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
摘要:在電視問政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所以在電視問政的下一步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電視問政的優(yōu)勢,探索長效化傳播機制,不斷提升該傳播機制的影響力。
關鍵詞:電視問政;傳播機制;探討
一、電視問政的發(fā)展歷程
2005年6月在甘肅省蘭州市出現了一檔節(jié)目叫《一把手上電視》,時任市委書記親自上鏡參與節(jié)目,揭開了電視問政發(fā)展的帷幕。近些年隨著社會上對政府對民意的越來越重視,各個地方臺紛紛效仿開啟電視問政之路。一般來說,電視問政節(jié)目是在年初的階段由政府部門牽頭對本年度的政府工作計劃進行匯報并做出工作許諾,請全體民眾進行監(jiān)督,到年末時在電視上做工作總結,并集中地接受民眾對政府這一年度的工作評議。以近些年電視問政機制發(fā)展較好的長沙市來說,它在電視問政節(jié)目中聯(lián)合多個政府部門對相關聯(lián)的事宜進行許諾,例如環(huán)保部門的“如何讓城市更清潔”,交通部門的“如何讓交通更順暢”,司法部門的“讓法律說話”等主題。這些部門對應的問題有一些在問政后過幾天就得以圓滿解決,有些不能快速解決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這充分體現了政府和民眾的積極互動。
二、電視問政的發(fā)展意義
(一)構建責任型政府
從打造責任型政府這一要求來說,電視問政無疑是一種良好的傳播途徑。構建責任型政府是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一項重要要求,打造“責任型”政府就是不忘初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出發(fā)點,以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令行禁止為約束,以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勇于擔當、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為政府的形象。
(二)打造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是綜合治理體系的一部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政府管理已經不能滿足各種社會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而打造服務型的政府就要動員政府各部門積極參與,加強協(xié)作能力。以往政府的各部門之間相對比較封閉,缺乏有效的溝通,而通過電視問政這一傳播機制,讓公民建言獻策,成為合作治理的主力軍,利用電視問政的機會與政府官員直接對話,更好地體現出政府部門的服務功能。
(三)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
在我國的《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公民依法享有結社集會和參加合法政治活動的權利。電視問政這一傳播機制的出現,為公民實現政治權利的保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提高來了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客觀上增強了民眾的政治參與度,也體現了政府將民主政治落到實處的決心。此外,電視問政也體現了我國輿論監(jiān)督體系的重要地位。
三、電視問政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缺乏制度化監(jiān)督
電視問政由于其產生時間較短,缺乏相應制度的監(jiān)管,無法實現對公民利益提供及時的保障。以往在電視問政中出現的問題往往很快便得以解決,但一些沒有在節(jié)目中呈現的問題卻無法得到高效的解決。同時,這種自上而下發(fā)展起來的問政節(jié)目能否持續(xù)開展下去也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政府部門應該高度認識這一問題,并形成相應的制度以保證電視問政的監(jiān)督效果。
(二)服務意識不夠深入
中央多次提出,要逐步推進政府工作的透明化、公開化,而新聞媒體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媒介。當前部分官員往往希望媒體多報道本單位的工作亮點,而對負面報道展現出消極情緒。針對此現狀,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媒體觀,正確看待政府的監(jiān)督,正確看待媒體的批評,從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服務觀。
(三)定位和選題不夠精準
目前,一些電視問政節(jié)目沒有處理好輿論引導和科學監(jiān)督之間的關系,節(jié)目的思路和內容導向不清晰,導致節(jié)目內容以批判和負面討論為主,不能幫助政府更好地解決問題。
此外,在選題上要更加豐富,不能僅僅停留在民生層面,而是要涉及到更廣的范圍,呈現出近一階段內社會中最突出的問題及政府能解決的問題。
四、結語
電視問政這一創(chuàng)舉對政府和公民來說都極為有利。它能提高公民自身的維權和參政議政意識,也使政府通過這一傳播機制更好地了解公民的訴求,優(yōu)化決策的結果。通過電視問政可以使公權力更好地運行在陽光之下,使人民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作者單位:濰坊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