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以政
歷史上,杭州府轄錢塘、余杭、富陽(含新登)、臨安(含於潛、昌化)、鹽官(海寧)5縣及其拆分組合的9至11個(gè)縣;建德府(又稱睦州、嚴(yán)州)轄建德、淳安、桐廬、壽昌、遂安、分水6縣;徽州府(舊稱歙州)轄歙、黟、休寧、績溪、婺源、祁門6縣。
史學(xué)界認(rèn)定的“三府”前世,杭州府為南朝臨江郡,建德府為隋睦州,徽州府為漢新都郡;杭州府今生杭州市、徽州府今生黃山市,而少有建德府今生之說。對(duì)此,本文考證的結(jié)論是:杭州府以三國東安郡為前世,建德府與徽州府同以新都郡為前世;杭州府與建德府同以杭州市為今生,考證如下:
秦漢時(shí)期,在錢江上游設(shè)黝、歙二縣,中下游設(shè)錢唐、余杭、富春三縣,秦初均屬會(huì)稽郡,后分屬鄣郡、丹陽郡與吳郡。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置新都郡,晉改新安郡,轄徽州府地與建德府淳安、遂安縣地;南朝梁時(shí),劃壽昌縣來屬。
三國黃武五年(226)置東安郡,轄杭州市九縣、衢州市一縣,兩年后罷;南朝梁以錢唐縣為臨江郡,三年后罷;南朝陳置錢唐郡,轄杭州府地。
隋初廢郡置州。589年置杭州,591年置歙州,603年置睦州。自此,“三府”于錢江流域西岸自上而下并置,時(shí)間長達(dá)1300多年,歷九朝。
1959年撤建德專區(qū),1963年原建德府屬縣全部劃入杭州市;1988年,徽州地區(qū)改黃山市,“三府”變身杭州、黃山二市。
為理清“三府”的前世今生,本文從以下四點(diǎn)考證。
建德府與徽州府的前世同為新安郡
目前,史學(xué)界多以徽州府為新都郡、新安郡正朔。其依據(jù)主要有四:其一,新都郡為分黝、歙兩縣所置。其二,新都郡、新安郡轄縣,入歙州的轄縣占比高于睦州。其三,歙州曾兩度改稱新安郡。其四,黃山市有“改新安郡為歙州”之說,而非“平陳,新安郡廢,之后,分置歙州、睦州”。
本文考證如下:
其一,歙州本屬會(huì)稽郡。秦始皇經(jīng)錢唐,登會(huì)稽山,將越人遷至新安江上游,設(shè)黝(宋以后稱黟)、歙二縣,縣名來自古越語發(fā)音。追根溯源,黝、歙源自越,彼此平分秋色。
其二,新都郡、新安郡共歷381年,歷年轄縣歙州占62%,睦州占38%。但作為政治中心的郡治,均在淳安縣地,故彼此不分伯仲。
其三,隋初,并非改新安郡為歙州,而是廢新安郡隸屬婺州,之后相繼置歙州、睦州?!端鍟罚骸靶掳部ぃㄆ疥?,置歙州)。統(tǒng)縣三……休寧。歙(平陳廢,十一年復(fù))。黝(平陳廢,十一年復(fù))。”核心是“歙州統(tǒng)縣三”必須在十一年復(fù)歙、黝兩縣后。為此,置歙州僅早于睦州12年,占些許優(yōu)勢(shì)。
其四,睦州繼承了新安之名。
歙州與睦州誰繼承了“新安”之名?新安郡有兩次拆分,首次于南朝梁,析新安郡的歙州地置新寧郡,新安郡轄睦州三縣,歷時(shí)9年。第二次為隋,廢新安郡后,淳安、歙州交替改稱新安縣、新安郡。其中,淳安改稱新安縣合計(jì)66年,歙州改稱新安郡合計(jì)30年。繼承新安之名,睦州略占上風(fēng)。
綜上所述,睦州與歙州同為正朔。
杭州市的前世為東安郡
杭州市建置沿革,史學(xué)界普遍認(rèn)為始于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錢唐縣置臨江郡[一說始于陳禎明元年(587)置錢唐郡]。本文認(rèn)為今杭州市的前世,應(yīng)為三國孫權(quán)“分三郡惡地十縣置東安郡”。依據(jù)有三:
一是東安郡有正史《三國志》為據(jù)?!度龂尽侵鱾鳌罚骸包S武五年(226)秋七月,(吳王孫權(quán))分三郡惡地十縣置東安郡,吳錄曰:郡治富春也。以全琮為太守,平討山越……罷東安郡?!绷頁?jù)《三國志·全琮傳》載,全琮,吳郡錢唐人,封錢唐侯,時(shí)丹楊、吳、會(huì)稽三郡山民復(fù)為寇賊,攻占屬縣,孫權(quán)分三郡險(xiǎn)地為東安郡,任全琮為太守,治富春。其“明賞罰,招誘降附,數(shù)年中,得萬余人”。
二是東安郡轄域與今杭州市更加吻合。《孫吳政區(qū)地理研究》載:東安郡轄吳郡的富春、新城、錢唐、桐廬、建德、新昌(壽昌)、臨水(臨安),丹陽郡的於潛,會(huì)稽郡的新安(衢縣)、太末(龍游等)十縣;另《余杭縣志》載,余杭縣屬東安郡,而《衢州府志》未載新安、太末屬東安郡。故東安郡轄縣,比杭州市僅缺少淳安、蕭山二縣。
三是東安郡歷史更早更具合法性。東安郡比臨江郡早323年,盡管僅存兩年被罷,但作為今杭州市的前身或雛形,更合乎歷史事實(shí)。臨江郡,為反賊侯景害死梁武帝,立傀儡皇帝所置,《杭州市志》載“不久即廢”??肌读簳ず罹啊罚骸疤迦辏?49)十一月,(侯)景以錢唐為臨江郡……”要點(diǎn)為:549年11月,“侯景以錢唐為臨江郡,富陽為富春郡”;552年,侯景敗退到嘉興,守臨江郡部將趙伯超反水,侯景被“羊鯤殺之”。552年,臨江郡仍由侯景部將鎮(zhèn)守,歷時(shí)三年。而根據(jù)《陳書·袁泌》載:平侯景后,袁泌被任富春郡太守。由此推測(cè),臨江郡可能也未即廢。
杭州府與建德府的今生同為杭州市
今杭州市十區(qū)一市二縣,十區(qū)基本為杭州府轄域,一市二縣為建德府轄縣。
1927年,劃城區(qū)等地,始設(shè)杭州市;1958年底至1960年,蕭山縣和原杭州府除海寧外的轄縣來屬;1960年至1963年,原建德府轄縣來屬。2017年,杭州市完成撤市設(shè)區(qū),始轄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濱江、蕭山、余杭、富陽、臨安十區(qū),建德一市,桐廬、淳安二縣。
比較建德府與杭州府的歷史,一是建德府前生新都郡比杭州的東安郡早18年。二是建德府州府建置累計(jì)1702年,比杭州府1435年,長267年。三是原建德府所轄面積8561平方千米,比今杭州市所轄十個(gè)區(qū)面積8289平方千米要略大。
杭州市歷史沿革應(yīng)增內(nèi)容。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孫權(quán)析丹陽郡置新都郡,為建德府前身,治始新(淳安),為今杭州市境首個(gè)郡治。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吳王孫權(quán)分吳、丹楊、會(huì)稽三郡惡地十縣置東安郡,治富春縣,為杭州市置郡之始。
1960年至1963年,原建德府屬縣全部劃屬杭州市,至此形成今杭州市轄域。
杭州市作為建德府和杭州府共同的今生,兼有修編《建德府通志》的責(zé)任。
建德府自清光緒年修《嚴(yán)州府志》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未修府志,1963年建德府屬縣全部劃入杭州市,杭州市就成了建德府和杭州府共同的今身。為此,杭州市兼有修編《建德府通志》之責(zé)。
杭州市與黃山市同為“新安、吳越文化”的傳承者
杭州市與黃山市同為新安文化的傳承者。新都郡治作為杭州市境內(nèi)最早的郡治,淳安、遂安、壽昌具有新安文化的純正基因,與具有吳越基因的建德、桐廬、分水融合后,又衍生出嚴(yán)州文化,1963年,新安文化、嚴(yán)州文化的接力棒,交到了杭州市手上,新安、嚴(yán)州文化理應(yīng)為杭州市所傳承。
黃山市與杭州市也同為吳越文化的傳承者。追根溯源,新安文化的源頭就是吳越文化,她是吳越文化在新安郡地衍生的新文化形態(tài);之后新安文化進(jìn)而又形成徽州文化。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婺源縣劃屬江西省;1987年,績溪縣劃屬宣城地區(qū);1988年,撤銷徽州地區(qū),成立黃山市,轄屯溪區(qū)(原屬休寧)、黃山區(qū)(原歙州太平縣等)、徽州區(qū)(原屬歙縣)三區(qū)和歙、休寧、祁門、黟四縣。
黃山市作為徽州府的今生,與杭州市,江同源,祖同宗,文同根,彼此同為吳越文化的傳承者,同為“杭黃”名片的打造者,也同為大杭州都市圈的構(gòu)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