹄子火鍋、雞子火鍋、紅口、白口、糖肉、醬瓣炒肉、豆豉炒肉,炒豬肝、粉蒸排骨、炸豆腐、煎魚塊等,道道都是硬菜,道道讓人望之口舌生津,食之怨恨肚囊太小。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鐘,飯菜都準備好了,但還必須按住自己的饞蟲,因為要先敬老輩子:所有的菜都端上桌子,擺成三角形,火鍋爐子里是不放火的,盛八碗飯,倒八杯酒,把筷子搭在碗沿子上,燒一把紙錢,放一掛鞭炮,祝告老輩子保佑后生子們平安健康、辦事順利、金榜題名、升官發(fā)財……敬完老輩子,把碗、筷、酒杯子都換掉,火鍋爐子里放上火石,把菜擺成圓形,一家人入席坐定,再點上一掛更大的鞭炮,這才是團年了。小娃子們吃的開心勁兒自不必說,有時還被準許喝一小杯酒,那種被放縱的感覺就更難以言表了。席間,大人也會照例給小娃子些壓歲錢,其數(shù)目在現(xiàn)在看來實在難以啟齒:一兩塊錢。不過那時可以買兩支鉛筆,或是買好多水果糖呢!只是有的大人怕小娃子把錢弄丟了,到了正月初一早上就要回去了。
如今辦年貨不需要趕集,網(wǎng)購一些就可以了;吃食無須自己親手準備,去超市買就行了;年夜飯無須自己弄,到酒店訂一桌就行了;給壓歲錢,低于兩百拿不出手了;對聯(lián)不用自己寫了,鞭炮不準放了……這年味兒也就淡遠了。
可是,這淡遠了的年味兒真令人追憶?。?/p>
指導(dǎo)老師點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變得極為豐富,經(jīng)濟充裕,然而年味兒卻越來越淡遠。本文作者立足當下,追憶起小時候過年的種種味道和氛圍,圍繞“年味兒”選材,如做臘八豆豉、殺年豬、生豆芽、打豆腐、熬麻糖、過年煮肉、備辦新衣新鞋、年夜飯等,內(nèi)容豐富,點面結(jié)合,詳略得當。作者充分發(fā)揮描寫的功力,再現(xiàn)了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場景,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身臨其境,一系列動作、畫面的描寫,用詞精準,細節(jié)傳神,給人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特別是打豆腐、熬麻糖、年夜飯等場面的描寫,更是色、香、味俱全,讓人讀得有滋有味,垂涎三尺。不僅如此,作者在追憶的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入了個人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情感,讓文章透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氤氳著煙火味道;在今昔對比中,又流露著淡淡的憂傷和深深的懷念。文章首尾呼應(yīng),情感真摯,一氣呵成,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