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管理在輸尿管結石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7年1~6月實施常規(guī)管理的輸尿管結石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 另選取本院2017年7~12月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輸尿管結石患者40例作為實驗組。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5.23±1.67)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43±2.33)d, 住院費用(5000.61±100.56)元明顯少于對照組的(6900.67±300.62)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28例, 一般滿意10例, 不滿意2例, 護理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20例, 一般滿意11例, 不滿意9例, 護理滿意度為77.50%。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65, P=0.023<0.05)。結論 臨床路徑管理在輸尿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能夠明顯縮短住院時間, 減少住院費用, 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臨床路徑管理;輸尿管結石;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86
輸尿管結石屬于泌尿外科常見疾病, 多發(fā)生于中年男性, 以腰部疼痛、右下腹疼痛、血尿、腎絞痛為主要臨床表現, 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輸尿管結石的治療可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具體選擇何種方式治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手術指征以及意愿等因素, 均以解除病痛、保護腎臟、防止結石復發(fā)為主要目的[1]。但手術治療患者術后容易出現感染、梗阻等并發(fā)癥, 不利于術后恢復。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標準化的治療程序, 在此過程中可能涉及護理、醫(yī)療、醫(yī)技、后勤等環(huán)節(jié), 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 有利于提高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和質量的作用[2]?;诖?, 本研究探討了臨床路徑管理在輸尿管結石中的護理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6月收治的4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作為對照組, 另選取本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4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作為實驗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輸尿管結石診斷標準;符合手術指征, 且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臟、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伴有嚴重感染;依從性較差者。實驗組患者中, 男32例, 女8例;年齡21~65歲, 平均年齡(36.11±11.32)歲。對照組患者中, 男33例, 女7例;年齡22~68歲, 平均年齡(37.05±10.3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guī)管理, 具體內容:首先由護理人員安排患者手術, 在患者入院之后立即向其發(fā)放檢查手冊, 同時協(xié)助患者進行相關檢查, 并指導其做好準備工作, 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術后第1天, 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對于異常情況需立即報告醫(yī)生, 并進行處理, 另告知患者護理要點。
1. 2. 2 實驗組 患者實施臨床路徑管理, 具體內容如下。①第1天, 由護理人員向患者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 并協(xié)助其完善相關化驗檢查;指導患者接受胸部B超、X線片以及心電圖等相關檢查, 并告知患者手術步驟與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等, 同時以通俗易懂、和藹親切的語言疏導、安撫患者, 以消除患者緊張等不良情緒。②第2天, 告知患者手術方法, 安排患者進行術前體位訓練和禁食;可通過播放輕音樂的形式, 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 減輕心理應激反應;對患者術后尿管顏色、性質及引流量等進行觀察。③第3天, 護理人員指導、協(xié)助患者拍攝定位影像并接受手術室輔助治療, 在術后6 h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留意其腹部與尿色變化, 同時囑咐患者多進食, 且避免劇烈運動。④第4天, 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 并觀察其尿色變化, 拔除導尿管, 且患者日常習慣的調整由其結石成分決定。⑤第5~6天, 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接受影像學復查, 并囑咐患者拔管與復診時間, 做好出院指導, 包括詳細告知患者出院后的飲食方案與運動方案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護理滿意度。采用《住院患者臨床路徑管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 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28例, 一般滿意10例, 不滿意2例, 護理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20例, 一般滿意11例, 不滿意9例, 護理滿意度為77.50%。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65, P=0.023<0.05)。
3 討論
輸尿管結石的發(fā)病率位居泌尿科各種疾病首位, 其發(fā)病主要與機體代謝、感染等因素有關。輸尿管結石患者通常均需要住院治療, 多數患者均采用腔鏡微創(chuàng)治療, 治療時間較長, 且患者之間的差異較小, 常需配合護理干預措施, 以進一步提高手術效果。傳統(tǒng)醫(yī)療模式實施方法主要是對住院患者進行分組管理并實施首診負責制, 但是每位教授和主治醫(yī)生均有自己的“路徑”, 不同的醫(yī)生治療同一種疾病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而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治療路徑, 加上年輕醫(yī)生與資深醫(yī)生之間的差異, 使得醫(yī)療質量很難有所改進。因此, 對同一種疾病實施統(tǒng)一的治療和管理, 規(guī)范就醫(yī)流程和診療活動已經成為醫(yī)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
臨床路徑不僅是針對某種疾病而建立起的一套較為標準化的治療模式, 同時也是一種涉及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 其以循證醫(yī)學證據作為臨床管理指導, 從而促進治療的組織與疾病的管理, 進而有效規(guī)范醫(yī)療管理行為, 最終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3]。本研究結果中, 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更短, 住院費用更少, 而護理滿意度更高。常規(guī)管理是一種被動的教育方式, 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而臨床路徑管理是醫(yī)護人員針對特定疾病, 根據自身專業(yè)知識與多年臨床經驗制定出的一套服務于手術或治療的管理方案, 其干預時間與順序可有效促進患者身體康復, 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醫(yī)療資源浪費, 減少住院費用, 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4]。同時, 本研究中臨床路徑管理方案自患者入院時便開始實施, 對其每天的檢查與治療進行細化干預, 最大限度地減少治療差錯事件的發(fā)生, 并緊密結合醫(yī)療和影像科室, 便于在短時間內完善檢查、施行手術, 從而縮短住院時間, 降低住院費用[5]。此外, 臨床路徑管理中由專項護士進行協(xié)助, 可對患者進行指向性的治療教育, 確保護理人員可了解患者情況, 且手術室護理人員可協(xié)助醫(yī)生迅速掌握患者體征, 加之其采用的為全程參與服務模式, 由多位??漆t(yī)師共同制定出的干預方案,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專業(yè)局限性, 從而改善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6, 7]。
綜上所述, 臨床路徑管理在輸尿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能有效縮短住院時間, 減少住院費用, 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石慶敏. 基于循證理論的疼痛護理對輸尿管結石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影響. 中國醫(yī)刊, 2017, 52(11):72-75.
[2] 張海艷, 趙文彩, 王蕊梅, 等. 全麻下軟式輸尿管鏡下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患者的護理研究.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8):75-77.
[3] 貢國娟, 王瑞瑛, 彭建華, 等. 三時段多模式保溫護理對腎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核心溫度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4):104-106.
[4] 仲俊娣, 蔡麗瓊, 沈華, 等. 臨床路徑管理中全人護理式排班應用探討.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32(5):410-412.
[5] 王穎. 臨床護理路徑對輸尿管結石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及臨床經濟效益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1):56-58.
[6] 鎖錦江. 輸尿管鏡下鈥激光治療輸尿管結石伴息肉療效分析.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7, 19(2):296-297.
[7] 劉素紅, 李素華. 臨床護理路徑對鈥激光碎石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6, 33(11):2283-2285.
[收稿日期: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