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心肺復蘇競賽對急救技術普及的臨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急救工作中開展心肺復蘇競賽(觀察組),與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急救工作中未開展心肺復蘇競賽(對照組),對比對比兩組護理服務滿意度以及考核標準評分。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5);對照組考核評分低于觀察組(P<0.005);兩組比對差異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P<0.005)結論:在心肺復蘇競賽開展后,有效的提高了護理滿意度以及工作效率,在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具有推廣意義。
【關鍵詞】心肺復蘇競賽;急救技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225(2019)13-0056-01
前言:
心肺復蘇(CUP)是針對心臟脈搏驟停的危急病癥患者的有效急救措施,是提高患者復蘇成功率的關鍵。而心肺復蘇的急救就是與時間賽跑,CUP在4分鐘內(nèi)實行,患者搶救有50%的成功率;而6分鐘內(nèi)實施,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只有4%[1]。因此,對CUP的急救技術普及應嚴格重視。本研究針對心肺復蘇競賽對急救技術普及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間在急診科室工作的護理人員共64名,男35例,女29例,年齡為20-45歲,平均年齡為32.0±2.5歲。
分組情況:我院自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急救工作中開展心肺復蘇競賽(觀察組),與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急救工作中未開展心肺復蘇競賽(對照組)。
1.2方法
對照組為未開展心肺復蘇競賽;
觀察組為開展心肺復蘇競賽;(1)準備標準。外表整潔,準備好出診箱(急救藥物、血壓計、聽診器等)、氣管插管箱(呼吸氣囊、氣管導管等)以及除顫監(jiān)護儀;(2)徒手心肺復蘇。輕拍患者肩部,判斷是否意識喪失;探測患者頸動脈判斷有無脈搏;清除患者口子異物以及口腔分泌物;進行口對口或應用簡易呼吸器人工呼吸;在兩乳頭的連線的中間,將左手置于上方,緊貼患者的胸部,右手與左手重疊,左手的五個指全部翹起,保持雙臂伸直,用全身的力量按壓。(3)電擊除顫。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示波室顫,對患者進行除顫;(4)靜脈通路,核對藥劑質(zhì)量,進行輸液建立通路;(5)腎上腺素治療。靜脈注射腎上腺素。
1.3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考核標準評分[2]。依據(jù)2005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的基本內(nèi)容,制定考核評分標準,分別為準備標準、徒手心肺復蘇、電擊除顫、靜脈建立通路以及腎上腺素應用,每項數(shù)據(jù)為20分,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考核評分越高。
②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由我院自制護理滿意評分調(diào)查問卷,問卷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問卷為不記名評價,兩組總滿意度對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20.0統(tǒng)計學系統(tǒng)軟件對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以百分比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取x檢驗。以平均值±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差異為P<0.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考核標準評分
對照組考核評分低于觀察組(P<0.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護理服務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5),見表2
3討論
心臟脈搏一旦驟停,如果不能及時的得到搶救復蘇,那么4~5分鐘后,將造成患者腦部以及身體重要器官的嚴重損壞,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在心臟脈搏驟停時,應立即在現(xiàn)場進行心肺復蘇措施,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3]。所以積極普及急救技術,防止醫(yī)生不在時,也可以有效的為患者爭取急救時間。針對沒有普及急救知識來說,在遇到患者心臟脈搏驟停的突發(fā)事件時,無法及時作出有效的急救措施。而心肺復蘇理論知識以及操作知識的急救技術普及,為患者爭取了急救的時間,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治療成功率。
本次實驗表明,對照組為未開展心肺復蘇競賽,觀察組為開展心肺復蘇競賽。通過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5);對照組考核標準評分低于觀察組(P<0.005)。在沒有開展心肺復蘇的競賽時,部分醫(yī)務工作人員雖然知道理論知識,但操作經(jīng)驗不足,若遇到突發(fā)情況,很容易手忙腳亂,不利于對患者進行急救。而競賽的開展,有效的提高了醫(yī)務工作人員的急救技術,大面積的普及了急救知識與技術,從而提高了患者救助成功的機率,對臨床價值極高。
總之心肺復蘇競賽數(shù)據(jù)表明,積極組織心肺復蘇競賽,可以有效的提高醫(yī)務工作人員的急救技術,在遇到患者心臟脈搏驟停時,可以及時救助,為患者爭取了有效的急救時間,對于急救技術在臨床應用的能力有顯著提高,并促進了醫(yī)務工作人員對專業(yè)知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保障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可以有效的把握,從而提高了醫(y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4]。同時,有益于在護理服務上提升質(zhì)量,開展心臟復蘇競賽后,患者對醫(yī)務工作人員的服務滿意度有顯著提升。因此,肺復蘇競賽對急救技術普及的臨床效果有較高的價值,有效的提高了急救技術的普及發(fā)范圍。
參考文獻
[1]胡遠揚, 洪建芳, 李曲穎,等. 泉州市急救技能競賽心肺復蘇項目失分點分析與對策研究[J]. 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 2018, 6(4):190-193.
[2]李曉燕. 護士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競賽時間精準性分析[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7, 23(1):107-109.
[3]王濤,秦儉,王長遠.徒手心肺復蘇與心肺復蘇機在急診科應用的療效比較[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6, 31(7):673-675.
[4]李靜林, 劉浩, 肖力屏,等. 云南省急救中心急救醫(yī)生心肺復蘇行為習慣調(diào)查[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 2018, 13(3):240-241.
作者簡介:
王永強,男,1985年5月14,漢族;甘肅慶陽市環(huán)縣,住院醫(yī)師,本科,環(huán)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醫(yī)師,心肺復蘇普及,通訊地址: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郵編:745700;
(環(huán)縣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 甘肅 慶陽 74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