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一詞是美國1996年《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首位關鍵詞,同時指向學生應發(fā)展的重要能力和科學教學的核心方法。因此我國在2001年制定新課改科學課程標準的時候借鑒了這一理念。2013年美國《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將“科學探究”改為“科學實踐”,而在我國2017年版《全日制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NRC發(fā)布了《K-12年級科學教育框架:實踐、跨學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一書(以下簡稱《框架》),《框架》解釋說,《標準》中廣泛使用的“探究”一詞多年來在科學教育共同體中被以多種不同方式理解著,《框架》改用“實踐”一詞,不是為了取代“探究”而是為“探究”正名,更好地闡述探究在科學中的含義。
美國中等教育大眾化之后,高中入學人數(shù)陡增,選修自然科學學科高中生的比例卻逐年下降;科學教育著重培養(yǎng)的實驗技能被認為只對大學生有用,而那時美國高中畢業(yè)的升學比例不足10%。缺少實用性的“科學方法”引來噓聲一片,連已頗有影響的教育家杜威也指出,“科學過多地被作為不斷累積的既定事實和實驗技能來教,卻很少作為思想方法來教。”
科學探究的過程不是按照某一固定順序進行的線性過程,而是循環(huán)往復、相互交叉的過程。遺憾的是大部分市面上的科學課程(機構產出的)卻并未展現(xiàn),依舊停留在讓孩子死記硬背幾個過程,這無疑是不符合科學探究本質的。另外這也啟示數(shù)橙作為編程課程設計者,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盡量體現(xiàn)探究的循環(huán)往復相互交叉這一特點。
PS:青少年編程,讓孩子足不出戶也能學習編程。全系列的S1-S4能幫助孩子建立起基礎體系化的編程思維,跳過復雜的函數(shù)、公式,直達編程訓練思維的核心價值可登錄電腦報官方數(shù)橙網站:http://www.showchin.com/lesson,在錄播課選擇S1(全五章),單章98元~128元,全集打包價490元(原價1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