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儒家“大同”、“小康”思想探源及其當代啟示

2019-09-17 07:58:00陳彤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1期
關鍵詞:探源禮記小康

摘 ?要:“大同”、“小康”是先秦儒者在《禮記·禮運》中提出的一組十分重要的社會學說,代表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通過文獻閱讀,追溯兩者語詞源頭及思想流變,結合近現代的闡發(fā)及運用,揭示其豐富的意蘊內涵,以期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提出較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大同;小康;禮記;探源;啟示

作者簡介:陳彤(1994-),女,江蘇淮安人,揚州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史、訓詁學、《尚書》學。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1--02

“大同”、“小康”可見于先秦諸篇典籍,一般認為儒家“大同”、“小康”的觀念成型于《禮記·禮運》。“大同”是當時儒家對上古堯舜禹時代“公天下”的追憶和總結。東周以降,“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大同”社會不復存在,“小康”應運而生,成為儒家社會治理的新方案。近代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在何休“公羊三世說”的形式基礎上結合西方進化論提出進化史觀,將人類歷史一分為三,明確“太平世”之“大同”優(yōu)于“升平世”之“小康”。孫中山等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派進一步提出“天下大同”、“社會大同”的治世理念和“三民主義”的政治原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下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當代中國國情,作出建設“小康社會”分“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并在“小康”建設的關鍵節(jié)點先后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流傳至今的儒家“大同”觀、“小康”觀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與中國人的政治探索、文化實踐、價值追求緊密相連,在當下乃至以后很長時間的民族發(fā)展進程中必將繼續(xù)發(fā)揮其獨特作用。

一、先秦典籍中“大同”、“小康”之語詞辨義

“大同”在上古典籍中較多出現,《詩經》也有“小康”之用,《禮運》成篇前的傳世文獻中,二詞語例釋義如下:

(一)上古“大同”語詞辨義

《尚書·洪范》:“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這里的“大同”指國有疑事時,卜筮結果代表的神的意旨與各方人意相合。顯然,次處“大同”與儒家“大同”的政治觀念不甚相同。

《周易·系辭傳》:“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故曰大同?!本渲小按笸敝溉伺c自然的“同”,秉持“人與自然相通”之“大同”觀的先民很早就將自己置于自然之中,從認識自身開始來認識世界。《周易》經傳里的“大同”與政治理念亦關聯不大。

《呂氏春秋》:“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高誘注:“以一人身喻天地萬物”。此處“大同”與《系辭傳》中的“大同”大致同義。

《莊子·在宥》:“頌論形軀,合乎大同,大同而無己”。成玄英疏:“圣人盛德軀貌,與二儀大道合同,外不窺乎宇宙,內不有其己身也”。莊子的“大同”觀更多強調“無己”圣人可以到達容貌形軀與宇宙混同為一的極端自由之境,亦未與社會治理相聯結。

《列子·黃帝》:“子夏曰:‘以商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無得傷閡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說的是大同于物的神妙境界,真正與萬物相合之人與物可以做到無境不可入、無物可傷之。

綜上,《禮運》成篇前,諸篇典籍所言之“大同”或指人與自然之相通,或指人事之相合,皆非后世所言的儒家治世理念。

(二)上古“小康”語詞辨義

《禮運》成篇前,“小康”只見于《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鄭玄箋:“康,安也”,古時“小”、“少”通用,“少”又義為“稍”,故“小康”義為稍安。詩人認為百姓生活太過勞苦,應得到稍稍的安樂。這一樸素的“小康”觀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但此“小康”只是個普通的偏正短語,還不是作為儒家治世主張的“小康”。《左傳》等后世典籍中的“小康”語例,皆為引文,并不是某個新概念。

總之,兩周之交、春秋時代及戰(zhàn)國前期的傳世文獻中,“大同”、“小康”雖已較多出現,但尚未轉化為成熟的儒家治世理念。

二、《禮記·禮運》“大同”、“小康”之關系

《禮記·禮運》開篇借孔子之口闡發(fā)了“大同”“小康”的概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癢;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戶外而不閉,是謂大同?!?/p>

據此,儒家提出的“大同”社會理想是大道通行的“公天下”,基本特征為:(1)天下為全民共有、全民共治,男女各有職分,賢能之士能最大程度發(fā)揮才能;(2)百姓和睦,弱勢群體能得到很好的安置;(3)人人誠信和善,社會安定。在儒家看來,“大同”的確客觀存在過,上古堯舜禹時代就是“大同”時代。

東周以降,禮壞樂崩,“大同”不復,積極進取的儒者提出了新的社會治理方案——“小康”:“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zhí)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p>

據此,儒家主張的“小康”社會應當這樣:以禮義為綱紀,謹慎地施行禮制、明察是非,以彰顯道義、成就事理,由此創(chuàng)造出一個仁愛謙讓、禮貌有序、差別有等、君臣父子等人際關系和諧融洽的社會形態(tài)。

綜上,“大同”是戰(zhàn)國末儒者的一種樸素的社會理想觀念,核心為“公”。“小康”則是在禮崩樂壞的社會新形勢下,儒家提出的新的社會追求,核心在“禮”、在“仁”。前者是一種帶有一定想象和美化意味的追憶,后者則是儒家順應時代要求而提出的新訴求,應當區(qū)別對待。

三、近代“大同”、“小康”觀念之演進

近代康有為將西方進化發(fā)展的歷史觀引進中國,以何休“公羊三世說”為學理支點,利用其形式,提出“三世進化”的觀點,認為人類社會沿三個階段逐階演進。據其闡述,第二階“升平世”為“小康”,第三階“太平世”則為“大同”。康有為的“大同”、“小康”與《禮運》“大同”、“小康”概念有異。首先,傳統(tǒng)“大同”觀更多表現為道德文明層面上的社會理想,而康有為的“大同之世”是一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高度發(fā)達的理想的民主社會。其次,兩者的時間指向相反,傳統(tǒng)“大同”觀指向過去,將遠古時代理想化,康有為的“大同”觀指向未來,是對人類社會未來的美好展望??涤袨榈摹按笸薄靶】怠庇^有為維新變法提供理論支持的目的,但也代表了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政治主張,為當時的社會治理提供了新的道路選擇。

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改良派的基礎上進一步推演“大同”觀,提出“天下大同”的最高理想,即世界一統(tǒng)、國家消亡,各民族相互融合又和平共處的狀態(tài)?!疤煜麓笸钡那疤崾恰吧鐣笸?,即按“民有、民享、民治”的“三民主義”原則建立起一個高度和諧的國家。但他們未將“三民主義”貫徹始終,沒能真正扭轉近代中國的歷史局面,國富民強的“大同”社會未在其領導下成為現實。

四、“大同”、“小康”內涵之當代闡釋

我們已經明晰,“小康”在先秦是儒家在“大同”理想破滅后提出的以“禮”和“仁”為核心的治世理念,意在創(chuàng)造一個尊卑有序、社會成員各司其職的帶有一定理想主義傾向的社會形態(tài)。同時,典籍中的“小康”也被用來表達普通大眾對富裕殷實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近代,資產階級高唱“大同”,“小康”成為次于其下的一種社會形態(tài)。在當代,“小康”又獲新義,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重要戰(zhàn)略目標。

1979年,鄧小平提出要在中國實現“小康”的發(fā)展目標,“小康”一詞獲得了時代新內涵。為此,鄧小平設計部署了建設“小康社會”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這一戰(zhàn)略在黨的十三大得以正式確立?!靶】怠辈辉偈侵袊恕吧陨园矘贰笔降哪:胂?,其核心也不是儒家強調的“禮樂文明”,而是一種可以量化的、實實在在的指標。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報告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全面發(fā)展的全面小康。

五、“大同”“小康”思想旨趣之當代啟示

不難發(fā)現,先秦儒家“大同”、“小康”思想具有一定的共產主義特征。劉建軍對共產主義理想的歷史形態(tài)進行過論述,認為最早的共產主義理想出現于文明社會初期,表現為“人們對原始共產主義社會的回憶和思歸情緒”??梢哉f,“大同”、“小康”便是中國最早的共產主義理想形態(tài)。

根據唯物主義的發(fā)展觀,歷史是不斷發(fā)展的,但這種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一方面我們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信真正適于中國乃至全人類的“大同”社會必將成為現實;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這一理想的實現將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社會得以充分、高度發(fā)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皆高度發(fā)達的共產主義才能實現。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好戰(zhàn)略分期,將大目標具體化、階段化,以量變推動質變。

“大同”、“小康”的具體含義適世而易,當下,兩者也有了新的時代內涵?!按笸崩硐肴詫㈤L久地存活在中國人的心中,并影響著中國的社會改革。而現代意義上的“小康社會”已然成為具體的、可量化標識的社會發(fā)展水平。但無論其具體內涵如何變異,我們都應認識到這種追求始終是以人為本的。因此,無論歷史的車輪行進到哪一步,我們都必須時刻關注來自“尋常百姓家”的質樸聲音。同時,歷史的經驗告誡我們,萬不可急于求成,要充分考慮到社會實際,秉持大局觀、發(fā)展觀,切實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并按照既定計劃,先全面實現“小康”,然后在此基礎上,真正將我們共同的“大同”理想變成現實。

結語:

應當看到,“大同”和“小康”之語詞及思想意蘊古已有之,《禮運》首次將兩者相聯系,將其視作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兩種社會形貌。為我們勾勒了上古社會的基本面貌,同時反映出先民們的美好訴求,體現了儒家積極進取的治世心態(tài)。近代“大同”觀及“小康”觀有所演進,實為民族危亡之際改革家們的政治探索。當代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傳統(tǒng)“大同”、“小康”觀進行揚棄,結合當代中國國情,提出一系列新時期的國家治理方案??傊?,“大同”與“小康”始終存活于中國人的思想世界、政治探索、文化活動等各個方面,積極融入在中國現代性意識生成的各個階段,是我們當下直至共產主義真正實現前都不能忽視的重要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姜建設.“大同小康”溯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4.

[3]劉建軍.論共產主義理想的歷史形態(tài){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6,05.

猜你喜歡
探源禮記小康
SOUNDS OF THE VILLAGE
漢語世界(2022年5期)2022-10-15 12:32:58
我家的小康
黃河之聲(2022年6期)2022-08-26 06:46:12
我家的小康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剖析錯解 尋根探源
《禮記·祭統(tǒng)》孝道觀的神圣意蘊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38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金橋(2020年9期)2020-10-27 02:00:02
半途而廢
小康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6
文明
抑郁癥病因病機探源
东方市| 图们市| 武宣县| 都匀市| 仁布县| 凯里市| 高安市| 聂拉木县| 民县| 黔南| 逊克县| 桂林市| 崇明县| 宜章县| 宜兴市| 太和县| 盐边县| 仲巴县| 城步| 平凉市| 西宁市| 焉耆| 调兵山市| 东源县| 光泽县| 娄底市| 固镇县| 洮南市| 高淳县| 息烽县| 姜堰市| 晴隆县| 宜城市| 大丰市| 定西市| 宜阳县| 门头沟区| 榕江县| 台北市| 郎溪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