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芳
摘 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弊x書可以讓人收獲知識、拓寬視野、訓練思維、提升修養(yǎng)。但是,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卻是令許多老師頭痛的事。其實,孩子是否愛看書,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家長的影響,取決于學校對孩子閱讀的重視程度,取決于老師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拓寬視野;閱讀興趣;書卷氣
“要讓孩子從小多親近傳統(tǒng)文化,多一些書卷氣。”在我看來,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地球村”,說一口流利英語,IPAD、智能手機拿來玩玩就上手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要多給孩子提供親近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用經(jīng)典滋潤童年。因此我校開展了新教育的晨讀、午誦、幕醒的讀書活動。師生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共寫感悟,以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國學經(jīng)典,讓學生具有書卷氣。
什么是有書卷氣呢?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卷氣就是要有一種高雅的氣質(zhì)和風度,平時的外在表現(xiàn)要好,給人彬彬有禮,儒雅瀟灑的感覺。
怎樣才能擁有書卷氣呢?書卷氣自然來自于書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讀書。因此讀書是成為有書卷氣的重要條件。關(guān)于讀書,我個人的建議是:
一、讀書要早。
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在《勸學》一詩中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边@就告訴我們要把握住青春年少抓緊讀書,不要虛度光陰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機。早上、中午到學校后要珍惜時間讀書、看書,回家也要注意讀書、復習。
二、讀書要勤。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弊x書要勤,勤能補拙。對于學生來說,首先就是閱讀量要大,建議一學期至少讀2-3本好書。每個同學的書包里一定要有一本好的課外書。選擇課外書,可以參考學校走廊上掛著的推薦書目,也可以聽聽老師、家長好的建議。其次,就是閱讀面要廣。我們不但要讀好校內(nèi)開設的語、數(shù)、英等課程,還要廣泛閱讀文學、歷史、地理、科普、生活等類別的書籍,以此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開闊視野,做一個知識廣博、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天才出于勤奮。宋慶齡告訴我們:“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jié)果?!蓖祽械娜耍瑧卸璧娜藢肀囟ㄒ皇聼o成,遺憾終生。
三、讀書要巧。
所謂的“巧”,就是說讀書要有方法,不讀死書。我們不但要苦干,更要巧干。不是成天抱著書本不放,不是天天題海戰(zhàn)術(shù),而是注意勞逸結(jié)合,張弛有度。假如讀書累了,可以適當放松休息,比如到公園散散步,到野外去踏青,參加各種有益身心的社會實踐。寒暑假有機會的話,還可以適當去旅游。社會就是一本大書,在這本“大書”中鍛煉和提高學生。要善于利用時間,見縫插針,擠出時間來讀書。學生每天要做的功課很多,可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如果他們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增強了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同樣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也就有時間讀書了。讀書時要注意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還要多向他人學習,不斷揚長避短,不斷取長補短,這樣讀書方有成效。
四、寫讀書筆記和讀書反思。
光讀不寫,就會走馬觀花。閱讀文章或書籍時,每當遇到值得記錄的內(nèi)容,或是伴隨閱讀而來的心得、體會,常常會隨時隨地把它畫出來或是寫下來,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讀書筆記。古人說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一治學經(jīng)驗中的“手到”就是指做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不僅可以幫助記憶,積累有用的材料,有效地提高讀書效率,而且可以鍛煉人的思維的條理性,能夠開拓視野,促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