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沈從文的鄉(xiāng)土

2019-09-10 07:22高盛
南腔北調(diào) 2019年5期
關鍵詞:邊城沈從文鄉(xiāng)土

高盛

一.沈從文是活在今天的

對同一所見,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風景。即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也會有不同的觀感。天上沒有兩朵完全相同的云,地上本無一模一樣的人。我讀沈從文,進入他筆下的湘西,邊城的世界,繾綣的鄉(xiāng)土,便類似于這一種。

沈從文,湘西,鳳凰,《湘行散記》《邊城》《長河》《從文自傳》,流播近百年。前30年蜚聲文壇,后30年寂寞無名,再30年添為經(jīng)典,至今而為一種傳統(tǒng)。也許并不被廟堂奉若神明,然而創(chuàng)作者卻頗為親近,呼之為別開洞天的“鄉(xiāng)土文學之父”。

沈從文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最高產(chǎn)的作家之一。“他記得的那樣多,知道的那樣多,想了的那樣多,寫了的那樣多,這真是少有的事。”(汪曾祺語)。多年來關于他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棟。湖南師范大學的凌宇教授,上海復旦大學的張新穎教授,美國漢學家金介甫先生等都有持正公允的著述。如果對這些逐一檢索,瀏覽,考證,恐非我等力所能及。遂但憑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讀者一己之愿,沿著沱江、辰河、沅江的水岸做一次流浪,順流也好,逆流也罷,不管蜻蜓點水抑或走馬觀花,渴望沉浸到沈先生深情摯愛的邊城故土,到他豐潤的筆尖、柔軟的心頭去游歷一番,來做些許文本閱讀的坦誠體驗。

筆者不才,30年前初識沈先生名諱,大約在1991年,30年后重讀《邊城》已經(jīng)到了2018年,時光悄然流逝了近30個年頭。在這30年里,“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張充和語)的沈從文,究竟在心里埋藏了多深我不確切,唯一確切的是遺憾沒有通讀,更別說讀通。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束之高閣,謬之大矣。

由此看來不讀書雖然犯下過失,但也不見得就活不下去,似乎助長了愚昧的讀書無用論??墒浅悄阈母是樵赶萆碛谫嶅X,花錢,喝酒,戀愛,打麻將,扯閑淡,渾渾噩噩欲罷不能的溝壑,那么讀書是無關緊要的,或者是可有可無的??墒且坏┳x了,整個人終究不一樣。你將從讀書中找到思想的燈塔,靈魂的燭光,精神的坐標?;蛟S從此你也將視讀書為人生一大樂事,不會墮入沈從文所說的“一種準乎自然的生老病死”,更不會留下“青年時有時間沒讀書,中年時想讀書沒時間,老年時眼花體弱什么也讀不了”的慨嘆。

前幾年曝光的某些高官、富商、明星,丟掉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武器,沉淪于自我麻醉的唯心宿命論,出門花天酒地,閉門吃齋念佛,天南地北拜師傅,東尋西找認干爹,以為這樣就可以心安理得,就可以保佑一生一世,福蔭三生三世,實在是錢賺得多了,書讀得少了,四體不勤享受慣了,心腦手眼逐漸荒廢了,最終找不著北的緣故。除了歪門便是邪道,除了荒唐還是荒唐。其實,工作和勞動,公益與慈善,就像耕讀傳家,書香門第,才是貴人、富人、明星們心靈皈依的宗教,把這當作信仰去做才是真正的內(nèi)心解脫之道啊。

通讀一遍沈從文(說是通讀,其實他的全集還有許多不曾讀過),循著《湘行散記》的足跡,到《長河》兩岸,回到上世紀30年代的《邊城》做較長時間的停留,多么渴望遇見那個剛剛喝過一杯甜酒的非常擅長用文字讓人靈魂輕輕浮起的“鄉(xiāng)下人”,或者邂逅名門閨秀的“三三”,又或者那個成天忙碌于擺渡而純情羞澀的小姑娘“翠翠”。

我讀沈從文,隱約之間有一種意識在閃爍,有一種感覺在跳躍,有一種悟思在萌芽,有時模模糊糊,有時斷斷續(xù)續(xù),有時影影綽綽,有時又分外明朗:沈從文分明在借桃花源的表象,用小說性的語言描述他民生觀的內(nèi)核。這一點《邊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邊城》“美麗”,我想這是對的;有人說“憂愁”,我想這也是對的;還有人說“美麗的憂愁”,我想這也是對的??墒菬o論誰讀《邊城》,搶眼的首先還是那幅漁歌纏綿的山水美圖。是的,車路,馬路,山路,水路,農(nóng)人,兵士,商販,水手,湘西到處都有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這樣的人。放眼全國也到處都有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這樣的人。不管是塵封已久的1930年,還是當下的2019年,這幅圖畫似乎都不曾被誰從我們頭腦中輕輕抹去。

我們?nèi)绻浴哆叧恰窞槌霭l(fā)點,那么《湘行散記》是序,是采風,是寫生;那么《長河》就是跋,是下篇,或者說姐妹篇?!哆叧恰穼憽拔簟?,寫“?!?,寫久遠的記憶;《長河》寫“今”,寫“變”,寫眼前的人與事。只是這個“今”、這個“變”并沒有寫完,后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擱置了。至于為什么沒有寫完,為什么被擱置了,按沈從文自己的意思,大約是再也“不忍心寫出來了”。

看得出來,沈從文是以一個地道的邊城的邊民之心態(tài),之眼光,之視角,卻又是跳出了邊城之外,而不是站在所謂精英的角度,來追憶這座位于湘川黔邊界的邊城的邊民的日常生活的。恰巧,筆者亦是以一個地道的邊民之身份來閱讀這些文章的。我整個春節(jié)假期幾乎都在領略這些美妙的文字,每逢有趣的章節(jié)都會品讀兩三遍,其滋味遠超走親訪友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在全面決勝小康之年的今天,酒足飯飽成為常態(tài),各種酒宴隔頓不隔天,天天都像過年,我們以邊民的心態(tài)來閱讀邊民的文章,自然別有一番感思的?;蛟S也算普通讀者與高明作家之間穿越時空的交流互動。我說這話內(nèi)心是很真誠的。而真誠恐怕也正是沈從文基本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這一點我們下面還會說到。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不是要人消沉出世,而是要人振作進取?!哆叧恰芬埠?,《長河》也好,《湘行散記》也好,都寄寓著這種向往。在小說里,作家往往會把主觀的意愿蘊含在具體的表象之中,借作品之手暢行己意。這方面沈從文堪稱圣手。諸如他把“鄉(xiāng)土樸素的人情美”,“城市唯實唯利的庸俗人生觀”,“做人的義利取舍是非辨別”,“民族品德的消失與重造”,“民族興衰,事在人為”的愿望,等等,對過去美好的保留,對現(xiàn)在墮落的悲痛,對未來期望的熱情,都一一訴諸筆端,而且永葆一種自始至終不折不扣的執(zhí)拗。

香港嶺南大學的許子東教授曾評價說,如果按照進化論的邏輯,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似乎看起來真的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但筆者以為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恐怕更應看作是一種記憶、留存和保鮮——對農(nóng)耕社會的記憶,對鄉(xiāng)土傳統(tǒng)的留存,對歷史陳跡的保鮮。沈從文也提醒過我們:“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庇纱说靡?,他的《邊城》并非挽歌,也不是牧歌,而是希望之歌,向往之歌。套用一句“只對金錢有感情”的現(xiàn)代人的話來說,這叫“凍齡”。就像譚詠麟宣稱的“永遠25歲”,某大腕女星渴望的“永遠21歲”,普通人掛在嘴邊的“今年18明年17”的俏皮話。年輕貌美的不想長大,年老色衰的不愿離去??墒羌幢銚碛猩驈奈牧舸娴泥l(xiāng)土經(jīng)典,我們也日益面臨徹底失去漸行漸遠的鄉(xiāng)愁。

經(jīng)典永不過時。張新穎說:“沈從文不是過去的人,不是過氣的作家,他是活在今天的?!薄堑?,或許只有活在今天的沈從文還能留給我們一絲安慰。而這當然就是經(jīng)典的價值。

二.中國鄉(xiāng)土文學源遠流長

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進程中,鄉(xiāng)土文學一直是主流?!拔逅臅r期”、“建國前后”、改革開放40年“新時期文學”,鄉(xiāng)土文學均占據(jù)著主要地位。筆者以為:在城市文學開始崛起的新時代,乃至目前所能眺望的未來,鄉(xiāng)土文學將會一如既往占領主流文學陣地。

我這樣說也許讀者諸君馬上會提出異議:你說鄉(xiāng)土文學占據(jù)了既往文壇的主流,但是未來隨著現(xiàn)代化、城市化的推進可就很難說了。的確,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提法。因為這不但關系到鄉(xiāng)土文學的淵源問題,也關系到鄉(xiāng)土文學的流向問題,以及未來鄉(xiāng)土文學能不能持續(xù)、夠不夠堅挺、會不會消失的問題。

著名作家賈平凹曾表達過一個觀點,他說鄉(xiāng)土文學終有一天會消失,但不會那么快終結。好吧,我同意他的觀點。因為從理論上來說,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孕育、發(fā)生、發(fā)展、成熟、衰老、消亡的過程。但對鄉(xiāng)土文學來說,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漫長得可能會超越我們?nèi)魏稳说南胂?,就像宇宙誕生、人類進化一樣,理論上可能有一個起點,但終點遙遙無期,甚至永遠看不到終點。

因此,在這里我仍然想弱弱地說一句:只要人類還在,恐怕鄉(xiāng)土文學永遠不會消失。即便到了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對于鄉(xiāng)土的回望和眷戀,恐怕不會厭棄而只會更加強烈。況且就我的理解,賈平凹對鄉(xiāng)土文學談的最多的不是“有一天會消失”,而恰恰是“不會那么快終結”。我想這應該是他憂慮所在的言外之意。

那么,鄉(xiāng)土文學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強大的生命力?相信很多人都非常關心又十分糾結這個命題。簡單釋義一下,鄉(xiāng)土文學是指描述某一地域而形成的文學作品形態(tài)。這種文學作品不但描述地域風土人情,也從風土人情看世界,看人生。這是我的理解。

這里還有必要釋義一下鄉(xiāng)土這個概念。就筆者看來,鄉(xiāng)土是個地理范疇也是個心理范疇。就地理而言,鄉(xiāng)土是相對城市而言的。城市是鄉(xiāng)土的聚點,鄉(xiāng)土是城市的延展。就心理而言,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皆為鄉(xiāng)土。比如故鄉(xiāng),家鄉(xiāng),從前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的家鄉(xiāng)。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下之濱莫非王臣。這個王就是國,這個土就是家,這個臣就是我們自己。鄉(xiāng)土鄉(xiāng)土,是我們的國,也是我們的家。

如果說鄉(xiāng)土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從世代變遷而來的,從母體與生俱來的,那么鄉(xiāng)土文學就是每個人天賦的文學本能,只是你有沒有發(fā)掘它而已。久而久之,文而化之,鄉(xiāng)土與鄉(xiāng)土文學就變得好比雞與蛋的關系一樣,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哪一只雞下了一個漂亮的蛋,哪一個蛋孵了一只漂亮的雞。

既然我們每個人都從鄉(xiāng)土而來,那我們身上都天生攜帶著鄉(xiāng)土的DNA,都天然地散發(fā)著鄉(xiāng)土的氣息。無論你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無論你身在城市還是根在鄉(xiāng)土,你必然經(jīng)常往返于城鄉(xiāng)之間。也許是身的往返,也許是心的往返。尤其是當你人到中年,遠離故土,而恰巧你又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文學趣味,那么你對鄉(xiāng)土的懷舊,留戀,反思,向往,都足以燃起你無限的鄉(xiāng)愁。如果情之所至再行諸文字,那就是鄉(xiāng)土文學啊?;蛟S也能給他人以同樣的怦然心動。

因之,城市與鄉(xiāng)村,都市與邊城,全局與一域,必然在鄉(xiāng)土文學作品中要么非此即彼,要么縱橫交錯,或通暢,或阻礙,或融和,或沖突,或激情洶涌,或旁逸斜出,勢必粗狂與柔美并存,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兼容,文明與愚昧雜糅,而生發(fā)出各種搖曳之態(tài)來。

從古到今,有多少文人騷客被鄉(xiāng)土繾綣,有多少鄉(xiāng)土文學作品被后世傳頌。《詩經(jīng)》國風,屈宋楚辭,嵇康阮籍之竹林七賢,唐詩宋詞之鄉(xiāng)旅邊塞,及至明清小說、小品文,描寫鄉(xiāng)土之作比比皆是。又譬如,李白流連高山大水,杜甫關心民間疾苦,白居易要作老嫗聽得懂的詩歌。蘇東坡為官一生跌宕起伏,其絕妙好詩好詞好文,都出自窮鄉(xiāng)僻壤的黃州惠州儋州。曹雪芹出身官宦之家,可惜到他這一代已沒落了,據(jù)說他窮居西山批閱《紅樓夢》之時,“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他們哪一個不是眷戀鄉(xiāng)土之人?

到了“五四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一大批作家都在寫鄉(xiāng)土,也大多以鄉(xiāng)土文學作品聞名于世。魯迅和周作人寫紹興,茅盾寫上海忘不了雙橋鎮(zhèn),老舍寫北京離不開大雜院,沈從文卻偏愛寫湘西的邊城。接下來趙樹理寫解放區(qū),孫犁寫荷花淀,分別形成了鄉(xiāng)土文學的山藥蛋派與荷花淀派。柳青寫《創(chuàng)業(yè)史》落戶農(nóng)村十幾年。

后來,古華的《芙蓉鎮(zhèn)》,莫言的《紅高粱》,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商州系列,余華、格非、蘇童的江南小鎮(zhèn),畢飛宇的王家莊,阿來的藏地等等,這些作家都是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的,他們的文學作品毫無例外都濃墨重彩聚焦于鄉(xiāng)土,從而奠定了鄉(xiāng)土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壇舉足輕重的主流地位?,F(xiàn)在進入新時代,一大批新生代作家里也不乏鐘情于鄉(xiāng)土文學的堅實擁躉。而他們正代表著中國鄉(xiāng)土文學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的基本流向。

不過,鄉(xiāng)土文學寫鄉(xiāng)土,并非僅僅寫你的家鄉(xiāng),寫你家鄉(xiāng)的山,家鄉(xiāng)的水,家鄉(xiāng)的人,家鄉(xiāng)的事。而是可以寫你所遇到的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事情。有時是這個人的頭臉,那個人的手腳;有時是這個地方的經(jīng)歷,那個地方的體驗;有時是這件事情的起因,那件事情的過程,又是另外一件事情的結果,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你的生花妙筆,你的左顧右盼,你的前后勾連,你的左右逢源,你的八面玲瓏,你的張冠李戴,你的移花接木,你的乾坤大挪移,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就像果樹嫁接,你有一個根,也有一個梗,你可以讓它開一個花結一個果,也可以讓它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甚至多分杈多接枝,直到花開滿樹,果掛滿園,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可能有人并不同意這種說法。以為寫鄉(xiāng)村才是鄉(xiāng)土,寫故鄉(xiāng)才是鄉(xiāng)土,寫其他的地方算不得鄉(xiāng)土,而且拿沈從文只寫湘西、莫言只寫高密東北鄉(xiāng)以為佐證。又或者有人說寫一個地方才是鄉(xiāng)土,寫幾個地方不是鄉(xiāng)土,并且又找了《詩經(jīng)》寫了幾十個諸侯國之風、蘇東坡寫了好幾個州、魯迅和畢飛宇都寫了好幾個地方作為佐證。然而綜上所述,實在來說這些認識不說偏執(zhí)至少還不夠清醒。

三.沈從文的鄉(xiāng)土文學傳統(tǒng)

沈從文半生成就的湘西系列鄉(xiāng)土文學,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版圖上具有某種獨特的文學史意義,現(xiàn)今而為一種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如何在文藝批評界得到進一步解析、闡釋、具體化,乃至重新認識、發(fā)掘、經(jīng)典化,是一個具備了足夠充要條件的研究課題。

所謂沈從文傳統(tǒng),筆者勉為其難羅列諸端:

其一,沈從文鄉(xiāng)土文學描寫邊城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及其自然滲透而出的人性人情美,正是純天然、原生態(tài)的湘西寫照;他非常注重描摹鄉(xiāng)土人事的實感,質(zhì)感,情感,性感,發(fā)現(xiàn)真,呈現(xiàn)善,表現(xiàn)美;而鄉(xiāng)土是美好的,城市是糟糕的,“城市唯實唯利的庸俗人生觀”欠缺鄉(xiāng)土“樸素的人情美”,欠缺鄉(xiāng)土“做人的義利取舍是非辨別”;《邊城》是他童年眼中的鄉(xiāng)土,《長河》是他成年眼中的鄉(xiāng)土,而且敘述視角就是一個地道的“鄉(xiāng)下人”的口吻。

其二,沈從文鄉(xiāng)土文學從“‘五四’精神:科學、民主、自由、進化論”四個寶貝之中,拾取了一個叫做“自由”的瑰寶(“自由”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因為時代釋義不盡相同,我們這里僅取“創(chuàng)作自由”一說),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不為政治,相信文學即便無益于政治,亦將有益于人類,而唯愿供奉人性的小廟;向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追求鄉(xiāng)土文學的純美境界。

其三,沈從文的鄉(xiāng)土文學像一口大鍋,水是容器,人情是湯,愛情是主菜,妓女是調(diào)料,水越輕越柔,湯越濃越香,情越純越真,料越土越重;也許他并不著力于愛情,而更關注愛情背后的生活,也許二者同樣著墨兼而有之,悠然自得地在生活中談“情”說“愛”,畢竟愛情是生活的明珠,而生活是愛情的淵藪。

其四,沈從文鄉(xiāng)土文學的語言像個大蘿卜,樸素,實在,耐看,水分飽滿,滋潤可口,而且富有營養(yǎng),是菜園里的尤物,餐桌上的佳肴,舌尖上的美味,百吃不厭最養(yǎng)人;又像個大籮筐,生活,生存,生命,人性,人情,人生,什么都能裝,什么都裝得下;還像個大篦子,在生活的原始森林里,在人事的汪洋大海中,密密地梳篦,細細地打撈,篦過的都有成色,撈起的全是精華,完全可以稱之為“篦子筆法”。我有時甚至想不如干脆呼之曰“沈篦子”。

其五,這恐怕也是沈從文鄉(xiāng)土文學最重要的特質(zhì),他所有的文學作品中都有一種結構之氣,不但一部小說、一篇散文有這種結構之氣,幾乎全部的寫作、全部的作品都蘊藏著這種結構之氣——他與眾不同的民生史觀體系。這個獨特的價值體系支撐了他的寫作,給他帶來了至高無上的榮光,也給他帶來了難以盡述的磨難。

中國現(xiàn)代鄉(xiāng)土文學大約可分兩種流派:一種魯迅式的革命啟蒙的鄉(xiāng)土文學,革命者看到故鄉(xiāng)的愚昧,落后,頹敗,不作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著筆于諷刺和揭露,主旨為“改造國民劣根性”。另外一種就是沈從文式的自由浪漫的鄉(xiāng)土文學,城市不怎么樣,鄉(xiāng)村還保留些美好傳統(tǒng),可是鄉(xiāng)村也因大環(huán)境慢慢變壞下去,于是又多了一層淡淡的憂傷,雖愿為民族品德的消失而去重造,并發(fā)出“民族興衰,事在人為”的呼號,但途徑可能并非鼓吹革命。

沈從文式的鄉(xiāng)土文學與魯迅式的鄉(xiāng)土文學,身份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所見所聞所想所寫均有不同。魯迅是革命急先鋒,沈從文是改良慢郎中;一個拿筆做匕首投槍,一個無意于政治不受鼓動。雖然他們兩人有著頗為相似的人生閱歷:魯迅棄醫(yī)從文,積極投身“五四”新文化革命;沈從文棄武從文,從此不愿卷入政治或戰(zhàn)爭。但他們兩人都矚目農(nóng)村,也因此成就了各自的鄉(xiāng)土文學。

然而,中國當下的鄉(xiāng)土文學與魯迅式或沈從文式的鄉(xiāng)土文學已經(jīng)非常不同。隨著40后、50后、60后的鄉(xiāng)土記憶逐漸老去,70后、80后、90后的鄉(xiāng)土印跡逐漸模糊,更因為“全媒時代”迅速到來,當下的鄉(xiāng)土文學已經(jīng)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本土文學。鄉(xiāng)土即本土,城市亦本土。于是采取了零度姿態(tài),既不說好也不說壞,就讓它赤裸裸地躺在那里。然而有人以城市為家,有人在城市漂泊,有人無所謂。城市的繁華無法慰藉內(nèi)心的孤獨,當不起一縷鄉(xiāng)愁的溫存。君不見人們身在城市,心早已開始逃離。人們更愿意往山的深處去,往水的深處去,那里有白云悠悠,鳥語花香,那里有熱望的故鄉(xiāng),夢中的鄉(xiāng)土……

都市發(fā)展多是靠外來人口推動的,本土原住民頂多算個支撐。深圳就是一本說明書。早茶,晚茶,宵夜,老火靚湯,充盈著滿滿的鄉(xiāng)土味道。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長。可是這種滋味只有本土人真正體會得到,外來人是根本吃不出來的。筆者所在中部某市,按慣例排名,算得上一座名副其實的三線城市??墒沁@座三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最引以為自豪的并非古城區(qū)、古村落多么讓人魂牽夢繞,而是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和雄心萬丈的工業(yè)立市。

大城都市擔當不了鄉(xiāng)土之實,縣城小鎮(zhèn)也正在失去鄉(xiāng)土稱謂,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也漸漸安放不下人們對鄉(xiāng)土的寄托。振興農(nóng)村,精準扶貧,國家這么好的政策,我想就是要讓農(nóng)村像個農(nóng)村,該種的種,該養(yǎng)的養(yǎng),該游的游,該管的管,而不是到處搞開發(fā)或工業(yè)園,把農(nóng)村做成城市的翻版,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受損,然后再花費巨資去進行漫長的治理。那不是振興,那是震暈,可千萬別跑偏了。

文學乃人學,小說即生活。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長篇小說。每個階段每個節(jié)點就相當于一部中短篇。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亦即小說。目前中國城鄉(xiāng)人口比例大約一半一半,但大部分人的身心還掙扎在半城半鄉(xiāng)之間,經(jīng)常陷于一種糾結的情緒當中。這種糾結簡直是個富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斷無挖盡的一天,也給鄉(xiāng)土文學提供了堅實的創(chuàng)作土壤和廣袤的創(chuàng)作空間。此情此景,斯人斯境,千頭萬緒,如此種種,鄉(xiāng)土文學什么時候?qū)懙昧?,又哪里寫得完呢?/p>

有人顧慮鄉(xiāng)土文學正在消退,有人說后續(xù)青黃不接,有人說已經(jīng)快要消失,說白了都是一種糾結與焦慮。其實經(jīng)濟越發(fā)展,社會越進步,民生越幸福,人們越渴望鄉(xiāng)土文學的洗禮。物欲橫流何時夠?人間最愛是清歡。當人心陷入迷惘之際,沈從文的鄉(xiāng)土文學或能給我們靈魂以救贖。他筆下的那片柔情、純凈、明亮的鄉(xiāng)土世界,自然而然將成為我們內(nèi)心分外向往的目的地與棲居地。

四.《邊城》的真善美

《邊城》集中展現(xiàn)了沈從文鄉(xiāng)土文學的美好傳統(tǒng)。那首記憶中的田園牧歌,那片令人神往的鄉(xiāng)土風光,那份赤子之誠的溫愛,那種不屈不撓的眷戀,“在素樸自然景物下蘊蓄了多少抒情詩氣氛”。人事是真的,人性是善的,人情是美的。由真,而善,成美。也許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意愿并不為引導我們?nèi)ハ嫖髀眯?,從而提供一部現(xiàn)代版的《桃花源記》,可是在《邊城》的世界,他沒法不讓讀者自發(fā)去旅行,并在旅行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體味他曾經(jīng)有過的思考。

《邊城》予人的第一印象,是小說的故事,結構,語言,真的很簡單。反復揣摩之后,卻又覺得這部小說正需要這種簡單。因為邊城的邊民,生活本來就是極其簡單的,而唯有簡單能透出真誠。生活是真誠的,作者也是真誠的,而唯有作者的真誠,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誠,并真誠地講述生活的真誠。真,需要實,因此沈從文用篦子一般的寫生素描的筆法寫實了。這種實,是所見所聞所憶,并非他的猜測、預測,而是他的發(fā)現(xiàn)?!熬豌渌饔蛉耸卢嵭√帲倪^去、當前和發(fā)展中的未來,將作證明,希望它能給外來者一種比較近實的印象。把這點近于歷史陳跡的社會風景,用文字好好地保留下來?!闭\然,他真的做到了。

善是個什么東西?善就是好,對自己好,對別人好,核心是對別人好。仁者愛人,發(fā)乎仁心,見于善行,止于至善。邊城的邊民也愛利,也仗義。“既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即便是娼妓,也較之知羞恥的城市中人還更可信任。”在那個邊陲小城里,即便娼妓也有她們的眼淚和歡樂,也有她們的忠厚與溫情。沈從文說“美在生命”。湘西,地理的邊城,歷史和文化的邊城,山美水美人情美。爺孫情,愛情,兄弟之情,都散發(fā)著原始的本能的馨香。爺爺,重義輕利的樸實老漢;翠翠,心底單純的孩子;黃狗,乖巧懂事的幫手;大老二老,兄友弟恭的手足;船夫,妓女,商販,走卒,卑微得可以不一一言說其姓名,正如河街上來去匆匆的路人甲乙丙丁,各安其命,各司其職,各人有各人的一份哀樂?!八麄儚牟凰妓髯约汗ぷ鲗τ诒救说囊饬x,只是靜靜地很忠實地在那里活下去。”他們知道吃好吃的,穿好穿的,玩好玩的,卻不愿去想好想的,既不去想生,也不去想死,更不去想為什么生,為什么死,就這樣渾渾噩噩度過一生,把一個一個日子打發(fā)下去。你不能不說這樣活著也是一種生命本能的美,雖然這種美總夾雜著世俗的無奈和莫名的憂傷。

但是,“現(xiàn)代”二字畢竟也到了湘西。車路,傳統(tǒng)的媒妁之言;馬路,現(xiàn)代自由的愛情;碾坊,嫁妝豐厚的富家女;渡船,自食其力的貧家女。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什么值錢不值錢的東西都可以是嫁娶的資本。這兩條功利之線也束縛著當時的年輕人對愛情的選擇。一次并不明朗的說親,成與不成,無須大驚小怪,千百年來邊城人都是這么過來的。反觀當今的剩男剩女,爺奶爸媽齊上陣,催婚逼婚代相親,手拿文憑、房產(chǎn)證、工資表,也難以找到心儀的對象,似乎反不如當年的樸素舉動。你說這是進步呢還是退步呢?

重讀《邊城》,我不想拘泥于小說的故事或結構之類,想著重探討沈從文的篦子筆法(前面說過這是我的提法)。這種說法常人可能所見不多,但有兩件小事你想必經(jīng)歷過。一個是理發(fā)。你看理發(fā)師手里總會拿一把細密的梳子或篦子,在你頭上梳篦一番,一為清除碎發(fā),一為立起發(fā)根,好下剪刀,也為好看。好的理發(fā)師總會一根一根幫你剪,時間長一點,價錢貴一點,當然理得也好,頭上功夫了得。另一個是小眼網(wǎng)捕魚。在海邊,江邊,河邊,湖邊,再不濟也在堰塘邊,一網(wǎng)下去,大魚撈不到,撈起的全是小魚小蝦,個頭差不多,拖泥帶水,活蹦亂跳,味道最鮮。

梳篦用眼,打撈用心。沈從文鄉(xiāng)土小說梳篦過的,打撈起的,基本上都是這種日常生活的小魚小蝦?!哆叧恰返恼妫驈奈牡奶煺娓?,首先體現(xiàn)在這里。這種筆法,看似混沌,實則梳篦;看似繁復,實則簡單;看似平淡,實則有趣。這種生活和積累,輕聲細語,閑言碎語,慢慢說起,娓娓道來,絕非慣于行色匆匆、快言快語、一目十行的現(xiàn)代人所能有的。非有嚴謹?shù)膽B(tài)度,縝密的心思,踏實的作風,這種文章是做不來,也學不來的。

沈從文是一個真正寫實的作家。他總是不慌不忙,不疾不徐,拿筆,運筆,起筆,落筆,手中一支筆,萬變不離其宗,慢慢脫去矜持、生硬、浮夸、做作,日益接近自然,直抵真實,像極了一個調(diào)動語言文字的大將軍。記得在哪里看過一幅畫,他一個人坐在小河邊,慢慢拋下竹篾撈蝦子。這真是鮮活的寫照。

比如下面這一段,簡單幾句話,把鄉(xiāng)土生活梳篦一遍,打撈起三五件日常的作息,勾勒出小城人家的居家瑣碎。

冬天的白日里,到城里去,便只見各處人家門前皆晾曬有衣服和青菜。紅薯多帶藤懸掛在屋檐下。用棕衣作成的口袋,裝滿了栗子榛子和其他硬殼果,也多懸掛在屋檐下。屋角隅各處有大小雞叫著玩著。間或有什么男子,占據(jù)在自己屋前門限上鋸木,或用斧頭劈樹,把劈好的柴堆到敞坪里去一座一座如寶塔。又或 可以見到幾個中年婦人,穿了漿洗得極硬的藍布衣裳,胸前掛有白布扣花圍裙,躬著腰在日光下一面說話一面做事。

又比如那條不知名但乖巧的黃狗。這個“黃”字暴露了它的身份和身價,并非純種名犬。那是鄉(xiāng)土最常見的狗,每個普通人家都可以養(yǎng)一只兩只。在沈從文筆下,那么活靈活現(xiàn)。

黃狗坐在船頭,每當船攏岸時必先跳上岸邊去銜繩頭,引起每個過渡人的興味。有些過渡鄉(xiāng)下人也攜了狗上城,照例如俗話說的“狗離不得屋”,一離了自己的家,即或傍著主人,也變得非常老實了。到過渡時,翠翠的狗必走過去嗅嗅,從翠翠方面討取了一個眼色,似乎明白翠翠的意思,就不敢有什么舉動。直到上岸后,把拉繩子的事情作完,眼見到那只陌生的狗上小山去了,也必跟著追去?;蛘呦蚬分魅溯p輕吠著,或者逐著那陌生的狗,必得翠翠帶點兒嗔惱地嚷著:“狗,狗,你狂什么?還有事情做,你就跑呀!”于是這黃狗趕快跑回船上來,且依然滿船聞嗅不已。翠翠說:“這算什么輕狂舉動!跟誰學得的!還不好好蹲到那邊去!”狗儼然極其懂事,便即刻到它自己原來地方去,只間或又像想起什么似的,輕輕地吠幾聲。

沈從文篦子筆法的最大特色是真,最大特質(zhì)是愛,對邊城農(nóng)人兵士的溫愛,具有宏大的包容心。這就不得不說到善了。比如老船工不愿多收過渡人的錢,常常嚷著:“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到河街上買肉,他絕不肯多占屠戶一分錢的便宜。又比如“掌水碼頭的名叫順順,這人雖然腳上有點小毛病,還能泅水;走路難得其平,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順順的兩個兒子老大老二,都是販夫走卒一類的行腳商人,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路。上行船下行船,必定撐槳劃船睡艙板,走山路也肩挑背馱,褲腰帶上帶短刀?!跋蛳滦写瑫r,多隨了自己的船只充伙計,甘苦與人相共。蕩槳時選最重的一把,背纖時拉頭纖二纖……”在當下振興鄉(xiāng)村、精準扶貧、均衡發(fā)展的語境下,這種擔當精神尤其顯得難能可貴。底層奮斗的小人物也有他們的夢想,他們明白必須“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勿有所遺,不管大夢小夢都是中國夢,不管大故事小故事皆為中國故事。

《邊城》的人情美通篇可見。比如端午節(jié)到了,翠翠和爺爺爭搶著誰該去看船,誰該去撐船,有幾句很妙的對話:

“人大了就應當守船呢?!?/p>

“人老了才應當守船?!?/p>

“人老了應當歇憩!”

“你爺爺還可以打老虎,人不老!”

又比如,爺孫倆相依為命,談論到誰陪伴誰的問題時,也有幾句讀了讓人既溫馨又傷感,既快樂又凄涼的話:

“我走了,誰陪你?”

“你走了,船陪我?!?/p>

“船陪你,嗨,嗨,船陪你?!?/p>

“你總有一天要走的!”

“爺爺,我不走,我不去,我替船陪你!”

關于愛情當然是三個年輕人之間的事。翠翠與老二在河邊初遇,從此心有牽掛,聽說老二在青浪灘過節(jié),故意問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老二與翠翠心心相印,月夜過碧溪岨扮竹雀唱情歌,歌聲擾亂了姑娘的芳心,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而摘下一大把虎耳草。因為兩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難以取舍,相約以唱歌的方式?jīng)Q定姑娘的歸屬。老大為成全老二下行船時遇險人被淹死了,老二因顧念手足之情心有所忌過川東下桃源,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讓失去爺爺?shù)拇浯鋵π纳先嗣烂赖钠诖?,蒙上一層淡淡的憂愁。

總之,評論者研究沈從文的篦子筆法是非常有益的。梳篦生活,全程掃描,既無遺漏,又經(jīng)打撈。日光之下,并無新事。你若稀罕,它便是個寶,看得你心碎,心動,心癢癢。你若無暇顧及,它們復歸自然,自有他人采擷,收藏,淘洗打磨,價值連城。

五.歷史像一條長河

沈從文在多篇文章里,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真的歷史像一條長河。我想在沈從文眼里,這條長河是邊城的長河,也是邊民的長河;是歷史的長河,也是文脈的長河。而《邊城》的姐妹篇就起名為《長河》?!哆叧恰穼憽俺!?,《長河》寫“變”。“?!迸c“變”是歷史的辯證法。當初那個“變”被擱筆了,那個“?!北淮蚱屏?,現(xiàn)在恰恰又成為人們新起的向往?!爱斍吧鐣行┻€是過去習慣的延續(xù),在進步過程中,我們還得容忍隨同習慣而存在的許多事實?!?/p>

這里有一個沈從文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觀問題。他15歲從軍,流蕩于湘川黔邊界舊軍閥陣營里,看慣了殺戮和草菅人命,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要改造這個民族,1923年他棄武從文,成為一名北漂,受困于窄而霉的小宅勵志寫作,而后闖蕩京滬十多年,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觀。這種創(chuàng)作觀,關注主流而不合乎主流,頗有一些不合時宜,就像蘇東坡一樣,在不合時宜的年代,做了不合時宜的人,寫了不合時宜的作品。既不受革命派待見,也不受頑固派接納。滿腹經(jīng)綸皆何物?一肚皮不合時宜。沈從文有獨特見解不同于人,奈何他兼容于人,人卻對他失之包容。

上世紀30年代的沈從文,對時局,對革命,可以說還沒有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還有一些不明白的不可知的不確定的疑惑,對革命并不抱堅定的信念。他發(fā)現(xiàn)了國家與民族、城市與鄉(xiāng)村面臨種種危難,并試圖有所改變,可是民族文化重造的出路并不十分了然。他只是站在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從自身閱歷出發(fā),形成并發(fā)出了樸素的思考和近乎偏執(zhí)的宣言。但是理想的未來到底在哪兒,這仍然是個謎。正如《邊城》里那座白塔,既希望它坍塌,又渴望它重建。

歷史從來分兩種,一種大人物的歷史,一種小人物的歷史。大人物的歷史大江大河,碧波巨浪,波瀾壯闊,但不見得是歷史的全貌,或者說并非完整版,而只是歷史長河里耀眼的浪花,洪流,洪峰。小人物的歷史是水滴,水珠,水花,自然流淌,千百年來逝者如斯夫。每個人在有限的生命里,都希望變成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設若大勢所趨,英雄出現(xiàn),弄潮兒應運而生。小人物也幻想抓住歷史的機遇,可他們往往抓不住,抓不牢。他們活著無非為自己,為吃喝,為子女,蠅營狗茍,得過且過,并不真正懂得去追求精神上的價值。其實大人物也是從小人物冒出來的。英雄也是人民的一員。小人物的人生注定入不了史,只能添做一段流水,而這流水恐怕才是真的歷史,真的人生。英雄也不例外。所以實在來說,人民只有人民稱得上英雄,真正的名副其實的英雄。

文學通常扮演了書寫小人物歷史的重任。沈從文就是一個看穿了此道并熱衷于此道的例證。他活在水深火熱的革命年代,然而卻執(zhí)意回避政治和戰(zhàn)爭,與主流的革命文學脫節(jié),一個人開獨家藥鋪,創(chuàng)作他頭腦中認定的鄉(xiāng)土文學,書寫小人物的歷史,走上了不合時宜的“第三條路”,勢必遭遇不可承受的重壓。

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人們也逐漸明白了,沈從文及其文學原來像一個心底單純的孩子。非左即右,至少還有中嘛;非紅即黑,至少還有灰嘛。說到底還是個思想解放的問題。不免讓人感嘆一句:短短幾十年,歷史的局限性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了。

其實沈從文也是人民的一員。首先取決于你是什么人,用什么樣的立場,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看。他有儒家思想,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義利取舍,是非辨別。他有道家思想,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自力更生,自生自滅。他也有佛家思想,生死有命,因果輪回,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他更有孫中山的民生史觀,民以食為天,耕者有其田,向往人性的善,人情的美,人與自然的和諧。

我們新時代的民生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號召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這無疑比沈從文式的牧歌理想先進多了。

雖然沈從文的《邊城》寫了鄉(xiāng)土的另外一種可能性,也給了翠翠一個美麗的可期待的結局,但這個結局還帶著隱痛,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到頭來或許是個悲劇。據(jù)此我們應該可以說,這個福禍未明的結局是翠翠的結局,也是沈從文的結局,也是沈從文民生史觀的結局。我們現(xiàn)在重新讀起他,不是因為他多么高明,多么偉大,多么令人推崇備至,而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他。

猜你喜歡
邊城沈從文鄉(xiāng)土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馬
熏風四月到天涯
善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 提高史料實證素養(yǎng)
沈從文接“火”傳溫暖
皈依真·善·美
鄉(xiāng)土分外妖嬈
最后的炊煙
邛崃市| 沈丘县| 吴堡县| 贵阳市| 玉环县| 陇西县| 盐边县| 东莞市| 隆尧县| 恩平市| 额敏县| 遂昌县| 盐边县| 卢龙县| 西林县| 宁陕县| 西宁市| 方城县| 桓仁| 海淀区| 晋中市| 成安县| 葵青区| 安塞县| 乐至县| 缙云县| 朝阳区| 彝良县| 宜城市| 林西县| 定西市| 浏阳市| 锡林浩特市| 长丰县| 仪陇县| 芮城县| 潍坊市| 陈巴尔虎旗| 自治县| 海原县|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