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蠟梅屬植物中揮發(fā)性成分的研究進展

2019-09-10 07:22林霞
福建農業(yè)科技 2019年7期
關鍵詞:抗氧化

林霞

摘?要:蠟梅屬Chmonanthus Lindl.是中國特有的植物,資源豐富,分布廣泛。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主要含有萜烯類、烷類、酯類、醇類、酸類和其他化合物等,其活性主要包括抑制病原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并具備重要藥用價值。綜述了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收集方式和分析方法,分類討論其揮發(fā)性成分的種類和分布,并進一步歸納了蠟梅屬植物不同部位、不同品種、不同植株、不同生長階段及不同采摘季節(jié)的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最后對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生物活性進行了闡述。通過對該屬植物揮發(fā)性化學成分研究現(xiàn)狀的綜述,以期為進一步開發(fā)和應用該屬植物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蠟梅屬;揮發(fā)性成分;萜烯類化合物;抑菌;抗氧化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7.013

Research Pogress o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himonanthus Lindl.

LIN Xia

(Jinshan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Chimonanthus Lindl. is a kind of unique plant in China, which is rich in resource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Terpenes, alkanes, esters, alcohols, acids and other compounds are the mai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himonanthus Lindl., whose activities mainly include the inhibi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lso having important medicinal value.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himonanthus Lindl.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discussed. The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varieties, plants, growing stages and picking seasons of Chimonanthus Lindl. were further concluded. Finally,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Chimonanthus Lindl. were expounded. The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is genus w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genus.

Key words: Chimonanthus Lindl.; Volatile components; Terpenes; Bacteriostat; Antioxidant

蠟梅屬Chmonanthus Lindl.隸屬樟目Laurales蠟梅科Calycanthaecae,是中國特有屬[1],其全部種均原產我國[2]。蠟梅屬植物在我國水平分布區(qū)域較廣,于我國秦嶺以南、橫斷山脈以東的廣大地區(qū)集中分布[2]。按張若蕙在《世界蠟梅》書中的學術觀點,蠟梅屬包括6種和1變種:即蠟梅Ch.praecox(L)、浙江蠟梅Ch.Zhejiangensis、柳葉蠟梅Ch.salicifolius、山蠟梅(亮葉蠟梅)Ch.nitens、突托蠟梅Ch.grammatus、西南蠟梅Ch.campanulatus及變種貴州蠟梅Ch.campanulatus var.guizhouensis[2-4]。蠟梅屬植物既是園林綠化植物,也是食品、香料、油料、醫(yī)藥、農藥、化妝品等輕化工的重要原料[1,5],具有較大開發(fā)價值[5]。蠟梅屬植物代謝物包括了揮發(fā)油類、香豆素類、生物堿類、烯類、倍半萜類、黃酮類和甾體類等[5]。蠟梅屬植物所具有的生物活性,與該屬植物所產生的代謝物有密切關系。

植物揮發(fā)性物質(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由植物的葉、花、果等不同器官產生[6],是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已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鑒定出1.700多種揮發(fā)性有機物

[7],而蠟梅屬植物的揮發(fā)性物質也較豐富,包括萜烯類、苯環(huán)類、烷類、酯類、酸類等類別化合物。臘梅屬的揮發(fā)性物質對白色葡萄球菌[8]、金色葡萄球菌[9]和藤黃八疊球菌[10]等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有明顯的抑菌效果,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油可作為天然抗氧化劑[8],具有較好的脂自由基清除能力[11-12]。

目前,蠟梅屬植物的相關報道較多,涵蓋了種質資源、品種分類、生物學特性、繁殖栽培、化學成分分析、傳粉生物學、孢粉學、種群遺傳結構分析、基因文庫構建和基因克隆等多個方面。本文對近年來國內外關于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及活性研究現(xiàn)狀進行綜述,以期為蠟梅屬植物的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1?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收集方式

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具有含量低、易揮發(fā)、活性高、成分復雜等特點,在對其揮發(fā)性成分研究中,首先是如何從植物中獲得研究對象的組分。傳統(tǒng)方法包括水蒸氣蒸餾、有機溶劑提取、二氧化碳超臨界法提取、微波熱回流提取和固相微萃取等。

1.1?蒸餾法

在蠟梅屬植物的揮發(fā)油提取方法中,蒸餾法被研究者們廣泛應用。詹忠根等[13]按照中國藥典1995年版的方法提取山臘梅葉揮發(fā)油,經氣質聯(lián)用儀分離出62個組分,鑒定出41個成分;江婷等[14]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臘梅花揮發(fā)油,分離鑒定了其中65個組分;李正國等[15]從素心蠟梅揮發(fā)油中鑒定出38種化學成分,占揮發(fā)油色譜總峰面積的92.214%;從紅心蠟梅中鑒定出42種化學成分,占揮發(fā)油色譜總峰面積的93.689%;徐年軍等[16]采用揮發(fā)油萃取器蒸餾法提取山臘梅葉的揮發(fā)油性成分,經氣相質譜鑒定了揮發(fā)油中的72個揮發(fā)性化合物;曹嵐等[17]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山蠟梅葉的揮發(fā)油,分離組分93個,鑒定出76個成分。歐陽婷等[18]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分別提取了浙江蠟梅葉和柳葉蠟梅葉的揮發(fā)油,從浙江蠟梅揮發(fā)油中分離37個峰、鑒定出33個化合物[32],從柳葉蠟梅揮發(fā)油中分離29個峰、鑒定出25個化合物。

1.2?二氧化碳超臨界法

劉祝祥等[9]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臘梅葉揮發(fā)性成分,共鑒定出25種揮發(fā)性成分。采用該方法提取的揮發(fā)性成分種類包括稠環(huán)芳烴、烷烴、醇、烯、酚和酯等,包含了葉綠醇(相對含量為36.16%)、 十四烷(10.1%)、 環(huán)扁桃酯(1.22%)、2,4二叔丁基苯酚(2.84%)和β波旁烯(3.16%)等。曹耀等[19]利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提取了蠟梅花蕾揮發(fā)油,從中鑒定出45種化學成分。司輝清采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提取蠟梅花精油,鑒定出57個香氣成分,其中萜烯類18個,占總含量的10.90%[20]。沈強從SFECO2法萃取臘梅花精油中分離出58種成分,其中萜烯類化合物有18種,占總含量的10.87%[21]。

1.3?固相微萃取法

固相微萃?。╯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術是基于采用涂有固定相的熔融石英纖維來吸附、富集樣品中的待測物質,具有無需溶劑、靈敏、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

質譜(SPMEGCMS)法是一種簡單、可靠、適用于鮮花香氣成分分析的方法[22],該方法可有效富集蠟梅屬植物葉片中的香氣成分,且重現(xiàn)性較好[28]。

已有學者將SPME法應用于蠟梅屬植物的揮發(fā)性物質研究[22,28-30]。向林[30]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氣相色譜質譜技術(HSSPME GCMS)分析生長于同一環(huán)境下的6個蠟梅單株鮮花的香氣成分。其中,萜烯類化合物在花香中起主導作用,其中反式β羅勒烯等含量最豐富。蔡寶國等[22]采用頂空固相微萃?。⊿PME)吸附采集鄢陵臘梅花的香氣成分,鑒定出含有芳樟醇、乙酸芐酯、吲哚、苯甲醇、反乙位羅勒烯、壬醛、丁香酚、桂醇和甲琥胺等60種揮發(fā)性物質。

1.4?靜態(tài)頂空法

靜態(tài)頂空是在密閉容器中,使樣品與樣品上方氣體達到平衡,直接抽取樣品上方氣體進行測定的技術。梁現(xiàn)蕊等[23]采用靜態(tài)頂空氣相色譜法對12批柳葉蠟梅樣品進行指紋圖譜分析,標定了25個共有峰,對樣品進行系統(tǒng)的比較與歸類。

2?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分析方法

2.1?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是利用氣體作流動相的色層分離分析方法。聶鵬等[24]建立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山蠟梅葉揮發(fā)油βCD包合物中桉葉素的方法;梁現(xiàn)蕊等[23]采用靜態(tài)頂空氣相色譜(HSGC)構建了柳葉蠟梅揮發(fā)油指紋圖譜,標定了25個共有峰,對樣品進行系統(tǒng)的比較與歸類;李陽春等[25]用GC對其進行指紋圖譜測定,建立柳葉臘梅揮發(fā)油的共有指紋峰,結果表明其精密度、重復性、穩(wěn)定性試驗中共有峰的相對峰面積和相對保留時間的RSD均小于3%。

2.2?氣質聯(lián)用法

氣質聯(lián)用法集合了氣相色譜對有機化合物的有效分離與質譜法有效定性分析的優(yōu)勢,提供對復雜有機化合物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工具。氣質聯(lián)用法被廣泛應用于蠟梅屬植物的揮發(fā)性成分分析,包括:(1)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油(精油)分析。如蠟梅揮發(fā)油[20]、柳葉蠟梅揮發(fā)油[26-27],山蠟梅揮發(fā)油[17]和浙江蠟梅揮發(fā)油[32]等;(2)蠟梅頂空氣(頭香)分析。研究者采用氣質聯(lián)用法研究了山蠟梅葉[13]、柳葉蠟梅[28],浙江蠟梅[32]及山蠟梅[28]的揮發(fā)性成分。

2.3?傅立葉紅外法

紅外光譜法是利用物質對不同波長的紅外輻射的吸收特性,進行分子結構和化學組成分析。歐陽婷等[31]采用傅立葉變換紅外(FTIR)技術測定其紅外光譜,建立了10批柳葉蠟梅葉藥材的FTIR指紋圖譜,為柳葉蠟梅的質量分析、評價與控制提供依據(jù)。

3?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

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豐富,包括萜烯類、烷類、酯類、醇類、酸類和苯環(huán)類等化合物。其中,萜烯類化合物(單萜類和倍半萜類化合物)和苯環(huán)類化合物是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花香的主要成分[30]。

3.1?萜烯類化合物

萜烯類化合物是高等植物釋放最為廣泛的一類化合物,包括異戊二烯(半萜,C5),單萜(C10)和倍半萜(C15)等[33]。研究表明,萜烯類化合物是蠟梅花香的主要成分[30]。沈強[21]采用MAHD法提取臘梅花精油成分,從臘梅花精油中檢測出19種萜烯類化合物,占總含量的63.27%;徐恒偉[34]在7份野生蠟梅花揮發(fā)油中檢測出121種化合物,其中萜烯類成分占67%,且以倍半萜類居多。

蠟梅屬植物中萜烯類化合物主要包括:(1)α蒎烯。研究者們從山蠟梅葉[13]、柳葉蠟梅,浙江蠟梅及山蠟梅新鮮葉片[28]、山蠟梅揮發(fā)油[35]和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31]中檢測出α蒎烯;(2)α愈創(chuàng)木烯。存在于蠟梅鮮花與干花揮發(fā)油[36]、野生與栽培臘梅葉揮發(fā)油[37]中;(3)β蓽澄茄烯。存在于臘梅花揮發(fā)油[8]、野生臘梅花揮發(fā)油[34]、素心蠟梅揮發(fā)油[15]和紅心蠟梅揮發(fā)油[15]中;(4)β欖香烯。存在于臘梅[9]、柳葉蠟梅[28],浙江蠟梅[28]、山蠟梅[28]的葉中,在臘梅花[8,14,36]和葉[37]的揮發(fā)油、野生臘梅花[34]和葉[37]的揮發(fā)油中也有分布;(5)β蒎烯。從臘梅花蕾揮發(fā)油[19]與山蠟梅揮發(fā)油[35]中檢測到該成分;(6)β石竹烯。從野生和栽培臘梅葉揮發(fā)油[37]、臘梅花揮發(fā)油[8]和柳葉蠟梅莖揮發(fā)油[27]中檢測到該揮發(fā)性成分;(7)大根香葉烯。大根香葉烯存在于柳葉蠟梅、浙江蠟梅、山蠟梅及突托蠟梅新鮮葉片[28]、臘梅花揮發(fā)油[14,20,36]與柳葉蠟梅莖揮發(fā)油[27]中;(8)杜松烯。從蠟梅葉揮發(fā)油[37]和花揮發(fā)油[34]中檢測出杜松烯;(9)反式β羅勒烯。存在于蠟梅鮮花[30]和無香品系蠟梅[38];(10)莰烯:從臘梅花揮發(fā)油[20]和山蠟梅揮發(fā)油[17,35]中檢測到莰烯;(11)羅勒烯。存在于蠟梅新鮮葉片[28]和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31];(12)石竹烯。存在于臘梅[9]、柳葉蠟梅[28],浙江蠟梅[28]及山蠟梅[28]的葉揮發(fā)性成分、臘梅花揮發(fā)油[14,20,34,36]、山蠟梅揮發(fā)油[16,35]、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31]、紅心蠟梅揮發(fā)油[15];(13)桉油精。桉油精是山蠟梅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樣品中相對含量最高達到42.02%[35]。

3.2?烷類化合物

劉祝祥等[9]鑒定了臘梅葉揮發(fā)性成分,其中烷類化合物包括了十四烷(相對含量為10.1%)、十五烷(相對含量為2.95%)、2,7,10三甲基十二烷(相對含量為8.93%)、植烷(相對含量為3.14%)等。而浙江蠟梅葉揮發(fā)油中的烷類化合物則包括1,1二甲基3,4二異丙烯基環(huán)己烷(相對含量為7.42%)、4甲基2,7二氧雜三環(huán)4,4,0,0(3,8)癸烷(相對含量為0.81%)等[32]。

3.3?酯類化合物

酯類化合物在蠟梅屬植物中有較多分布,如臘梅花蕾揮發(fā)油中的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和己酸乙酯[19];蠟梅葉中的乙酸芳樟酯[28]和環(huán)扁桃酯[9];蠟梅花中的乙酸芐酯[38-39]和水楊酸甲酯[30,38-39]等是花香的主要成分,而蠟梅無香品系含量較高的則為苯甲酸甲酯[38]。酯類化合物還存在于蠟梅屬的不同種植物中,如浙江蠟梅葉揮發(fā)油中含α丙酸萜品酯(相對含量為4.01%)[32];素心蠟梅揮發(fā)油中含有L乙酸龍腦酯(8.577%)等[15];山蠟梅葉中存在α,α,4三甲基3環(huán)己烯甲醇乙酸酯[13]和乙酸3,7二甲基2,6辛二烯1酯[17]等;食涼茶(柳葉蠟梅)揮發(fā)油中含有α松油醇乙酸酯(2.88%)等[40];突托蠟梅葉揮發(fā)油中則檢出乙酸冰片酯(12.66%)等[10]。

3.4?醇類化合物

醇類化合物是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芳樟醇是影響蠟梅花香馥郁的重要物質之一[39]。徐年軍等[16]研究表明醇類化合物是山臘梅揮發(fā)油中的主要成分,相對含量為39.60%。

蠟梅鮮花的香氣成分中,芳樟醇等含量最豐富[30]。臘梅花蕾揮發(fā)油中含有芳樟醇、橙花叔醇、苯甲醇、欖香醇[19]等;臘梅花中的揮發(fā)性成分中,包含了芳樟醇和(1S,2S,3R,5S)-(+)-2,3蒎烷二醇等[38],而臘梅葉的揮發(fā)性成分,包括葉綠醇(相對含量36.16%)等成分[9]。

山臘梅揮發(fā)油中的醇類化合物包括:桉葉醇[13]、(-)匙葉桉油烯醇[16]、(+)匙葉桉油烯醇[16]、α杜松醇[16]、杉木醇[16]、4乙烯基,α,α,4三甲基3[1甲基乙烯基]環(huán)己烷甲醇[17]、桉醇[17]、α松油醇[17]、γ依蘭油醇[35]和α杜松醇[35]等。歐陽婷等[32]研究了浙江蠟梅葉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其中反式(+)5蒈烷醇相對含量高達61.45%;楊成梓等[41]研究結果表明閩東畬藥芝蘭青(浙江蠟梅葉)揮發(fā)油中桉葉醇相對含量為17.13%;浙江蠟梅揮發(fā)油中還包含了(Z)2(3,3二甲基亞環(huán)己烯基)乙醇、芳樟醇等醇類化合物。沐方芳等[27]從柳葉蠟梅莖揮發(fā)油中鑒定出89種化合物,其中含量較高的成分為桉葉油醇(4.89%)等;李正國等[15]從素心蠟梅揮發(fā)油中鑒定出相對質量分數(shù)較高的成分是tau杜松醇(7.771%)等,從紅心蠟梅揮發(fā)油中鑒定出欖香醇(16.171%)、tau杜松醇(4.649%)等。

3.5?酸類化合物

劉祝祥等[9]鑒定了臘梅葉揮發(fā)性成分,包括肉豆蔻酸(相對含量0.47%)等成分。山臘梅葉的揮發(fā)油性成分包含十六烷酸(3.66%)等[16]。賀建云等[40]分析食涼茶(柳葉蠟梅)揮發(fā)油成分,主要成分為有機酸類(占提取揮發(fā)油總量4.24%),成分包括N十六烷酸(2.09%)和亞麻酸(1.44%)等;沐方芳等從柳葉蠟梅莖揮發(fā)油中鑒定出亞油酸(11.96%)和棕櫚酸(11.38%)[27]。

3.6?其他化合物

研究者們從臘梅中檢測出2,4二叔丁基苯酚[9]、苯環(huán)型化合物乙酸芐酯[30]和萘[9]等揮發(fā)性成分。柳葉臘梅揮發(fā)性成分還包括 (1α,4aα,8aα)1,2,4a,5,6,8a六氫4,7二甲基1異丙基-萘[27]、樟腦[27]、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40]、1,8桉葉素[28]、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28]和4(3,7二甲基3乙烯基1,6辛二烯)苯酚等[40]。山臘梅的揮發(fā)性成分包括(E)3(4,8二甲基3,7壬二烯基)呋喃[13]、樟腦[13,17]、桉樹腦[17]、對聚傘素[17]、1,8桉葉素[28]、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28]等。突托蠟梅葉中揮發(fā)性成分包括(E)3(4,8二甲基3,7壬烯基)呋喃[10]、1,8桉葉素[28]。浙江蠟梅葉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包括1,4桉葉素(46.20%)[32],三辛胺(6.44%)[32]、1,8桉葉素[28]、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28]等。

4?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變化規(guī)律

4.1?蠟梅屬植物不同部位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

王明麗等[42]比較貴州產山蠟梅不同部位(根、莖、葉、果皮)的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結果表明山蠟梅根揮發(fā)油以桉樹腦、4萜品烯、芳樟丙酸為主;葉揮發(fā)油以欖香腦和β桉葉油醇為主;莖揮發(fā)油以龍腦、α杜松醇、桉樹腦為主;而果皮揮發(fā)油則以石竹烯氧化物和葎草烯氧化物為主。

4.2?蠟梅屬植物不同品種揮發(fā)性成分差異

樊美余等[28,43-44]研究表明柳葉蠟梅、浙江蠟梅及山蠟梅花的揮發(fā)性成分相似,而蠟梅及突托蠟梅花香氣各異,揮發(fā)性成分組成明顯不同于另外3種植物。竺葉青等[45]以中國臘梅屬4種植物(臘梅、山臘梅、柳葉臘梅和西南臘梅)為材料,提取葉揮發(fā)油,檢測出至少有8種相同組分,但含量有顯著差異。

在不同品種的生物標記物研究方面,樊美余等[28]研究表明蠟梅葉中的特有成分羅勒烯、乙酸芳樟酯可與蠟梅屬柳葉蠟梅、浙江蠟梅和山蠟梅進行區(qū)分。

4.3?蠟梅屬植物不同植株的揮發(fā)性成分差異

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不同蠟梅單株花香成分存在差異。向林等[30]分析了同一環(huán)境下6個蠟梅單株鮮花的香氣成分,結果表明不同蠟梅單株的花香成分存在大的質和量的變化。余莉[39]根據(jù)花香味較淡的1u25單株與其他8個單株之間的花香成分差異,認為芳樟醇是影響蠟梅花香馥郁的重要物質之一。

4.4?蠟梅屬植物不同生長階段或采摘季節(jié)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

舒任庚等[35]研究表明采收時間對山蠟梅揮發(fā)油成分含量影響較大,其中桉油精含量在6月達到最高值,為42.02%。馮楠[38]測定了蠟梅在露瓣期、初開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香成分,其中芳香品系H29的萜類總量隨露瓣期到末花期逐漸增加,單萜含量變化一致,而倍半萜最高含量(86.57 ng·g-1)出現(xiàn)于露瓣期,隨后降低,末花期有所回升。而無香品系SW001萜類總含量變化趨勢呈先增后減,單萜揮發(fā)物釋放與之一致;倍半萜揮發(fā)物含量露瓣期高于初開期,于盛花期達到頂峰(44.46 ng·g-1),末花期降低。余莉[39]分析了兩個蠟梅單株5個時期(蕾期、露瓣期、初開期、盛開期和末花期)的花香成分變化,發(fā)現(xiàn)蠟梅在蕾期和露瓣期的花香物質含量較低,但倍半萜類物質種類較多。隨著花朵逐漸開放,揮發(fā)性組分種類減少,總含量增加,芳樟醇、乙酸芐酯、水楊酸甲酯等物質成為蠟梅花香主要成分。竺葉青等[45]比較了臘梅屬臘梅、山臘梅、柳葉臘梅和西南臘梅這4種植物,在開花期與營養(yǎng)期葉揮發(fā)油的差異,結果表明同一種植物在開花期與營養(yǎng)期葉中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也有明顯的不同。史小娟[46]探索了柳葉蠟梅葉的春夏季節(jié)變異規(guī)律,結果表明柳葉蠟梅葉中的揮發(fā)性成分與采收季節(jié)有關。

4.5?蠟梅屬植物釋香過程中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

謝超等[47]研究了不同開放度(花苞、初展、開放、盛放)的臘梅香氣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隨著臘梅花開放度的增大,其烷烴類物質含量較花苞依次增加了0.590、7.152、13.820倍,烯烴類增加了0.424、1.078、4.286倍,醇類增加了0.895、3.324、5.091倍,酯類增加了1.071、2.182、15.101倍,其中酮類物質在開放后期才出現(xiàn),盛放階段含量急劇升高,為開放階段的12.3倍。

5?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生物活性

5.1?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抑菌活性

研究表明蠟梅屬揮發(fā)性成分對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趙瑩等[8]研究表明臘梅花的揮發(fā)油對枯草芽孢桿菌、大腸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黃八迭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普通變形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對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明顯,抑菌圈與鹽酸四環(huán)素相當;臘梅葉揮發(fā)性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變形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強[9]。蠟梅屬的突托蠟梅葉揮發(fā)油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藤黃八疊球菌、蘇云金芽孢桿菌、產氣桿菌均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其中對藤黃八疊球菌的抑殺效果最好,其揮發(fā)油最低抑菌濃度與最低殺菌濃度均為2.25 g· L-1[10]。

5.2?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

目前對蠟梅屬植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較多,趙瑩等[8]報道了臘梅花揮發(fā)油具有較強的抗脂質過氧化物的能力,反應180 min后對亞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仍為52.08%。張姝等[12]通過對蠟梅CP1揮發(fā)油在DPPH自由基清除試驗,其IC50為(2.390±0.079)mg·mL-1,表明蠟梅可作為天然抗氧化劑,有較高的培育價值。蠟梅屬柳葉蠟梅也有較好的抗氧化活性,周婧等[26]研究表明2%野生柳葉蠟梅揮發(fā)油對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而對亞硝酸鈉的清除作用高于0.5 mg·mL-1蘆丁;陳向陽等[48]研究表明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總還原力和對DPPH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別為182.58、89.66、53.42 μL,揮發(fā)油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金屬離子的螯合能力明顯高于1 mg·mL-1維生素C和0.5 mg·mL-1 EDTA;韋夢鑫[11]等研究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對脂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為208.09 μL,具有較好的脂自由基清除能力。

5.3?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用價值

蠟梅屬植物為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藥用植物,在我國民間以蠟梅屬植物為原料的香風茶,石涼茶等已被廣泛應用。香風茶為蠟梅科蠟梅屬植物山蠟梅、柳葉蠟梅和浙江蠟梅的嫩葉加工而成,具有祛風解表,理氣化痰,醒脾化濁等功效,其藥理活性主要為抗菌抗病毒、降壓、降脂減肥、抗氧化和抗腫瘤等作用[49]。石涼茶是用野生蠟梅科植物柳葉蠟梅的鮮嫩芽、葉精制而成,為畬家珍備圣茶。經常飲用石涼茶能調理心腦血管微循環(huán),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50]。柳葉蠟梅俗稱香風茶,對治療感冒、氣管炎及降血壓等疾病療效顯著,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51]。山蠟梅葉具有解表祛風,清熱解毒,舒散風寒,芳香化濕,辟穢醒脾的功效,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感冒與流行性感冒[52]。陳鷺穎等以小鼠體重、肥胖指數(shù)、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為指標,研究表明山蠟梅的揮發(fā)油提取液、石油醚及正丁醇提取液高劑量能減緩小鼠的體重增長、抑制食欲,且能減少體脂[53]。

6?討論

植物揮發(fā)性物質(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釋放出的揮發(fā)性氣態(tài)有機物。蠟梅屬植物產生的揮發(fā)性物質,能營造令人愉悅的嗅覺體驗,還具有實現(xiàn)植物內或植物間化學信息傳遞等作用。本文討論的蠟梅揮發(fā)性成分,包含了揮發(fā)性成分的兩個層面:(1)揮發(fā)油(精油):蠟梅水蒸氣蒸餾或有機萃取物的成分;(2)蠟梅頂空氣(頭香):植株或器官的自然發(fā)香成分。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收集方法包括了蒸餾法提取、二氧化碳臨界法提取、固相萃取法和靜態(tài)頂空法等。但這些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水蒸氣蒸餾存在蒸餾溫度高可能改變揮發(fā)性成分原有組分[54],而有機溶劑提取在回收溶劑過程中的部分組分流失等。

國內外學者對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開展了大量的研究[55-63,該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主要包含萜烯類、烷類、酯類、醇類、酸類和其他化合物等。萜烯類化合物是蠟梅花香的主要成分[30],如α蒎烯、α愈創(chuàng)木烯、β蓽澄茄烯、β石竹烯和桉油精等;酯類化合物在蠟梅屬植物中有較多分布,如乙酸芐酯[38-39]和水楊酸甲酯[30,38-39]等是蠟梅花香的主要成分;而醇類化合物是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芳樟醇是影響蠟梅花香馥郁的重要物質之一[39]。本文綜述了蠟梅屬植物不同部位、不同品種、不同植株、不同生長階段及不同采摘季節(jié)的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學者們研究表明,不同條件下,蠟梅屬植物的揮發(fā)性成分存在大的質和量的變化。

最后對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的生物活性進行了闡述,目前對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活性研究已有大量報道,其活性主要包括抑制病原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并具備重要藥用價值。蠟梅屬具備的生物活性,如抑菌機制與清除自由基機理還有待繼續(xù)探索和深入。蠟梅屬植物為中國所特有,是我國特有的植物資源。本文通過對蠟梅屬植物揮發(fā)性化學成分研究現(xiàn)狀的綜述,以期為進一步開發(fā)和應用該屬植物提供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王凌云,張志斌,鄒崢嶸,等.蠟梅屬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12):3103-3106.

[2]趙冰,張啟翔.中國蠟梅屬種質資源的分布及其特點[J].廣西植物,2007,27(5):730-735.

[3]張若蕙,劉洪諤.世界臘梅[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4]肖炳坤,劉耀明.蠟梅屬植物分類、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17(2):59-61.

[5]朱瑞,谷永東,謝金峰,等.蠟梅屬生物堿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6(8):1-3.

[6]李芳芳,陶書田,張虎平.植物揮發(fā)性有機物合成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15,31(3):17-24.

[7]KNUDSEN JT,ERIKSSON R,GERSHENZON J,et al.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Floral Scent[J].Botanical Review,2006,72(1):1-120.

[8]趙瑩,張媛,王喆之.臘梅花揮發(fā)油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初探[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21(3):622-625.

[9]劉祝祥,賀建武,彭德嬌,等.臘梅葉揮發(fā)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1(1):75-77.

[10]劉易鑫,顏日明,魯順保,等.突托蠟梅葉中揮發(fā)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2):3149-3154.

[11]韋夢鑫,劉智慧,查錢慧,等.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的提取工藝及對脂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4):1724-1724.

[12]張姝,徐志珍,夏瑋,等.基于多種模式識別方法的不同品種蠟梅揮發(fā)油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測定[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3(1):76-83.

[13]詹忠根,徐程.山蠟梅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J].藥物分析雜志,2006(8):1168-1170.

[14]江婷,苑金鵬,程傳格,等.臘梅花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J].光譜實驗室,2005,22(6):1329-1332.

[15]李正國,劉明春,鄧偉,等.素心蠟梅和紅心蠟梅鮮花揮發(fā)油成分分析[J].精細化工,2008,25(10):985-988.

[16]徐年軍,白海波,嚴小軍,等.山臘梅中揮發(fā)油成分分析[J].分析測試學報,2006,25(1):90-93.

[17]曹嵐,劉志勇,劉德文.山蠟梅葉揮發(fā)油的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1):41-42.

[18]歐陽婷,麥曦,夏紅英,等.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GCMS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2010,34(1):78-81.

[19]曹耀,劉祝祥,田向榮,等.臘梅花蕾揮發(fā)性化學成分分析[J].生命科學研究,2010,14(5):398-401.

[20]司輝清,沈強,龐曉莉.臘梅花精油超臨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J].食品科學,2010,31(2):134-137.

[21]沈強.臘梅花精油提取工藝及成分比較[D].重慶:西南大學,2009.

[22]蔡寶國,蔣曉薇,陳宇.鄢陵臘梅香氣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氣質聯(lián)用分析[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6(3):257-261.

[23]梁現(xiàn)蕊,肖欽欽.靜態(tài)頂空-氣相色譜法用于柳葉蠟梅揮發(fā)油指紋圖譜研究[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2015,43(5):567-572.

[24]聶鵬,孫萍,劉旭海,等.氣相色譜法測定山蠟梅葉揮發(fā)油βCD包合物的含量[J].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2(5):49-51.

[25]李陽春,孫靜蕓,盛春,等.柳葉臘梅揮發(fā)油GC指紋圖譜研究[J].中成藥,2008,30(8):1190-1192.

[26]周婧,錢超,宋瑩瑩,等.野生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J].華西藥學雜志,2013,28(3):238-240.

[27]沐方芳,張軍,王曼曼,等.野生柳葉蠟梅莖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2):382-385.

[28]樊美余,曹福福,徐萌,等.HSSPMEGCMS法分析5種蠟梅屬植物葉片的揮發(fā)性成分[J].分子植物育種,2017(6):2381-2388.

[29]DENG C H,SONG G X,HU Y M.Rapid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emitted from Chimonanthus praecox flowers by HS?SPME?GC?MS[J].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C A Journal of Biosciences,2004,59(9-10):636-640.

[30]向林.蠟梅花香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

[31]歐陽婷,麥曦.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的FTIR指紋圖譜研究[J].江西化工,2009(3):97-99.

[32]歐陽婷,麥曦.浙江蠟梅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GCMS分析[J].中藥材,2010,33(3):385-387.

[33]HOLOPAINEN J K,BLANDE J D.Where do 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 go?[J].Front Plant Sci,2013,4(1):185.

[34]徐恒偉.野生蠟梅表型多樣性及其花揮發(fā)油研究[D].成都:四川農業(yè)大學,2009.

[35]舒任庚,李莎莎,張普照.采收時間及提取方法對山蠟梅揮發(fā)油成分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0,30(9):761-765.

[36]熊敏,周明芹,向林,等.蠟梅花揮發(fā)油成分的GC?MS分析[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1(2):182-186.

[37]伍娟.蠟梅天然居群葉揮發(fā)油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其成分多樣性分析[D].成都:四川農業(yè)大學,2012.

[38]馮楠.蠟梅花香揮發(fā)物測定及2個萜烯合酶基因功能初步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7.

[39]余莉.蠟梅花揮發(fā)性組分與花色色素分析[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

[40]賀建云,王斌,楊天鳴.食涼茶中揮發(fā)油成分分析[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0,27(4):85-88.

[41]楊成梓,李烈輝,何幫劍,等.閩東畬藥芝蘭青的GC/MS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7):126-128.

[42]王明麗,王道平,楊小生,等.貴州產山蠟梅不同部位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5):577-582.

[43]徐萌.基于蠟梅屬植物花化學成分的種間差異性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6.

[44]徐萌,張經緯,吳令上,等.HS?SPME?GC?MS聯(lián)用測定蠟梅屬植物花的揮發(fā)性成分[J].林業(yè)科學,2016,52(12):58-65.

[45]竺葉青,黃沁,王智華,等.中國臘梅屬植物開花期與營養(yǎng)期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比較[J].中成藥研究,1987(7):31-32.

[46]史小娟,潘心禾,張新鳳,等.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9):129-132.

[47]謝超,王建暉,龔正禮.臘梅釋香過程中香氣成分的分析研究[J].茶葉科學,2008,28(4):282-288.

[48]陳向陽,畢淑峰,姚瑤,等.柳葉蠟梅葉揮發(fā)油體外抗氧化活性[J].光譜實驗室,2013,30(3):1484-1487.

[49]畢武,姚霞,何春年,等.香風茶的傳統(tǒng)應用與研究現(xiàn)狀[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3,15(11):1012-1018.

[50]何偉東,何衛(wèi)東.畬藥石涼茶樹機械化加工技術[J].蠶桑茶葉通訊,2012(1):36-37.

[51]陳斐,劉忠達,李萌,等.柳葉蠟梅揮發(fā)油誘導HeLa細胞凋亡的研究[C]//中國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學術大會暨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會議,2008.

[52]許可為.中藥山蠟梅的藥用價值研究概況[J].科技視界,2013(33):388.

[53]陳鷺穎,劉錫鈞.山蠟梅對小鼠的減肥作用[J].海峽藥學,2002,14(5):30-33.

[54]劉和,孫忠貴.我國化學領域天然植物揮發(fā)性成分研究的進展[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1998(1):74-81.

[55]FARSAM H,AMANLOU M,TAGHICHEETSAZ N,et al.Essential oil constituents of Chimonanthus fragrans flowers population of Tehran[J].Daru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7,15(3):129-131.

[56]LI Z G,HUI C,MAWRONG L,et al.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emitted from 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in different florescence and QSRR study of GC retention indices[J].Chromatographia,2009,70(7-8):1153.

[57]TAKAYAMA H,MATSUDA Y,MASUBUCHI K,et al.Isolation, Structure Elucidation,and Total Synthesis of Two New Chimonanthus Alkaloids,Chimonamidine and Chimonanthidine[J].Tetrahedron,2004,60(4):893-900.

[58]ZHANG J W,GAO J M,XU T,et al.Antifungal Activity of Alkaloids from the Seeds of Chimonanthus praecox[J].Chemistry & Biodiversity,2010,6(6):838-845.

[59]李惠成, 張兵.蠟梅種子油化學成分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26(1):43-45.

[60]肖炳坤, 黃榮清, 駱傳環(huán).山蠟梅葉中蠟梅堿和山蠟梅堿的分析與鑒定[J].質譜學報, 2004, 25(S1):59-60.

[61]肖炳坤, 劉耀明, 馮淑香, 等.山蠟梅葉的化學成分研究(Ⅰ)[J].中草藥, 2005, 36(2):187-189.

[62]趙浩如, 戢群芳, 王明時, 等.蠟梅根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1993(2):76-77.

[63]周明芹, 陳龍清, 李秋杰.蠟梅的研究和應用概況[J].湖北農業(yè)科學, 2009, 48(11):2874-2877.

(責任編輯:柯文輝)

猜你喜歡
抗氧化
菜芙蓉多糖對秀麗隱桿線蟲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Task 1
跟蹤導練(一)
魚油和維生素E復合劑的抗氧化作用實驗研究
品西湖龍井,悟千年茶道
“抗氧化”不是抗氧氣
真相
不建議用橄欖油炒菜
吃核桃別去薄皮
留住容顏之抗氧化
贞丰县| 类乌齐县| 徐水县| 庆安县| 锡林浩特市| 九江市| 尉犁县| 繁峙县| 望城县| 正宁县| 诏安县| 文山县| 青浦区| 阿勒泰市| 巴彦淖尔市| 水城县| 龙陵县| 清水县| 凤庆县| 舞钢市| 阜南县| 车险| 错那县| 高要市| 抚松县| 乐东| 饶平县| 高淳县| 三原县| 依安县| 蓝田县| 泰顺县| 留坝县| 大庆市| 翁源县| 武威市| 中宁县| 宁河县| 武义县| 繁昌县|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