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夢霞
幼兒時期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大多數(shù)家長在孩子的教養(yǎng)過程中存在重視智力發(fā)展、忽略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我班幼兒月齡差異明顯,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多數(shù)幼兒在家進餐都是大人喂食,有的甚至是追著喂、哄著吃,在進餐習慣上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良好的進餐習慣對幼兒的生長發(fā)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入托班的集體生活后,培養(yǎng)良好的進餐習慣更是亟須解決的問題。老師通過觀察每個孩子的進餐表現(xiàn),深入了解幼兒不良進餐習慣形成的原因,對癥下藥找出培養(yǎng)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有效策略,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進餐習慣上存在的問題
通過一個學期以來對我班幼兒進餐的觀察以及與家長的溝通,發(fā)現(xiàn)幼兒在進餐習慣上存在一定的問題。諸如,有的吃飯會出現(xiàn)干嘔的現(xiàn)象,把嘴巴里的食物吐出來后就不會干嘔了;有不少幼兒吃飯?zhí)貏e慢,喜歡含著飯不動嘴巴;有的在老師的提醒下能用勺子將飯菜吃進嘴巴,但是不咀嚼或者沒有正確地咀嚼;有的在老師的再三催促下才將飯菜下咽。又或者存在挑食、偏食,不愛吃蔬菜的情況,對于濃油赤醬的菜表現(xiàn)出較濃的進餐興趣,看到一些清炒的菜就進餐情緒較消極,特別是對蔬菜不感興趣,看到蔬菜就嘴巴緊閉,好像很痛苦的樣子。還有的進餐時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東張西望,有的會與旁邊的小朋友聊天,還有的會離開位置玩一會兒再跑回來吃兩口。
幼兒不良進餐習慣的原因分析:
1.錯過關鍵期:在嬰兒時期,輔食添加不及時。
2.食物過于精細:家長看到孩子在進餐過程中有干嘔的情況,或者擔心消化吸收不好,給孩子提供的食物以軟、松、爛為主,塊狀食物剁成糊狀,蔬菜、水果榨成汁。
3.包辦代替:以家長喂食為主。在喂食過程中,家長沒有進行咀嚼動作的示范,也沒有及時糾正其不正確的咀嚼方法。
4.家長過分溺愛:為了完成喂養(yǎng)任務,以看電視、玩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趁其不備喂一口,使得孩子在進餐時缺乏專注力,影響進餐的速度。也在無形中讓孩子產(chǎn)生錯誤的進餐觀念,認為吃飯就是任務,也把這種習慣帶到了幼兒園。
5.選擇食物上存在誤區(qū):家長在孩子進餐時表現(xiàn)出過分的關心,唯恐孩子營養(yǎng)攝入不夠,經(jīng)常給孩子吃魚、肉、蝦等,認為這些食物營養(yǎng)好,但卻忽視了青菜、豆腐等食物。長此以往,孩子的飲食偏好固定,不吃蔬菜。還有的家長依著孩子的口味做菜,孩子喜歡吃濃油赤醬的菜就干脆一直提供這類飯菜,久而久之就導致孩子對清淡口味的飯菜不感興趣,食不下咽。
二、針對進餐現(xiàn)狀,“對癥下藥”,找到對應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愉快的進餐環(huán)境
《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guī)要求》中提出:“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愉快的進餐氣氛?!比说木裼淇欤湎俜置诘纳窠?jīng)興奮占優(yōu)勢,消化液分泌增多,能夠促進食物的消化。因此,在午餐前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與同伴融洽相處、與老師積極互動的進餐環(huán)境,使得孩子從被動進餐變成主動進餐。
在餐前活動中,通過與幼兒談話的形式,老師以親切的口吻向他們介紹飯菜營養(yǎng)知識。通過看一看顏色、聞一聞香味、說一說飯菜名稱,讓幼兒知道吃了飯可以使身體長得棒棒的。還可以用游戲化的方式介紹一些比較新穎的飯菜。比如,幼兒對某些蔬菜比較排斥,就利用動畫片里的角色和情節(jié)去鼓勵幼兒嘗一嘗,比如青菜,教師可以詢問“誰愿意吃一點喜羊羊的午餐”,來激起幼兒對食物的興趣。
(二)用繪本增長飲食知識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特別喜歡閱讀繪本,便在小書屋投放了很多關于食物知識和良好用餐習慣的繪本。比如,《食物旅行記》讓孩子了解食物進入身體的路徑和消化的過程;《小螞蟻的本領》讓孩子知道不依賴大人,自己吃飯本領大。
(三)發(fā)揮同伴的作用
根據(jù)托班幼兒愛模仿、愛表揚的年齡特點,把主動積極進餐的孩子和吃飯慢的孩子分坐在一桌,以同伴間榜樣的力量來感染和教育幼兒。通過努力模仿進餐積極的孩子吃飯的樣子,激發(fā)吃飯慢的孩子的吃飯動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四)建立獎勵機制
建立獎勵機制,激發(fā)幼兒對進餐的興趣。通過貼紙獎勵的方法,獎勵每一桌進餐第一名的幼兒,或者是獎勵每天能自己動手吃飯的幼兒,或者是進步較大的幼兒,從而調動幼兒進餐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改正不良的進餐習慣。
(五)循序漸進,逐漸加量
在進餐活動中,老師要留心觀察每一個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有的孩子可能在家不吃某一種食物,那么老師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看到孩子對不愛吃的食物吃了一小口就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鼓勵他再多吃一口。以循序漸進的努力,逐漸改變幼兒挑食的習慣。對于咀嚼能力較差的孩子,老師示范上下牙咬合、喉部吞咽的動作,幫助他們學習咀嚼。通過不同的指導方法,讓孩子喜歡上吃飯,變得愿意主動進餐。
三、家園互動齊協(xié)力,改善不良進餐習慣
在幼兒園里,老師能夠用多種策略調整孩子的進餐習慣,可是一回到家中,家長又是包辦代替,孩子剛剛建立的行為習慣又瞬間瓦解。這樣的情況會造成孩子的不知所措,不利于良好進餐習慣的穩(wěn)定形成。因此,老師要和家長協(xié)力合作,形成家園良性互動共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轉變觀念齊教育
通過召開家長會、每天的接送環(huán)節(jié)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進餐情況。在家園欄里定期更新育兒知識,有針對性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喂養(yǎng)的知識,引導家長科學地進行喂養(yǎng)。
(二)放手讓幼兒擁有更多動手的機會
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弱,教師可引導家長鼓勵孩子在家多動手,對于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及時表揚,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三)幼兒園食譜搬回家
針對選擇食物和做菜方式不恰當?shù)募议L,可引導他們把幼兒園的菜譜抄回家。在家為孩子做一次或者介紹幼兒園的菜,并說“明天幼兒園也有這個菜,比媽媽做得還要好吃呢”,以此激發(fā)孩子對幼兒園飯菜的興趣。
現(xiàn)在我們班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正從被動進餐向主動進餐逐步改變。以后,我還要對這一問題加以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對那些極端挑食的幼兒如何進行個別引導等。幼兒的進餐習慣需要常抓不懈。作為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識,以便更好地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