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燕
現(xiàn)在的孩子惰性強,學習的動力不夠,加之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確立自我認同感。只有建立了比較充分的自我認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建設“學習銀行”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怎么設立“學習銀行”呢?學期初,教師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張存單,存單劃分成一個學期的周次,每周分成學習日的5天。每一堂課的舉手發(fā)言,每一次正確的課堂練習,每一次及時的訂正,每一個默寫的百分,這些都可以相應地在“存單”的格子里存進屬于自己的“☆”。學生只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都會得到屬于自己的星。每一周,學生都可以主動“支取”:或者主持一次讀書活動,或者一次收發(fā)本子,或者一次領誦,或者一次免做家庭作業(yè),或者布置一次作業(yè)……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學習任務完成的速度快慢,將學生編成若干學習小組,組成一個“賽馬協(xié)會”。平時作業(yè)速度快的一組學生可以編成“一馬當先”組,相互競爭:一是作業(yè)完成的速度,二是作業(yè)完成的正確率,三是訂正作業(yè)的速度。又快又好地完成當日任務的就在“一馬當先”組自己對應的格子中打上鉤。速度稍慢的編到“快馬加鞭”組。作業(yè)效率不高的編到“馬不停蹄”組。編組之后,每一天最先完成的一二兩名就是組長、副組長。兩位組長擔任“賽馬協(xié)會”小老師,有兩個任務:一是督促組里的伙伴快馬加鞭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二是負責輔導組里學習困難的同學。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從被動轉(zhuǎn)化成主動。大家聽課更認真了,下課探討更熱烈了……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課堂學習交流小組。課堂交流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樣既是參與者,也是討論者既是提問者,也是被提問者。如在上《暖流》時,因為這篇文章條理清楚,而且學生完全能自己學懂。于是我就讓孩子做小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交流解讀文章的方法……學習方式的改變,往往會讓學生學得更投入,更有實效。
讓學生自己參與布置和出題,考自己,也考別人。由學生綜合本單元的訓練點,參考文本和輔助讀物,列出多種類型的題目,進行“交叉”反饋。學生由被動做題到主動出題,心理上充滿了挑戰(zhàn)別人和向別人挑戰(zhàn)的競爭意識,興趣自然濃厚。從自主溫故到自主找題、出題,本身就是一個復習逐步深化的過程。在出題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和水平的差異性,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幫助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從文本入手,抓住基本知識點,從最容易掌握的部分入手,鼓勵他們出題,多出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