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汝憲
◆摘 要: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情操、幫助學生認識社會與生活的重要課程。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對社會進行了解,在與現(xiàn)實生活相對應的教學中,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能夠更好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本文分析如何有效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有效教學;策略
傳統(tǒng)教學當中,品德教育的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家長們將更多的視線投射到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之上。隨著教學理念的改變以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品德與社會相關知識的教育已經(jīng)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相關教師應當采用先進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化就是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因小學生的年齡有限,其生活經(jīng)歷和閱歷都不是很充分。因此通過情境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加真切的感悟和體驗,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發(fā)展的需要,還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的氣氛。
例如,在教學“我能為大家做什么”這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首先給學生們出示了各行各業(yè)的工作照片,并提問:“同學們,這些圖片上都有誰,看到他們你們想說些什么?”學生觀看圖片然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筆者說:“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普通的清潔工,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大家服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我能為大家做什么’?!比缓蠊P者引導學生討論自己平時在家里、在學校以及在社會上做過的事情,并啟發(fā)學生制定“我會做”的計劃,即我在家里能為大家做什么?我在學校里能為大家做什么?我在社會里能為大家做什么?制定計劃后,引導學生去真正地實踐與體驗。如此一來,可以很容易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尊重他人勞動等道理。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自主探究是新課標非常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多融合自己的思考和探究,這樣讓學生不僅僅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同時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思想,這對于學生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求教師要適當設計一些探究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合理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可以相互之間在小組中討論,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這種探究式課堂上能夠不斷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就是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加強學習,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并慢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三年級《我的鄰里生活》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處理好和鄰居的關系,不給鄰居添麻煩,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來自主探究,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一組小朋友和鄰居相處的圖片,然后讓學生看圖思考,圖片中有值得學習的鄰里關系,也有錯誤的示范,引導學生從圖片中得到啟發(fā),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這樣做是否正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探究掌握和鄰居相處之道。
三、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生活化、實踐化的課程,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成長與感悟。所以,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就應該摒棄傳統(tǒng)僵化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生活化、實踐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效率。其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可以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緊密聯(lián)系生活,提高教學層次,課程教學要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滿足學生的生活方面的需要,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成長過程當中的煩惱;其二,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活動是開展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最為基本的形式,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使學生獲得真正的體會與感悟;其三,要建立與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以及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給予學生以充分的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道德觀念。
四、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在編寫大綱和教材時,就遵循著小學生客觀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所以,在教師具體的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就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小學生的思考方式與行為習慣。以小學生的視角對課本進行適當?shù)臄U充和具體實踐上的改進。并在較為寬松愉快的氛圍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比如,在《我不怕困難》這一堂課中,教師可以首先收集一些圖片,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將之前收集好的故事展示給全體學生。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且思考:圖片講了些什么?進而全班師生形成互動討論,再由教師講解什么是困難這一話題。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怎樣來克服困難?達成教學目標。
五、結語
新課程背景下開展的品德與社會,能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積極影響,同時教師使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用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能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成長發(fā)展中不斷地深化自己的德育素養(yǎng),進而能讓學生做有紀律、有理想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