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洋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慢性非特異性炎癥,主要侵害直腸及結腸,患者常伴有腹瀉、腹痛、血便等癥狀,且具有病程長、易反復、易癌變等特點[1-2]。美沙拉嗪是目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用藥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作用,但單一用藥仍無法達到理想效果[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腸道菌群在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機制研究中的不斷深入,微生態(tài)制劑在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其中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即是最常用的微生態(tài)制劑,抗炎作用良好[4]。本研究主要探討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黏膜屏障的影響?,F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2例。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4.35±4.12)歲;病程8個月~10年,平均病程(5.14±1.28)年;病變程度:輕度21例,中度31例。對照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22~46歲,平均年齡(34.06±4.08)歲;病程10個月~9年,平均病程(5.27±1.32)年;病變程度:輕度22例,中度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5]中相關診斷標準;②均經病理及腸鏡檢查確診,屬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②合并缺血性結腸炎、感染性結腸炎等者;③重度潰瘍性結腸炎者;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依從性較差者。
對照組采用美沙拉嗪(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規(guī)格0.25 g)治療,口服,1.0 g,qi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規(guī)格:0.5 g)1.5 g,ti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治療期間均應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及纖維性食物,增加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①腸黏膜屏障功能:于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取血清,檢測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血清內毒素(ET),其中D-乳酸、DAO采取酶學分光光度法測定,ET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②免疫功能:于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取血清,采用貝克曼庫爾特DxFLEX流式細胞儀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并計算CD4+/CD8+比值;③炎性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8、IL-10。
參照《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分型及療效標準》[6]判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腸道黏膜功能恢復;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腸道黏膜功能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黏膜功能均無變化,或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運用SPSS 25.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D-乳酸、DAO及E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D-乳酸、DAO及ET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腸黏膜屏障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CD4+、CD8+及CD4+/CD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4+、CD8+及CD4+/CD8+均改善,且觀察組CD4+、CD4+/CD8+較對照組高,CD8+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治 療 前, 兩 組 TNF-α、IL-8、IL-10水 平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8、IL-10水平均改善,且觀察組TNF-α、IL-8水平較對照組低,IL-10水平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目前,臨床上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遺傳、環(huán)境、腸道菌群失調、細菌感染、免疫系統(tǒng)異常等因素相關[7]。潰瘍性結腸炎作為一類慢性疾病,需引起患者高度重視,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以達到補充電解質、補充營養(yǎng)、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等目的[8]。
目前,臨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多以水楊酸類制劑、免疫抑制劑、類固醇激素等為主,其中5-氨基水楊酸(5-ASA)是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首選藥物,該藥在近端小腸不被吸收,可于遠端小腸及結腸病變處發(fā)揮作用。美沙拉嗪是目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用藥物,有效成分為5-氨基水楊酸,主要通過抑制結腸黏膜釋放白三烯,有效清除活性氧等損傷因子,進而抑制炎性遞質產生[9]。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的主要機制為:①可有效降低腸道pH值,抑制腸道內有害微生物生長;②可有效促進細菌素分泌,抑制細菌黏附作用,促進腸道防御素分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提升機體免疫力;③可有效抑制炎癥因子表達[10]。
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礙是引發(fā)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因素,D-乳酸是衡量腸道通透性的敏感指標,DAO是反映腸道屏障受損情況及修復情況的指標,ET則是與腸道黏膜通透性直接相關的指標[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表明與單用美沙拉嗪比較,聯(lián)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黏膜屏障的影響更顯著。炎癥發(fā)生過程中,促炎因子(TNF-α、IL-8)與抗炎因子(IL-10)均可影響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生及發(fā)展[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8水平較對照組低,IL-10水平較對照組高,觀察組CD4+、CD4+/CD8+較對照組高,CD8+較對照組低,表明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更顯著。
綜上所述,與單用美沙拉嗪比較,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腸黏膜屏障,提升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