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
【摘要】:當學生正式步入基礎教育階段,接觸小學教學內容時,可以說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一定程度上也隨之提高了能力的標準。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教學,學生主動學習,才能更快更好的適應新階段的學習。語文學科的學習,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學科,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閱讀能力,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不僅僅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還是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中,學生能夠主動提問、敢于提問,也是學生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提問 相關措施
引言
一節(jié)高效而有意義的課堂,衡量的標準不是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而是學生通過該堂課,收獲了什么。而檢驗學生是否專注于課堂教學,認真聽講的有效辦法就是學生是否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當學生提出與書本內容、知識有關的問題時,則能夠證明學生認真聽課并動腦筋思考了。提出問題的同時,并鍛煉學生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提問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會得到強化。
一、小學生缺乏提問意識、能力不足的原因探究
(一)、沒信心、沒勇氣主動在課堂提問
由于剛接觸小學語文的內容,對于部分學生而言是一個新鮮而充滿困難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信心很容易遭受打擊,而產生“畏難”心理。一次回答錯誤,更甚至于一次主動提問的機會都沒有,那么長期下來,學生回答問題以及主動提問的信心以及勇氣將會逐漸喪失。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以及主動提問的能力將是極為不利的。
(二)、學習興趣不強,無法鋪墊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生由于能力有限,正處于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的階段。強烈的學習興趣,將極大的有利于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然而,現(xiàn)實教學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是非常枯燥無味的,甚至還有點難度,這就使其在學習中興致缺缺,無法集中精神認真聽講。這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一個較大的阻力因素。
二、小學語文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的有效措施
(一)、鼓勵學生主動發(fā)問的行為,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
剛剛進入新階段的學習,必然要有一段適應的時間。教師在上課中,不僅需要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還應注意觀察哪些學生愿意主動發(fā)言,并且敢于提出質疑或與課文有關的問題等。對于此類勇氣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多鼓勵這些同學在課堂上的回答與提問行為。并給予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讓這些同學能夠倍受鼓舞,進而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勇氣的在課堂上主動提問、勇于回答。通過這些表現(xiàn)積極的同學的行為,來影響一些較為膽小、信心缺失的同學。發(fā)揮同班同學的榜樣示范作用,在班級中營造一種積極回答問題、敢于質疑與提問的氛圍,讓同學們更加有信心主動的提問。
(二)、增強提問的興趣,培養(yǎng)主動提問的習慣
提問能力的形成,不是在朝夕之間,更何況是能力有限的小學生,更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耐心與引導,才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提問習慣。然而,面對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懼難”心理,教師需要細心應對,促進學生逐漸克服困難,并且喜愛語文課的學習。無疑,興趣是改變學生厭學情緒的良好的辦法,因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便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就需要教師花費心思與精力,在課堂教學上作出必要的改變,符合小學的學習特點,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為此,可以通過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將枯燥死板的文字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動畫模式,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有趣的視頻,聽充滿趣味的歌聲等,來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而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那么,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提問教學時,將會輕松很多。
例如,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刻的感受父愛的偉大與深沉,可以通過從網上下載一些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文字的力量。以及通過字里行間所蘊含的父愛,使學生能夠充滿興趣的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性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并嘗試著自己提出一個問題,嘗試是否能解決。讓學生感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無疑是更容易推進的。
(三)、給予一定的啟發(fā),并重視“問后”評價
小學生的提問水平有限,因此需要教師的呵護與指導。因而,在進行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時,老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學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并嘗試與學生進行更密切的交流,知道學生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學生可能存在一些什么問題,和學生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案。而這一前提是師生要形成親近良好的關系,讓學生信任老師,從而愿意主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當然,教師應注意給學生一定的啟發(fā)性指導,讓學生能夠順著正確的思維方向進行思考,并發(fā)現(xiàn)不懂或疑惑的問題,能夠主動與教師分享,向老師提問自己的問題。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提問意識后,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問題提出后,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的信心。對于學生的問題給予積極的評價,給與學生一定的鼓勵,并對問題的全面性進行必要的點評與指導,讓學生能夠增強信心的同時,也能認識到如何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當然,對于提出有建設性問題的學生,教師更應該高度評價,讓學生敢于提問、愛提問。
三、結束語
小學生的提問能力,需要教師的幫助與引導,給予學生提問的信心與勇氣,使學生敢于提問、喜愛提問。而這離不開語文老師的引導作用。需要教師改善教學,豐富教學形式,以及鼓勵學生主動發(fā)問,并增強學生提問的興趣,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習慣與能力。這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同時,也是衡量一節(jié)有效課堂的標準。
【參考文獻】:
【1】陳美佳.如何提高學生的思考與提問能力[J].2016(22).
【2】廖琢佳.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華夏教師.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