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生;引導;成長]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學生全面素質(zh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健康的人不僅僅要有健康的體魄還得要具備健康的心理。針對學生來說,健康的心理指面對學習和生活都能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既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優(yōu)勢又能察覺自己的缺點,取得好的成績能不自滿面對困難和失意也能不氣餒不自卑……為了培養(yǎng)孩子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有較強的生活適應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人,作為班主任,我一直在班級管理中尋求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途徑和方法。下面就以下幾個案例談談我在班級心理教育方面的做法。
一、真誠關愛學生,做“問題少年”的心理輔導師
班級心理教育是一門藝術,一百個老師有一百種方法,但成功的經(jīng)驗肯定只有一條,那就是熱愛學生。有了愛這個支點,教育就不僅僅是一種手段、一項工作,而是一種力量、一種智慧、一份快樂。
小政同學五年級時轉入我班,身高1.7米,性格倔強、孤僻,逆反心理強。開學才幾天,先是語文課上不完成作業(yè),與老師“頂?!保约嘿€氣背書包要回家;然后在英語課堂上,因為“小事”覺得傷了“面子”,非常急躁,拿凳子砸同學;星期天,在家門口與同學拿磚頭打架……學習成績非常差,同學們都不愿意同他交往,避而遠之。通過家訪才得知:其母親身患“腦瘤”,做過手術后,性情時常煩躁。家庭生活困難,父親每天外出打工掙錢養(yǎng)家、買藥治病,無暇照看孩子,更別提跟孩子溝通、交流。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的“大男孩”,內(nèi)心及其敏感、抑郁,缺乏親情撫慰、疏導,內(nèi)心感到孤獨沒有安全感。曾有一次,他跟媽媽鬧別扭不回家吃飯,媽媽請我?guī)兔裾f。了解緣由后,也認為孩子的確受了委屈。便撫著她肩膀,幫他擦著委屈的眼淚說“媽媽一定是身體不舒服,頭又痛了,是嗎?想想看,雖然媽媽對你發(fā)脾氣了,可是至少她還在你身邊陪著你。萬一她憋著生氣,病再嚴重……你是她最親的人,你都不心疼諒解她,還有誰能心疼她呢?”聽完這些話,他面有慚愧懂事的點點頭……特別是后來他媽媽去世后,他感到痛苦、無助,無心上學讀書。我了解分析到這些情況后,心里很心疼。常噓寒問暖,遇到他犯錯誤的時候,心平氣和的幫他理清對錯關系,讓他自己領悟到怎么做更合適。兩年的時間,這位昔日“小猛獸”成為充滿朝氣、關愛他人、成績進步的“陽光少年”。家長感激的對我說:“劉老師,真的很謝謝你呀!孩子現(xiàn)在可信任你了,在他心里感覺對你比對我還要親!”
我把自己的教育意圖、教育方式“內(nèi)化”到學生心中,并通過學生的情感而“外化”為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對學生越愛,學生的心靈就越會被融化,老師的教育目標才會實現(xiàn),學生的心靈也在慢慢的健康成長。由此我感受到,在愛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是使學生敬佩和感動的教育。
二、關注留守兒童,做他們的愛心媽媽
留守兒童小偉一直以來,都是讓許多任課老師感到“頭疼”的孩子——父母長年在外工作,他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頭腦靈活,但作業(yè)從不按時完成,經(jīng)常在班上帶頭“調(diào)皮搗蛋”,影響老師正常的教學秩序,并且以此為樂。
秋季開學報名第一天放學后,小偉與同學溜冰不小心將腿部摔成粉碎性骨折。身處外地的父親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的先將電話打到我這里。正帶著兒子回家的我急匆匆折返到出事地點,看著疼痛中無法動彈的孩子,迅速幫忙聯(lián)系醫(yī)院和親戚。在醫(yī)院治療一周后,其父親因為諸多原因,堅持讓孩子打著石膏繼續(xù)到校上課。我又幾次三番找到他溝通:骨骼恢復是一輩子的大事,成績趕不上可以補,骨骼錯過了最佳恢復時期,可就沒辦法補了。就這樣,小偉整整治療休養(yǎng)了2個月后恢復上學。因為他的腿還不能劇烈運動,每天中午我先幫他把帶來的飯熱好送到教室,等他吃完飯后給他補會兒課,在他做鞏固習題的時候,我自己再去吃飯……經(jīng)過近2個月這樣的努力,小偉不僅腿腳恢復的比較好,而且也能理解、尊重老師和父母,六年級期末考試數(shù)學居然考了90.5分。
真心地尊重和關心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視我為他們中的一員、他們可以依賴和信服的朋友與長者,才能與老師交心。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愛心不能只體現(xiàn)在那些好學生的身上,更要體現(xiàn)在那些學困生的身上。對于那些思想行為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應讓他們感到班主任并沒有因為他差而嫌棄他們。這也是做好有心理問題的后進生轉化工作的潤滑劑。當然,對學生的熱愛不是無原則地溺愛與遷就,而是嚴格要求,真正做到嚴與愛的有機結合。
三、開展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班級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老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教育,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很注重通過班級活動提高同學們對班級的認同感,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解決不同時段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思想問題。
在六(2)班的元旦茶話會中,我根據(jù)班上學生最近的狀況,設計了三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在“我們的理想”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講了自己學生時期的理想,及為了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因為努力帶來的工作生活上的變化。然后讓每一位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為了自己的理想都做了哪些行動?還需要克服哪些問題?然后在“心目中的老師”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暢所欲言的將想要對各科老師表達的話寫在紙條上。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各任課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心里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師生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彼此敞開心扉。彼此內(nèi)心充滿了理解和感恩。這次活動過后,師生關系更融洽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目標性更明確了,更有動力去克服自己心理和學習上的小毛病。
在班級建設的不同階段,通過一定的形式,針對班級出現(xiàn)的問題,組織相應內(nèi)容的班級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班級的精神風貌,也最能推動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
[2]金開宇.教師與家長溝通技巧.
作者簡介
劉東芳,年齡:41歲;性別:女;職務:教師;工作單位:湖北省十堰市車城西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