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春蘭
作為教師,立足三尺講臺,要站穩(wěn)講臺,必須要能上課。本文分析了要會上課、上好道德與法治課,老師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三個環(huán)節(jié)做好了,必然能上好每節(jié)課。
道德與法治,課前,課中,課后
【中圖分類號】G 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31-01
1.課前——鉆研教材,預設教學曲調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假如上課是打戰(zhàn)的話,備課就是寫作戰(zhàn)方案,準備得越充分,上得課才能越精彩。怎么備課呢?
第一步:教材是一框一課時,要上好這框,不能僅看一框,應該看整個一課,整個單元通看一遍,理解課與課之間,框與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匆豢虻膬热?,了解講了哪幾個問題?每個問題涉及哪幾個知識點?每框圍繞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理清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知識的線,橫向聯(lián)系——知識的塊。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理解教材。
如初三第八課《公民人身權利不可侵犯》,第一框《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第二框《公民的姓名權和隱私權》,這三項權利都是生活中比較重要又容易被侵犯的權利,這課的三個權利可以圍繞這三個問題開展。
第二步:每個知識點如何演繹?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如何化解?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時,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這個知識點用什么教學方法?那個知識點設計什么樣的教學活動、情境,運用什么教學案例等?怎么實現(xiàn)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銜接?都需要預設。
如初一第三課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難點是接納與欣賞自己,為突破難點,筆者設計活動一:“面對不完美”,請學生寫一寫,說一說“我不完美的地方?接納自己的全部是不是很難做到?你有沒有好辦法和同學分享?”設計活動二:“夸夸我自己”,夸自己的優(yōu)點、獨特、努力、奉獻付出等等。通過學生的探究與分享,實現(xiàn)接納與欣賞自己。
在設計活動、情境、案例時,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做到讓學生有話可說。一定要注意案例、活動的時事性,盡可能新一點。如:侵犯姓名權的案列,選用轟動全國的王娜娜事件。做更好的自己的案例,選用震撼人心的尼克胡哲的故事。
2.課中——優(yōu)化教學,彰顯課堂智慧
第一,上課要有激情的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做到清晰,流暢,抑揚頓挫,準確使用學科語言。并努力達到親切自然,情感豐富,具有感染力和啟發(fā)性。好的課堂肯定是富有激情的課堂。
第二,課堂要有效地教學活動。怎么創(chuàng)設有效地教學活動呢?首先,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它對教學內容的組織起著方向性作用。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組織有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的活動,否則所有的活動都只會流于形式,為活動而活動。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自身的結構和特點組織教學內容。比如執(zhí)教第十二課第二框《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時,布置學生搜索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成果,談談這個科技成果帶來的影響。最后,要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活動內容。教師一定要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做橋梁,在活動情景中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思考,解決問題。比如上《生命健康權》時,布置學生尋找身邊的校園欺凌事件,以小組為單位自導自演,然后請學生談感受啟發(fā)。只有圍繞教學目標,圍繞學生實際展開的活動,才能有效地為教學服務,才能起到活動的意義。
第三,注意預設與生成的處理。老師備課,就是預設,但往往好的課堂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可能會出現(xiàn)預設之外的答案,就考量老師的課堂智慧了。假如遇到生成的內容與預設的答案有矛盾,教師手足無措,無法駕馭課堂,強行引導到預設的環(huán)節(jié)上或強行結束這個話題,學生會不服氣,對教師產生疑惑、不信任,影響教學效果和目標的達成。作為教師沒有智慧的處理課堂的預設與生存,自己也會留下痛惜和遺憾。如講授做更好的自己,怎么激發(fā)自己的潛能?筆者指出可以通過珍視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注自己喜愛的領域來激發(fā),如畫畫、音樂、運動等興趣愛好,專注了可能會有所成就,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打游戲不能,沉迷游戲只會使人墮落,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有學生提出打電競有好處,我看時間來不及了,生成的這個問題沒有解答,強行下課,結果學生下課還來找老師理論。
第四,注意留白,給學生探究的空間。課堂設置延伸探究,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去總結,把方法教給學生,把問題和結論留給學生。如初三第四課《增強文化自信》,布置延伸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尋本地的名勝古跡、文化遺產,做出調研報告。以此引導學生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在保護文化遺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感。
3.課后——反思提升,引領教學改進
教學反思可以將平時星星點點的啟發(fā)和頓悟、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和典型問題記錄下來,既要記成功的、做得好的地方;也要記失敗的、做得不好的地方。既要記學生的見解,又要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變萬化之法,更要記下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把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新的智慧和靈感記錄下來,完善教案和課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還能為寫教學論文提供素材,為教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4.結語
總之,要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必須關注課前、課中、課后。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創(chuàng)造性地做,相信必能成為上得好課,受學生喜歡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