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寧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語文選修教材為例,取《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的《六國論》一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賞析。該單元的主題是“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即要求在閱讀中充分理解散文的邏輯美與情感美?!读鶉摗肥且黄壿媷烂堋⒈薇偃肜锏淖h論文,是蘇洵的代表作,最突出的特色有兩點:一是氣勢充沛,雄辯有力。文章句式多樣,承轉(zhuǎn)句式靈活,起伏跌宕,雄奇遒勁,其雄壯俊偉,若決江河而下。二是立意巧妙,憂國情深,作者言在此而義在彼,寫的極富深情。
二、學情分析
經(jīng)過五本必修模塊培養(yǎng)與訓練,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和邏輯思維知識。像史論性文章如《過秦論》必修階段已有接觸,所以對于本文的講解必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在基礎上適當拔高。
三、教學目標
從知識和能力的角度來看,應讓學生掌握本文的論述方法,即始終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從方法和過程的角度來看,應引導學生通過多維閱讀,感知文意,品味本文語言豪邁的氣勢;從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角度來看,應借助本文的講解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把握古代散文的邏輯性,感悟其抒情情懷,同時培養(yǎng)學生鑒賞與寫作議論文的能力;而教學難點在于帶領學生探究作者借古諷今的拳拳愛國之心,深入文章以品味語言的表達深度。
五、教法學法
教法:首先,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誦讀,在這一過程中體會感情的流動、起伏和回旋;其次,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思路脈絡,嘗試對各個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歸納并列出提綱,體會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從作者是“怎么想的”“怎么寫的”角度來設定教學內(nèi)容,比如:將文章結(jié)構(gòu)是什么樣的轉(zhuǎn)為這樣的結(jié)構(gòu)是怎么來的。也就是說,教師應著眼于文章的生成過程而不是文章的狀態(tài)。
學法:將學習經(jīng)驗與教學價值進行結(jié)合,聚焦“核心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通過本文了解規(guī)范以論文的寫作套路,以期為平時寫作提供借鑒。
六、教學過程
(一)詩句評價,引出人物
大器晚成傳美名,
言兵六國出奇聲。
三蘇共逐文壇盛,
不負老泉勞半生!
(二)多維朗讀,熟習、感知課文
教師先進行泛讀,并讓學生聽讀過程中勾畫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然后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在這一過程中,根據(jù)書下注釋疏通文章大意并找出中心論點以及分論點,遇到困惑及時提問。
【設計意圖】多維誦讀,領悟本文的“氣脈”;結(jié)合課下賞析文字,梳理本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
(三)自主、合作學習——小讀者評大師
第一步:教師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改寫版《六國論》材料,要求學生體會與原文的區(qū)別。改寫的內(nèi)容包括:將原文第1自然段中的兩個分論點進行拆分;將第2自然段分為兩個小段;刪除第2自然段“古人云”這一部分內(nèi)容;刪除原文第5自然段。
第二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對比蘇洵的《六國論》原文和改寫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表達自己喜歡哪一版以及原因,最后挑選學生進行匯報,以展示合作學習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具體問題,比如:改寫版對原文第1自然段中的兩個分論點進行了拆分,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改寫版將原文第2自然段劃分為2個小自然段并刪除了其中的“古人云”這部分內(nèi)容,你認為有沒有必要,為什么?改寫版直接刪除了原文第5自然段,你覺得這樣做有什么效果?
第三步:收集學生的討論結(jié)果并歸納。認為原文較好的學生大體觀點如下:蘇洵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將文章中心論點放在第1自然段提出,用“弊在賂秦”為整篇文章定下基調(diào)。接著用兩個分論點“賂秦力虧”和“以賂秦喪”來展開,分別于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進行論證,最后在結(jié)尾第5自然段呈上寫作意圖:“為國者無使積威之所劫哉”。相比原文,改寫版氣勢稍顯不足,感情不到位,對寫作的意圖交代也不夠明確。而認為改寫版更好的學生其觀點主要體現(xiàn)在:改寫版文章更加短小精悍,僅用一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就在開篇點出了中心論點,并于文章結(jié)尾處點明了寫作意圖,使文章整體簡短有力。尤其是改寫版第2、3自然段首句即引出第1自然段中的兩個分論點,這樣思路更清晰,更符合平時的寫作習慣。
第四步:教師亮出觀點并引領學生感悟。首先,第1自然段改動后起承轉(zhuǎn)合的文章氣勢被破壞了;其次,(比喻論證+引用論證)秦欲無厭,六國非不知之,然卒不能并力拒秦者,一曰偷安,一曰貪近利。偷安,則不能自強其政;貪于利,則互相殘伐,自敗其盟,以至力弱勢渙,不得不折而入于秦,此賂秦之所由然。追原祖宗得地之艱,而子孫視之不甚惜,真堪慟哭矣?!豆盼馁p音》;再者,刪除第5自然段固然簡潔多了,但是文章嘆古諷今的寫作意圖削弱了。(展示北宋地理形勢圖)北宋建國以后一百年間,與西夏、契丹作戰(zhàn)60余次,敗多勝少,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這樣賄賂求茍安的政策,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極大的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最終明確文章觀點:老泉論六國賂秦,其實借論宋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謂深謀先見之識矣。更進一步概括史論性文章寫作特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借古諷今,敘述歷史事實,總結(jié)現(xiàn)實經(jīng)驗教訓)
【設計意圖】用點評改寫版文章的形式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促進其思維發(fā)散,熟悉議論文框架的生成過程。
(四)誦讀涵詠,體味憂國情懷
首先以教師范讀、學生個讀的方式針對文章第4、5自然段進行反復誦讀,要求讀出感情,讀出文氣;其次比一比看誰讀得好,可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在班上朗讀第4、5自然段;最后教師進行小結(jié):千古傳誦的《六國論》表達出蘇洵拳拳愛國之情,他在文章中時而激切地吶喊、時而憂郁地低吟,這種濃郁的情感滲透在全文的字里行間,以一種強大的氣場感染每一位讀者。通過學習本文,大家要體會蘇洵這份勇于擔當?shù)木?,你們也要樹立‘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高尚理念。
(五)升華情懷
教師可以“讀《六國論有感》”為題自編一首小詩,將真情實感浸透在語言文字中,讓學生通過誦讀來品味語言、感受情感。
板書設計
(中心論點)弊在賂秦(起)
(分論點一)賂秦力虧(承)
(分論點二)以賂者喪(轉(zhuǎn))
嘆古諷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