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佛國奇珍

2019-09-10 07:22:44張慶華唐新
收藏家 2019年3期
關鍵詞:舍利佛教文物

張慶華 唐新

河南鄧州位于豫、鄂兩省邊陲,這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得,自古以來就以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著稱于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地上地下遍布著眾多文化遺跡。

在鄧州市城區(qū)大十字街西南角,原來曾經(jīng)有一座著名佛教寺院——福勝寺。該寺原稱龍興寺,明代更名為福勝寺。據(jù)清順治《鄧州志·創(chuàng)設志》載:“福勝寺在州治南關,宋天圣年間創(chuàng)建,元兵毀,明洪武初,僧子顏重建?!庇纱丝梢娫撍碌拇篌w建造時間在北宋天圣年間(約公元1023~1032之間),距今已有上千年左右歷史。歷經(jīng)多年戰(zhàn)火福勝寺現(xiàn)已不復存在,目前該寺尚保存一座7層高的梵塔(圖1)。該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門向南,高38.28米,棱圓錐狀,是一座莊嚴古樸的樓閣式密檐浮雕磚塔。塔檐由青磚砌成,塔身周圍,每面都有用磚浮雕的佛龕群,約有25種,1300多塊佛龕。這些佛龕上,浮雕著天王、菩薩、金剛、羅漢、黃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龕的邊緣和拱門的周圍,都裝飾有各種蔓草花紋圖案,該塔造型完美,氣勢雄偉。

1988年5月,河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等單位在修復該塔時在塔基下發(fā)現(xiàn)了該塔地宮(圖2)。其位于塔心室之下,深5米,宮門向北。在當年7~8月考古工作者對地宮進行清理,在地宮南部正中蓮花須彌座上置一方形石函,其蓋上放置佛教圣物。經(jīng)過發(fā)掘出土了以金棺、銀槨、舍利子瓶等為代表的大批珍貴佛教文物。①這些文物出土后在當時曾經(jīng)轟動文物和宗教界,福勝寺塔也在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該塔地宮出土的佛教文物現(xiàn)分別收藏在河南博物院、鄧州市博物館等處,我們從中選出部分精品加以簡單介紹,以饗讀者。

金棺(圖3),長19、前寬11、后寬9、前高13、后高7厘米。重614.52克。用金板制成,頭西尾東。作前高后低的長方形狀。金棺底板四周向外呈斜面,其上鏨有麻點紋組成的壺門10個,兩側6個,前后4個,前后左右對稱。前檔上面高出兩側棺板有一個三面形結構,正面上部壓引出四阿式屋頂,獸脊、瓦當俱全,從正脊兩端的吻獸處用金絲連結在前檔上方。檐下的上方鏨一方框,框內鏨刻護法神像兩尊,面部表情略有不同,均做持劍站立狀。金棺的后檔表面還刻有銘文6行: “維摩院僧趙過,觀音院僧惠應,龍山院僧儀朋、張谷,打造人趙素。”左右兩側棺板相同,并雕刻著精美的人物及花紋圖案,金棺左側鏨刻一幅非常簡約的釋迦涅槃故事,涅槃佛右脅臥于床帳之上,其余5人為坐于床帳周圍表示哀悼的佛弟子像,另外一人似為佛母摩可摩耶夫人。涅槃圖像為佛教藝術常見的題材,該畫面人物表情安詳、自然。右側鏨刻有5個人物,其中一人頭戴花冠,騎獅,并有獅奴牽獅,應該是文殊菩薩。其后為一戴冠老者,最后兩個人物均手持幡幢,應當是一幅禮佛圖,后湍邊緣處刻有“未年三月造”5字題銘。②棺頂為八棱形,蓋頂刻鳳凰一對,鳳凰各銜牡丹花一枝,頸部彎曲,做展翅飛翔狀,兩只鳳凰刻畫的較為生動、逼真。雙鳳周圍以麻點紋組成11組卷草紋以填補空白。金棺的棺板及棺底均鑿有圓孔,然后用金絲穿結為一體,再扣合棺蓋。金棺的前部放置“佛頂骨”一件,后部放置一件圓形銀盒,盒內有“佛牙”一枚。該金棺造型精致,紋飾精美。其色澤純正,金質純度高,含金量超過96%,顯示出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銀?。▓D4),槨長43、寬20、高34厘米,重2384克。上部鑄造出仰蓮一周,下邊鑄造出覆蓮一周。底座稍殘。束腰部位有壺門12個,左右兩側各4個,前后兩端各2個。槨床上部四周均為精致的圍欄,圍欄下部有透雕的卷革,牡丹欄板。銀槨前方有仿木結構的門樓建筑。門樓有兩根方形檐柱承托著仿木結構的屋頂,飾獸脊,壓印出瓦垅,瓦當、滴水、檐板等,檐下有仿斗拱構件。門樓下還豎立風字匾,匾額上有楷書銘文兩行共20字: “諸法徒因生,如來說是因,彼法徒緣滅,大沙門所說?!鼻皺n和后檔邊包在兩側的槨板上,以圓形鉚釘鉚合,后檔的上部與前檔相同,但稍次子前檔,表面刻有仿木結構的四阿式頂建筑,獸脊,瓦垅俱全。銀槨兩側槨板前高后低,表面壓印凸起的僧院名稱和施主姓名。左側槨板有龍興寺僧惠談、惠宣、永寧等12人和開元寺③僧守文、可惠、德崇等13人的法號;右側槨板有施主助教元吉、袁光等共數(shù)十人姓名。槨床的上下周邊均用圓形鉚釘穿鉚。銀槨的前部放置金棺,后部放置玻璃舍利瓶。同金棺一樣銀槨造型完美,生動形象,尤其是槨內銘刻有大量的文字,成為了解當時宗教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它前部的仿木建筑也成為研究宋代建筑的重要實物依據(jù)。其含銀量為99%,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佛教藝術精品。

銀盒(圖5),口徑6.5、底徑4.5、高7厘米。圓形,盒蓋為半球形,扣合在盒口沿的子口上。鼓腹、圈底、圈足。圈足的邊緣鉆有圓孔,用銀絲連結在盒的下部。宋代用于安置舍利的盒,從質地而言,有金、銀、銅、瓷等,其形制主要有圓形、六瓣形等,口為子母口,有的帶矮圈足。④該銀盒放置在金棺后部,里面盛放著一枚“佛牙”(圖6)。 “佛牙”長3.5、寬3、高2.5厘米,重18.5克。為褐色石質,呈不規(guī)則橢圓形,其上部有眾多小孔。

“佛頂骨”(圖7),長6、寬7、高6厘米,重207.2克。為象牙質,呈不規(guī)則橢圓形,底部磨平。發(fā)現(xiàn)時安放在金棺內的前部,為重要的佛教文物。宋代佛塔地宮發(fā)現(xiàn)的舍利常見有佛骨、佛牙、骨灰等多種,但在地宮中發(fā)現(xiàn)有佛頂骨舍利的則并不多見。

玻璃舍利瓶(圖8),口徑3、腹徑11.5、底徑5、高12厘米。瓶呈圓球狀,小口、圈底、鼓腹。米黃色的瓶內盛滿了無色透明液體,內含粗沙和碎石子舍利、鎏金雙龍銀壺、紫紅色玻璃葫蘆各一件。瓶口原用青灰色油泥封閉,發(fā)現(xiàn)時油泥已墜入瓶中。瓶底亦墊有油泥一周可能是為穩(wěn)定瓶身之用。舍利瓶是佛塔地宮中常見的一種直接安放舍利的容器,其材質有金、銀、瓷等多種。

鎏金雙龍銀瓶(圖9),口徑1、腹徑3、底徑1.5、通高5厘米。系鑄造而成。小口外侈、長頸、鼓腹、平底。瓶口上有蓮瓣紋蓋,以銀鏈與頸部的活動銀環(huán)相連。腹部鑄有對稱的雙龍紋,表面鎏金。龍紋體小工精,每片鱗甲僅為米粒的1/5,卻做的非常精致,是極為罕見的佛教藝術精品。

紫紅色葫蘆形玻璃瓶(圖10),通高4.5厘米。呈上小下大的葫蘆形,圓口,底稍向內凹,該葫蘆瓶盛放在舍利瓶內。發(fā)現(xiàn)時鮮艷奪目,甚為精美,是一件罕見的佛教藝術精品。

阿育王塔(圖11),基座長寬各8、通高25.5厘米。共兩件,形狀相同,這是其中一件為鐵質,鑄造而成,基座和塔身平面皆為方形,基座上小下大,形成4個斜壁面,中空。塔身上部四角為焦葉形狀飾,中間立剎桿,有7級圓形相輪,其上為方尖狀剎頂。該塔同江蘇南京大報恩寺遺址發(fā)現(xiàn)的北宋大中祥符四年長干寺真身塔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⑤以及近期發(fā)掘的上海青浦青龍鎮(zhèn)遺址隆平寺塔地宮出土的鉛貼金阿育王塔形式及風格大體相同,@是典型的宋代阿育王塔形舍利容器。阿育王塔始于五代吳越國,也是宋代佛塔地宮中常見的的一種盛放舍利的容器,其材質多樣,有銅、鐵、銀等多種。

銅凈瓶(圖12),腹徑10、底徑5、通高28厘米。該銅瓶安放在地宮的石函上,腹上部有一帶蓋的短流、圓鼓腹、平底、肩部有口,其上有蓋,用合頁穿連,扣合嚴密。凈瓶是一種盛水的容器,也是一件常用的供養(yǎng)佛具,宋代佛塔地宮出土的凈瓶材質有銅、銀、瓷等多種。

鄧州福勝寺塔地宮出土以金棺、銀槨為代表的眾多佛教文物,是繼陜西臨潼慶山寺塔、扶風法門寺塔等佛塔遺址地宮發(fā)掘之后,我國佛教考古的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近年來,我國宋代佛塔地宮考古重要發(fā)現(xiàn)接連不斷。2007~2010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南京市區(qū)大報恩寺遺址發(fā)掘的北宋大中祥符四年長干寺真身塔地宮并出土“佛頂真骨”舍利和金棺、銀槨、七寶阿育王塔等大批佛教文物。⑦2016年,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在上海青浦區(qū)青龍鎮(zhèn)遺址發(fā)掘了隆平寺塔地宮,該塔始建年代為北宋天圣年間與福勝寺塔建造時代大致相同,該塔地宮中也出土了水晶佛珠、銀函、舍利等不少珍貴的佛教文物。④這些宋代佛塔地宮的系列重要發(fā)現(xiàn)充分說明在北宋前期國家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當時佛教文化很發(fā)達,瘞埋舍利制度也從唐代的皇家貴族供養(yǎng)瘞埋為主流,發(fā)展到宋代以民間瘞埋為主。這也是宋代舍利瘞埋制度向世俗化、平民化發(fā)展的重要標志。這也同時說明佛教的中國化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據(jù)福勝寺塔地宮碑銘記載:該塔的地宮原是宋代龍興寺大慈悲院地宮。是由皇帝賜過紫袍的主僧,宋代開國元勛主僧和眾多弟子及數(shù)百里之外的諸多施主集資籌建的。該塔地宮碑銘記載的日期為北宋天圣十年二月二十五日(1032)這為塔的修建年代提供了科學依據(jù),這與前文提到的清順治《鄧州志·創(chuàng)設志》記載相互印證。(圖13)該塔出土的舍利容器可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為:石函+銀槨+金棺·琉璃舍利瓶。金棺內前部置佛頂骨一件,后部置圓形舍利盒一件,盒內置佛牙一枚。銀槨后部琉璃瓶內有無色液體及粗沙、碎石子等舍利的替代品,其內尚有雙龍紋銀瓶、紫紅色葫蘆形玻璃瓶各一件;另一組為西側鐵塔+琉璃瓶(兩者粘在一起)。@這反映出宋代舍利容器組合較為復雜,也可以看出當時瘞埋舍利種類已呈多樣化,除了佛牙、佛頂骨外還出現(xiàn)了多種舍利替代品。該塔地宮出土的這批器物發(fā)現(xiàn)時大都保存完好,其工藝精湛,造型完美,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對于研究當時的宗教、建筑、科技、工藝美術等諸多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成為我們了解宋代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的實物標本。它們的無窮魅力也必將受到學術界和宗教界的更大關注。

注釋:

①河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等,《河南鄧州市福勝寺塔地宮》,《文物》,1991年第6期。(該研究所于201 2年已更名為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

②④⑨冉萬里《中國古代舍利瘞埋制度研究》,文物出版社,2015年。

③開元寺,位于現(xiàn)福勝寺舊址東部。據(jù)當?shù)嘏f志載,該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原稱東大寺。原寺院規(guī)模很大,至今尚存有各類殿堂、山門等9間及部分碑刻。

⑤⑦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與地宮發(fā)掘簡報》,《文物》,2015年第5期。

⑥⑧上海博物館,《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zhèn)遺址考古精粹》,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

猜你喜歡
舍利佛教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佛教藝術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50
文物的逝去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遼《無垢凈光大陁羅尼法舍利經(jīng)記》考釋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文物掉包案
“平等”在現(xiàn)代嬗變中的佛教詮釋
何謂[舍利]
澜沧| 曲松县| 河曲县| 凤凰县| 普格县| 芦山县| 宜昌市| 厦门市| 肃宁县| 普定县| 麻城市| 巴林右旗| 德昌县| 宝清县| 敖汉旗| 潍坊市| 玉溪市| 固安县| 甘南县| 汉川市| 溆浦县| 澄江县| 青龙| 大港区| 潼关县| 德阳市| 平武县| 新邵县| 湘潭县| 石台县| 怀来县| 玉屏| 得荣县| 同江市| 油尖旺区| 吴忠市| 灵宝市| 宁晋县| 夏邑县| 上蔡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