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昀
摘 要:眾所周知,課堂設計的優(yōu)化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盡管一些教師對課堂提問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但是其仍舊采取“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滿堂問問題。面對這種問題,要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價值,需要將目光聚焦到“課堂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有效問題推動有效閱讀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
提問設計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因素,有效的提問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地進行提問設計呢?
一、明確核心問題
所謂的核心問題是指向?qū)W生展示的某種極具認知操作性的問題,其能有效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獲得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其中,核心問題的提出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在師生一問一答的過程中,通過再加工,在群問答相輔相成的過程中,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及其所展現(xiàn)的品質(zhì)進行的反饋。簡單地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立足文本內(nèi)容,以核心問題為中心,對學生所回答的內(nèi)容進行追問。以《七律·長征》為例,我在組織該內(nèi)容的時候采取了先學后教的方式,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nèi)容,找出自己沒有讀懂的內(nèi)容,然后以此為中心,進行反復講解,使學生在“順藤摸瓜”的過程中自主地解決問題。在之后的教學活動開展總,我則緊緊圍繞“難”“閑”這兩個字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在這首詞中,你從哪里能感受到遠征難呢?”“革命戰(zhàn)士們走過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路,他們靠的是什么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透過文字語言,對文本內(nèi)涵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能掌握有價值的基礎知識,又能獲得思維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一舉兩得。
二、安排提問順序
提問順序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按照文本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認知發(fā)展特點,為學生設計出一系列的極具探究性的問題,使其在由簡到難的問題解決中獲得認知由淺入深的不斷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受其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講到哪里就在哪里提問,其所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隨意性。在這樣的問題解決中,學生盡管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但是無法獲得認知的發(fā)展?;诖耍以谛W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會立足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情況,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向?qū)W生提出能驅(qū)動其解釋、驗證的問題。以《游園不值》為例,我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先立足文本整體內(nèi)容,向?qū)W生提出了這樣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問題:“詩人在不遇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事情呢?”這個問題緊扣古詩標題中的“不值”這兩個字,以詩人訪友不遇來引出話題,進而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古詩中“又有所遇”這樣的意境之中,從而使其在意境體會中加深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在解決了該問題之后,我結(jié)合作者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抓住“蒼苔”“柴扉”“紅杏”這三個景物,向?qū)W生接著提出問題,如,“作者對蒼苔持有何種情感呢?”“作者在輕扣柴扉的過程中,扣出了對園主人的什么?”“在這句中,為什么‘遮和‘關會有如此之大的差別呢?這里的‘滿字是與哪一個字相對的呢?詩人是如何想起‘滿字的呢?”在這樣一個個問題的探究下,學生可以由表及里地探尋到詩人蘊含其中的情感,在情感共鳴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促進其閱讀理解水平的提升。
三、選擇提問時機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提出:“不憤不咎,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其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抓住學生處于意識沖突時機,結(jié)合教學所需,向其提出極具探究性的問題,以此使學生在認知沖突的驅(qū)使下,對問題的解決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使其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促進其學習水平的提升?;诖?,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會立足課堂進展,抓住時機,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向?qū)W生提出問題。以《伯牙絕弦》為例,這篇文言文言簡意賅,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在語言文字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朋友之情,卻很難易理解知音之情。為了使學生深刻地感知知音之情,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向?qū)W生展示了《悼子期》中的有關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伯牙與子期是知音呢?”在這樣的以文解文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加深探索出子期與伯牙的知音之情,此時我抓住時機,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又向?qū)W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伯牙為何絕弦”,借此使學生在已有認知下,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探索,探尋答案。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提問設計的價值,立足文本內(nèi)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明確地向?qū)W生提出核心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思考,以此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獲得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倩.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138.
[2]金玲玲.思之始,學之端:淺析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shù)[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6):16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