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渝軍
[摘要]目的:分析CT三維重建技術在復雜肝膽管結石診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000例復雜肝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CT三維重建技術診斷以及B超診斷,以手術、內(nèi)鏡下取石術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診斷方法符合率以及病變部位檢出情況。結果:CT三維重建技術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B超診斷,P<0.05。CT三維重建技術檢出復合部位528例,占10.57%;肝內(nèi)膽管852例,占17.06%:1185例肝總管,占23.72%;1829例膽總管,占36.62%;601例膽囊,占12.03%。B超檢出復合部位501例,占10.80%;肝內(nèi)膽管837例,占18.05%;1051例肝總管,占22.66%;1682例膽總管,占36.27%;567例膽囊,占12.23%。結論:CT三維重建技術可顯著提高復雜肝膽管結石診斷檢出率,準確可靠,值得借鑒。
[關鍵詞]CT三維重建技術;B超;復雜肝膽管結石;診斷
[中圖分類號]R657.42;R816.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7-0154-02
復雜肝膽管結石是一種臨床常見病,近年來,在我國人們生活、飲食結構不斷變化之下,該病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復雜肝膽管結石患者存在膽道手術史,合并膽道腫瘤、門靜脈高壓、膽汁性肝硬化、Caroli病、高位膽道狹窄等均屬于復雜肝膽管結石,診斷以及治療難度較大。傳統(tǒng)B超診斷具有無創(chuàng)、安全、快速、簡單等優(yōu)點,但漏診率、誤診率極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醫(yī)療科技的飛速發(fā)展,CT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中,但是對于CT三維重建在復雜肝膽管結石診斷中的準確性、可靠性是當前臨床高度關注的內(nèi)容。鑒于此,本文選取2013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復雜肝膽管結石患者5000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上述病例臨床資料,目的是為復雜肝膽管結石患者提供一種準確、可靠的診斷方法,做出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000例復雜肝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女性、男性例數(shù)之比是2100:2900;年齡在24-75歲,年齡均值為(49.52±5.25)歲;病程在1-4個月,病程均值為(2.52±0.41)個月。納入標準:①此項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年齡均在18周歲以上。③可正常溝通、交流。④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中途從此項研究退出者。④存在嚴重溝通、聽語、認知障礙者。⑤配合度、依從性較差者。⑥研究前接受過影響過CT以及B超檢查結果治療者。
1.2方法:B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Voluson 730;產(chǎn)地:美國),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詳細檢查患者腹部病變區(qū)域,頻率是3.5MHz,進行常規(guī)切面掃描,觀察檢查部位是否存在結石以及積水等特征。CT三維重建技術:采用64排螺旋CT(東芝Toshiba;生產(chǎn)企業(yè):廣州市達倫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40mA電流,120Kv電壓,10mm層厚,10mm層間距,螺距為1.0.進行VR(容積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層面重建),以amira軟件對數(shù)據(jù)做出處理分析。
1.3觀察指標:以手術、內(nèi)鏡下取石術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診斷方法符合率以及病變部位檢出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2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表達形式是“x±s”,計算方法是t檢驗;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表達形式是“[n/(%)],計算方法是x檢驗,P<0.05,即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手術、內(nèi)鏡下取石術診斷結果:100例研究對象均經(jīng)手術、內(nèi)鏡下取石術確診,確診率為100.00%。
2.2兩種診斷方法符合率對比:診斷方法符合率CT三維重建技術顯著比B超診斷高,P<0.05,見表1。
2.3CT三維重建技術、B超發(fā)病部位檢出情況對比:CT三維重建技術、B超發(fā)病部位(復合部位、肝內(nèi)膽管、肝總管、膽總管、膽囊)檢出結果相比P>0.05,見表2。
3 討論
肝內(nèi)膽管結石的發(fā)病原因復雜,當前臨床普遍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膽汁滯留、寄生蟲感染以及膽管細菌感染等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一旦出現(xiàn)細菌感染,釋放大量的β-葡萄糖醛酸肝酶,結合內(nèi)生性葡萄糖醛酸肝酶,加快結合型膽紅素水解,釋放大量游離膽紅素,在肝內(nèi)膽管中沉淀,進而形成膽結石。肝膽道結石分布范圍廣泛,在肝段或者肝葉發(fā)生梗阻,多伴有萎縮,且結石以多發(fā)性為主。傳統(tǒng)B超不能清晰的顯示出膽道解剖結構以及肝膽全貌,極易導致漏診或誤診,現(xiàn)已無法滿足臨床需求。
本研究示:診斷方法符合率CT三維重建技術顯著比B超診斷高,P<0.05。說明CT三維重建技術在復雜肝膽管結石診斷中準確、可靠?,F(xiàn)對CT三維重建技術診斷優(yōu)勢做出如下分析:CT三維重建技術是對二維重建技術的改進,具有較高的分辨率、清晰度,實現(xiàn)了門靜脈、肝靜脈、肝動脈、膽管系統(tǒng)掃描的立體感,清晰的顯示出狹窄程度、狹窄范圍、膽管走形、結石位置、數(shù)量、形態(tài)以及大小等。通過薄層重建,將資料傳輸至中轉站,可以多維度建立整體曲面,盡可能保留解剖結構,在復雜肝膽管結石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另外CT三維重建技術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不會給患者以及家屬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負擔,現(xiàn)已得到臨床高度認可,值得大力推廣,給更多復雜肝膽管結石患者帶來福音,避免其錯過最佳的診治時間。
綜上所述,CT三維重建技術可顯著提高復雜肝膽管結石診斷檢出率,明確結石病變部位,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jù),值得臨床信賴并將“CT三維重建技術”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