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晨
哪個伏天不難耐,幾段生活少煩惱,不如學趙州禪師“吃茶去”。
當川妹子何宇晴去往云南,愛上茶道,便一發(fā)不可收地成了茶文化的推廣者和傳播者;她將用心守護的茶文化帶到魔都上海,開起自己的茶館,迅速俘獲了一批飲茶、愛茶之人。茶文化在都市有一批擁踅,卻難免囿于小圈子,何宇晴始終沒放下推廣茶文化的心愿,靈光乍現般決定將茶文化與餐飲結合,畢竟人人都要吃飯。于是,名為“荷風細雨”的新中式餐廳在滬上開張,一茶一飯,將傳統(tǒng)茶文化與現代飲食理念融合在一起。
踏進荷風細雨世紀大道店,仿佛進入了城市綠洲。清風陣陣、茶香撲鼻、樂聲潺潺,讓人瞬間從酷暑中解脫,身心舒適愉悅。
荷風細雨餐廳處處透露著主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情有獨鐘:裝潢古色古香,大堂中央開辟了狀若荷花的空間,供日常古樂器表演和傳統(tǒng)文化推廣活動之用;喚作“茶仙子”的茶藝師身著古風服飾在清潔古樸的茶臺前忙碌,幾處高大的背景墻上整齊陳列展示著各式茶葉和用具;包間以節(jié)氣為名,在設計師的匠心獨運下布局各異,卻又籠罩著統(tǒng)一的古意;就連餐桌上的中式紅紙都由何宇晴親自設計,從每個細節(jié)中贊美傳統(tǒng)文化……
餐廳一樓空間寬敞,卻不似普通餐廳擺滿桌椅,而僅僅圍繞靠窗之處布置十余個卡座。不僅為客人提供良好光線與視野,更為打造寧靜平和的人文氛圍,令顧客于清凈之境品茗嘗鮮,偶聞人聲細語,絕不至嘈雜,沉浸在自在舒適的環(huán)境里,收獲繁忙的陸家嘴區(qū)域難得的用餐體驗。
二樓則以包間為主,有別于普通酒店的豪華,荷風細雨的風格是精致優(yōu)雅,從裝潢到餐具擺放都充滿中式傳統(tǒng)的禮節(jié)與親切,難怪吸引了許多精英在此間與貴客觥籌交錯。寬敞的露臺在寸土寸金的陸家嘴更為難得,微風襲人,在茂盛荷花的掩映中與親朋好友閑話家常,好不愜意!更為奢侈的是,主人留出一片天地,專為舉行傳統(tǒng)文化展覽——紫砂壺展、書畫展、巧生爐展,所謂“人文”,確不只是說說而已。
荷風細雨在一物一器中展示江浙飲食文化的清靜雅趣,主角“飲”與“食”必不含糊。荷風細雨一直奉行的“不時不食”的概念,出自孔子之言,致力于為食客們送上當季的新鮮食物。春夏秋冬,櫻荷楓梅,取自然萬物應時精華,烹天然純粹本味之宴,實為都市人返璞歸真,順應內心節(jié)律的妙事一樁。人生在世,大多為轉瞬間的美好而活,自然界的神秘規(guī)則也為人類安排了稍縱即逝的食材。荷風細雨以清淡本味的江浙料理呈現自然本味,感恩天然饋贈,尊重口腹之欲。
新鮮食材配上細致刀工和古法烹飪,呈現出來自大地的風味與天賜的美感。所謂古法烹飪,荷風細雨以《隨園食單》、《揚州畫舫錄》、《清稗類鈔》等古書為參照,將古人的審美情趣和東方的生活方式融入現代餐廳,開發(fā)古香古味的食譜、茶單,為好食者創(chuàng)造原始之美的餐飲體驗。
以近期食譜來說,小暑之時,竹筍生長迅速,白皙飽滿,適合冰鎮(zhèn)脆嚼。暑氣攀升,食欲不振,將德國咸豬蹄與普洱茶同燉,冷卻后制成晶瑩皮凍,所謂普洱蘭花肴肉,食之不膩。近日夏日炎炎,松茸在山間冒出圓圓的腦袋,荷風細雨立刻將它搬到廚房,為食客呈現了松茸刺身、松露汁燴羊肚菌等夏季特供餐食。
好食配好器,適宜的餐具能激發(fā)美食的內在氣質,因此荷風細雨在食器的挑選上也極盡“挑剔”之能。點心盒要珠圓玉潤、大小適宜,菜碟要質樸清白,不奪時蔬之香氣。荷風細雨從食材搭配、擺盤裝飾,甚至光影調度上料理食物,將中國人對于“吃”的喜愛發(fā)揮到雅的極致。
所謂餐飲,何宇晴相信“飲”和“食”一樣重要,茶飲也是她從一而終的熱愛,甚至可以說,荷風細雨是用食物來承啟茶的餐廳。春茶初露頭,荷風細雨便掐下新茶的嫩芽,搭配春筍、香椿、咸肉等應季食材,烹飪出一桌春之宴饗。
裙擺飄飄,搭配古風妝容的“茶仙子”在荷風細雨餐廳是靈魂人物,巧手泡茶、柔聲講茶,儼然讓茶成了一桌宴席的主角。從焦頭爛額的忙碌中回歸傳統(tǒng)本味,靜靜嘗一口遙遠的家的味道,是荷風細雨在喧囂中的小小愿望。
在忙碌的陸家嘴,難有欣賞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閑暇,來荷風細雨,品一杯香茗,嘗夏日鮮食,興許能在城市里看見久違的蜻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