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善中
摘 要:近年來,小學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學形式、教學質量上都有提升。不過,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仍然還面臨著一些問題。這主要體現(xiàn)為小學生自制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為此,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更應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了有效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主體作用;方法
引言
小學數(shù)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這就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提出要求。作為數(shù)學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培養(yǎng)認識。
1 小學數(shù)學教學現(xiàn)存問題
1.1學生主體缺位
學生是數(shù)學課堂學習的主體,也是邏輯思維培養(yǎng)的對象,只有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豐富的思維活動,學生思維才能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但是實際中學生主體地位缺位,課堂學習自主思考的時間。
1.2缺乏方法指導
數(shù)學學習是一項思維活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地進行方法和思想的積淀,形成經驗。但是,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方法指導,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
2 小學數(shù)學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方法研究
2.1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提高數(shù)學課堂思想與活力
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推進下,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日益受到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當前教育的主要目標。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能使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為課堂教學增加活力。當前小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普遍比較被動,通常只是按照教師的節(jié)奏按部就班地學習,缺乏主動思考和探究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提升課堂思想和活力的必要之路。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思想和自身角色定位,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榻M織者和引領者,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思考,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機會和平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要科學運用問題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興趣,問題教學是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按照科學的思路和方法來主動思考和學習,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活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重視問題的吸引力和可探究性,讓學生能夠根據問題進行科學梳理和分析,挖掘出更多的學習內容和方法,保證問題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問題教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間自行提問和回答,鼓勵學生通過思考教學內容自己設計和提出問題,然后讓同學進行回答,學生在提問和回答環(huán)節(jié)都需要主動思考和分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還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強了課堂思想和活力。
2.2把握好個體與主體的關系
在具體教學當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群體,而不能關注每一個個體,學生主體地位只是體現(xiàn)出“有學生”參與了學習活動,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1]。比如,某位教師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用“把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的方法,得到四邊形的內角和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之和,即180°×2=360°;之后,教師希望學生通過剛才的方法,將知識遷移,在探究五邊形的內角和時能將五邊形分成3個三角形,得到五邊形的內角和為3個三角形內角之和,即180°×3=540°,以此類推,得到六邊形、七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為(n-2)個三角形內角之和,即180°×(n-2)。這樣的課堂看似熱鬧靈活、開放自由,實則缺乏主體本質上的靈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就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個體即學習主體,并不是大部分學生才是主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甲的方法雖不是教師所倡導的主流方法,但非主流方法同樣是學習主體中個體的主流方法,同樣需要教師關注。鑒于個體即主體,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可以再開放一點:以認領的形式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多邊形來研究其內角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學生的思維不受約束,他們不再拘泥于“將多邊形分成若干個三角形”這種思考方法,而是有更寬廣的思維空間?;蛘?,教師在肯定了學生甲的方案后,引導全體學生思考這一方法可不可再變化,進而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在這一方法的基礎上,還可以把其中的四邊形再分成兩個三角形,然后學生分別匯報,類推到任意的n邊形的情況,再由學生匯總概括。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總結“將多邊形分成若干個三角形”的思考方法,從而獲得180°×(n-2)的表達式。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主體和個體的關系,尊重每個個體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通過展示交流想法和意見,經歷探究過程自我生長出正確認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2.3為學生提供想象空間,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好奇心比較重,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地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讓他們能夠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想。這樣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并且在喜歡的基礎上,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數(shù)學的學習中。猜想過后就要求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并且將自己所具有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這一過程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因為將自身想法進行表達的過程就是希望同學以及老師能夠對自身觀點與想法進行肯定的過程。這一過程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對于課堂的重要性,意識到自身對于課堂的主體性,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分數(sh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一種正方形的紙片,折出面積相同的四份。很快學生們會說出四種折法,但是還有其他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有的學生就會反應比較快,探索出另外的方法,那么教師就可以鼓勵這樣的學生在同學面前進行展示。展示的過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辛勤探索為自己帶來成功的喜悅感,提升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愛程度。
結束語
總之,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和行動能力,增強學習自主性和自信心,教師可以通過好的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結合經驗和技巧,幫助學生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提升其邏輯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善紅.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120+122.
[2]徐曉林.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考試周刊,2019(52):96.
[3]李冬悅.小學數(shù)學教育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