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衛(wèi)
在家庭里,陳鶴琴從不呵斥子女,即便是孩子做錯了事情,往往微微一笑示意,孩子們會意后迅速糾正。教育家俞子夷曾談到陳鶴琴:“他的姿勢最使我羨慕,無論上課、開會,他始終坐得很直,從不見他撐了頭、彎了腰、曲了背,露出一些疲乏的神情。立時、走時,也是這樣。就是打招呼行禮,他上半身的彎度,也是很小,并且在背后看不到他弧形的曲線。‘正直’可以代表他的姿態(tài)?!?/p>
2005年春天,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的一場陳鶴琴教育思想學術研討會期間,除了參加會議的代表以外,還有二三十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耄耋老人。他們都是陳鶴琴60年前曾經教過的老學生,專程從海外和祖國各地趕來為老校長慶賀113周年誕辰。當時有一個場面令人難忘,這些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每人手舉一盞點燃的蠟燭繞行會議室一周,他們眼里滿含熱淚,口里哼唱“幼師”校歌:“幼師,幼師,美麗的幼師。松林中響的是波濤來去,山谷間流的是泉水清漪……”歌詞中,仿佛一幅世外桃源、安寧祥和的景象。當年的親歷者們在座談會上講述的許多往事,使我們這些后輩深受感染,思緒仿佛回到了那段過往。
20世紀40年代,陳鶴琴來到地處大后方的江西泰和創(chuàng)辦中國最早的公立幼稚師范學校——江西省立幼師及國立幼專,招收來自各地的200多名女學生。她們大多十六七歲,有的跟隨家人從各地逃難而來,還有逃婚的“童養(yǎng)媳”等。剛到學校時,她們對環(huán)境感到不適應,經常因想家而哭泣。有一次,陳鶴琴在校園里見到一位女生在路邊哭,便走上前去親切地問道:“小妹妹,你為什么哭泣呀?”女學生回答:“我想媽媽!”陳鶴琴撫摸著她的頭說道:“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不要哭!不要哭!”又有一次,一位女生嫌食堂的飯菜不好,生氣地將手中的飯碗摔在地上,陳鶴琴聞訊趕來,一邊對女學生說:“這么好的飯菜,浪費了多可惜。”一邊又吩咐食堂的老師再拿一副新的碗筷,并不過多責怪。
1944年,戰(zhàn)火日益逼近江西。當局命令大后方學校遣散或撤退,然而撥給幼師幼專的撤退經費得不到兌付,陳鶴琴找到當局行政長官要求解決,對方跟他說了一番話:“老先生,你把學生遣散掉,自己帶著家人去重慶吧?!标慂Q琴堅定地回答:“這些學生只有十幾歲,都是我的女兒,我一定要帶著她們走?!焙髞?,他不顧敵情告急只身留在城內,四處借錢,全然沒有顧及自己正在附近工廠實習的兒子。在逃難的途中,正趕上大年初一,天空飄著雪花,庭院一片銀白,陳鶴琴將學生們聚在一道“過年”。他告訴大家不能悲觀,應秉承同舟共濟的精神,即使不在患難中也要如此。
陳鶴琴被譽為“永遠微笑的教育家”,教育家俞子夷曾寫道:“他的姿勢最使我羨慕,無論上課、開會,他始終坐得很直,從不見他撐了頭、彎了腰、曲了背,露出一些疲乏的神情。立時、走時,也是這樣。就是打招呼行禮,他上半身的彎度,也是很小,并且在背后看不到他弧形的曲線?!薄梢源硭淖藨B(tài)?!标慂Q琴很在意衣著舉止,他認為,教師的形象對于學生道德、習慣養(yǎng)成會產生直接影響。有一次,一位教師從廁所出來褲子扣子沒系好,他就用眼神暗示了一下,該教師馬上會意轉身糾正。
陳鶴琴小的時候在私塾讀書,對于舊教育束縛兒童的弊病感同身受。在他看來,學校教育不應以“威”以“畏”恐嚇或制裁,而應以“愛”以“德”感染、同化,使學生學會自愛、自律并自覺遵守學校規(guī)則與公共秩序。他在《談談學校懲罰》(1934年)一文中提出學校施行“懲罰”應注重原則,其中包括:(一)教兒童明了規(guī)則的意義;(二)使兒童了解規(guī)則是公共應守的紀律;(三)懲罰不得妨害兒童身體;(四)懲罰不得侮辱兒童人格;(五)懲罰不得妨害兒童學習;(六)在可能范圍內須盡力顧全名譽;(七)須鼓勵兒童勇于改過引起他們的自愛。20世紀30年代,在陳鶴琴主持的學校里,教師很少以“不”“不要”來限制學生,而代之以“能”“可以”,教會學生“怎樣做”。他寫道:“我們對于學生訓育問題,不應當采取消極的方法來取締學生的行動,應當用積極的方法去鼓勵他們、教導他們?!标慂Q琴認為,學?;蚪處焺虞m制裁、懲罰學生是一種失敗或無能的表現(xiàn)。
陳鶴琴很講究教育方法。有一個兒童是“左撇子”,家長想了許多辦法,總也糾正不過來,很苦惱。陳鶴琴對這名兒童說:“別人用右手寫字,你卻能用左手寫字,可見你的能耐很大?!眱和牶蠛芨吲d,陳鶴琴接著說:“如果你也能用右手寫字,兩個手都派上用場,就比別人多了一樣本領。”于是兒童開始用右手練習寫字。陳鶴琴的女兒秀云因皮膚黝黑在學校里被同學嘲笑,感到很委屈,父親便帶著女兒到公園邊散步邊講“黑珍珠”“黑瑪麗”,暗示她皮膚黝黑說明運動與健康。在家庭里,陳鶴琴從不呵斥子女,即便是孩子做錯了事情,往往微微一笑示意,孩子們會意后迅速糾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陳鶴琴的兒子一飛去黨校學習,臨行前陳鶴琴寫了一段贈言,第一條是做人指南:“為人民服務”;第二條是求學方法:“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所謂人人皆吾師,處處有學問,這應當作為你求學的門徑”;第三條是做事方針:“求人不如求己,遇事決不灰心,但須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這應當是你做事的方針”。許多年以后,他教誨兒女要做“高尚的人”??鬃釉啤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艱苦環(huán)境下,在困難面前才能真正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和品格。
我小時候與外公陳鶴琴接觸不多,他和外婆住在南京,我與父母住在北京。他來北京參加兩會時,都會把晚輩們召集到一起去全聚德吃烤鴨。1971年以后,我每年都會隨父母去南京,與外公外婆一道生活一兩個星期。有一次我在他家里邊走路,邊讀英文,他聽到我的發(fā)音不準,一定要我跟著他多念幾遍,直到發(fā)音正確了才讓我離開。他知道我喜歡寫詩,就送我一本民初出版的《詩法通微》并講起了詩詞韻法,他用紹興口音哼念著“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聽起來抑揚頓挫,使人記憶深刻。他的書房里有很多藏書,每次我去南京時最喜歡翻看,尤其是《文史資料選輯》,從中可以了解到許多歷史上發(fā)生的事件。他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記錄開國大典盛況的畫冊,每次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他就會走過來向我講述當年的所見所聞。
他在居住的巷子中受到人們尊重,每當老兩口坐三輪車出門時,鄰居們都會主動打招呼。20世紀60年代后期,賦閑在家的陳鶴琴對于巷子里的孩子們非常關心,曾多次去街道的“向陽院”看望孩子們。1976年我參軍入伍,外公外婆寫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小衛(wèi):
得來信知道你已光榮地被批準為革命戰(zhàn)士。這不但是你個人的光榮,也是你父母、你外公外婆的光榮。
你到部隊后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導,當好人民戰(zhàn)士。要好好學習,刻苦鍛煉,努力向上,為祖國爭光,為毛主席爭光。要知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我們的希望。
你的前途無量,祝你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外公 ?外婆
1976年2月26日
外公外婆平日里住在南京,兒女大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很清淡。有兩種場合最使他們感到高興,一種是他的學生們來看望他們;一種是每年兒童節(jié)或新年,南京鼓樓幼兒園的孩子們來家中表演節(jié)目。聽母親說,1982年外公病重躺在床上,母親給他念學生們從各地寄來的信件,他要求把這些來信用錄音機錄下來,反復聽,一邊聽一邊喃喃地說起這是某級某班何時入校與畢業(yè)的學生,現(xiàn)在何處工作,甚至有幾個孩子,如數(shù)家珍,自言自語,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生命的最后階段,兩位教育家老友潘菽、高覺敷來家中探視,他用顫抖的手拿起筆在紙上寫下歪歪扭扭兩行字:“我愛兒童,兒童也愛我?!边@是他的肺腑之言。
(作者系陳鶴琴外孫,現(xiàn)為北京市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會副理事長)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